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云安全

大数据时代的云安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智勇,李蒙,周悦 等 著
图书标签:
  • 大数据
  • 云计算
  • 网络安全
  • 信息安全
  • 数据安全
  • 云安全
  • 安全技术
  • 数据隐私
  • 威胁情报
  • 安全架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77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866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6
字数:29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适合从事大数据处理与分析、云计算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学习使用,也可用作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及参考书。
  《大数据时代的云安全》特点如下:
  1.内容深入浅出,重概念、重理论、重框架、重实践,前后呼应,融为一体;
  2.书中所叙述的概念、方法、模型紧密结合,联系实际,不管对初学者还是专业技术人士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视角新颖独特,以“安全”为主,侧重于安全保障手段和新技术的安全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颖独特的视角,从“安全”出发,讲述了大数据的概念、大数据的产生和大数据的应用,并集中讨论了大数据时代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对大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强调了大数据与云计算是密不可分的,云计算的架构支撑了大数据处理和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安全与云计算安全息息相关。本书也提出了云安全体系架构的概念,并给出了云安全体系架构的参考模型。对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的实践者、经营者、使用者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架构完整清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适合从事大数据处理与分析、云计算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学习使用,也可用作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及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部分|大数据概论 /1
第1章 大数据的基础 /2
1.1 大数据的定义与特征 /2
1.2 大数据的来源 /5
1.3 大数据的现状与发展 /6
1.4 大数据的主要应用 /9
1.5 大数据的相关标准组织 /13
第2章 大数据应用架构及关键技术 /16
2.1 大数据应用架构 /16
2.2 大数据处理技术 /22
2.3 大数据存储技术 /25
2.4 大数据应用技术 /27
第3章 大数据热点问题研究 /33
3.1 大数据存储管理与索引查询 /34
3.2 Hadoop性能优化问题 /38
3.3 图数据并行计算模型和框架 /40
3.4 并行化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算法 /45
3.5 Web信息挖掘和检索 /47
3.6 大数据可视化计算与分析 /52
第4章 大数据时代的安全风险 /54
4.1 大数据时代的安全形势 /54
4.2 大数据时代面临的安全威胁 /58
4.3 大数据时代的安全需求 /62
第2部分|大数据与云计算 /65
第5章 云计算概述 /66
5.1 云计算的概念 /66
5.2 云计算的发展背景 /69
5.3 云计算的基础架构 /69
5.4 云计算的相关组织 /73
第6章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相关技术 /77
6.1 云计算与大数据 /77
6.2 一致性哈希算法 /77
6.3 非关系型数据库 /83
6.4 集群高速通信标准 /90
6.5 云计算的大数据集群特性 /91
第7章 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应用—物联网 /94
7.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以及与云计算的关系 /94
7.2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96
7.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97
7.4 物联网的应用 /99
7.5 物联网与大数据 /102
第8章 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应用—智慧城市 /105
8.1 智慧城市的定义以及与云计算的关系 /105
8.2 智慧城市的体系结构 /106
8.3 智慧城市涉及的关键技术 /107
8.4 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 /110
8.5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 /112
第3部分|大数据与云安全 /113
第9章 云安全概述 /114
9.1 云安全的定义 /114
9.2 云安全风险 /114
9.3 云安全要素 /118
9.4 云安全相关标准机构及其研究进展 /124
第10章 传统安全与云安全的关系 /127
10.1 传统安全概述 /127
10.2 传统安全与云安全的关联 /127
10.3 传统安全与云安全的区别 /128
10.4 传统安全向云安全的演进 /131
第11章 云安全架构及关键技术 /136
11.1 云安全目标与原则 /136
11.2 云安全体系架构设计 /137
11.3 云安全体系架构的实现 /142
11.4 安全云服务 /157
第12章 云安全架构下的大数据安全 /166
12.1 大数据安全与云安全的关系 /166
12.2 大数据的集成安全与云平台保障技术 /171
12.3 大数据的存储安全与云平台保障技术 /173
12.4 大数据的处理安全与云平台保障技术 /177
12.5 大数据的访问安全与云平台保障技术 /179
12.6 大数据的隐私保护问题与云平台保障技术 /181
12.7 大数据的安全性与云平台的保障技术 /182
12.8 大数据与安全即服务 /186
第13章 基于云安全架构的物联网安全 /191
13.1 物联网信息安全风险 /191
13.2 物联网信息安全需求 /196
13.3 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 /199
13.4 物联网信息安全标准及组织 /205
13.5 云安全架构下的物联网安全 /209
第14章 基于云安全架构的智慧城市安全 /212
14.1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 /212
14.2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需求 /213
14.3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 /218
14.4 云安全架构下的智慧城市安全 /219
第4部分|大数据时代的云安全实践与展望 /221
第15章 大数据时代的云安全实践 /222
15.1 政府的云安全实践 /222
15.2 企业的云安全实践 /230
15.3 服务提供商的云安全实践 /235
15.4 运营商的云安全实践 /241
第16章 大数据时代的云安全展望 /249
16.1 大数据时代云安全现状 /249
16.2 大数据时代云安全发展趋势 /251
附录/254
附录1:术语定义 /254
附录2:名词解释 /262
参考文献 /264

前言/序言


探寻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部宏大的历史画卷 本书并非探讨技术洪流中的数字疆域,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更悠久的人类文明发展轨迹。它是一部精心编织的历史叙事,试图勾勒出从蒙昧初开到现代社会的壮丽图景,深入剖析塑造我们世界的力量,并为理解当下的复杂性提供深刻的洞见。 第一部分:文明的曙光——从狩猎采集到定居农业 故事的开端,我们将穿越亿万年的时光隧道,追溯人类最古老的足迹。从智人走出非洲,到在世界各地播撒生存的火种,本书将生动描绘早期人类如何凭借智慧与韧性,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我们将关注人类在认知革命、技术创新(如石器、火的使用)以及社会组织方面的早期发展,理解这些基础性的进步如何为文明的诞生奠定基石。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新石器革命——一场彻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伟大变革。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漂泊不定的狩猎采集者转变为定居的生产者。本书将深入探讨农业的起源、传播及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人口的增长、村落的形成、社会分工的出现、私有财产的概念萌生,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演变。我们将考察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不同地域文明的早期形态。 第二部分:古老帝国的崛起与碰撞 当人类社会变得更加复杂,大型聚落逐渐演变成城市,城市又汇聚成早期帝国。本书将带领读者漫步于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印度河流域、古中国等文明的摇篮,品味青铜时代的辉煌。我们将解析这些早期文明在政治组织(王国、城邦、帝国)、法律制度、文字系统、宗教信仰、艺术成就以及科学技术的初步探索。例如,我们将考察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如何体现早期法律思想的雏形,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如何展示古代工程学的奇迹,甲骨文的出现如何标记中国文明的早期智慧。 然而,文明并非总是孤立发展,它们也常常在碰撞与交流中共同进步。本书将详细阐述古代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互动,无论是贸易往来、文化交流,还是征服与被征服。我们将分析波斯帝国的宽容政策如何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希腊城邦的民主实践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以及罗马帝国如何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高效的管理体系,将地中海世界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政治和文化实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探讨宗教的兴起(如犹太教、佛教、基督教的早期传播),以及哲学思想的萌芽,这些精神层面的探索,同样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中世纪的变革与转型 随着古典文明的衰落,世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书将深入探讨欧洲中世纪的演进,从罗马帝国衰落后的“黑暗时代”到封建制度的形成,再到教会权力的扩张与制约。我们将考察基督教在欧洲社会结构、文化认同和政治格局中扮演的角色,理解修道院作为知识保存和传播的中心所发挥的作用,以及骑士精神的兴起和城堡的建造如何塑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与此同时,本书还将目光投向东方。伊斯兰文明的崛起,将是这一时期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我们将描绘伊斯兰教的诞生与传播,阿拉伯帝国的辉煌成就,以及他们在科学、医学、数学、天文学和哲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这些成就如何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技术基础。我们将审视中国唐宋时期辉煌的文化和经济,以及蒙古帝国征服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如何促进了欧亚大陆的联系,但也带来了战争与动荡。 第四部分:大航海时代与全球化开端 十五世纪末,一场地理大发现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本书将详细叙述欧洲探险家们如何扬帆远航,跨越茫茫大海,发现新大陆,并与东方古国重新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我们将分析大航海时代的技术进步(如航海技术、造船技术),以及其背后的经济、政治和宗教驱动力。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变革,是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融合,也就是全球化的开端。本书将深入探讨“哥伦布交换”所带来的动植物、疾病、人口以及文化观念的跨洋传播,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地的生态环境、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这一过程中的黑暗面:殖民主义的兴起、奴隶贸易的残酷,以及对原住民文明的摧残。本书将力求以客观的态度,呈现这一复杂而充满矛盾的时代。 第五部分: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的塑造 时间迈入十八世纪,理性主义的旗帜在欧洲高高飘扬,启蒙运动的思潮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对政治、社会和科学的认知。本书将阐述伏尔泰、卢梭、康德等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它们如何催生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彻底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版图。 紧随其后的是改变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工业革命。本书将描绘蒸汽机、电力、铁路、电报等一系列革命性技术发明,它们如何将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推向工业文明。我们将考察工厂制度的建立、城市化的进程、社会阶层的分化以及工人运动的兴起。与此同时,科学研究的突飞猛进,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重大突破,也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边界,并为后来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六部分: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阴影 二十世纪是充满剧烈动荡与深刻变革的世纪。本书将回顾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深远影响,分析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军国主义等思潮如何将世界推向战争的深渊。我们将探讨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人员伤亡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 战争的硝烟散去,世界并未迎来持久的和平,而是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时期。本书将解析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核武器的阴影笼罩下的国际关系,以及代理人战争和意识形态的较量。我们将审视冷战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它最终的结局。 第七部分:全球化新时代与人类的未来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格局再次发生深刻变化。本书将分析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如何重塑了人类的沟通、交往和信息获取方式。我们将审视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环境危机、人口过剩、流行病、恐怖主义以及地区冲突等。本书将探讨人类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将思考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可能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与伦理困境。 结语:历史的回响与前行的方向 在宏大的历史画卷即将落幕之际,本书将引导读者回顾整部文明史的脉络,从古老的智慧中汲取力量,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教训。它并非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当下,理解人类文明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并思考我们在塑造人类未来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书旨在通过引人入胜的叙述和深刻的分析,激发读者对人类历史的兴趣,培养历史思维,并最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以及我们将走向何方。它是一部献给所有对人类文明充满好奇与探索精神的读者的著作。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在序言中描绘的宏大愿景,他用非常生动的语言阐述了大数据和云技术如何重塑我们的世界,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所扮演的“隐形守护者”的角色。我尤其被他提到的一个观点所打动:安全不再是事后补救,而是需要融入到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从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到最终的销毁,都需要有严密的安全措施。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相当合理,它从理论基础出发,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实践层面。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云安全的基础。作者没有停留在浅显的介绍,而是详细讲解了各种加密算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对于访问控制,则详细阐述了RBAC、ABAC等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如何设计和实施精细化的访问权限管理。而且,书中对安全审计和日志分析的讲解也非常到位,它强调了通过对海量日志数据的深度挖掘,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行为,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手册,更像是战略指南,帮助读者构建一种“安全思维”,而不是仅仅掌握一两项技术。

评分

这部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吸引力,采用了一种深邃的蓝色调,仿佛象征着浩瀚的云层和数据海洋。封面上“大数据时代的云安全”这几个字,字体粗犷有力,却又不失科技感,给人一种专业且值得信赖的感觉。我最初被这本书吸引,就是因为它的名字直击了当前数字化浪潮的核心痛点。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数据的产生和流通,数据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而云服务作为支撑大数据应用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性更是关乎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运行。我一直对如何在大数据爆炸的时代,在享受云端便利的同时,又能有效地守护数据安全感到好奇。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系统性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它似乎不仅仅是罗列一些技术名词,更可能是在探索一种前瞻性的安全策略和解决方案。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大数据环境下的新型安全威胁,比如数据泄露、勒索攻击、内部威胁等,并针对这些威胁提出切实可行的防御措施。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了解到在云原生架构下,如何构建弹性、可扩展的安全体系,以及在多云、混合云环境下,如何实现统一的安全管理和态势感知。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名字就如同一个精准的定位,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相信它能够引领我深入了解这个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话题。

评分

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云安全领域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视野。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了“安全左移”的理念,即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早期就将安全考虑进去,而不是等到上线后再去修补。这一点在当前DevOps和敏捷开发盛行的背景下尤为重要。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在 CI/CD 管道中集成安全扫描工具,如何进行自动化安全测试,以及如何建立安全的代码审查机制。这对于提升开发效率和保障应用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我对书中关于安全态势感知和事件响应的部分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 SIEM (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 系统,收集、分析和关联来自不同安全设备的日志数据,从而实现对安全事件的实时监控和告警。并对如何构建高效的事件响应团队,制定详细的事件响应流程,以及如何进行事后复盘和持续改进,都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实践的深度,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优秀著作。

评分

这本书在探讨云安全时,特别强调了“纵深防御”的理念,这让我印象深刻。作者没有将安全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某一个环节的漏洞,而是强调需要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体系,形成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安全网。我注意到书中花了大量篇幅介绍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以及数据安全等不同层面的技术和策略。例如,在网络安全方面,它详细介绍了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Web应用防火墙(WAF)等,并深入分析了它们的配置和最佳实践。在主机安全方面,则重点关注了端点安全、漏洞扫描、安全加固等。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专门辟出章节讨论了“人”在云安全中的作用,强调了安全意识培训、访问权限最小化原则、以及如何防范内部威胁。作者认为,技术手段固然重要,但人的疏忽和恶意行为往往是安全事件的导火索。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严谨,逻辑清晰,每一个论点都有理有据,并辅以大量的图表和案例,使得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它不是那种“照本宣科”的书,而是充满了作者的真知灼见和实践经验,读来颇有启发。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一些“软安全”问题上也做得非常出色,比如合规性、法律法规以及风险管理。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企业在享受云服务带来的效率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合规性挑战,如GDPR、CCPA以及各国的数据主权要求等。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些合规性的要求,并提供了如何在云环境中落地合规性措施的指导。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给出了具体的合规性检查清单和审计流程。另外,作者对云安全风险管理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出了一个系统性的风险评估框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步骤,并详细讲解了如何在云环境下进行风险评估,如何量化风险,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风险缓解策略。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安全顾问,能够帮助我从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和应对云安全挑战,而不仅仅是关注技术细节。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云安全是一个集技术、管理、流程和合规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

评分

还没细看,希望对自己有所帮助。

评分

包装质量很好

评分

书还是比较经典,我比较喜欢

评分

收到了,还可以吧,谢谢了!

评分

写的不错,内容还是比较新的。

评分

很好的学习教材

评分

写的不错,内容还是比较新的。

评分

收到了收到了收到了了

评分

还没仔细看,但感觉还不错,理论实践都挺丰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