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261-2013):火电厂用反渗透阻垢剂性能评价试验导则 [Guideline for Evaluation Method of Reverse Osmosis Scale Inhibitor in Power Plant]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261-2013):火电厂用反渗透阻垢剂性能评价试验导则 [Guideline for Evaluation Method of Reverse Osmosis Scale Inhibitor in Power Plan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能源局 编
图书标签:
  • 电力行业
  • 反渗透
  • 阻垢剂
  • 性能评价
  • 试验导则
  • 火电厂
  • DL/T 1261-2013
  • 水处理
  • 标准规范
  • 化学试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181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4979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Guideline for Evaluation Method of Reverse Osmosis Scale Inhibitor in Power Plant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261-2013):火电厂用反渗透阻垢剂性能评价试验导则》规定了火电厂用反渗透阻垢剂抑制碳酸钙垢性能的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261-2013):火电厂用反渗透阻垢剂性能评价试验导则》适用于火电厂用反渗透阻垢剂性能的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261-2013):火电厂用反渗透阻垢剂性能评价试验导则》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261-2013):火电厂用反渗透阻垢剂性能评价试验导则》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请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方法提要
4 试验仪器
5 反渗透阻垢剂性能评价试验装置
6 试剂配制
7 试验步骤
8 结果计算
9 评定原则
附录A(资料性附录)碳酸钙过饱和度计算实例

前言/序言


《中国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工业循环水处理的现状与前沿》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中国工业循环水处理领域,特别是针对电力、化工、钢铁等高耗水行业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关键技术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全书以系统化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工业循环水系统在水资源日益紧缺和环保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面临的复杂问题,旨在为行业内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学者以及管理者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技术参考和指导。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涵盖了工业循环水处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处理工艺、设备选型、运行管理、以及新兴技术应用等多个维度。 第一部分:工业循环水系统的基础理论与挑战 第一章首先概述了工业循环水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核心地位及其作用机理。详细阐述了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化学基础,包括水质参数(pH值、碱度、硬度、溶解氧、电导率等)的控制原理。着重分析了循环水系统中常见的四大水质问题:结垢、腐蚀、微生物污堵和沉积,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这些现象的成因。 第二章专门讨论了当前中国工业循环水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重点分析了水资源短缺对高耗水行业(如火电、核电)循环水系统带来的压力,以及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对水处理技术升级提出的更高要求。此外,书中还探讨了特定行业(如煤化工的煤制油、煤制气)的废水回用与深度处理的技术瓶颈。 第二部分:传统与主流水处理技术深度解析 第三章详细介绍了循环水处理中的化学药剂应用。不同于对单一药剂的介绍,本章侧重于化学处理方案的系统化设计。深入探讨了无机和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选择原则与复配技术,特别关注了磷酸盐类、膦酸类以及聚合物类缓蚀剂的性能优势与局限性。 第四章将重点放在阻垢分散剂的技术应用上。系统梳理了影响循环水系统结垢的主要无机盐(碳酸钙、硫酸钙、硅酸盐等),并详细对比了不同分子量和官能团的聚合物(如聚丙烯酸、磺化共聚物、马来酸酐共聚物等)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阻垢性能差异、投加控制策略以及残留监测方法。同时,对特种阻垢剂(如非磷、低磷或零磷型)在特定环保要求下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案例分析。 第五章聚焦于杀菌灭藻技术。全面比较了氧化性杀菌剂(如氯、溴、二氧化氯)和非氧化性杀菌剂(如异噻唑啉酮类、戊二醛)的作用机理、杀菌谱、持效期以及对设备腐蚀和环境排放的影响。书中强调了联合投加和周期性轮换投加策略在抵抗微生物耐药性和控制生物膜形成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系统介绍了物理水处理技术。详细阐述了过滤技术(砂滤、多介质滤池、袋式过滤)在预处理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旁路处理技术,包括磁力/电荷聚沉法、射频水处理技术以及微泡/气浮技术在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水垢前驱体方面的应用效果和运行维护要点。 第三部分:循环水深度处理与水回用前沿技术 第七章是关于膜分离技术在循环水系统中的深度应用。详细介绍了纳滤(NF)和反渗透(RO)技术在浓水回用和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关键作用。书中不仅包括了膜污染机理分析(如浓差极化、结垢、污染),还深入探讨了膜清洗技术的优化、预处理方案的选择(如何有效保护下游膜元件),以及高回收率运行的控制策略。 第八章聚焦于浓水处理与零液体排放(ZLD)。面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如何高效处理高盐度、高硬度的浓缩水成为关键。本章介绍了蒸发结晶(MVR/机械蒸汽再压缩、多效蒸发)和先进的盐分分离技术(如正渗透、电渗析)在中国工业场景下的工程应用、成本效益分析及运行难点。 第九章探讨了高级氧化技术(AOPs)在难降解有机物去除和生物黏泥剥离中的应用潜力,如臭氧氧化、紫外/过氧化氢组合技术,以及其在水质深度净化中的角色定位。 第四部分:智能化运行与标准体系 第十章阐述了工业循环水水质在线监测与智能控制。介绍了先进的在线监测仪表(如ORP、LSI、SDI、腐蚀速率监测仪)的选择与校准,并重点介绍了基于过程控制(PC)和先进过程控制(APC)的化学药剂自动投加系统,如何实现根据水质波动实时、精准地调整药剂投加,以最小成本达到最佳水处理效果。 第十一章对中国电力行业等关键领域的循环水标准体系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帮助读者理解行业标准在指导工程实践、确保水处理药剂和技术可靠性方面的重要意义。 全书内容紧密结合中国本土的工业实践案例,语言严谨专业,图表丰富,适合作为水处理工程师、环境工程师、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参考书,也适用于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从事水处理化学品研发与生产的供应商而言,这部标准的出台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是一次巨大的机遇。过去,许多企业可能依赖于相对模糊的行业惯例或单一的客户反馈来迭代产品。但《导则》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标尺”,明确指出了什么样的产品性能才是符合国家电力行业高标准的。这意味着研发投入必须更加聚焦于提高阻垢剂在复杂离子环境下的协同作用效率,而不是仅仅提升某一单一指标的峰值表现。我注意到,导则中对“阻垢剂残留物对后续离子交换树脂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的考量和试验建议。这是一个非常前瞻性的视角,因为它认识到水处理是一个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的瑕疵都会向下游传导。一个优秀的阻垢剂不应该仅仅在RO膜前表现出色,它后续的分解产物或兼容性也必须得到控制。因此,对于化学品制造商来说,这本书是他们进行下一代产品升级的“蓝图”,指导他们研发出真正符合高可靠性要求的尖端产品。

评分

从标准化的角度来看,这部文件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电力基础设施维护精细度的追求。在电力系统日益强调节能降耗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大背景下,RO膜系统的效率与寿命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消耗和化学药剂的消耗总量。过去,由于缺乏统一的验收标准,不同地区、不同电厂之间的药剂评估标准不一,造成了资源配置上的低效和技术交流上的壁垒。这部《导则》的意义就在于建立了一个全国通用的“技术语言”。例如,关于如何精确测量和报告阻垢剂的渗透阈值,以及如何应对特定污染物(如胶体二氧化硅或高有机物负荷)时的耐受性测试,都给出了操作层面的指导。这使得跨区域的专家交流和技术成果的推广变得更加顺畅。它不仅是给药剂性能做评价,更是为整个行业的水处理技术水平设定了一个基准线,确保我们在水处理这门“技术活”上能够做到言之有据、行之有效。

评分

这本规范的出现,对于电力行业,尤其是火电厂水处理领域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长期以来,反渗透(RO)系统在电厂凝结水精处理和循环水侧的深度净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阻垢剂作为保障RO膜长期高效运行的核心耗材,其性能的良莠直接决定了机组的可靠性和运行成本。然而,过去我们对阻垢剂性能的评价往往停留在比较初级的指标上,缺乏一个系统化、可量化的统一标准。这部《导则》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提供了一套科学、严谨的试验框架,使得不同品牌、不同批次的阻垢剂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检验。我特别欣赏其中对“膜污染指数”和“特定水质条件下的阻垢效率”的量化要求,这不再是简单的“感觉好不好用”,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对于采购部门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依据更可靠的性能数据进行招标决策,避免了因盲目追求低价而导致的后期高昂维护成本。这种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是电力行业精细化管理迈出的坚实一步,值得所有从事水处理技术管理的人员深入研读并实际应用。

评分

翻阅这本书的结构和细节,能明显感受到编纂团队的专业素养和严谨态度。它不仅仅是一份说明书,更像是一本详尽的实验操作手册和质量控制纲领。我关注到,导则中对试验设备的要求、水样的预处理步骤、数据采集的频率和统计分析的方法都有明确的界定,这极大地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这对于我们进行定期的供应商绩效审计工作来说,简直是福音。过去,审计供应商提供的性能报告时,我们常常因为对方的试验条件描述模糊而感到棘手。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对标”的官方标准,任何不符合导则要求的测试数据,都可以被视为无效或存在偏倚。这种从“相信”到“验证”的转变,将显著提升我们对外部技术服务的管控能力。总而言之,这部导则不只是一份指导文件,它是电力行业水处理化学品领域迈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价值远超出了其作为技术规范本身的意义。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的电厂化学工程师,常年与锅炉给水、循环水打交道,对RO膜的“脾气”那是了如指掌。坦率地说,在没有这样一个权威指导文件之前,我们对阻垢剂的筛选过程常常充满了试错的成本和不确定性。厂家给出的技术参数往往过于理想化,脱离了我们电厂实际运行中那种高盐度、高温高钙镁离子的“恶劣环境”。这本书最让我感到踏实的地方,是它详尽地阐述了如何模拟不同工况下的真实挑战。比如,它对“浓水倍率变化”和“pH值波动”对阻垢剂有效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试验设计指导。这套体系要求我们不能只看静态测试结果,更要关注动态变化下的长期稳定性。我感觉,编写者深知一线操作的痛点,他们设计的那些对照组和背景条件,几乎就是我们日常巡检中遇到的那些突发状况的缩影。这意味着,通过遵循此导则进行测试和验收的阻垢剂,其在实际投用后“掉链子”的风险将大大降低,这对于保证发电机组的连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能有效减少非计划停机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