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 (1)
1.1 信息的概念和分类 (1)
1.1.1 信息的概念 (1)
1.1.2 信息的分类 (4)
1.2 信息论的起源和发展 (4)
1.2.1 信息论创立的理论基础和
技术条件 (4)
1.2.2 信息论的诞生和发展现状 (5)
1.2.3 信息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6)
1.3 信息论的研究内容 (7)
1.3.1 通信系统模型 (7)
1.3.2 信息论研究内容 (7)
思考题 (8)
第2章 离散信源熵 (9)
2.1 基本概念 (9)
2.2 离散信源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9)
2.2.1 单符号离散信源的数学模型 (10)
2.2.2 自信息量及其性质 (10)
2.2.3 信源熵及其性质 (13)
2.3 多符号离散平稳信源熵 (19)
2.3.1 多符号离散平稳信源的
数学模型 (19)
2.3.2 离散平稳无记忆信源熵 (20)
2.3.3 离散平稳有记忆信源熵 (22)
2.3.4 马尔可夫信源的极限熵 (25)
2.3.5 冗余度、自然语信源及
信息变差 (29)
习题 (31)
第3章 无失真离散信源编码 (33)
3.1 基本概念 (33)
3.2 离散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33)
3.2.1 定长编码定理 (34)
3.2.2 变长编码定理 (35)
3.2.3 码字唯一可译条件 (36)
3.3 香农编码 (38)
3.4 费诺编码 (39)
3.5 赫夫曼编码 (40)
3.6 游程组合编码 (44)
习题 (47)
第4章 离散信道容量 (49)
4.1 互信息量和平均互信息量 (49)
4.1.1 单符号离散信道的数学模型 (49)
4.1.2 互信息量及其性质 (49)
4.1.3 平均互信息量及其性质 (52)
4.1.4 各种熵之间的关系 (62)
4.2 单符号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63)
4.2.1 单符号离散信道容量定义 (63)
4.2.2 几种特殊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64)
4.2.3 离散信道容量的一般计算方法 (69)
4.3 多符号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71)
4.3.1 多符号离散信道的数学模型 (71)
4.3.2 多符号离散信道容量定义 (72)
4.3.3 离散无记忆扩展信道的信道
容量 (73)
4.3.4 独立并联信道的信道容量 (75)
4.4 网络信息论 (76)
4.4.1 多址接入信道的信道容量 (77)
4.4.2 广播信道的信道容量 (79)
4.4.3 相关信源的边信息和公信息 (80)
习题 (82)
第5章 纠错编码 (85)
5.1 纠错编码的基本概念 (85)
5.1.1 差错控制系统模型及分类 (85)
5.1.2 纠错编码分类 (86)
5.1.3 译码准则 (87)
5.1.4 信道编码定理 (88)
5.2 线性分组码 (88)
5.2.1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88)
5.2.2 线性分组码的编码 (88)
5.2.3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 (89)
5.2.4 典型码例 (92)
5.3 循环码 (95)
5.3.1 循环码的基本概念 (95)
5.3.2 循环码的描述 (96)
5.3.3 循环码的伴随多项式与检错 (101)
5.3.4 BCH码与RS码 (102)
5.4 卷积码 (104)
5.4.1 卷积码的矩阵描述 (104)
5.4.2 卷积码的多项式描述 (107)
5.4.3 卷积码的状态转移图与
栅格描述 (109)
5.4.4 维特比(Viterbi)译码算法 (112)
习题 (117)
第6章 连续信源熵和信道容量 (121)
6.1 连续信源熵 (121)
6.1.1 连续信源熵的定义 (121)
6.1.2 几种特殊连续信源的信源熵 (123)
6.1.3 连续信源熵的性质和定理 (125)
6.2 熵功率 (129)
6.3 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131)
6.3.1 连续信道的数学模型及信道
容量定义 (131)
6.3.2 加性连续信道容量计算和
香农公式 (131)
习题 (133)
第7章 信息率失真函数 (135)
7.1 基本概念 (135)
7.1.1 失真函数与平均失真度 (136)
7.1.2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 (139)
7.1.3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140)
7.2 离散信源信息率失真函数 (143)
7.2.1 离散信源信息率失真函数的
参量表达式 (144)
7.2.2 二元及等概率离散信源的信息率
失真函数 (146)
7.3 连续信源信息率失真函数 (150)
7.3.1 连续信源信息率失真函数的
参量表达式 (150)
7.3.2 高斯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数 (151)
7.4 信息价值 (154)
7.5 信道容量与信息率失真
函数的比较 (157)
习题 (157)
第8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 (159)
8.1 基本概念 (159)
8.2 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 (159)
8.3 量化编码 (160)
8.3.1 最佳标量量化编码 (160)
8.3.2 矢量量化编码 (164)
8.4 相关信源编码 (167)
8.4.1 预测编码 (167)
8.4.2 差值编码 (169)
8.5 变换编码 (172)
8.5.1 子带编码 (172)
8.5.2 小波变换 (173)
习题 (175)
第9章 密码安全性的信息论测度
方法 (177)
9.1 基本知识 (177)
9.1.1 保密通信系统模型 (177)
9.1.2 密码基本概念 (178)
9.2 密码算法的安全性测度 (178)
9.2.1 完善保密性 (179)
9.2.2 唯一解距离 (180)
9.3 古典代替密码的安全性分析 (180)
9.3.1 加法密码的安全性分析 (181)
9.3.2 乘法密码的安全性分析 (183)
9.3.3 仿射密码的安全性分析 (185)
9.4 边信息泄露的互信息分析 (186)
9.4.1 数据加密标准简介 (186)
9.4.2 DES算法的边信道安全性分析 (188)
习题 (191)
参考文献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用心,特别是在编码部分。它从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线性分组码、卷积码等内容。对于纠错码的构造和译码算法,书中给出了详尽的数学证明和图示,例如汉明码的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是如何构造的,以及如何利用校验矩阵来检测和纠正错误,都讲得非常细致。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BCH码和RS码时,不仅讲解了它们的原理,还提到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比如纠错能力强、纠错能力可调等。甚至还涉及了一些现代编码理论的初步介绍,虽然篇幅不长,但足以让我对前沿的研究方向有个大致的了解。书中大量的公式推导和定理证明,虽然初看有些吓人,但结合前面的讲解,反复琢磨后,会发现其中的逻辑是非常严谨的。它不只是让你知道“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深度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能够将如此抽象且专业的领域,用一种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尤其是信息论中的一些核心思想,比如“无损压缩”、“有损压缩”以及它们之间的权衡,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比如图片压缩(JPEG)和音频压缩(MP3)的原理,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它解释了为什么信息可以被压缩,以及压缩的极限在哪里,这让我对数据存储和传输的效率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通信系统设计者而言,理解信息论中的信道容量,就如同找到了通信系统的“天花板”,知道在理想情况下能够达到什么样的传输速率。书中对香农定理的阐述,虽然篇幅不多,但其核心思想——信道容量的定义及其重要性——被清晰地传达了。这本书没有回避理论的严谨性,但同时又非常注重实际应用的联系,这让我觉得学习过程既有挑战性,又充满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数学推导严谨,逻辑清晰,是我在学习信息论过程中遇到的少有的好教材。作者在介绍信息源编码时,对于遍历信源和固定信源的区分,以及它们各自的编码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特别是对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等概念的运用,让我对熵的数学表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关于熵的计算,涉及了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两种情况,并给出了相应的公式和计算示例。在信道编码部分,对分组码和卷积码的描述,采用了递进的方式,先介绍基础的线性分组码,再引入更为复杂的卷积码。译码算法的介绍,如最大似然译码和最小距离译码,也都给出了详细的步骤和证明。我尤其关注了它对纠错性能的分析,比如误码率和纠错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容对于理解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数学基础真是扎实,从最基本的概率论讲起,一点点铺垫到信息熵、互信息等核心概念,看得出来作者在组织内容上下了很大功夫。尤其喜欢它对熵的解释,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定义,还结合了信息量的实际意义,比如“一个事件不确定性越大,其信息量就越大”,这种形象化的比喻让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后面关于信源编码的部分,柴可夫斯基编码和霍夫曼编码的推导过程清晰明了,算法的效率分析也做得非常到位。我特别关注了冗余度、信道容量这些概念,书中用了大量的例子来阐述,比如噪声信道对信息传输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编码来对抗这种影响,感觉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度很高。虽然有些地方的数学推导确实需要花点时间去消化,但整体而言,它给了我一个非常系统且深入的理解,让我能够从本质上把握信息传输的规律。对于我这种想把信息论这门学科吃透彻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信息论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注重于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例如,在介绍差错控制编码时,书中不仅讲解了各种编码的原理,还对比了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劣,比如纠错能力、编码复杂度、译码复杂度等。我特别对书中关于信道编码的章节印象深刻,它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编码方案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并且给出了具体的例子,比如在CDMA通信系统中,卷积码是如何被应用的。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信息安全和数据压缩的高级话题,虽然篇幅不长,但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了解到信息论在这些领域的广泛应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学术化,但作者尽力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例证来引导读者,使得学习过程不会过于枯燥。
评分很好。。。
评分书不错,很好很好!!
评分名师力作,值得收藏。
评分改版就是把各章节做了些调整,感觉比之前要合理些
评分正版。纸质入口柔,一线喉。光滑细腻,
评分好
评分服务好,京东图书挺多挺全的
评分书很好
评分书不错,很好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