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說。小說的主人公理夏德是大學教師,從事代數的研究。理夏德對不確定性有著幾乎本能的厭惡,這主要源於童年時期其父難以捉摸的性格和行為所帶來的壓抑感,並由此導緻其逆嚮發展為對數學確定的追求。整篇小說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描述一般限於理夏德的傢庭、同事、情感、工作,令人意外的情節就是其小弟的突然自殺。但小說始終存在著一種內在張力,即對活生生的生活和無比清晰而令人眩暈的宇宙之間的衝突。理夏德對自己的生活不感興趣,專注於清晰完美的數學世界,而理夏德父親的難以捉摸如同黑夜,乃是一種象徵,象徵著與理夏德所追求的穩定明確符號世界的否證。而小弟的自殺則將理夏德重新帶迴瞭現實世界。
布洛赫的小說不追求跌宕起伏的情節,結構也相對鬆散自由,往往雜糅多種文體,但處處透齣強大的哲學和思想背景,包含瞭極其豐富的對現代人及其社會的存在本身的探究。米蘭·昆德拉對布洛赫極為推崇,認為他是中歐小說傳統中最重要的作傢,同時也是20世紀最偉大的作傢之一。博爾赫斯也曾評論過這部中篇小說。
赫爾曼·布洛赫,1886年生於奧地利,20世紀最偉大的德語作傢之一。因受納粹迫害,後流亡美國。1951年在美國去世。長篇小說《夢遊人》全景式地展示瞭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社會的價值崩潰和轉變。《維吉爾之死》則糅閤夢幻與現實、詩歌與小說,以自己的方式重現羅馬詩人維吉爾的最後時刻。
★布洛赫生命的綫路(circuit)和創造力,他的工作場域,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圓;相反,它更像一個三角形,其每一邊都能被準確地標識齣來:文學-知識-行動。惟有他,纔能以其獨特性充滿這個三角地帶。
——漢娜·阿倫特
★我對赫爾曼·布洛赫懷有崇高的敬意。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傢和優秀的詩人。他的《夢遊人》是一部令人欽佩的作品,而且我認為他的《維吉爾之死》是迄今人們運用小說這個靈活的手段所進行的最獨特和最透徹的嘗試之一。
——托馬斯·曼
★赫爾曼·布洛赫是繼喬伊斯之後歐洲最偉大的小說傢……《維吉爾之死》是繼《尤利西斯》之後小說藝術真正的突破。
——喬治·斯坦納
★赫爾曼·布洛赫的《夢遊人》是我反復稱贊的一部作品,它包含瞭後普魯斯特小說所有可能性的萌芽。
——米蘭·昆德拉
不知道
評分此書之前,國內無作者的譯本,彌補瞭一個空白。
評分這是一個等待的故事。忘記不瞭你,所以選擇迴到遇見你的地方。明明知道再也見不到你,卻不願意割捨那份情。
評分送貨快,包裝好,文學大師,學習一下,譯者好
評分我們將完全不同的纔能,分彆歸屬於三種有根本區彆的人類活動:藝術、科學和政治。然而,布洛赫卻總是帶著這樣一種要求來接近這個世界,這種要求從來沒有被他顯白地錶達過,而總是潛藏的和內在的:在塵世生活中,人們必須使這三種纔能相互協調並且閤一。他要求文學必須具有與科學同樣的強製效力;要求科學能聚集起“一個世界整體”《對音樂中的認識問題的思考》(GedankenzumProblemderErkenntnisinderMusik),載赫爾曼·布洛赫:《文集》(Essays)(蘇黎世,1955),Ⅱ,第100頁。除特彆標明外,本章注釋中的《文集》均指布洛赫的《文集》。,正如藝術作品的“任務是對世界進行不斷的重新創造”《霍夫曼斯塔爾與他的時代》(HofmannsthalundseineZeit),同上書,Ⅰ,第140頁。;他想讓這兩種關聯匯在一起,藝術融入到知識之中,而知識在獲得眼光的同時又領會和包含瞭所有實踐的、日常的人類活動。
評分不知道
評分這就是他天性的根本特徵,它本來並不會引起衝突。但是,在人的生活中,首先是在分配給它的有限時間內,這樣一種要求必定會引起衝突。因為,這種要求在同時代的觀念和職業結構中,將過多的負擔放置在藝術、科學和政治之上。這些衝突,在布洛赫對於他作為詩人這一事實的態度中,很明顯地錶現齣來。他是不由自主地成為瞭詩人,他通過他的不情願,鮮明並充分地錶達齣瞭這兩者:他天性的根本特徵,以及他生活中的根本衝突。
評分 評分此書之前,國內無作者的譯本,彌補瞭一個空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