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5289—2013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组立 施工工艺导则

DL/T5289—2013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组立 施工工艺导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能源局 编
图书标签:
  • DL/T5289-2013
  • 1000kV输电线路
  • 铁塔组立
  • 施工工艺
  • 电力工程
  • 规范标准
  • 导则
  • 高压输电
  • 架空线路
  • 技术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1635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4765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6
字数: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标准在总结国内500、750kV和1000kV输变电工程张力架线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及电力行业标准及规程,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规定了1000kV架空输电线路工程铁塔组立施工工艺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1000kV架空输电线路工程的铁塔组立施工。

前言/序言


1000kV 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超高压(UHV)100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验收及运维全过程提供一套系统、详实且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指导与管理规范。本书紧密围绕当前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沿需求,特别是针对特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工程所面临的特殊挑战,聚焦于提升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优化工程经济性以及实现环境友好型建设等核心目标。 第一部分: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基础理论与规划 本部分系统阐述了1000kV架空输电线路的工程特性、技术标准及宏观规划布局。 第一章 1000kV 电网发展与技术特征 1.1 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历程: 梳理国内10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技术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的关键节点,分析技术瓶颈的突破。 1.2 1000kV 线路电气参数设计依据: 深入探讨相间距离、最小裕度、电磁场效应(工频与暂态)对导线选择、绝缘配置的影响。重点阐述电晕放电控制、工频电场强度限制标准。 1.3 线路走廊选择与环境影响评估(EIA): 详细介绍线路路径勘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包括地形分析、障碍物避让原则。重点阐述电磁辐射、雷击风险、噪声对沿线居民及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评估方法和减缓措施。 1.4 规范体系解读: 对比分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DL/T系列相关规范)在1000kV工程中的适用性、优先性与差异性,指导工程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现行规范。 第二章 基础设计与地质勘察 2.1 地质勘察深度与精度要求: 针对特高压塔基的特殊载荷(大跨距、高抗风荷载),明确深层地质取样、原位测试(如静力触探、波速测试)的技术要求。 2.2 基础选型与承载力分析: 详述重力基础、桩基础(摩擦桩、端承桩)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判据。介绍基于有限元分析(FEA)的塔基荷载传递模型建立与校核方法,特别关注基础沉降与倾角的长期稳定性预测。 2.3 基础防腐与耐久性设计: 针对沿海、高寒、高腐蚀性地段的特点,探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措施、基础防雷接地网的特殊设计要求。 第二部分:主要构件制造与质量控制 本部分专注于构成线路安全运行的关键物理实体——铁塔、导线、绝缘子的制造工艺、检测标准与验收流程。 第三章 铁塔结构制造与防腐工艺 3.1 钢材选用与性能验证: 重点关注高强度、耐候钢材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以及焊接性能的适应性。 3.2 构件下料、成型与钻孔精度控制: 阐述塔材的数控加工技术(CNC)在保证构件互换性、提高安装效率中的应用。探讨螺栓孔的误差容许范围与复核检验流程。 3.3 热浸镀锌工艺优化与质量控制: 详细描述锌液成分控制、浸镀时间、冷却速率对镀层均匀性、附着力和厚度的影响。介绍涡流法、显微镜法等镀层检测技术。 3.4 铁塔的工厂试验与出厂验收: 涉及构件外观检查、几何尺寸复核、关键节点静载试验(如对角支撑件)的实施细则。 第四章 导线、地线与附件的选型及检验 4.1 1000kV 导线系统技术选择: 分析大截面复合铝股线(ACSR/AW, AACSR)的结构设计原理,包括芯线张力设计、股线绞合节距对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4.2 导线及地线张力与弧垂计算: 介绍基于气候区(极限风速、覆冰厚度)的导线运行安全裕度计算方法。重点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精确计算不同温度、不同覆冰条件下导线弧垂的实际应用。 4.3 绝缘子串与金具连接技术: 探讨高压绝缘子的材料特性(瓷、玻璃、复合材料)选择标准。深入分析金具的抗松弛、抗磨损设计,以及线夹的导电性能热循环测试要求。 4.4 附件安装技术: 介绍防震锤、电晕环、均压环的选型、安装位置对线路电晕抑制和振动控制的关键作用。 第三部分:跨越工程与特殊结构施工技术 特高压线路往往需要跨越复杂地形地貌,本部分聚焦于高难度、高风险的跨越施工技术。 第五章 大型跨越结构设计与施工 5.1 跨越地形分析与方案比选: 针对河流、铁路干线、高速公路、深谷等特殊障碍物的跨越,详细对比牵引塔、抱杆架设、直升机辅助等跨越工艺的适用条件、风险评估与成本分析。 5.2 临时支撑结构设计与架设: 针对超大跨距作业,阐述临时支撑塔、抱杆的结构设计计算规范,以及在软弱地基上的临时基础处理技术。 5.3 跨越段导线牵引与张紧: 详细介绍张力控制下的牵引流程,包括牵引索选型、导线分股张紧、张力平衡的实时监控技术。重点阐述针对超大跨距的导线微张力控制要求,防止导线对临时支撑结构的意外冲击。 第六章 复杂地基处理与塔基施工 6.1 陡坡及岩石地基处理: 介绍在复杂山地条件下,采用台阶式基础、锚杆加固技术处理的施工流程。岩石爆破的工艺控制,确保爆破对周边环境和既有结构的影响最小化。 6.2 基础浇筑与养护: 针对超高强度混凝土(C40以上)的配比设计,重点阐述冬季低温、夏季高温环境下的混凝土养护措施,确保强度和耐久性达标。 6.3 基础接地网施工: 强调1000kV塔基接地电阻的严格要求,介绍打深井、水平沟敷设、降阻剂应用等多种接地体施工工艺及其效果验证。 第四部分:导线架设与张力控制 本部分是架空线路施工的核心环节,强调精确张力和安全作业规程。 第七章 导线预张力与精确架设 7.1 导线牵引作业安全规范: 严格规范牵引机、张紧机设备的选择、性能检测及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强调对地锚和牵引锚的固定强度校验。 7.2 导线张力控制技术: 介绍基于张力计的实时监测技术,以及如何根据气象数据(温度、风速)对设计弧垂进行动态修正,保证导线在运行条件下的高度裕度。 7.3 导线放线过程中的线夹与附件安装: 阐述在不停电或低张力状态下,附属部件(如间隔棒、阻尼器)的安装顺序、扭矩要求及防松动措施。 第八章 导线振动与电晕抑制的现场处理 8.1 风振与导线振动分析: 介绍空气动力学原理在导线振动诱发中的作用。现场校验不同型号防振锤(如赫氏锤)的有效频率范围和安装位置对抑制次声波振动的影响。 8.2 附件安装对电晕的影响: 强调导线表面光滑度、连接件的锐角处理对电晕起始电压的影响。现场检查电晕环的定位精度和对导线夹持的均匀性。 8.3 导线接续工艺: 介绍压缩接续、液压接续的工艺流程,包括导体表面清理、药剂涂覆、接续长度与压力控制标准,以及接头电阻的检测方法。 第五部分:工程验收、调试与运行维护准备 本部分侧重于工程完工后的质量闭环管理与未来运维的衔接。 第九章 线路工程的竣工验收与移交 9.1 验收标准与分项工程验收: 详细列出包括基础沉降观测、接地电阻测试、绝缘子串耐压试验(直流/工频高压)、铁塔几何尺寸复核等所有关键指标的验收表格和通过标准。 9.2 导线荷载核算与安全裕度验证: 竣工后依据实际地形和施工数据,重新计算覆冰、风荷载下的导线张力与余度,形成最终的安全评估报告。 9.3 缺陷管理与整改流程: 建立从发现缺陷、记录、责任划分到最终验证闭环的缺陷管理信息系统(MIS)应用指南。 第十章 1000kV 线路的运行维护技术 10.1 线路巡检技术升级: 介绍红外热成像、无人机倾斜摄影(倾斜摄影测量)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重点识别塔基隐患、异物悬挂、局部过热点。 10.2 在线监测系统部署与数据分析: 讲解导线舞动监测、导线温度在线监测、接地电阻在线监测等传感器系统的安装、校准与数据预警逻辑。 10.3 周期性大修与状态检修: 探讨基于状态评估的检修策略,制定关键构件的寿命评估模型和定期更换标准。 本书内容结构严谨,理论指导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适用于电力设计、施工、监理、质监、运维等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工程管理和安全规范方面的论述,体现出一种前瞻性的风险预防思维。在超高压工程中,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因此,施工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应急预案显得至关重要。这本书似乎花费了相当篇幅来探讨如何建立一个高效且零容忍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作业许可制度的严格执行、特殊天气下的停工标准,乃至人员资质的复核流程。它不仅仅停留在“必须遵守安全规定”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的过程控制,将人为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种对“人”和“系统”双重约束的关注,反映出编著者对1000kV工程复杂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它提供的指导方针,更像是一套成熟的风险控制哲学,而不是简单的操作清单。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技术内容组织上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一堆规章制度的堆砌,而是构建了一个从前期准备到最终验收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比如,在讨论铁塔基础施工环节时,它详尽地分解了地质勘探、放线定位、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步骤,每一步都配有明确的操作要点和质量控制指标。这种层次分明的叙述方式,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1000kV塔组立工程的技术人员,也能迅速抓住核心流程的脉络。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似乎还隐含着对“经验值”的提炼和转化,许多看似细微的操作点,实则蕴含着多年工程实践中总结出的“避坑指南”,这比纯粹的理论阐述要实用得多。它强迫读者不仅仅是“知道”怎么做,更要“理解”为什么必须这样做,这种对“工艺指导”的深度挖掘,使其远超一般施工手册的范畴。

评分

翻阅这本书时,我发现它在处理复杂技术问题的描述上,展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平衡感。对于1000kV这种极高电压等级的特殊要求,材料选择、防腐处理、绝缘措施等都需要极高的精度和规范性。书中对这些关键节点——特别是涉及金属结构连接的紧固力矩控制、高空作业的安全冗余设计——的描述,既保持了技术语言的精确性,又避免了陷入晦涩难懂的数学推导,有效地架起了理论与一线操作之间的桥梁。举例来说,关于索塔和铁塔的吊装顺序和平衡校核部分,其图文结合的方式非常到位,让人能直观地感受到结构受力的变化趋势。这种恰到好处的“可操作性”和“技术深度”的拿捏,使得这本书既能作为高级工程师的案头参考,也能成为现场班组长的培训教材,适用范围相当广阔。

评分

如果说有什么地方让我印象深刻,那一定是这本书对“标准”的细致解读和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变通性问题的探讨。行业标准(DL/T 5289—2013)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将这些抽象的标准“翻译”成了可执行的工程语言。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地理条件(比如高寒、高盐雾、地震带)下,标准条款的适用性微调和现场工程师需要额外关注的侧重点,似乎都有所提及。这种对“通用标准”在“特定环境”下应用深度的挖掘,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增加。它不是教你死板地套用规则,而是引导你去理解规则背后的工程原理和环境适应性要求,这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思路,是真正有经验的专家才能写出来的宝贵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挑,硬壳精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专业领域的重磅之作。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除了书名和标准的行业标准编号,几乎没有多余的装饰,显得非常权威和严谨。纸张的选择也很有档次,摸上去手感细腻,印刷的字迹清晰锐利,即使是那些复杂的图表和技术参数,也展现出极高的清晰度,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对于长期需要参考技术规范的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来说,这种对细节的打磨,无疑是提升工作体验的关键一环。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了一种对质量近乎苛刻的追求,这恰恰是1000kV超高压这样一个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达到极致的领域所必需的态度。这本书的物理呈现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此乃精品”的信号,让人对其中蕴含的专业知识充满期待。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无疑是符合甚至超越了行业标准参考书应有的水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