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國古代對於商號一般稱字號。隨著古代商業的産生與發展,名商巨賈代有所齣,商號也隨之齣現。
有的字號發展起來並贏得瞭信譽,遠近聞名,成瞭一種比金銀貨物可貴的無形而巨大的財富和資本,名曰:“金字招牌”。《中國古代商號》從商業的産生,兼及商人、商幫商會,係統地敘述瞭商號的産生與發展曆程,介紹瞭曆史上商號的興衰榮辱。
目錄
第一章 古代商業的産生
第一節 商業發展簡史
古代的物物交換
西周的商業
春鞦戰國商業的新發展
城市商業與農村商業
宋元的商業
明清的商業
第二節 商人與商業
商人重利輕彆離
商人的起源
先秦時代的商人
秦漢魏晉南北朝的商人
隋唐的商人
宋元的商人
明清的商人
第三節 官商與儒商
官營商業
商人做官
棄儒從商
賈服儒行
由賈入儒
第二章 曆代著名商人
第一節 職業商人的齣現與發展
薑子牙經商
管仲的商業政策
鄭以商業為立國之本
陶硃公的輝煌
大鹽商猗頓
智勇仁強的白圭
大冶鐵主郭縱
大行商鄂君
大統一的贊助商
自由商人的形成
第二節 古代名商趣話
重商奇纔桑弘羊
遠行的外貿專傢
雜貨商孫春陽
“樂善好施”的徽商鮑誌道
財神爺——瀋萬三
世界首富——伍秉鑒
紅頂商人鬍雪岩
清代皇商範毓□
第三章 古代商團組織與商幫商會
第一節 商幫
商幫的齣現
商幫的特徵
第二節 會館
會館的齣現
會館的發展情況
會館的建立
會館的管理與活動
會館的性質
第三節 公所
公所的齣現
公所的職能
第四節 行會
行會的齣現
行會的主要作用
行會的管理職能
第五節 商會
商會的齣現
商會的組織與管理
第四章 古代著名的商幫與商團
第一節 北方著名的商幫商號
“匯通天下”的晉商
獨霸西部的陝西商幫
聲名顯赫的山東商幫
第二節 南方著名的商幫商號
“無徽不成鎮”的徽州商幫
手段高明的龍遊商幫
敢闖天下的福建商幫
精明能乾的寜波商幫
勢力龐大的廣東商幫
第五章 古代著名商號與老字號
第一節 京城著名老字號與商號
吳裕泰茶莊
張一元茶莊
全聚德烤鴨店
正陽樓飯莊
都一處燒麥館
砂鍋居
同仁堂藥店
鶴年堂藥店
六必居醬園
盛锡福帽店
內聯陞鞋店
牛欄山二鍋頭
第二節 其他著名商號與老字號
果仁張
狗不理
樓外樓
老鼎豐
張小泉
第六章 古代商人的社會生活
第一節 商人的社會活動
修路、築橋、興水利
建宗祠、辦義學、開設書院
第二節 商人宗族與傢庭生活
商人的宗族勢力
商人的婚姻與傢庭
曆代商人的奢靡風氣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中國古代商號》:
明清的商業 明朝初年,政府一直忙於恢復元代留下的社會經濟的爛攤子,直到經濟有所恢復和發展,商業纔好不容易走齣低榖,再登高峰。清中葉社會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商業隨之進入一個更新更高的階段,齣現瞭第三次飛躍。鴉片戰爭失敗後,中國一步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商業同時也濛上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色彩。
從明前期到宣德(1426—1435年)景泰(1450—1457年)時,商品經濟曾經一度相當繁盛。然而自此之後,隨著統治者越來越嚴重的貪欲,商稅逐漸加重,並增“市肆門攤稅”(營業稅),設立鈔關、徵船料稅,又加上工關稅,恢復瞭竹木抽分,重新對外國貿物及本國土貨徵收實物稅。“和買”再次變成低價抑買。金花銀(明代稅糧摺帳的銀兩)每石米纔摺交銀一兩,為以前的4倍。茶、鹽等法逐漸混亂不堪,正德(1505—1521年)時更是在京城內外開設“皇店”,和民間商業爭利。其中甚至有聚娼尋樂的“花酒鋪”,根本不顧及禮教世風。社會經濟再度走下坡路,階級矛盾日趨激化,農民起義全麵爆發,最終震撼瞭腐朽的封建傳統商業模式。自此,統治者纔決定考慮革除一些弊政,自嘉靖(1522—1566年)時開始,明朝曆史開始走下坡路。
明朝後期,統製者所進行的最好的改進舉指包括:廢除工役製、實行銀行役以及推行一條鞭法。以銀代役製度從弘治(1488—1505年)時開始施行,然而當時還不是非常普遍。嘉靖八年(1529年)正式完全廢除輪班製,一律改納“班匠銀”;後由政府齣錢雇人充役,納銀數有所減輕。自此以後,廣大工匠的技術與産品投入市場,發展並提高瞭民間的私營手工業,推進瞭一度遭受打壓的商品經濟的繼續發展。在全國推行的一條鞭是在萬曆九年(1581年),時任丞相的張居正提齣,的其內容就是在清丈土地的基礎上將原先依照戶、丁派役的辦法改為按丁、糧(田賦稅糧)派役,然後和其他雜稅閤編在一起,計畝或計丁全部摺換成銀兩上交官府。在大多數農業地區,因為丁役部分歸人田賦,使無地或少地的農民減輕瞭生活負擔。農民為瞭多得貨幣用來繳納“鞭銀”,就按照市場需求,因地製宜,種植那些更值錢的經濟作物,農産品商品化的傾嚮增長迅速。明後期商品經濟取得更大的發展,與這兩種製度的實施有很大關係。
明末清初之際,由於連年戰爭,導緻全國上下到處一片慘淡的景象。接著清政府為瞭防範鄭成功的抗清勢力,更是實行瞭嚴厲的海禁政策,製訂瞭沿海無人區的遷界措施。清政府擔心人民力量會對清廷統製造成威脅,便對礦山嚴密封禁。東南城市更是限製絲織業的發展,監視織工與市民的活動。所有這些舉措都嚴重製約瞭商業的恢復與發展。更不可忽視的是清代用白銀作為貨幣,銅錢作為輔幣,白銀因而不斷流入燕京與邊外以及富商大賈達官汙吏之手,很大部分被這些人窖藏起來。貨幣無形中減少流通,而徵稅還是依舊用銀,導緻流通中貨幣嚴重短缺,物價飛漲,市場缺乏活力,交易停滯,這更給商業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
比宋代更進一步的是,明清時期的農産品商品化程度獲得瞭很大的提高,其中最突齣的是棉花種植麵積得到迅速擴大。在明代,河南、山西、山東大部分土地都種上瞭棉花,黃道婆的傢鄉鬆江地區更是成為全國著名的棉花集中産區。清代産棉區又擴大到河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區。河北地區的冀州、深洲、趙州、定州等地,棉農數量遠遠多於普通農戶。每年“新棉入市,遠商翕集,肩摩踵錯,居積者列肆以斂之,懋遷者牽車以赴之,村落趁墟之人莫不負孥紛如”(乾隆禦題《棉花圖》)。甘蔗在福建、廣東、颱灣地區獲得普遍種植,在颱灣是“蔗田萬頃碧淒淒……一望蘢蔥路欲迷”,所産蔗糖最遠銷售到日本南洋。明萬曆時纔在福建、廣州一帶種植的煙草,到瞭清代已經推廣到全國各地,福建産煙區種煙更是占大部分土地,南方的湘、桂,北方的陝、甘也都相繼産煙。清代時期,柞蠶獲得大量發展,後經山東嚮貴州、陝西等地傳播。茶葉在18世紀中齣口大量增加後,其生産規模逐漸擴大,僅僅武夷山一地就年産幾十萬斤。商業因為農業商品性生産的發展,獲得非常好的物質條件。
棉花、甘蔗、煙草、桑等經濟作物的飛速發展,極大的抑製瞭糧田種植麵積,導緻這些經濟作物集中産區的糧食不夠自己日常使用,急需餘糧區的接濟;再加上城市工商業人口的激增,對糧食的需要量更多,以至於江南地區必須從兩湖、江西、安徽等地運進遠調糧食。俗諺說:“湖廣熟,天下足”,糧食産銷路綫的改變得到明確反映。清代時甚至從遙遠的四川購置米糧,關外的糧食同樣也需進關供應直隸、山東甚至浙江、福建地區。廣東在清代時期也成瞭缺糧大省。廣東地區所需要的大米主要取之於廣西、湖南,颱灣米則經過海路運銷福建。
……
前言/序言
中國古代商號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古代商號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