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何炅、李湘、汪涵、欧弟、陈建斌、滕华涛、朱迅、范明、文章等众多明星诚意推荐。
2.励志偶像矢野浩二首次亲述从日本大阪居酒屋小酒保到中国当红演员、主持人的传奇经历。?
3.真实细微而又客观地描写出了中日文化的差异,人与人相处的不同等。
4.矢野浩二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什么都别想,往向往的地方奔跑,那么全世界都会帮你实现理想。
?
内容简介
2000年,矢野浩二为了拍中国电视剧《永恒的恋人》次来到北京,当时的他还隶属于一家日本经纪公司,中国之旅只是这位日本演员工作的一部分。经过3个月的拍摄,矢野浩二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来华发展。
拍完《永恒恋人》,他马上回到日本与经纪公司解约,另外就是开始打工攒钱,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到搬家公司工作,来北京时带了90万日元。刚来中国时他根本没有机会,那时没有朋友,语言也成问题,只能先到中文培训班学中文。经历过没戏拍,钱花完饿肚子,之后经朋友介绍有了一部戏,后来才慢慢好起来,甚至小有名气,因为饰演各种日本军人、军官的角色,被大家称为“鬼子专业户”。但后来因演艺事业方向调整的问题,他一度又曾陷入没戏拍的困境,直到参加综艺节目,并成为《天天向上》的主持人之一,他不仅发现了从未被自己知道的搞笑天赋,还重新开启了事业新篇章……
作者简介
矢野浩二,出生于日本大阪市,在中国发展的日本籍影视演员,主持人。
2000年因主演中日合拍的偶像剧《永恒恋人》而首次来到中国,之后决定留在中国发展自己的演艺事业。2008年8月4日,他加入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天天向上》,开启主持人生涯,因幽默搞笑的台风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2011年,他获得《环球时报》颁发的”2010全年*优秀的外国艺人“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的日本人。2015年9月,荣获日本外务大臣表彰,以表彰他为中日友好关系所作出的贡献。
精彩书评
认真、天真、诚真——这是我在浩二身上看到的“三真”,都是非常可贵的品质,他走到今天跟这些“真”是密不可分的。希望他以后继续带着这些美好的品质越走越好。
——何炅
我认识的浩二工作时非常努力认真,哪怕是做到及格就可以的事情,他也要尽力做到他心目中的满分。而且跟他相处起来很轻松,是一见面就很容易成为朋友的人。
——李湘
大家喜欢他,是喜欢他的灵魂,不管他演什么都像什么,简直是演员界的变色龙,想知道他是怎么一路走来的吗,想知道在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而让他过来的吗?老实说我也很好奇!!这本书也许可以解开矢野浩二的秘密!!
——欧弟
浩二在我心目中是个特别天真的人,这么多年他一直保有一颗赤子之心,每当你跟他说到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他都会用一种很天真的表情问:“诶?真的吗?”,然后自然而然地相信你所说的话。我想正是这种赤子之心帮助到他在演员这条路上走到今天,也会使他继续更好地走下去。
——钱枫
与浩二有过多次**级的合作,我们虽然各自代表一方,但他工作中一生懸命的敬业让人赞叹;对历史的思考让人尊敬;萌萌达的可爱更让人倾心。民间交流的使者一一浩二加油!
——朱迅
除了在工作里表现出来的严肃、认真以外,我认为浩二身上还有种大家在日本漫画里能看到的萌、搞笑与热血。总之,浩二是个非常可爱的朋友。
——陈建斌
浩二是个很努力很认真的人,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但这并不表示他为人严肃,相反,他是个很好相处的朋友,是个一见面就能让人放轻松不拘谨的人。
——腾华韬
坚持与真心喜爱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两样东西浩二都具备。坚持让他这些年的努力显得更有价值,而真心喜爱让这份坚持显得更珍贵。简单的事情,就是这样在他身上变得了不得的成就。
——范明
一个保留赤子之心的人总是特别难得,需有初心有决心有热心有善心,浩二能走到今天,正是靠着这颗赤子之心的护佑。常说见字如面,很高兴广大读者现在可以通过这本书,和我一样看到浩二的所思所想所见所爱,了解一个我们熟悉的或不熟悉的浩二。
——张晓龙
浩二,是我**的日本朋友。人好,戏好,酒品好。每次尽兴时他都高举着中日友好的酒杯,与我并肩唱着我们熟悉的歌曲。曾经我跟他分享过我上师的一句话,人在这个世界上只用完成两件事,一个是生,一个是死,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件事,还有一件急什么呢?浩二,我的朋友,我愿意和你慢慢的感受我们接下来的每一天!
——文章
目录
自序 1
第一章 北京北京 25
北京,北京 26
中国方式 38
另一种拍摄 40
中国的挚友 48
偶像矢野浩二 52
留在中国 54
三十而立,一无所有 56
第二章 我在日本 59
东京东京 60
我的梦想 62
出发,去东京 71
现实苦难 74
下跪 77
第一个梦想完成 83
东京小职员 86
命运的抉择 93
重要的一课 95
我要做议员? 103
命运的窗户 107
第三章 从零开始 111
中国宅男 112
首战败北 118
『明治天皇』 121
挫折总伴随着你 127
中国挚友和恩人2 132
直面人民解放军 139
演技炸裂 142
『日本的卖国贼』 147
命运多舛,不懈奋斗 152
第四章 鬼子专业户的诞生 155
『鬼子专业户』 156
日本人的尊严 159
大低谷 164
日本人也是人 168
不做鬼子 176
第五章 下一个舞台 181
快乐大本营 182
命悬一线 190
下跪风波 193
转型做主持人 197
创造属于我的精彩场面! 200
柳暗花明的日子 206
第六章 承担更重的责任 213
中日矛盾 221
融化中日坚冰 219
变化中的中国 221
我的『中国梦』 224
没有终点的比赛 226
第七章 我的奋斗 231
原点 232
伟大的母亲 234
理想的进化 237
流浪时代 240
忧郁的大阪 247
第八章 我的国家 251
我国还是你国? 252
关于教育 256
关于经典 258
长安长安 262
菊花、古剑和酒265
后记 269
精彩书摘
人的一生中,总会伴随着无数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左右你的方向,影响你的计划。让你迷茫,彷徨,不知所措。而我们要做的,是在面对变化的时候不忘初心,永远相信梦想,相信友情。
我曾经背过一句中文的诗,特别有感触,一直记在心里。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艰难的跋涉,每一次选择,都是面临一条崭新的前路。但是不同的是,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选择看起来更加平坦的路。很少有人会主动迎难而上,朝着荆棘前行,纵然那条荆棘之路的风景更加壮观。
当一个人真正考虑改变持续三十年的生活轨迹,无论是谁都会感到不安。特别是留在异国他乡这种重大的事,你会考虑到今后自己的人生规划,从而始终不能冷静,惶恐、茫然随之而来,并久久缠绕着你。当时的我,每天都沉浸在这种复杂的心绪中。
但是,人生只有一次。与其因为错过机会而后悔,不如尽自己所能去拼搏,这样就算失败了也不会后悔。对我来说,虽然环境改变了,但是“成为演员”这个目的始终没有动摇,所以不管身在何地,自然会做出最符合自己内心的选择。
……
有一次,我去邮局买明信片,排完长队轮到我的时候,我毫不迟疑地将写着“手紙(日本汉字)”的纸条递进了窗口。当时我觉得比起用容易引起歧义的发音说话,用笔谈的方式或许更能确切地传达自己的意思。
然而,窗口的阿姨看了纸条之后,表情忽然变得异常精彩纷呈,憋着笑喋喋不休得跟我解释了一大堆听不懂的话。当时我完全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只是一味的拍着纸条,用日语说:“信!我要便笺!”那次交易当然没有成功,后来我被工作人员当闹事的人轰出了邮局大门。
再后来,我气愤难平地跟小徐说起了这件事时,他一边大笑着,一边告诉我,在中国“手纸”是厕纸的意思。
听了这话,我的脸一下子红了。
我竟然拿着写有“厕纸”的纸条去邮局窗口,还理直气壮地大声喊叫……这行为被赶出大门简直是理所当然咎由自取啊。
因为还不会说汉语,在日常生活中我又无法避免的一次次重复诸如此类的笑话,所以总感觉自己的能量在不停地消耗着。逐渐的,我变得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跟任何人说话,深深地把自己锁在了斗室里。
……
前言/序言
自序
和平
2014年和2015年,我作为嘉宾,出席了日本驻华大使馆主办的“中日友好成人式”活动。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日本人,能参加这样的活动让我万分荣幸。
这样的活动,让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变得更为密切,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善莫大焉的好事。
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和日本多数是友好多于争执。刚刚过去还不到一个世纪的战争,给现在的人留下了甩不脱的历史阴影,让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仿佛中日两国一直以来都在争执。
但是,我想说,这并不是真相。纵观我们两国的历史长河,有漫漫两千多年交流史。从伟大的大唐时就在全方位深入交流。日本的建筑、诗歌、文字,无一不印刻着中华文化的烙印。
而在中国现代社会的机械、物理、化学等文献中,也有着许多从日本输入的词。两国的文化如此水乳交融,不要说在东亚,就算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是友好邻邦。
我们有不容置疑的友好传统,我们必将继承这种传统,必将发扬这种传统!
每当我有机会演讲,或者在发表看法时,我总会不厌其烦地传达以上信息,不管理解和支持我的人有多少,我都想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尽自己的全力。
产生这种思想,不仅源于我对历史和战争的审视,更源于我在中日两国生活四十多年的经历,源于我跟中日两国万千普通民众交流的感情。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来到中国,将中国作为自己的根基和梦想,这种行为在不少人看来多少都有点惊世骇俗。但是回首往事,我心中泛起的,绝对没有后悔,反而是满满的感激和满足。
中国这片广博的沃土给了我事业、爱情、家庭,让我懂得承担更大的责任,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使命。
当年接到来中国的工作机会时,我做梦都没想过这个决定会对我的生命造成如此深远的影响。
现在每每回想起来,那个早晨却更像是命中注定一般。
20年前的我,在日本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出演的角色大多都是没有名字的龙套。但是内心却一直渴望着得到更大的舞台,得到更多的机会。
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在长时间的失意和默默无闻之后,我变得有点灰心丧气,对未来和前途充满了悲观。
1999年的12月,在那样的时期,我接到了自己所属的事务所的经纪人打来的电话。
“在中国有一部电视剧要拍,有兴趣参加吗?”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有兴趣。之后在2000年4月,我第一次来到北京,进行了为时3个月的电视剧拍摄。
拍摄工作结束时,我几乎是有些冲动地想:“我要在中国打拼!”
当时的我,可能只是抱着一种放手一搏的想法,毕竟在日本没有人注意到我。没想到就是这个决定,让我真正成长为了现在的模样。
人在自己人生的各个阶段上需要这样突然决断的魄力,这种魄力会引导自己,让自己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变化
人的一生中,总会伴随着无数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左右你的方向,影响你的计划。让你迷茫,彷徨,不知所措。而我们要做的,是在面对变化的时候不忘初心,永远相信梦想,相信友情。
没有变化就不会有成长。这些变化可能来自于工作,或者生活,或者其他原因。但是永远不变的只有一点,你总会在这些变化中遇到更多的人和事。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为奇妙的事物。每一个人都会给你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你能通过他,接触到更加广阔的领域,见到更加壮丽的风景。
没有朋友的人是清冷的。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中,都特别强调人脉。而我,作为一个漂泊在中国的日本人,没有朋友的帮助,也绝对不可能成长为现在的模样。
所以,认真地去相信他人,去帮助他人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些友情的纽带就像是长城一样,为你抵御着无数未知的风波。
人和人之间需要善意,需要建立友谊。而国家和国家之间也一样。我一直希望通过我的历史类和战争类作品,传达和平的理念,虽然这可能是杯水车薪,但是我矢志不渝。
和平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至今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在发生战争,看着那些无助的难民,我们除了深切地同情,还能做什么呢?
我只能深切地祝愿我的两个故乡,日本和中国,永远和平下去。
我一直觉得,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在和平的时候感觉不到战争的恐惧,正如我们在健康的时候感觉不到疾病的痛苦一样。只有当战争和疾病真正降临,你才能感觉到深切的悔恨。
虽然已经年逾不惑,但是我依然想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对待遇见的所有人。我很喜欢跟孩子交流。
孩子的心灵是最干净纯洁的,他们总是会无条件地相信任何人。每次拍戏的时候,我都会主动跟当地来片场玩耍的孩子聊天。那是我最珍视的快乐时刻之一。
我记得在山东沂南拍《烽火双雄》的时候,我去当地一家饭店吃饭。在那里当服务员的是一个本地少年,他给我上茶的时候,忽然愣愣地盯着我的脸。
看着一瞬间哑然地盯着我的少年,我说道:“怎么了,你认识我?”
那个少年一脸目瞪口呆,迟疑地说道:“矢野浩二?”
我打趣地说:“不对不对!矢野浩二是谁啊?我可不认识。我名字叫高仓健啊,你去问问你父母就知道了!”
少年在迷茫中跟我合了影,我看着他,继续一本正经地说:“你父母看到这张照片一定很高兴的!能和高仓健合影是很值得骄傲的!”
少年似乎真的被我骗到了,满脸激动地点头。
点过餐后,少年往厨房走去时,我又再一次向他确认!
我说:“喂,我的名字是?”
服务员少年毫不犹豫地回答:“高仓健!”
我差点笑出来,说:“没错!”
这些淳朴的孩子总是这么容易相信人,在他们的世界里似乎没有欺骗,没有坏人。我喜欢这样的赤子之心。所以跟他们接触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就会开心起来。
如果人与人的交往能跟孩子们一样该多好,不需要戒备心,不需要揣测人心,每个人都用自己最真诚的一面面对他人。这样的话,我想世界上的纠纷会少很多。
而我,也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与中国的人们交往着。
虽然也受到过欺骗,可是与所得到的善意和帮助比起来,那些又算是什么呢?
关于演员
在中国的电视剧和电影中,日本人的角色有一些都是凶残的军人形象,初到中国那几年,我因种种原因,所出演的角色也以这种居多。
与很多人想的不同,我对这些角色并没有一味地反感和抵触,反而都在尽心尽力地演出,想尽我所能让中国观众对日本人产生不一样的看法。就算只改变一两个人的看法也好。在这些剧目中,有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电视剧《战神》里,我饰演了充满正义感、对和平有深切希冀的日本间谍西里,他虽然是一个日本人,但是却加入了反战同盟,与日本军方为敌。
在电视剧的后半部分,他的身份暴露,被日本军队逮捕,日军队长问他:“你为什么,要做这种背叛祖国的行为?”
西里回答说:“热爱和平的日本人会理解我的所作所为的。”这句台词是我自己灵机一动加进去的。当时我感觉我深刻理解了西里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他虽然选择了一条跟日本为敌的路,可是他自己知道,爱好和平的日本人一定会理解他,一定会跟他站在一起。
这句话至今适用。
在电视剧《少帅》中,我饰演了张作霖的日本顾问:菊池。他作为一个日本人,却自始至终都在想办法阻止日本军部进攻中国。但是这无异于螳臂当车,最后日本军队还是入侵了中国。
菊池痛心地说:“人类如果不结束战争,战争将会毁灭人类,我们现在要意识到,还来得及……”
这句话也是我与《少帅》的导演张黎导演商量以后,自己加进去的台词。
而我之所以屡次在角色中加入这种充满感情的台词,就是想表现出他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他对战争的反感,对正义的渴望。
我相信,这是所有善良的人共同的愿望。
西里和菊池都是生活在绝望和逆境中的日本人。他们抱着痛苦和疑问活在那个时代,但是为了和平,他们毅然走上了跟自己祖国为敌的道路。这种大无畏的勇气,这种对和平和希望永无止境的追求,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我经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听到这样的问题,“饰演日本人和饰演中国人有什么不同?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不同之处当然是有的,中日两个民族虽然有很多相同点,但是在很多细节的地方也有不少差异。不过,在表演的时候,我自己却并没有思考过这方面的事,没有在一个角色的国籍定位上有所拘泥。
因为,不管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他们首先都是一个人,作为人类的感情和精神世界是相通的,都会有恐惧,有迷茫,也有善良。
只要抓住了这一点,那么不管饰演什么角色,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我曾经背过一句中文的诗,特别有感触,一直记在心里。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艰难的跋涉,每一次选择,都是面临一条崭新的前路。但是不同的是,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选择看起来更加平坦的路。很少有人会主动迎难而上,朝着荆棘前行,纵然那条荆棘之路的风景更加壮观。
没有挑战的路途虽然轻松,但是一定会错过更多风景和成长。有时候,挑战一下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坚韧。
表演也是如此,如果每次都只饰演同一种角色,那么这个角色就会限定你,让你无法去寻求突破。
对于我来说,面临的选择更加艰难。
作为一个日本人,在中国的演艺圈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因为中国每年都会拍摄大量拥有日本角色的电视剧,可是日本艺人却少之又少。所以说,日本演员在中国演艺圈,似乎并不缺少工作机会。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形式却严重限制了演员的戏路和选择。有的跟我一样的日本演员,在中国很难找到饰演其他角色的机会。除了日本军人,还是日本军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选择?环境在逼迫我们只能选择一条路去走,而我们看起来却并没有破局的力量。
我曾经也被这种环境深深苦恼着,可是有一天我想明白了,其实选择一直握在自己手中。日本人的性格也千差万别,只要自己保持对梦想的敬畏,对工作的敬业,努力去把接到的所有角色都打上自己的烙印,那么你终究会为自己开创出一条崭新的路。
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我接到的角色早已不限于日本军人,甚至连八路军战士都曾挑战过。虽然很多人觉得我的经历不可思议,可是对我来说,这只是日积月累、顺理成章的结果。
《有梦不怕路远》 引言: 在浩瀚的星河中,每一个生命都是一颗闪耀的星辰,承载着独特的梦想,追逐着遥远的光芒。这本书,并非对任何已知作品的复制或模仿,它是一次纯粹的,关于勇气、坚持与自我实现的探索。它试图捕捉的是那股涌动在每个人内心深处,驱动我们穿越迷雾、攀登山峦、抵达彼岸的原始力量。它不属于任何特定的叙事框架,也不局限于任何既定的 genre,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些在追逐梦想的旅途中,我们可能遇到的风景、心境与抉择。 第一章:破晓之光——梦想的萌芽与觉醒 故事的开端,并非一场惊天动地的事件,而是发生在平凡日子里的,细微而深刻的触动。主人公(或是一群人,具体形式不固定,可根据读者自行想象)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偶然瞥见了那抹不同寻常的色彩——那是梦想的种子,在心田深处悄然萌芽。这种萌芽可能源于一次不经意的观察,一个触动灵魂的画面,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或是一本激荡思想的书籍。它不是被强加的,而是自然而然的生长,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仿佛找到了失落已久的归宿。 这个阶段,梦想的形态或许模糊不清,它没有具体的轮廓,没有清晰的蓝图,但它所带来的感受却是真实而强烈的。是一种对现状的微小不满,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一种想要成为“更好自己”的隐秘冲动。主人公们可能尚未意识到这股力量的真正含义,但它已经开始悄悄改变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看到不曾留意过的裂缝,在平凡的生活中嗅到一丝不甘平庸的气息。 第二章:远行的召唤——挣脱束缚与踏上征途 梦想一旦有了萌芽,便会发出微弱但坚定的召唤。这召唤如同远方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同时也伴随着内心的挣扎与外界的阻力。主人公们开始感受到一种“不甘止步”的冲动,他们开始质疑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规则,开始审视那些阻碍他们前进的藩篱。 这份召唤,可能来自对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或是一种想要为世界留下印记的责任感。然而,前行的道路并非坦途。家庭的期望、社会的压力、现实的制约,甚至是个体自身根深蒂固的恐惧与不安,都可能成为阻碍他们迈出第一步的巨石。 但真正的勇者,总能在理性与情感的拉扯中,找到那个勇敢的“是”。他们可能并非一夜之间变得无所畏惧,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最终决定为那个心中的“火种”而冒险。这一步的迈出,标志着他们正式告别过去的安稳,踏上了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征途。这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一种对自我命运的握紧。 第三章:歧路迷途——考验、诱惑与自我怀疑 征途并非线性发展,充满了曲折与反复。在广袤的未知领域中,主人公们会遭遇形形色色的考验。这些考验可能来自于外部环境的严酷,比如恶劣的天气,资源的匮乏,或是竞争对手的阻挠。但也可能更多地源于内心深处的挣扎。 最令人疲惫的,莫过于歧路迷途时的自我怀疑。当前进的道路变得模糊,当所有的努力似乎都付诸东流,当曾经坚定的信念开始动摇,主人公们会陷入深深的迷茫。这时,各种诱惑也随之而来——退回熟悉的安全区,放弃眼前的艰难,选择一条看似更容易的道路。这些诱惑如同海市蜃楼,短暂地带来慰藉,却会悄悄侵蚀前进的动力。 这一章节,着重刻画的是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时刻,是主人公们与自身阴影搏斗的过程。他们可能会经历失败的痛苦,被误解的委屈,甚至是对梦想本身产生动摇。然而,正是这些艰难的时刻,才最能淬炼人的意志,让心智变得更加坚韧。他们需要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迷失中寻找方向,并在自我怀疑的深渊中,重新点燃希望的火苗。 第四章:同行者与指引者——情感的支持与智慧的启迪 虽然追逐梦想的道路往往是孤独的,但并非孤立无援。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主人公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是偶然的同行者,他们的出现或许短暂,但却在关键时刻给予温暖的支持;有些人则可能是默默的指引者,他们可能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是一个榜样,都在潜移默化中为主人公们提供智慧的启迪。 这些人可能是曾经有过相似经历的长辈,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主人公们“有梦不怕路远”的真谛;他们也可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低谷时相互搀扶,分享彼此的喜悦与忧愁;甚至可能是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驱散内心的阴霾。 这些情感的支持与智慧的启迪,并非直接解决所有问题,但它们为主人公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它们证明了,即使道路再远,也并非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前行。这些连接,这些共鸣,是支撑个体不断前行的重要动力,也让这场旅程变得更加丰富与温暖。 第五章:信念的重塑——穿越低谷与重拾力量 当所有的考验都达到顶峰,当主人公们几乎要被现实击垮,信念的重塑成为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不是奇迹般的突然觉醒,而是经历了一系列磨难后的深刻领悟。他们开始明白,梦想并非终点,而是通往无限可能的起点。 重塑信念,意味着他们不再将困难视为阻碍,而是视为成长的阶梯。他们开始理解,那些曾经让他们痛苦的经历,其实是塑造他们成为更强大个体的试金石。失败不再是终结,而是学习的机会;迷茫不再是绝境,而是重新审视与调整方向的契机。 在这个阶段,主人公们学会了与内心的恐惧和解,学会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从中汲取力量。他们可能会重新审视最初的梦想,赋予它更深刻的意义,或者在经历风雨后,发现了一个更加清晰、更加成熟的目标。这份重塑的信念,是他们能够继续前行的内在驱动力,是他们最坚实的铠甲。 第六章:远方的风景——成就、传承与未来的展望 当主人公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们的旅程并没有因此结束。他们可能抵达了梦想的某个重要节点,看到了曾经遥不可及的风景。这份风景,可能是一种成就的达成,一种价值的实现,一种对世界的贡献。 然而,真正的“有梦不怕路远”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成就上。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他们的经历本身,就成为了新的“有梦不怕路远”的证明。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坚持,他们的智慧,可能被传承下去,激励着后来者。 未来的展望,并非是对终点的规划,而是对无限可能的预见。主人公们可能会意识到,梦想并非一个固定的目标,而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在抵达一个风景后,新的远方又会出现在地平线上。他们学会了享受追逐的过程,并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发现新的意义与价值。 结语: 《有梦不怕路远》不是一本告诉你如何成功的教科书,也不是一本描述英雄史诗的传奇。它是一场关于心灵的旅程,关于潜能的挖掘,关于人类最本真的追寻。它提醒我们,无论起点如何,无论前路多舛,只要心中有梦,就能找到穿越黑暗的勇气;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抵达属于自己的远方。这是一种无声的宣言,一种对生命无限可能的礼赞。这本书,希望能在每一个读者心中,播下一颗关于梦想的种子,并给予它生长的力量,去勇敢地,不畏艰难地,踏上属于自己的,那条“不怕路远”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