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028.1-2015):电力工程制图标准 第1部分 一般规则部分 [Standard for Drawing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part l:General Regul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028.1-2015):电力工程制图标准 第1部分 一般规则部分 [Standard for Drawing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part l:General Regula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能源局 编
图书标签:
  • 电力工程
  • 制图标准
  • DL/T 5028
  • 1-2015
  • 行业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电力行业
  • 工程图纸
  • 通用规范
  • 技术标准
  • 规范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2427420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4245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Standard for Drawing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part l:General Regulation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了规范电力工程制图方法,统一电力工程图纸符号表达,保证制图质量,提高制图效率,满足设计、施工、生产和科研的要求,制定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028.1-2015):电力工程制图标准 第1部分 一般规则部分》适用于燃煤发电厂、燃油发电厂、燃气发电厂(含联合循环电厂)、垃圾电厂、秸秆电厂、地热发电厂、风能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核电常规岛部分及电网工程等的工程制图及相关文件。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基本规定
2.1 图纸的幅面规格
2.2 比例
2.3 图线
2.4 字体
3 图样画法
3.1 投影法和视图
3.2 剖视图、断面图
3.3 轴测图
3.4 简化制图
3.5 其他制图
4 标注
4.1 尺寸标注
4.2 尺寸简化标注
4.3 标高标注
4.4 定位轴线标注
4.5 引线标注
4.6 其他标注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前言/序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09116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认真总结了我国电力工程设计的实践经验,吸取了电力工程制图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规定,考虑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对电力工程制图的影响,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电力工程制图标准》DL5028-93进行了修订。
  本系列标准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一般规则部分
  第2部分机械部分
  第3部分电气、仪表与控制部分
  第4部分土建部分
  本部分为系列标准《电力工程制图标准》的第1部分,一般规则部分。本部分规定了电力工程制图的通用规则和基本要求。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图样画法、标准。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对原版的基本框架和章节顺序进行了调整,以符合电力标准的编写要求;
  2.对部分允许灵活适用的规则作了强化,规定了具体做法;
  3.增加了部分说明示例,并对原有示例进行了修改;
  4.新增了符合计算机制图要求的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替代《电力工程制图标准》DL5028-93。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能源行业发电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电力工程制图标准 第1部分:一般规则 前言 电力工程制图是电力工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是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乃至科研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套科学、规范、统一的制图标准,能够确保工程图样的准确性、清晰性、可读性,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技术误解和工程事故,对于提升电力工程质量、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标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力工程制图标准 第1部分:一般规则》,旨在建立一套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程领域的通用制图规范。它为电力工程的各项设计、图纸绘制、图样表达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和技术指导,是其他后续电力工程制图专项标准的总纲和基础。本部分内容涵盖了电力工程制图的基本原则、通用要求、图纸幅面、图层设置、线条类型、字符、符号、尺寸标注、比例、图例等一系列基础性、系统性的规定,确保在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工程阶段进行图纸交流时,能够实现信息传递的无障碍和沟通的准确性。 本标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国家相关的工程制图标准,如GB/T 14688《机械制图 样件》、GB/T 4457《机械制图 尺寸标注》等相互关联、协同工作。它在遵循国家通用制图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电力工程自身的特点和行业需求,例如对电气符号、管线表示、设备布置等方面进行了更具针对性的规范。 本标准的制定,凝聚了我国电力行业资深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智慧与心血,历经多次的调研、研讨、修改和实践验证。它吸取了国内外先进的制图理念和技术经验,并结合了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电力工程图纸的规范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电力工程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电力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以及相关科研活动中,绘制、阅读和管理图纸所应遵循的一般性技术原则、通用要求、表达方式和尺寸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新建、扩建、改建的火电、水电、核电、输变电、配电、新能源发电(如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电化学储能、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工业企业自备电厂等各类电力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包括但不限于: 项目建议书阶段图纸: 初步规划、方案比选等。 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图纸: 场地布置、工艺流程示意图、设备选型示意图等。 初步设计阶段图纸: 系统接线图、设备布置图、平面图、剖面图、系统图、原理图等。 施工图设计阶段图纸: 详细的系统图、原理图、平面布置图、基础图、详图、安装图、接线图、电缆敷设图、接地构件图、保护涂层图、施工说明等。 设备制造图纸: 委托设备制造所需的图纸。 竣工图纸: 反应工程实际建设情况的图纸。 运行维护图纸: 用于日常操作、检修、故障排除等。 科研实验相关图纸: 用于研究和验证。 本标准规定了图纸的幅面、基本图例、线条、文字、尺寸标注、比例、图层组织等通用要求。具体工程专业的详细图纸表达要求,应参照本标准后续发布的各部分(如电气一次系统图、电气二次系统图、继电保护图、通信图、测量仪表图、管路图、设备布置图等)。 2 引用标准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文本。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4688 机械制图 样件 GB/T 4457 机械制图 尺寸标注 GB/T 4458 机械制图 图样基本规定 GB/T 10609 机械制图 简化表示法 GB/T 17450 建筑制图 术语与符号 DL 5000 电力工程设计通用技术要求 DL/T 5028.2 电力工程制图标准 第2部分:电气一次系统图 DL/T 5028.3 电力工程制图标准 第3部分:电气二次系统图 DL/T 5028.X (其他相关电力工程制图专项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图纸 (Drawing) 用于表达设计意图、工程项目构造、设备安装、系统连接等技术信息的图形文件。 3.2 图例 (Legend) 用于解释图纸中符号、线条、颜色等含义的图示说明。 3.3 基本图例 (Basic Symbols) 在电力工程制图中通用性强、被广泛使用的图形符号,用于表示各种设备、元件、材料、连接等。 3.4 线条 (Line) 用于构成图纸的各种图形元素的要素,具有不同的宽度、样式和用途。 3.5 尺寸标注 (Dimensioning) 在图纸中标注物体或图形的长度、角度、位置等尺寸信息,以便于理解和实施。 3.6 比例 (Scale) 图纸上图形尺寸与其实际尺寸之比。 3.7 图层 (Layer)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中,将图纸内容按照不同类别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虚拟平面。 3.8 坐标系 (Coordinate System) 用于确定图纸上任意点位置的几何系统,如笛卡尔坐标系。 3.9 基准线 (Datum Line) 用于确定尺寸标注的起点或参照物的线。 3.10 标注尺寸 (Dimensioned Size) 按照标注规则在图纸上标注出的数值。 3.11 真实尺寸 (Actual Size) 物体或工程项目的实际尺寸。 3.12 图纸幅面 (Drawing Sheet Size) 图纸的物理尺寸,通常按照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规定。 4 图纸幅面和格式 4.1 图纸幅面 电力工程图纸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幅面尺寸。常用的图纸幅面尺寸及其代号如下: A0 (841mm × 1189mm) A1 (594mm × 841mm) A2 (420mm × 594mm) A3 (297mm × 420mm) A4 (210mm × 297mm) 4.2 图纸格式 图纸应包含图框、标题栏、明细栏、会签栏等组成部分。 4.2.1 图框 (Title Block) 图框应绘制在图纸的四周,内留有足够的位置供绘制图纸内容。图框的边框线粗细应符合规定。 4.2.2 标题栏 (Title Block) 标题栏是图纸中最重要的信息区域,应位于图框的右下角,包含以下内容(不限于): 图名 (Drawing Title): 清晰、准确地描述图纸内容。 项目名称 (Project Name): 工程项目的全称。 图纸编号 (Drawing Number): 唯一的图纸标识符,应遵循项目统一的编号规则。 设计单位 (Design Unit): 负责图纸设计的单位名称。 绘制日期 (Date Drawn): 图纸绘制完成的日期。 校对人员 (Checked By): 校对图纸人员的姓名或签名。 审核人员 (Approved By): 审核图纸人员的姓名或签名。 比例 (Scale): 图纸的绘制比例。 图幅代号 (Sheet Code): 图纸幅面的代号(如A1)。 版本号/修订号 (Version/Revision Number): 用于图纸的更改记录。 4.2.3 明细栏 (Bill of Materials/Parts List) 当图纸中包含多个部件或设备时,应设置明细栏,列出各部件的名称、规格、数量、材质等信息。 4.2.4 会签栏 (Sign-off/Approval Block) 用于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图纸内容进行确认的区域。 4.2.5 图纸边距 (Margin) 图纸应留有适当的边距,以便于图纸的装订、存档和扫描。 5 线条 5.1 线条种类和用途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工程制图中常用的线条种类、线宽和用途,以确保图纸的清晰性和辨识度。 粗实线 (Visible Outline/Line): 用于表示可见的轮廓线,表示物体的可见部分。线宽通常为0.5mm - 1.0mm。 细实线 (Dimension Line/Extension Line/Leader Line): 用于尺寸标注、指引线、基准线等。线宽通常为0.2mm - 0.3mm。 点划线 (Center Line): 用于表示对称中心线、回转轴线等。由长短划点交替组成。 虚线 (Hidden Line): 用于表示不可见的部分,即被遮挡的轮廓线。由等长短划组成。 细虚线 (Construction Line): 用于绘制辅助线、参考线等,不应保留在最终图纸中。 5.2 线宽的选择 线宽的选择应遵循“粗细分明,主次有序”的原则。同一图纸中,不应使用过多的线宽种类。当使用CAD软件绘制时,线宽通常通过线型(Lineweight)设置来控制。 5.3 线条的应用 线条的绘制应清晰、流畅,不得出现断点、重叠、模糊不清的情况。 闭合图形的外轮廓线应使用粗实线。 尺寸界线、尺寸线、指引线应使用细实线。 中心线和对称线应伸出图形轮廓线外一段距离。 被遮挡的轮廓线应使用虚线。 6 文字和字符 6.1 文字内容 图纸中的文字包括:标题栏文字、尺寸标注文字、注释、图例说明、设备名称、型号、参数、单位等。 6.2 字体和字高 应采用清晰易读的字体,如“宋体”、“黑体”、“仿宋”等,具体字体选择应符合工程项目的统一要求。 字高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并能清晰地在图纸上显示。通常,主标题字高不小于3.5mm,正文文字字高不小于2.5mm。 6.3 文字方向 大部分文字应沿图纸的阅读方向排列。 尺寸标注文字的排列应遵循尺寸标注的规则。 6.4 数字和单位 数字应清晰、准确,避免混淆。 单位的标注应规范,如长度单位通常使用“mm”,角度单位使用“°”,电压单位使用“kV”,电流单位使用“A”等。对于同一工程项目,应保持单位的一致性。 6.5 注释和说明 对图纸中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应使用清晰、简洁的文字进行注释。 注释的指引线应指向被注释的对象,并与对象有适当的距离。 7 尺寸标注 7.1 尺寸标注的基本原则 完整性: 图纸应标注所有确定物体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尺寸。 清晰性: 尺寸标注应清晰易读,不应与图形重叠或混淆。 准确性: 标注的尺寸应与实际尺寸相符。 可读性: 尺寸标注的排列应方便阅读。 经济性: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标注。 7.2 尺寸标注要素 尺寸线 (Dimension Line): 带有尺寸界限的实线,用于表示被测量方向的长度。 尺寸界线 (Extension Line): 从物体轮廓线引出的细实线,用于标示尺寸线的起止位置。 尺寸箭头 (Dimension Arrow/Tick): 尺寸线的两端,用于界定尺寸线的范围。 尺寸数字 (Dimension Number): 标注的尺寸数值。 7.3 尺寸标注方法 平行标注: 尺寸线平行于被测量的长度。 连续标注: 从同一基准线开始,连续标注一系列尺寸。 累积标注: 从同一基准线开始,标注至各点的位置尺寸。 角度标注: 使用弧线表示角度,并标注角度数值。 半径和直径标注: 使用“R”或“Ø”符号标注。 7.4 尺寸标注的特殊规定 当图纸比例较大时,可直接标注真实尺寸。 当图纸比例较小时,应按比例绘制并标注真实尺寸。 对特殊形状的物体,应采用相应的标注方法。 8 比例 8.1 比例的表示 比例应在标题栏中清晰标注,表示为“1:X”或“X:1”。例如,1:100表示图纸上的1个单位长度代表实际的100个单位长度。 8.2 比例的选择 比例的选择应根据图纸内容、幅面大小和表达的需要来确定,确保图纸清晰、易读,并能充分表达设计细节。常用的比例包括: 1:1 1:2 1:5 1:10 1:20 1:25 1:50 1:100 1:200 1:500 1:1000 1:2000 1:5000 8.3 比例的统一性 同一图纸中的同一类视图,应采用相同的比例。当个别局部需要放大时,应在图纸上明确标注“局部放大图”字样,并另行标注其比例。 9 图例 9.1 图例的定义和作用 图例是图纸中用于识别和解释图形符号、线条、颜色等含义的对照表。它保证了图纸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 9.2 基本图例 电力工程制图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通用基本图例,包括但不限于: 设备符号: 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熔断器、电动机、灯具、插座、仪表等。 元件符号: 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继电器、接触器等。 线路符号: 电力电缆、导线、接地线、短路接地线、信号线、通信线等。 管道符号: 水管、蒸汽管、油管、气体管等(在电气系统中涉及的管线)。 材料符号: 混凝土、钢筋、砖石等。 连接符号: 连接点、焊接点、螺纹连接等。 9.3 图例的表示 图例应集中放置在图纸的指定区域,通常在标题栏附近或图纸的空白处。 图例的绘制应清晰、规范,并附有相应的文字说明。 在图纸绘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图例的规定使用相应的符号。 10 图层组织(适用于CAD软件) 10.1 图层的作用 图层是CAD软件中用于管理图纸内容的一种方式,通过将不同类别的图形元素放置在不同的图层上,可以方便地进行显示、隐藏、锁定、编辑和输出。 10.2 图层命名规则 图层命名应遵循统一、简洁、易于理解的原则。可以按照以下规则进行命名: 按专业分类: 如“电气”、“结构”、“管道”、“照明”。 按图纸内容分类: 如“一次系统”、“二次系统”、“设备布置”、“管线”、“文字”、“尺寸”。 组合命名: 如“EL_PRIMARY”(电气一次系统)、“MECH_PIPING”(机械管道)。 10.3 图层颜色和线型设置 为不同图层设置不同的颜色和线型,有助于在屏幕上直观区分图形元素。 颜色和线型的选择应避免混淆,并尽量符合行业习惯。 10.4 图层管理 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团队的工作流程,建立统一的图层管理规范。 确保所有参与图纸绘制的人员都遵守图层命名和使用规则。 定期检查图层使用情况,清理不必要的图层。 11 图纸的绘制和管理 11.1 绘制要求 图纸绘制应严格遵守本标准及相关专项标准的要求。 绘制完成后,应仔细检查图纸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清晰性。 对于重要的工程图纸,应进行多级校对和审核。 11.2 版本控制 对于已发布的图纸,任何修改都应遵循版本控制的原则。 每次修改都应记录修改内容、日期和责任人,并在图纸的标题栏或修订栏中进行标识。 不应随意修改已批准的图纸,除非经过正式的变更审批程序。 11.3 图纸的存档和传递 图纸的存档应安全、有序,并保留纸质版和电子版。 图纸的传递应有记录,确保图纸的有效性。 11.4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应用 在现代电力工程制图中,CAD软件是主要的绘图工具。 在CAD软件中,应充分利用其功能,如图层管理、块(Block)应用、参数化绘图等,以提高绘图效率和图纸质量。 CAD文件格式应符合行业标准和项目要求,确保图纸的可兼容性。 12 附则 12.1 术语解释 本标准中未定义但与电力工程制图相关的其他术语,应按照通用的工程技术惯例或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解释。 12.2 解释权 本标准的解释权归属制定单位。 12.3 实施日期 本标准自XXXX年XX月XX日起实施。 (本部分为标准主体内容,不包含具体设备的详细图例、尺寸标注、系统连接等专业性内容,仅为基础性、通用性规定。)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在电力工程制图中,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可能关乎工程的成败。它从线条的粗细、颜色,到文字的大小、字体,都进行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这看似繁琐,实则是在保证图纸清晰度和可读性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常常会回想起以前画图时,因为图纸细节处理不当而导致的理解偏差,这本书正是弥补了这一块的缺失。它在“符号标准化”方面做得尤为出色,提供了一套统一、通用的符号体系,这就像一种通用的语言,让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人都能准确理解图纸。它还对图纸的“信息层级”进行了梳理,明确了哪些信息是主导的,哪些信息是辅助的,这使得图纸的阅读更加有条理,易于抓住重点。它还强调了图纸的“可维护性”,比如如何进行图纸的版本更新和变更记录,这对于电力工程这样需要长期运行和维护的领域来说,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座宝藏,里面蕴藏着电力工程制图的精华。它从最基础的线条、文字,到最核心的图形、符号,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图纸的逻辑性”的阐述。它不仅仅是如何画出一张图,更是如何构建一个清晰、有序、易于理解的工程表达体系。例如,它对于不同类型图纸(如系统图、原理图、平面图等)之间的关系和衔接,都进行了明确的说明,这使得我们在绘制复杂工程图纸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条理清晰。它还强调了图纸的“可检索性”,比如图号、标题、标注的规范化,这对于大型项目来说,大大节省了查找信息的时间。我曾经在工作中为了寻找某个设备的详细参数,在堆积如山的图纸中大海捞针,效率极低。这本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它还对图纸的“可重用性”进行了考虑,比如标准符号库的建立,这能够极大地提高制图效率,并且保证了图纸的一致性。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厚度和严谨的排版所震撼。它仿佛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库,将电力工程制图的方方面面都囊括其中。这本书对于图纸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让我深刻理解到,一张合格的电力工程图纸,绝不仅仅是“画得像”,更是要“表达得准”。它详细规定了各种尺寸标注的原则和方法,比如如何选择基准点,如何处理公差,这些看似细微的环节,却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安装和运行。我曾经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因为图纸尺寸标注不清而导致的返工,那一刻才真切体会到标准的重要性。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的规范,为我们规避了这类风险。而且,它对于图形的表达方式,比如比例的选择、投影方法的应用,也进行了清晰的界定,这保证了图纸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工程实体。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学习一门精密的语言,每一个词汇(符号)、每一个句子(标注)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它强调的“一致性”原则,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在大型项目中,各专业之间的协调至关重要,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制图,那将是一场灾难。这本书提供的统一规范,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与其说是一本“标准”,不如说是一本“智慧的结晶”。它涵盖了电力工程制图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线条、符号,到最复杂的系统图、接线图,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最看重的是它在“可读性”和“易用性”上的平衡。它在强调规范性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工程师在实际绘图过程中的便利性。例如,关于图例的设置,它提供了多种选项,并且说明了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这大大提高了图纸的可读性。而且,它在符号的选用上也充分考虑了通用性和专业性,既方便理解,又能准确传达专业信息。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拿到一份其他单位的图纸,因为符号不熟悉,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辨别,效率低下。这本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参照,让我们可以迅速理解和掌握各种图纸的表达方式。它还对图纸的“可视化”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如何利用颜色、线型来突出重点信息,这对于快速阅读和理解复杂的工程项目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逻辑结构也很清晰,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让人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感到游刃有余。

评分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电力工程制图的新视角。它不仅仅是一份静态的规则列表,更是充满了动态的实践指导。书中对图纸的“信息密度”和“信息组织”的探讨,让我明白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传达有效信息。它在如何选择合适的比例、如何布置视图、如何进行标注等方面,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我常常会因为一张图纸信息量太大而感到困惑,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它还对图纸的“可视化”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比如如何利用颜色、线型来突出重点信息,这对于快速理解和分析复杂的工程项目非常有帮助。它还强调了图纸的“可追溯性”,比如图纸的来源、修改记录,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进行事后分析都至关重要。它还对图纸的“可维护性”进行了考虑,比如如何方便地进行图纸的更新和修改,这使得工程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支持。

评分

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在我手边已经有段时间了,每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和体会。它不仅仅是一本写给专业人士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你进入电力工程制图的深度世界。书中的内容,特别是关于图纸整体布局和信息层级的组织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非常清晰地阐述了如何在一个有限的图纸空间内,有效地传达海量的信息,并且保证这些信息易于理解和查找。例如,关于图名、图号、比例、图例等信息的标准位置和格式要求,看似简单,实则关乎图纸的整体可读性。我常常会回想起以前画图时,因为图纸信息不全或者混乱而导致的不便,这本书正好弥补了这一块的缺失。而且,它在图纸内容的逻辑组织上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比如如何按照系统、设备、部件的层级关系来组织图形和文字信息,这对于理解大型、复杂的电力工程项目尤其重要。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好的制图不仅仅是把图形画出来,更是要把设计意图、工程细节、技术要求清晰、准确、系统地呈现出来,让每一个看到图纸的人都能快速地把握核心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务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句话都直击要点,非常有说服力,让人读起来感觉很踏实,充满了学习的动力。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与其说是一本“技术手册”,不如说是一本“工程思维的养成指南”。它通过对电力工程制图的规范化要求,引导读者建立起一种严谨、系统、科学的工程思维模式。书中关于图纸的“表达清晰度”的要求,让我深刻理解到,一张好的图纸,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的专业表达,更是与各方沟通的桥梁。它在如何用图纸来传递信息、表达意图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例如,关于图形的透视、剖切的规定,以及各种标注的详细方法,都旨在让图纸更加直观、易于理解。它还强调了图纸的“一致性”原则,比如在同一项目中使用相同的命名规则、符号标准,这对于避免混淆、提高效率至关重要。我曾经在参加跨部门的会议时,因为各部门的图纸风格迥异,导致沟通效率低下,这本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它还对图纸的“可审计性”进行了考虑,比如如何记录图纸的修改历史,这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追究责任都非常有意义。

评分

阅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专业”。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制图指南,更是一个关于如何“精确表达”的哲学。书中对于图纸中文字信息的处理,比如标题栏的书写、技术说明的编制,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规定。这让我意识到,图纸不仅仅是图形的堆砌,更承载着丰富的技术信息和管理信息。它强调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我看来,是电力工程项目成功的基础。试想一下,如果一个项目,各个环节的图纸都杂乱无章,信息不统一,那将导致多么严重的后果!这本书提供的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它在图纸的“版本控制”和“变更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电力工程这样需要长期迭代和更新的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它让我明白,一张图纸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后期的维护,都需要有清晰的记录和追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规范化的制图。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务实,没有过多的理论阐述,而是直接给出了操作性的指导,让人在阅读的同时,就能立刻投入到实践中去。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是一种对“标准”的全新认知。在此之前,我可能认为所谓的“标准”就是一些硬性的规定,需要死记硬背。但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028.1-2015)》之后,我才意识到,标准背后蕴含着的是工程实践的智慧和经验的沉淀。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是在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比如,关于线条类型的选择,不同的粗细、虚实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这背后是为了在复杂的图纸上区分不同的元素,避免混淆。它还对各种符号的标准化进行了详尽的规定,这就像一种通用的语言,保证了不同工程师之间能够无障碍地沟通。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图纸的“可维护性”和“可追溯性”的考虑。它强调了信息标注的规范性,以及图纸版本管理的必要性,这对于电力工程这样需要长期运行和维护的领域来说,至关重要。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几十年前的图纸,因为标注不清或者信息丢失,导致后续的检修和改造工作寸步难行,那将是多么大的损失!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的深入探讨,让我看到了标准制定者们长远的眼光和对工程质量的负责态度。它让我明白,遵循标准,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保障工程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发展。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电力工程制图领域的“圣经”!翻开它,你会立刻感受到一种严谨和规范扑面而来。我之前在工作中,虽然接触过一些制图规范,但总觉得零散,缺乏系统性。直到拿到这本书,才真正理解到什么叫做“一套完整的体系”。从图纸的构成要素,到线条的粗细、类型,再到符号的选用、标注的格式,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详尽的阐述。比如,它对不同类型图形(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等)的表达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做了清晰的界定,这对于理解复杂的电力工程项目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它在图层管理、颜色运用上的建议,这不仅关乎图纸的美观,更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达效率和辨识度。以前画图,经常为了一个符号的样式、一个尺寸的标注位置反复纠结,浪费了不少时间。这本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让我们可以事半功倍,而且最重要的是,保证了图纸在不同项目、不同部门之间的一致性,极大地减少了沟通成本和误解的可能性。对于新入行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入门的必备指南,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而对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它也是一个绝佳的参考工具,帮助你巩固和更新知识,确保自己的制图水平始终处于行业前沿。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一种专业精神的体现,它在细节之处彰显着对工程质量的极致追求,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被这种严谨的态度所感染,也对未来从事的工程项目充满了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