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盛唐衰4:龙游浅水

唐盛唐衰4:龙游浅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古月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唐朝
  • 历史小说
  • 架空历史
  • 权谋
  • 战争
  • 家族
  • 成长
  • 权术
  • 宫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21269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9883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08
字数:208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驰骋古今,畅游庙堂江湖;剖析人性,再观盛衰之道。帝王将相,前车之鉴;此书如镜,映人功过。兴对亡,盛对衰,古往对今来。荒淫对勤政,酷法对仁怀。定六合,平四海,隋殁对唐开。明镜太宗喜,弄獐明皇爱。安史之乱社稷忧,黄巢起义江山坏。盛衰循环如春秋之交替,兴亡轮转似日月之瓜代。

  这盛衰的道理看似浅显,人们却不断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周武王在牧野逼纣王自焚,继承尧舜禹汤的优良传统建立盛世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烽烟四起,各路诸侯拥兵自重,战事不断,民不聊生;嬴政灭六国,天下一统,却被一个小小的亭长夺了江山;杨坚的出现完成南北统一,中华帝国再次进入盛世,但他死后十几年间,家底儿就被儿子败得精光;老李家从老杨家手中接过传国玉玺,缔造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即使是这样的盛世仍然逃不出盛极而衰的命运……

  成败谁人定?盛衰岂无凭?吹散厚厚的尘埃,展开讲述盛衰兴亡的历史长卷,让我们回到一千五百年前,尽量擦掉成功者撰写历史时对自己的粉饰和对失败者的抹黑,还原真实的风流人物,细细体会其中的盛衰之道。古月,当代颇具代表性的新历史作家,耗时五年,终于完成了五卷本“唐盛唐衰”系列,全书百万余字,堪称巨著,完整再现了三百年大唐帝国气势磅礴的恢宏传奇。

内容简介

  

安禄山带领数十万虎豹豺狼直下中原,中华大地顿时沸腾起来,首先面对兵锋的河北地区几乎只有颜杲卿和颜真卿兄弟带着几个将领坚守,不过安禄山的好日子没过几天便陷入困境,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让安禄山摆脱困境的人竟然是他的仇敌——杨国忠!

奸臣作梗,使得大唐蒙难、皇帝蒙羞,李隆基惶惶如丧家犬般逃出京城长安,在马嵬驿留下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经过七年多的“抗战”,“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但它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可以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产生巨大影响,史学家司马光是这样评价的:“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除了司马光的评价,杜甫也写了催人泪下的诗——《无家别》!(诗文内容请翻看正文。)

“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由盛转衰,并且又出现新的两大难题——藩镇割据、外敌入侵。资质平庸的代宗李豫性格懦弱,用人又频频失误,宰相竟然是贪腐的大老虎,家中财物不计其数,仅仅胡椒就藏了八百石之多。

李豫之后,德宗李适即位,继承先皇优点,克服先皇弊端,一些列动作使得朝廷内外欢欣鼓舞,大家终于看到“安史之乱”后唐朝再次振兴的希望,然而……


《龙游浅水》大事年表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公元756年,潼关、灵宝之战,哥舒翰大败

公元756年,李隆基逃出长安,杨贵妃死于“马嵬驿兵变”

公元756年,李亨即位

公元757年,安禄山被杀

公元757年,唐军收复长安、洛阳

公元761年,史思明被杀

公元762年,李隆基驾崩

公元762年,李亨驾崩

公元762年,李豫即位

公元763年,吐蕃入侵,李豫逃出长安

公元765年,郭子仪单骑退敌

公元779年,李豫驾崩

公元779年,李适即位

公元781年,郭子仪去世

公元783年,发生“泾师之变”,李适逃出长安

公元784年,颜真卿被害

公元805年,李适驾崩


作者简介

  古月,原名胡超凡,酷爱经、史、子、集,长期研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文风别具一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尤其擅长以简洁生动的文字、神采飞扬的叙事笔法讲述通俗历史故事,是当代颇具代表性的新历史作家。作者耗时五年,终于完成了五卷本“唐盛唐衰”系列,全书百万余字,堪称巨著,完整再现了三百年大唐帝国气势磅礴的恢宏传奇。

目录

第一章 安史之乱
仓促备战 / 002
书生发怒 / 005
悲喜交加 / 007
常山之战 / 010
防不胜防 / 013
潼关、灵宝之战 / 015
长恨歌 / 019
肃宗即位 / 025
长安大侠 / 029
猛将张巡 / 031
天赐高人 / 034
纸上谈兵 / 037
瞎眼皇帝 / 039
全面反击 / 041
咬碎钢牙 / 044
收复长安 / 047
李泌归山 / 050
收复洛阳 / 053
父子重逢 / 055
反复无常 / 057
果然反复无常 / 060
史 乱 / 061
禽兽不如 / 064
斗智 / 068
斗勇 / 071
若隐若现 / 073
柳暗花明 / 075
二帝陨落 / 077
权力过渡 / 080
叛乱终息 / 082
“安史之乱”的影响 / 084


第二章 内忧外患
隐患 / 088
逃难皇帝 / 090
仆固怀恩之反 / 093
名将之憾 / 095
怒斩兵痞 / 096
强敌再袭 / 098
一人之力 / 100
皇帝的“宽容” / 102
恶人还得恶人磨 / 106
胡椒八百石 / 109
内忧外患 / 111
委屈的皇帝 / 115

第三章 后劲乏力
新皇新气象 / 118
称职又不称职的宰相 / 120
“神童”刘晏 / 124
世袭 / 126
府门大开的王爷 / 129
恶相之死 / 131
攻其所必救 / 133
悲剧 / 135
兄弟 / 138
复古 / 139
泾师之变 / 143
落难的原因 / 146
命不该绝 / 148
真诚还是愚蠢 / 151
自我批评 / 153
再次逃难 / 155
此消彼长 / 157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 159
收复长安 / 161
不朽的“颜体” / 165
知人善任 / 167
不战而屈人之兵 / 170
单刀赴会 / 173
用兵如神 / 175
会盟 / 178
伴君如伴虎 / 181
耿直的农民 / 184
为君难,为臣不易 / 186
晚节不保 / 188
宰相与法 / 190
好人之所恶 / 193
人才流失 / 197
后劲乏力 / 199


后 记

前言/序言

  兴对亡,盛对衰,古往对今来。  荒淫对勤政,酷法对仁怀。  定六合,平四海,隋殁对唐开。  明镜太宗喜,弄獐明皇爱。  安史之乱社稷忧,黄巢起义江山坏。  盛衰循环如春秋之交替,兴亡轮转似日月之瓜代。  这盛衰的道理看似浅显,人们却不断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周武王在牧野逼纣王自焚,结束了延续近六百年的商王朝,继承尧舜禹汤的优良传统建立盛世西周。几百年后周王朝倾颓,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烽烟四起,各路诸侯拥兵自重,战事不断,民不聊生。嬴政灭六国,天下一统,但他万万料想不到,原本想要千秋万世的大秦帝国只传了两世,便被一个小小的亭长——刘邦——夺了江山。西汉兴、西汉亡,东汉兴、东汉亡,魏晋之后,华夏大地再次分崩离析,南朝虽然偏安一隅,但也避免不了几大家族轮流坐庄,北朝更是折腾得热火朝天,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崛起的,是一个又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衰败。  杨坚的出现完成南北统一,中华帝国再次进入盛世,但他的命比秦始皇强不到哪去,自己死得不明不白,而且死后十几年间,家底儿就被儿子败得精光。老李家从老杨家手中接过传国玉玺,他们的表现总算不负众望,举国上下一片祥和: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军事强盛……各个方面都达到封建社会的一个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  即使是这样的盛世仍然逃不出盛极而衰的命运,并且衰得一塌糊涂。唐朝最后一位皇帝昭宣帝李柷丢了祖宗基业,华夏大地也再次陷入混乱之中……成败谁人定?盛衰岂无凭?吹散厚厚的尘埃,展开讲述盛衰兴亡的历史长卷,让我们回到一千五百年前,尽量擦掉成功者撰写历史时对自己的粉饰和对失败者的抹黑,还原最真实的风流人物,细细体会其中的盛衰之道。
沧海遗珠:大唐风云录 内容提要: 本书撷取大唐盛世由开创至中晚期的关键历史脉络,聚焦于那些在史册中略显模糊,却对时代走向产生深远影响的个体与群体。我们不再仅仅关注帝王的功过,而是深入探讨社会结构、文化思潮、经济变革以及边疆格局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微妙演变。全书以叙事的手法,力求还原一个有温度、有张力的大唐世界,剖析盛世之下的暗流涌动,以及最终转向的内在逻辑。 第一部:初唐的奠基与融合(约300字) 本书开篇追溯隋末的混乱,详细描绘了李唐王朝如何在关陇集团的军事支撑下,迅速整合资源,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重点剖析了“贞观之治”的内在机制——不仅仅是君臣和睦,更是对隋亡教训的深刻反思,体现在三省六部制的精细化运作、均田制在初期对人口与土地的有效控制,以及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成功吸纳与“和亲”策略的务实性。 我们将聚焦于初唐时期文化思想的兼容并蓄。佛教的鼎盛并非偶然,它是与本土儒学、道家思想激烈碰撞后,寻求的一种新的精神平衡。书中通过对玄奘西行及其归来后的影响、以及初唐诗歌中“边塞”主题的兴起,展现一个开放、自信但又面临内部文化整合挑战的王朝形象。尤其会深入探讨关陇集团内部的权力博弈,为后续的“武周革命”埋下伏笔。 第二部:极盛的辉煌与结构性的张力(约450字) 中唐是本书的核心部分,重点描绘了武周时代对传统士族体系的冲击与重塑。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大力推动,如何打破了数百年来的门阀垄断,为庶族精英阶层的崛起开辟了通道,并最终导致了“士族”向“士大夫”的身份转变。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如诗歌的成熟,不再仅仅是初唐的清新与模仿,而是融入了对个体生命体验、社会责任感和哲思的深度探索。 然而,盛世并非没有裂痕。我们将详细分析“安史之乱”爆发前的结构性矛盾: 1. 土地兼并与人口压力: 均田制在人口增长面前的失效,以及由此导致的流民增加,为地方割据势力提供了潜在的兵源基础。 2. 藩镇的崛起: 节度使制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应对边疆压力,但其集军、政、财权于一身的权力结构,在中央控制力减弱时,如何迅速演变为事实上的独立王国。我们会对比河北、河东等地的藩镇模式差异。 3. 宦官权力的异化: 从皇帝身边的服务者到左右朝政的关键角色,宦官集团的权力扩张,反映了中央集权在面对复杂军事和政治事务时,对“绝对忠诚”的病态依赖。 本书将通过对具体战役与政治事件的分析,揭示“天宝之音”背后的隐忧,而不是简单地将衰落归咎于“玄宗的懈怠”或“杨贵妃的宠爱”。 第三部:中晚唐的挣扎与转型(约450字)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进入了漫长而痛苦的转型期。本书着重探讨了“中晚唐的‘新常态’”。 首先是财税体制的重建与重构。面对流离失所的人口和被破坏的土地,传统的租庸调制彻底瓦解。由此催生的“两税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财政收入,但也标志着国家对土地所有权的直接控制力下降,地方豪强与富商的经济影响力空前提升。我们将分析这种财政结构变化如何影响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其次是“士大夫政治”的成熟与困境。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大背景下,试图通过复兴“道统”来重建“治统”。本书会审视他们的努力,以及他们与“清流”政治的局限性——即脱离军事和经济现实的道德说教,往往难以在动荡的现实中取得实质性的政治成果。 最后,我们将关注边疆局势的演变。随着回鹘的衰落、吐蕃的强盛,以及晚唐时期对南疆的经营,大唐的版图和影响力并非是直线下降的。书中会描绘晚唐时期,朝廷如何进行艰难的军事收缩与外交斡旋,力图维持最后的体面与稳定。例如,对晚唐诗人笔下对故国河山怀念的解读,折射出士人对帝国衰落的集体情绪。 第四部:帝国最后的挣扎与终局的伏笔(约300字) 本书的收尾部分将聚焦于黄巢起义前夕的社会矛盾总爆发。我们着重分析了低级官吏的腐败、土地兼并的加剧,以及晚唐皇帝的政治短视。黄巢的口号——“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不仅仅是一句叛逆的呐喊,更是底层人民对传统“天命观”的彻底颠覆,预示着下一个时代的来临。 最后的章节将回顾整个盛衰过程中的核心议题:一个依赖于人口红利和稳定边疆的中央集权体系,是如何在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和外部的压力变化下,逐渐失去其自我修复能力的。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历史视角,理解唐朝为何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及在何种力量的驱使下,最终走上了漫长的衰落之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兴亡史,而是一部关于权力、制度与社会变迁的深刻研究。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讲,这本书的叙事结构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像是一幅被打散的拼图,需要读者自己去重新组织。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适应作者这种跳跃式的叙事方式。它似乎更侧重于营造一种氛围和情绪,而不是一个线性的故事。书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立体,他们身上的那种矛盾和挣扎,让人看到了历史背景下个体的渺小与伟大。特别是主角在面对巨大变局时的那种彷徨和坚韧,描绘得入木三分。不过,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背景介绍,有时候感觉突然进入一个场景,对历史背景不熟悉的话,理解起来会比较吃力。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静心阅读的作品,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的是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复杂,而不是提供一个简单的故事。

评分

这本《龙游浅水》读起来真让人有点捉摸不透。作者的笔触很细腻,对人物内心的挣扎刻画得淋漓尽致。故事的节奏把握得也相当到位,时而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时而又陷入一种平静的沉思之中。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权谋斗争的描写,那种步步为营、暗流涌动的氛围塑造得非常成功。不过,说实话,有些地方的逻辑衔接稍微有点跳跃,可能需要读者多花点心思去揣摩作者的用意。总的来说,它提供了一种非常深入的阅读体验,让人在合上书本之后还能回味良久,思考书中人物的抉择是否合乎情理。书中的环境描写也很有代入感,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我推荐给喜欢深度思考和历史氛围的读者,但可能不太适合寻求轻松阅读的读者。

评分

这本小说的阅读体验简直是跌宕起伏,像坐过山车一样!从一开始的娓娓道来,到中间突然爆发的激烈冲突,再到最后的意境深远,作者在掌控情节的张弛方面展现了高超的技巧。我特别喜欢它对细节的把握,无论是服饰的描述,还是宴席上的礼仪,都显得考究而真实,让人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书中对“龙游浅水”这个意象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每一次出现都承载着不同的重量和寓意,引发了读者对于“时运”和“个人抱负”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如果说有什么遗憾,可能就是某些配角的刻画略显单薄,没有能像主角那样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瑕不掩瑜,整体而言,这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题材作品,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

哎呀,这本书给我的感觉简直就是一场思想的迷宫探险!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充满了古韵和哲思,读起来有一种被卷入历史洪流的感觉。我尤其欣赏作者对“衰落”这个主题的探讨,它不仅仅是表面的兴衰更替,更是对人性深处那种无力感和宿命感的挖掘。有些章节的对话简直是珠玑妙语,我甚至停下来抄录了几段,希望能从中汲取一些为人处世的智慧。当然,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稍微高了一点,它不会直接把答案摆在你面前,而是让你自己去寻找线索、拼凑图景。如果你习惯了快节奏、直白的叙事,可能会觉得有点晦涩难懂。但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品味,它绝对会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就像在品鉴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尝可能平淡,回味无穷。

评分

这本书的文笔极具个人特色,那种疏离而又冷静的叙事口吻,像是一位旁观者在记录一个时代的兴衰。它没有过多渲染煽情的情节,而是用一种近乎纪实的手法,冷静地剖析了权力更迭背后的必然性。我个人对这种克制而有力的文字风格非常欣赏,它迫使读者去关注事件本身,而不是被情绪所裹挟。书中对政治斗争的描写非常到位,没有简单的好人坏人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无奈。我花了不少时间去琢磨其中一些关键的政治博弈,感觉作者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颇为深刻。唯一的“问题”可能在于,它给予的解释性文字较少,留给读者的解读空间非常大,对于那些偏爱明确结论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过于“留白”了,需要自己去填补很多空白。

评分

赶上活动了,价格实惠,囤货慢慢看,

评分

不错,小朋友相当喜欢,好评!

评分

走出开元盛世的辉煌,大唐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多少后世人叹息的一段历史!

评分

书质量很好,送货速度很快!

评分

很喜欢这套书 值得细细品读 好评!!!

评分

这本书感觉还不错吧,但是有些错别字。。

评分

好书,便宜,实惠

评分

买了好多东西一样没少,都很满意,因为自己的粗心麻烦了客服好半天,但客服二话不说耐心解决赞一个

评分

这本书写的非常不错,通俗易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