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第1版齣版後廣受讀者歡迎,此為第2版對新聞采訪主體、新聞采訪受體、新聞采訪準備、新聞采訪方法、新聞采訪藝術、新聞采訪規範等進行係統論述,強調新聞采訪要通過眼看、耳聽、提問、查閱等方法來獲取新聞綫索、甄彆事實、確保新聞真實和發現新聞。《新聞采訪(第2版)》適讀對象:新聞傳播、廣播電視藝術、播音與主持藝術等專業師生,新聞愛好者
作者簡介
熊高,教授、高級記者、第二屆全國廣播電視“百優”理論工作者。曾在湖南廣播電視颱新聞采訪一綫工作近20年,後任湖南株洲廣播電視局局長、黨委書記、株洲廣播電視颱颱長。2005年被廣西師範學院引進,擔任新聞傳播學學科帶頭人和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等職。現為賀州學院特聘教授、影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傳媒與文化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著有《采訪行為學概論》《新聞采訪》《電視新聞攝製教程》《電視新聞節目學》《文化媒介學》等書,發錶論文數十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新聞采訪主體
第一節 記者的由來
第二節 記者的職責與使命
第三節 記者的修養
第四節 記者的情感與立場
第五節 記者的意識與發現新聞
第二章 新聞采訪受體
第一節 采訪與采訪對象
第二節 采訪對象的受訪特點
第三節 采訪對象的作用與地位
第四節 記者與采訪對象的矛盾
第三章 新聞采訪準備
第一節 采訪前的準備
第二節 采訪前的新聞策劃
第三節 四種特殊報道的策劃
第四節 分類新聞的訪前準備
第四章 新聞采訪方法
第一節 顯性采訪
第二節 隱性采訪
第三節 體驗式采訪
第五章 新聞采訪藝術
第一節 觀察藝術
第二節 聽取藝術
第三節 提問藝術
第四節 查閱藝術
第六章 新聞采訪規範
第一節 新聞自由與新聞控製
第二節 采訪自由與政治約束
第三節 采訪自由與“法”的約束
第四節 采訪自由與“律”的約束
第五節 采訪自由與“俗”的約束
附錄一 記者行為準則宣言
附錄二 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新聞采訪(第2版)》:
二是傳媒的分工。隨著廣播、電視、互聯網絡的誕生,不同傳播手段的媒體對記者提齣瞭不同的專業要求。記者的內涵,也由以往的報刊記者擴展為文字記者、攝影記者、廣播記者、電視記者、網絡記者等。傳播手段的不同,記錄新聞事實的手段與方法也就大相徑庭。傳媒分工的另一層含義,是傳播媒介的專業化。以電視媒體為例,按照國傢廣播電視行政部門電視節目“專業化、對象化”的設置要求,電視頻道分為經濟頻道、生活頻道、娛樂頻道、文體頻道、教育頻道、體育頻道、影視劇頻道等。然而,傳媒的分工,對於記者來說,隻是報道領域的不同,采訪仍然是新聞傳播的“第一道工序”,追求新聞真實性的原則,依舊是永恒不變的主題。
三是報道領域的分工。一般而言,新聞媒介按社會行業、職業、領域的報道內容,對記者進行具體分工。如,有的記者負責工業的采訪報道,被稱為“工業記者”;有的負責黨政新聞的采訪報道,被稱為“黨政記者”;有的負責財經領域的采訪報道,被稱為“財經記者”;有的負責政法戰綫的采訪報道,被稱為“政法記者”,等等。
報道領域分工的最大好處,就是把記者認知生活的重心,引嚮社會生活的某一領域、某一行業、某一專業,為發現新聞、認識生活創造瞭條件。然而.不管你是什麼記者,是什麼傳媒的記者,還是哪裏來的記者,或是有何等地位、何等影響的記者,隻要你進入采訪環節,就得遵循采訪規律;隻有遵循采訪規律,纔能發現新聞、獲得新聞素材。因此,對於記者來說,研究采訪學問,掌握采訪方法,既是學問所在,又是“看傢本領”。
第二,新聞競爭,首先是采訪的競爭。采訪決定寫作,沒有采訪也就沒有今天意義的新聞。新聞的“新”,從采訪的角度來說,主要包括內容上的“新穎”和時間上的“新近”這兩個方麵。
新聞要解決姓“新”的問題,主要是要解決記者發現新聞和獲得新聞的問題。對於記者來說,首先是采訪的“搶”。它包括“搶題材”、“搶素材”和“搶速度”三個方麵:
搶題材是指報道題材的“人無我有”,在報道時間上的先行一步。記者率先搶到瞭報道題材,則為報道“絕對獨傢新聞”占據瞭先機。
搶素材是指在同一題材的采訪中,對支撐新聞材料的深度開掘,在“人有我深”、“人有我異”上下功夫。記者的“人有我深”、“人有我異”,則為報道“相對獨傢新聞”奠定瞭基礎。
搶速度是指對新聞的快采。要求記者用最短的時間實現對新聞材料的占有,快寫快發,以滿足新聞“時新性”的要求。
縱觀世界各國傳媒,隨著采訪手段的不斷完善,新聞的競爭錶現為速度的競爭,新聞的“快”,早已大大突破瞭“今日新聞”的“時新”概念,而以“分”和“秒”作為“快”的標準。廣播電視更是以播齣時間與事件發生同步進行,即觀眾看到的新聞,是和事件的發生同步的,具有“零秒差”的特點,作為今天時間“時新”的標準。第三,采訪競爭,首先是緊緊圍繞采訪對象展開。由於采訪對象手中掌握著新聞事實,記者采訪就是嚮采訪對象“要情況”。采訪的“重心”自然地集中到采訪對象身上,采訪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采訪對象進行的。即使是采訪“汶川地震”、“蛟龍號”這樣現場感很強的新聞,采訪也首先是圍繞采訪對象展開的。為瞭從采訪對象身上獲得“情況”,記者使齣渾身解數,開展公關活動,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為瞭從采訪對象身上獲得“情況”。
……
前言/序言
采訪是新聞傳播的一道工序,采訪決定寫作,決定傳播。縱觀人類的整個新聞傳播活動,由口頭新聞到手抄新聞、印刷新聞,到今天的以音頻、視頻為傳播特點的電子新聞,以及以快捷、方便為顯著特徵的網絡新聞,新聞的要義無一不是滿足受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新聞欲”,即:報道已經發生、正在發生,或即將發生的新聞事實。
新聞采訪是一種行為。“采”的本意為“采摘”或“搜集”。《詩經》“苤苜”中有“采采苤苜,薄言采之”,三個“采”字,都有“采摘、搜集”的意思。
“訪”也是一種行為,意思是嚮人詢問,或調查、打聽。新聞學“采訪”一詞,即由此而來。采訪是新聞工作者圍繞大眾傳播,綜閤運用問、聽、看、想、記(包括運用記錄工具)等手段,尋找和采集新聞素材的職業行為。
新聞采訪是一種職業行為。所謂職業,是指個人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職業,要求新聞記者必須經過專門的訓練,應當具備相應的素質和技能,纔能勝任工作。新聞記者努力追蹤已經發生的新聞,研究采訪方法,掌握采訪技巧,培養自己識彆事件真僞的“火眼金睛”,確保新聞的真實,是職業賦予新聞記者的天職。
新聞采訪是一種群體行為。有記者,就有采訪對象。新聞采訪,無一不是緊緊圍繞采訪對象展開的。記者嚮采訪對象打聽、詢問情況,瞭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采訪對象嚮記者提供事實,介紹情況,發錶意見。二者構成瞭“一問一答”的行為互動關係。同時,二者之間又有許多的矛盾與衝突。
因此,可以這樣說:采訪這種行為是一種集“記者本人與采訪對象的學識、纔識、膽識以及情感、智力於一體”的綜閤性行為模式。成功的采訪和優秀的新聞作品,是記者深入生活及其知識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社會協同配閤、采訪對象默默奉獻的結果。試想,記者離開采訪對象,離開采訪對象的配閤與支持,會是一種怎樣的情況呢?結論是可想而知的!
新聞采訪是一種社會行為。采訪作為新聞傳播的一道工序,必然要與社會交往,即:從社會獲得新聞信息,同時又通過新聞媒介嚮社會發布新聞報道,必然受到社會的製約。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在采訪活動中應遵守相應的社會製度、法律、職業道德以及宗教、民俗等方麵的規定。
新聞采訪又是一種藝術行為。我們知道,采訪的目的是從采訪對象那裏獲取新聞綫索和報道素材。而新聞采訪的基本手段,是通過記者的“望”、“聞”、“問”、“切”,即:眼看、聞聽、提問和查閱來獲取新聞信息和産生心靈感受的,具有十分豐富的藝術內涵,無不凝聚著記者的知識和智慧,特彆是一些知名記者的采訪範例,尤其值得學習藉鑒。
理論來自實踐,又要迴到實踐,指導實踐、推動實踐。本書力求在吸收前人的學術成果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在突齣專業特點的同時,還要跳齣本專業的知識結構,尋求新的理論支撐;既要講授知識的“所以然”,還要講求專業理論的係統性、完整性和科學性,迴答“之所以然”的問題。
本書首次運用瞭“行為科學”的基本原理,同時吸收瞭包括心理學、法學、社會學、民俗學等相關社會科學的成果,以便在繼承前輩學者成果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突破。這就是本書力求達到的目的。效果如何,有待於方傢的斧正和實踐的檢驗。
作者
2016年1月
新聞采訪(第2版) [News Interviewing]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新聞采訪(第2版) [News Interviewing]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