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DCS技术与操作(第二版)

化工DCS技术与操作(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健 编
图书标签:
  • DCS
  • 化工自动化
  • 过程控制
  • 工业控制
  • 仪表
  • 自动化技术
  • 化工工艺
  • 控制系统
  • 第二版
  • 操作与维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3346
版次:2
商品编码:1190241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8
字数:396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教材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化工技术类及相关专业作为教材选用。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可作为实训教材使用,本书也可作为有关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的培训教材使用。
  本教材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浙江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  本教材的编写便于师生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材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此课程为例,提供了课程设计及教学的相关文件,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授课计划等。能够为教材使用者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项目化教学提供经验和指导。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主要介绍了化工产品生产中生产过程操作与控制相关知识、技术。教材内容包括仪表使用,简单控制系统操作与控制,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图分析,产品生产过程仿真操作,化工总控工考核项目等。  本教材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科学设计,运用项目教学法的理念,以化工生产过程中常用仪表、常见的控制方案做项目,以用生产过程仪表的选用、检修、控制工艺流程图绘制、控制方案的投运等为任务,以学生认知规律安排、整合教学内容,以企业工作岗位来设定任务。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所需设备投资不大,无污染,适合在学校作为载体进行教学。  本教材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化工技术类及相关专业作为教材选用。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可作为实训教材使用,本书也可作为有关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的培训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吴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负责人。2003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化工机械专业,研究生学历,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在职博士。校级先进教师,学校先进中青年骨干教师,校级重点双师教学团队负责人,杭州市“131”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2次。主持杭州市教育局精品课程1门,参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1门,主编浙江省高校重点教材、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本;参编国家骨干建设系列教材《化工CAD》、《精细化工车间实务》,主编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系列教材-《危险化学品企业员工安全知识读本》。主持校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获得校级和省级微课程大赛奖项各1次,发表教科研论文15篇。

目录

项目一自动控制系统的认识1
一、任务分析 1
二、案例引入1
三、任务实施5
四、思考练习题5
项目二仪表的选型、使用与校准7
任务一压力检测仪表选型、使用与校准7
一、任务分析 7
二、案例引入7
三、任务实施:弹簧管压力表的调校8
四、相关知识10
(一)压力单位及测压仪表10
(二)弹性式压力计12
(三)电气式压力计14
(四)智能式变送器16
(五)压力计的选用及安装17
(六)测量的相关知识20
(七)例题分析22
五、思考练习题25
任务二常规压力变送器的校验26
一、任务分析26
二、案例引入27
三、任务实施:常规压力变送器的校验27
任务三流量检测仪表选型、使用29
一、任务分析 29
二、案例引入30
三、任务实施:流量计性能测定30
(一)流量计性能测定30
(二)电磁流量计的校验34
(三)涡轮流量计的校验36
四、相关知识37
(一)差压式流量计37
(二)质量流量计47
(三)电磁流量计52
五、思考练习题55
任务四温度检测仪表选型、使用与校准56
一、任务分析 56
二、案例引入56
三、任务实施:铂电阻和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57
四、相关知识59
(一)温度测量方法59
(二)测温仪表的分类59
(三)测温仪表选用的基本原则60
(四)热电偶温度计61
(五)热电阻温度计76
(六)测温元件的安装82
(七)显示仪表83
五、思考练习题86
任务五物位检测仪表选型、使用与校准88
一、任务分析 88
二、案例引入88
三、任务实施88
四、相关知识92
(一)常用物位仪表92
(二)差压式液位变送器93
(三)其他物位检测仪表97
五、思考练习题99
项目三简单控制系统的分析、控制100
任务一对象特性测试100
一、任务分析100
二、案例引入100
三、任务实施100
任务二简单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分析、控制102
一、任务分析 102
二、案例引入102
三、任务实施: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实验102
四、相关知识107
(一)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107
(二)自动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及其品质指标108
(三)控制器的认识112
五、思考练习题122
任务三简单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分析、控制123
一、任务分析123
二、案例引入124
三、任务实施:锅炉内胆水温定值控制实验124
四、思考练习题127
任务四简单流量自动控制系统分析、控制127
一、任务分析127
二、案例引入128
三、任务实施:单闭环流量定值控制系统实验128
四、相关知识129
(一)认识被控对象129
(二)认识执行器133
五、思考练习题136
项目四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分析138
任务一带控制点管路拆装工艺流程分析138
一、任务分析138
二、任务实施138
三、相关知识: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图)138
(一)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的内容140
(二)工艺流程图中的图例与代号142
(三)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步骤145
四、思考练习题148
任务二管路拆装装置投运作业148
一、任务分析 148
二、任务实施148
三、思考练习题150
任务三流体输送装置投运作业150
一、任务分析150
二、任务实施150
三、思考练习题153
任务四精馏单元带有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分析154
一、任务分析 154
二、任务实施 154
三、相关知识 157
(一)安全生产技术157
(二)工业卫生和劳动保护158
四、思考练习题159
项目五典型DCS技术仿真操作实训160
任务一换热器温度控制仿真实训160
一、任务分析 160
二、任务实施160
三、思考练习题166
任务二液位自动控制仿真实训166
一、任务分析 166
三、相关知识:复杂控制系统分类173
(一)串级控制系统173
(二)其他复杂控制系统176
四、思考练习题 178
任务三精馏塔仿真实训178
一、任务分析178
二、任务实施179
三、思考练习题183
项目六MCGS组态软件认识与应用186
任务一MCGS组态软件认识186
一、任务分析186
二、任务实施186
三、相关知识:MCGS系统需求201
(一) 最低配置201
(二)MCGS软件需求201
(三)MCGS软件安装202
任务二DCS基本结构与应用系统组态流程202
一、任务分析202
二、任务实施202
三、相关知识203
(一)DCS的基本结构与组成203
(二)MACS DCS的结构与组成205
(三)MACS系统组态的基本内容与流程207
项目七复杂生产工艺流程分析与DCS仿真操作210
任务一带控制点乙醛氧化制醋酸生产工艺流程图分析210
一、任务分析210
二、任务实施 210
三、相关知识 213
(一)乙醛氧化制醋酸生产方法及工艺路线213
(二)工艺流程简述213
任务二氧化工段开停车操作215
一、任务分析 215
二、任务实施216
任务三醋酸氧化精制工段仿真操作220
一、任务分析 220
二、任务实施220
附录全国职业院校化工生产技术(化工总控工)技能竞赛要求及评分细则233
附录一管道系统安装233
附录二精馏操作技术238
附录三流体输送(现场操作)243
附录四化工DCS仿真操作247
参考文献248

前言/序言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原理及应用》 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实际应用。全书共分为十一章,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高级应用的广泛领域,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工业自动化知识体系。 第一章 绪论 本章首先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阐述了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接着,详细介绍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感知层、控制层和执行层,并对各层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界定。最后,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读者理解本书后续内容奠定基础。 第二章 传感器与变送器技术 传感器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眼睛”,负责采集各种物理量和化学量。本章详细介绍了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各类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电阻、红外测温仪等)、压力传感器(应变片式、压电式、电容式等)、流量传感器(涡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液位传感器(浮球式、电容式、雷达式等)以及物位传感器。每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选型依据及注意事项都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同时,本章也涵盖了变送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以及与传感器的匹配关系,强调了信号的正确传输和处理对于整个控制系统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第三章 执行机构与仪表 执行机构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手”,负责根据控制指令对生产过程进行干预。本章重点介绍了工业现场常用的执行机构,如电动执行机构、气动执行机构和液压执行机构。详细分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性能特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型要点。此外,本章还涵盖了各类工业仪表,如指示仪表、记录仪表和调节仪表,阐述了它们的显示原理、记录方式以及在过程监控中的作用。 第四章 控制理论基础 本章是理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石。首先,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反馈控制、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接着,深入讲解了经典的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包括其原理、数学模型、参数整定方法(如Ziegler-Nichols法、临界比例法、衰减震荡法等)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此外,本章还触及了更先进的控制理论,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简要介绍了它们的思想和优势,为读者进一步学习提供方向。 第五章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基础 PLC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控制器之一。本章系统介绍了PLC的基本结构,包括CPU模块、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详细讲解了PLC的硬件配置、PLC的指令系统(如逻辑指令、定时器指令、计数器指令、数学指令、通信指令等)以及常用的编程语言,如梯形图(LD)、指令表(IL)、功能块图(FB)和结构化文本(ST)。通过实例演示,使读者能够掌握PLC的基本编程方法和应用技巧。 第六章 DCS系统概述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大型复杂工业过程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本章首先对DCS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介绍,阐明了其相较于集中式控制系统的优越性。接着,详细阐述了DCS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控制站、操作站、工程师站、通信网络以及现场设备。重点分析了DCS系统的分布式架构、信息管理、功能集成以及冗余设计等关键特性,为读者理解DCS的整体框架奠定基础。 第七章 DCS系统组态与编程 本章是DCS系统实际应用的关键环节。详细介绍了DCS系统的组态过程,包括控制回路的设计、I/O点的分配、报警功能的配置以及历史数据管理。针对DCS系统的编程,本章重点讲解了基于图形化编程环境的组态语言,如功能块图(FBD)和顺序功能图(SFC),并结合实际案例,指导读者如何将控制逻辑转化为具体的程序。同时,也简要介绍了DCS系统中常用的组态软件和编程工具。 第八章 DCS系统操作与监控 本章专注于DCS系统的日常运行操作和过程监控。详细介绍了操作员如何通过操作站进行生产过程的监控,包括工艺流程图的显示、报警信息的处理、数据的查询和趋势图的分析。同时,也讲解了DCS系统的设备维护、系统诊断以及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强调了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第九章 DCS系统网络通信 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离不开可靠的网络通信。本章深入探讨了DCS系统常用的通信协议和网络结构,如Ethernet/IP、PROFIBUS、Foundation Fieldbus等。详细分析了不同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通信方式以及在DCS系统中的应用场景。此外,本章还涵盖了网络安全防护和系统集成方面的基本知识,确保DCS系统能够与其他信息系统 seamless 集成。 第十章 DCS系统的高级应用 本章将DCS系统的应用提升到更高层次,介绍了其在优化控制、故障诊断和安全联锁等方面的进阶应用。例如,讲解了如何利用DCS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调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同时,也介绍了DCS系统在安全仪表系统(SIS)中的集成应用,以及如何通过DCS实现故障的预警和诊断,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十一章 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与发展趋势 本章对工业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重点介绍了DCS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如MES(制造执行系统)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以及如何构建一体化的工业信息平台。最后,对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朝着更加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 本书力求内容严谨、图文并茂,结合大量实际工程案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要求比较高的人,尤其是技术类的书籍,如果细节处理不好,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化工DCS技术与操作(第二版)》在细节处理上做得非常到位。例如,在讲解“回路管理”的时候,作者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创建回路,更是深入剖析了“回路命名规范”、“回路注释”、“回路优先级”等细节。他会解释为什么需要统一的命名规范,以及模糊的命名可能带来的混乱。在讲解“报警管理”时,他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报警分级”、“报警抑制”、“报警延时”等参数的设置逻辑,以及如何通过报警管理来减少操作人员的负担,避免“报警疲劳”。让我特别受用的是,作者在书中还强调了“文件管理”和“版本控制”的重要性,他教你如何建立一个清晰的文件管理系统,以及如何利用DCS软件自带的版本控制功能来追溯和管理组态的修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在实际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潜在的错误。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对话,他不仅传授你核心技术,更教会你如何以一种专业、严谨的态度来对待你的工作。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技术书,不仅要讲“是什么”,更要讲“怎么用”,并且要能让读者真正“用起来”。《化工DCS技术与操作(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在介绍了DCS的基础知识后,便立刻转入了实际操作的层面。我尤其喜欢它关于组态部分的讲解,作者并没有上来就让你对着屏幕敲代码,而是从最基础的“标签”命名规则、信号类型定义讲起,然后逐步引导你完成一个简单的控制回路的组态。每一个步骤都配有详细的截图,而且截图里的内容非常清晰,文字说明也简洁明了,完全不会让你感到迷茫。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不断穿插着一些“实战技巧”和“注意事项”。比如,在定义报警参数时,他会提醒你“报警阈值的设定要兼顾灵敏度和误报率,并根据工艺的稳定性和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调整”,这些都是经验之谈,在其他书中很难看到。而且,他对PID控制算法的讲解也相当到位,不是简单地给出公式,而是结合化工过程的实际特点,分析了不同参数整定方法(如Ziegler-Nichols法、临界比例度法等)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适用性。他甚至还提到了“多变量耦合控制”在复杂化工过程中的应用,这让我大开眼界,感觉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真正优秀的技术书籍,应该能够引领读者不断深入,并且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化工DCS技术与操作(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在基础理论讲解透彻的基础上,不断地引导读者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在讲解DCS的组态语言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语法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以及如何利用“函数块”来构建模块化、可重用的组态程序。他甚至还简要介绍了“高级语言编程”在DCS系统中的应用,比如如何通过VB、C++等语言来开发定制化的功能模块,这让我大开眼界,觉得DCS系统的应用远比我想象的要广泛和灵活。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网络通信协议”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内容,比如Modbus、Profibus等协议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利用DCS系统实现与MES、ERP等企业管理系统的集成。这些内容对我来说,虽然有些超出了我目前的认知范畴,但它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DCS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接触过不少关于DCS的书籍,但真正让我觉得“学有所得,触类旁通”的,真的不多。《化工DCS技术与操作(第二版)》无疑是其中翘楚。它在讲解DCS的应用时,并没有局限于某个单一的化工单元,而是广泛地涉及了炼油、化工、制药等多个领域。例如,在讲述“联锁逻辑”的设计时,作者举了很多不同行业和不同工况下的例子,比如“在易燃易爆区域的仪表防爆等级选择”、“反应釜的温度和压力联锁控制”、“给料泵的流量和液位联锁”等等。这些案例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让我能够将书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我实际工作中的不同场景。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比如在优化操作界面时,他会提示要考虑到操作人员的视线、习惯以及操作的便捷性。这一点在很多技术书中是被忽略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DCS不仅仅是一堆冰冷的设备和代码,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化工生产过程,服务于操作人员,最终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的运行。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我当初买它的时候,是抱着一种“技术书嘛,大概率就是枯燥的理论和一堆图表”的心态。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有一种被它“拉”进去了的感觉。它不像那种把所有知识点都一股脑倾倒给你的教科书,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循循善诱地跟你讲解。开头部分,并没有直接就抛出复杂的控制逻辑和参数设置,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在DCS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它在化工行业中的重要性。这一点我非常欣赏,因为作为一名初学者,理解“为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了DCS的核心功能,比如“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比喻,让我瞬间就抓住了DCS的本质。而且,在介绍DCS的硬件组成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出各种控制器、I/O模块、工程师站等,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它们各自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特别是在讲到冗余设计和安全仪表系统(SIS)时,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我甚至觉得比我之前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任何资料都要详细和清晰。他不仅讲了SIS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SIS如此重要,以及它与DCS之间的联动关系。这一点对于化工安全来说至关重要,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读完这部分,我对DCS系统有了更宏观、更深入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零散的概念堆砌上,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评分

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化工DCS技术与操作(第二版)》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它并非仅仅停留在某个孤立的技术点上,而是从DCS系统的整体架构、功能模块、应用场景、维护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阐述。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DCS系统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从最底层的硬件设备,到中间的组态软件,再到上层的操作界面和数据分析,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详细的讲解。而且,作者在不同章节之间,都能够做到很好的衔接和呼应,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DCS系统是如何作为一个整体来运行的。特别是在介绍“DCS与现场仪表”的集成时,作者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仪表的信号接入方式、通信协议,以及如何进行信号校验和标定,这一点对于一线操作和维护人员来说,是非常实用的。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是一张DCS技术的“全景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整个系统的“全貌”,并且能够深入了解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评分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被动接受信息的人,我更倾向于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提问。《化工DCS技术与操作(第二版)》这本书,非常适合我这样的读者。作者在讲解过程中,经常会抛出一些“思考题”或者“讨论点”,引导读者去思考DCS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讲解“历史趋势图”的绘制时,作者会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众多的变量中选择最关键的变量来显示,以及如何设置合适的采样周期和显示范围,以达到最佳的可视化效果。在讲解“报表生成”时,他会引导读者思考,哪些信息对于生产管理是最重要的,以及如何设计出清晰、直观的报表格式。这种互动式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像是在参与一个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对真实化工事故或典型工艺过程的DCS应用进行剖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DCS技术在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方面的作用。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操作岗位的技术人员,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鸿沟。很多理论书上讲的东西,到了实际现场,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化工DCS技术与操作(第二版)》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它将DCS的理论知识与化工现场的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让我感觉非常亲切。书中很多例子都来源于真实的化工生产场景,比如在讲解“操作员站功能”时,作者详细介绍了“画面切换”、“参数修改”、“报警确认”、“报表生成”等操作,并且针对不同的操作,都给出了清晰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讲解“DCS系统维护与保养”。这部分内容对于一线人员来说,价值尤为巨大。它不仅介绍了日常的检查项目,还指导如何进行软件更新、硬件清洁,以及如何进行系统性能的评估。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我们班组日常学习和工作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DCS系统的运行原理,更熟练地掌握DCS的操作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

评分

购买《化工DCS技术与操作(第二版)》之前,我最担心的是这本书的“时效性”问题。毕竟,DCS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技术可能很快就会过时。然而,这本书的第二版,让我打消了这一顾虑。作者在保留了DCS核心技术和操作精髓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使其更符合当前化工行业的实际需求。例如,在讲解“DCS系统安全”时,作者不仅提到了传统的网络安全措施,还结合了当前最新的“工业物联网”和“信息安全”理念,详细阐述了如何防范来自外部的网络攻击,以及如何保护DCS系统中的敏感数据。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加入了关于“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工厂”的讨论,阐述了DCS系统在这些新兴领域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这些内容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一本能够引领我们跟上技术潮流的指南。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好地理解DCS技术在工业4.0时代的应用前景,并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它在“故障诊断与处理”这部分的内容。很多技术书籍在讲完正常的运行操作后,往往就戛然而止了,对于万一出现问题怎么办,很少有详细的指导。而《化工DCS技术与操作(第二版)》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作者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故障排除专家”,把DCS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常见故障,从硬件故障到软件故障,再到通信故障,都一一列举了出来。更厉害的是,他不仅列出了故障现象,还详细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步骤。比如,当工程师站出现画面卡死时,他会提示你首先检查网络连接,然后检查应用程序进程,最后才考虑重启系统。这些步骤都是非常实用的,而且逻辑性很强。他还特别强调了“日志记录”和“历史数据分析”在故障诊断中的作用,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很多时候,故障的根源就隐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志信息中。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系统备份与恢复”的策略,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建议,这些都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教你如何操作,更是教你如何保证DCS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这对于化工生产的连续性和安全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

好评 书很好,很去喜欢

评分

还行。不是我最理想的。

评分

还好 比较实用

评分

好评 书很好,很去喜欢

评分

有点用

评分

666

评分

内容很好

评分

用着还可以

评分

还好 比较实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