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库民俗书系:中国女儿节 西和乞巧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发表于2024-11-22
华夏文库民俗书系:中国女儿节 西和乞巧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秦人发祥于陇南西汉水上游,周人发祥于陇东庆阳地带。现在流行传于甘肃省西和县、礼县一带的乞巧节俗,正是秦早期文化的遗留;而牛郎织女的传说,正是在周秦文化交融中所形成的。
乞巧期间,未出嫁的姑娘们要参加者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她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迎巧、祭巧、唱巧、送巧。通过一年一次的乞巧节,姑娘们不仅学到很多生产、生活知识,也培养组织、协调和团结互助精神。这样的乞巧节在全国是独特的,是真正的女儿节。
每年从农历六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晚至七月初七晚,这些地方举行七天八夜的乞巧节。20世纪60年代以前,参加乞巧的人以十二岁至十六岁的姑娘为主,也会有稍大或稍小些的。但基本成员都是未出嫁的姑娘,再小些的只是跟着玩、唱,不收钱,不作为正式成员;而已经结婚的女性,即使只有十四五、十五六,也只能协助做些组织策划的工作,不能参加跳和唱。所以说这是真正的女儿节。
赵逵夫,1942年生,甘肃省西和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导师,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全国辞赋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委和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编委,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华夏文明传承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平台主任,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甘肃省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甘肃省文化发展学会顾问。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和民俗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史》《文献》《中华文史论坛》《中国文化》《文化遗产》《民俗研究》《民间文化》《中国俗文化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90余篇,专著有《屈原与他的时代》,《古典文献论丛》、《屈骚探幽》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文学编年史》,成果列入“国家社科基金文库”;所编《先秦文论全编要诠》、《历代赋评注》俱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其《再论〈牛郎织女〉传说的孕育、形成与早期分化》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由秦简〈日书〉看牛女传说在先秦时代的面貌》获2013年“百盛——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
引 言. 1
一、七天八夜乞巧节
——真正的女儿节.5
(一)乞巧风俗谱系与乞巧风俗.7
(二)乞巧准备与组织工作. 10
(三)迎巧 16
(四)祭巧、唱巧. 20
(五)相互拜巧 29
(六)迎水和转饭. 32
(七)巧饭会餐 37
(八)灯下乞巧 39
(九)送巧. 43
(十)乞巧活动对于西和女性的意义 47
二、乞巧歌的前世今生
(一)被旧礼教吹散消失后的搜寻. 66
(二)西和乞巧歌与牛郎织女的传说77
(三)《西和乞巧歌》的内容 100
(四)从乞巧歌看新旧思想斗争中的女性命运 110
(五)乞巧歌对新中国历史的反映 117
(六)乞巧歌的传习、创作 120
(七)乞巧歌演唱与音乐舞蹈技巧的提高 128
三、秦文化的遗留与牛女传说
(一)织女的原型——秦人始祖女修. 131
(二)秦人发祥地. 134
(三)秦文化遗存. 139
(四)天水、汉水与天汉. 142
(五)《诗经·蒹葭》与牵牛织女传说. 145
(六)西和与七夕风俗相关的名胜 149
四、周秦文化的交融与牛女传说和乞巧风俗的形成
(一)周人发祥地与农耕文化遗存——陇东. 158
(二)发明牛耕的叔均. 162
(三)祭祀田祖的诗 164
(四)《诗经》中的牵牛织女传说 167
(五)《周易》中透露的信息 172
(六) 秦代的牵牛织女传说 175
(七) 西汉宫廷的乞巧节 178
(八)牵牛织女传说的分化 181
(九)一年一次的乌鹊架桥 185
(十)"说春"和牛拜年风俗. 187
结 语 193
甘肃省西和县中部、北部大半个县和礼县东部、东北部几个乡镇的乞巧活动从农历六月三十日开始至七月七日半夜,持续七天八夜,按传统习俗是只有未出嫁的女孩子可以参加,是真正的女儿节,在全国绝无仅有。
西和县地处陇南。其南部的仇池山,汉代的荣氏《遁甲开山图》言为“太昊之治,伏羲生处”[1],也是形天葬首的“常羊之山”[2],《史记》、《后汉书》等所载白马人即发祥于此。从东汉末年,杨氏白马氐以此为中心建立仇池国,前后仇池国共134年[3]。其中部、北部汉魏时为西县地,东汉诗赋作家赵壹即汉阳西县人。其西部、北部与礼县接壤,礼县东北部的祁山即诸葛亮六出祁山之祁山,其南面为西和县长道镇,诸葛亮用空城计之西城即在此[4],为古蜀道之北口。与祁山隔河相望的长道镇宁家庄发现了约60万平方米大的仰韶文化遗址,说明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已有人类生存,是陇南市最早的人类文化遗迹,与临近的大地湾文化、天水市赵村文化遗址相当;所出土陶片与大地湾文化遗址发现的陶片特征完全一样。县城北发现的西峪坪遗址约10万平方米,属仰韶、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精美的变体鱼纹彩陶盆。
更令国内外学术界震惊的是在礼县东北部的大堡子山圆顶山发现了早期秦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铜器。《史记·秦本纪》中言:秦之先公非子为周孝王“主马于汧渭之间”,“孝王邑之秦,使复续祀嬴氏,号曰秦嬴。”其后秦庄公伐西戎,破之,周孝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庄公居犬丘”。此犬丘后人称之为“西犬丘”,也即西垂,在今天水西南,即今以礼县东北部、西和县北部为中心的一片地方。1919年在礼县东北的茅水河边王家台出土了有名的秦公簋,王国维考释其铭文并作《跋》,指出秦西垂陵庙在“陇西西县”。
又《史记·封禅书》中说:“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祀白帝。”关于西畤之地点,《史记集解》引晋灼曰:“《汉注》在陇西西县人先祠山下。”所谓“人先祠山”,即有秦人祖先庙堂之山。《史记索隐》引《汉旧仪》中说,至汉代之时尚沿袭秦人礼仪,“祭人先于陇西西县人先山。山上皆有土人,山下有畤。”所谓“人先”,即人祖、人之始祖。这是秦人的观念而汉人承袭之。看来当时说西县的人先山上有泥土塑的秦人祖先神像,山下则为祭祀的场所。礼县东北角上的祁山,后人只知它在三国时是蜀国北面的门户,诸葛亮伐魏六次所经,其实,它应该就是秦人祭祖的地方。因为“祁”为“示”字旁,“示”字旁的字在上古都同祭祀有关(双耳旁在右表示邑,当时那一带应为一城邑)。
又《史记·封禅书》中记有秦人先后作西畴、吴阳武畤、鄜畤、密畤、上畤、下畤,其分布也同甘肃、陕西历史上存在乞巧风俗的地域大体一致。这些都说明了陇南乞巧风俗为早期秦文化的遗留。
隔开了织女星与牵牛星的天河上古时代叫“汉”、“天汉”、“云汉”,是秦人据其所居之地的汉水(今西汉水)所命的名。关于织女崇拜的形成可一直追溯至以织闻名的秦人的始祖女修。这当中有很多问题是以往的民俗学家和研究古代神话与民间传说的专家所未能关注到的。
七夕节不仅在全国大部分地方流传,而且很早就传到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它还同我国在国内外流传最广的一个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所以说,西和乞巧节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书中所引乞巧歌绝大部分出自先父子贤先生1936年编《西和乞巧歌》一书[5],这些材料更有利于我们了解西和乞巧节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存在的状况和它的社会意义。
朋友,你如想要了解这个最古老的节俗传至近代以至今日的情况,请翻阅这本小书吧。
[1] 见《太平御览》卷七八引
[2] “常羊”、“仇池”一音之转。参赵子贤《形天葬首仇池山说》,见《甘肃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拙文《形天神话钩沉》,《民间文学论坛》1988年5、6期。
[3] 此只计前后仇池国时间,不计其后续的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参李祖桓《仇池国志》,书同文献出版社1986年出版。张维《仇池国志》。
[4] 汉代西县今盐官河(今西汉水正溯)与漾水(今西和河)交汇处,不在蜀道口上。故蜀汉与曹魏对立,以此为门户,另筑西城。由此向南直至四川剑门大部分为峡谷地带和山路,至今尚多栈道遗迹。
[5] 《西和乞巧歌》在陇南市与西和县有关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由香港银河出版社于2010年4月出版了线装本,上海远东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了简体横排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了汉英对照本(由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师彭建明、蒋贤萍、李彦、张清涵、宋燕等合作完成)。
华夏文库民俗书系:中国女儿节 西和乞巧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华夏文库民俗书系:中国女儿节 西和乞巧文化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华夏文库民俗书系:中国女儿节 西和乞巧文化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华夏文库民俗书系:中国女儿节 西和乞巧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华夏文库民俗书系:中国女儿节 西和乞巧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