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部大師解讀大師的經典力作
四位民國大師全麵解讀王陽明平生事業與學說要旨的著作
九十年來世界華語圈多次再版暢銷不衰的陽明傳記與學說力作
首部融傳記與學說於一體的陽明讀本,幫你讀懂王陽明
內容簡介
他是一位大英雄,平生指揮作戰百餘次,從未有過敗績;他是一位大政治傢,對上勇於勸諫皇帝,對下善於安撫百姓。
他是一位大思想傢,在“百死韆難”的逆境中,闡發瞭“知行閤一”之旨;在刀光劍影的戰場上,發明“緻良知”之教。
他的學說,至今仍為我國哲學的擎天一柱,開啓瞭日本明治維新之業,啓迪瞭中國無數誌士仁人,康有為、梁啓超、嚴復孫中山、宋教仁、蔡元培等等,都從中受益匪淺。
他就是王陽明,中國曆史上達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境界的人物之一。《王陽明傳》融王陽明生平與學說於一體,為您認識王陽明、讀懂陽明學說,打開瞭一扇智慧之門。
作者簡介
梁啓超,字卓如,號任公,廣東新會人,近代著名學者、教育傢、思想傢和社會活動傢,在哲學、文學、史學、政治學等領域,均有不凡的建樹。著作編為《飲冰室閤集》。
目錄
第一部分 生 平
編述大意
一、陽明齣世
二、金山賦詩
三、塞外齣遊
四、江西招親
五、迴姚讀書
六、會試下第
七、學習兵法
八、進士及第
九、九華求道
十、築室陽明洞
十一、始授徒講學
十二、忤旨下獄
十三、佯狂避禍
十四、謫居龍場
十五、初講“知行閤一”
十六、升治廬陵
十七、論硃陸異同
十八、與徐愛論學
十九、遨遊山水
二十、警誡學者
二十一、留居京師
二十二、巡撫南贛
二十三、江西平寇
二十四、徵服三浰
二十五、布告教育宗旨
二十六、平定宸濠
二十七、昭雪冀元亨
二十八、詔封新建伯
二十九、作業教育的證明
三十、傢居講學
三十一、恩田平苗
三十二、陽明逝世
……
精彩書摘
一、陽明齣世
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
大明成化八年,正是西元1472年、民國紀元前440年,在古曆九月三十日,中國浙江省餘姚縣裏,齣瞭一位大儒!雖然當不起救世之主、儒傢之宗,但是他的哲學和他的教育主張,在今日世界,確卓然不可磨滅。倘若大傢能實行他的學說,不但可以提高人群道德,還是無量數兒童的救星哪!
這位大儒,姓王,名守仁,字伯安,彆號陽明子,本是晉朝山東琅琊孝子王覽的後代。王覽的曾孫,就是書學大傢王羲之,甚愛慕浙江山水佳麗,便遷居山陰。傳到二十三代,有個王壽,從達溪再遷到餘姚,自此便為餘姚人。王壽的五世孫王綱,文武齣眾,在明太祖時,徵苗捐軀,朝廷特命立祠,春鞦祭祀,這是陽明的五世祖。王綱傳彥達,號秘湖漁隱;彥達傳與準,自號遁石翁,精通禮、易,隱居不仕;與準傳世傑,人呼槐裏子;世傑傳天敘,號竹軒,為人胸次灑落,吟歌自得,時人都比他做陶靖節、林和靖,這是陽明的祖父。他父親單名一個華字,錶字德輝,彆號實庵,晚年自稱海日翁,曾經讀書龍泉山中,時人都稱他龍山公,成化十七年(1481)狀元及第,做到南京吏部尚書。他常常思念先世羲之公的故居,再從餘姚遷到越城的光相坊。後來陽明也在越城東南二十裏地,有個陽明洞,築室讀書,所以學者都稱他陽明先生。
陽明生小就很聰明,況且養育在這詩書舊傢,環境又好,到瞭五歲,傢裏還沒有教過他識字,他忽然把祖父常讀的書讀起來瞭。王天敘一聽,好不奇怪!過去問他,他迴說:“我常聽得祖父這樣讀,早暗暗記熟瞭。”
二、金山賦詩
成化十八年(1482),陽明十一歲
王華在京供職,派人迎接他父親王天敘到京裏去住。那時陽明纔十一歲,他祖父帶著同行,路過鎮江,王天敘天性瀟灑,自然要流連一番,便和眾賓客在金山寺飲酒取樂,領略那大江風物,大傢興緻甚豪,正要即席賦詩,還沒有成句,陽明忽然在他祖父身旁,高聲吟道: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颱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眾賓聽罷,個個驚異!便命他再做一首,以寺中“蔽月山房”為題,陽明又毫不思索,隨口吟道: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有人眼大於天,還覺山小月更闊。
看他第一首詩,氣概不凡,第二首,思想高遠,就知道他胸懷豪邁,推理精深。所以後來治學問、辦政事,能跳齣當時人的舊範圍,獨樹一幟,不像常人那樣徒讀古書瞭。陽明隨著祖父到京,住過一年,命他就塾讀書。父親王華,見他舉動,豪邁不羈,心中常常擔憂,獨他祖父王天敘,料他將來有瞭學問,必能自己檢束,決不會因此遭禍殃身的。
陽明自從就塾讀書以後,每每喜歡對著書本,靜坐不動凝神著想。有一天,忽然問塾師道:“怎樣算第一等事?”塾師說:“隻有讀書,中進士。”陽明疑道:“中進士恐怕未必算,第一等事或者讀書學做聖賢罷?”他祖父聞知,笑著說道:“好孩子,你要學做聖賢麼?”
三、塞外齣遊
成化二十二年(1486),陽明十五歲
陽明十三歲上,母親鄭太夫人去世,居喪盡禮,和成人一樣。三年服滿,他就齣遊長城居庸關一帶。那時長城以外,都是東鬍、濛古諸民族的部落,從明成祖徵服以後,屢叛屢服,到成化年間,雖然遣使入貢,卻漸漸強大。陽明到得長城,登高遠望,覺得腳下一綫,便是鬍華天界,不覺觸動瞭個民族思想、籌邊心念,便慨然有經略四方之誌。遂驅馬齣關,考察各族的部落,留心備禦的政策,時時和鬍兒渾在一起賽馬、校射,那些鬍兒見他小小年紀,已經弓馬嫻熟,個個嘆服!陽明遊曆瞭個把月,纔迴京城。忽聞京畿以內,石英、王勇盜起;又聽得秦中石和尚、劉韆斤作亂,幾番要上書朝廷,去獻那削平內亂的計劃。父親王華,連連斥罵他不準妄為,方纔作罷。
四、江西招親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陽明十七歲
陽明的外舅諸公養和,做江西布政司參議,把女兒許配於他,十七歲上,奉瞭父親之命,到江西洪都去親迎。諸公留他在衙門居住,擇吉招贅。結婚那天,自有一番熱鬧,不必細說。誰知禮堂上準備行禮,書房裏卻不見瞭新郎!諸公急急派人四下找尋,影蹤全無。原來,陽明那天偶爾齣衙閑步,不覺行到鐵柱宮,見一道士,趺坐一榻,陽明看他有些來曆,便上前叩問。那道士也見陽明年少不凡,兩下講禮對坐,漸漸談起養生之說,那道士逐層指點,陽明也逐層究問,把招親的事,完全掉在腦後,直和道士談到次早,諸公傢人找來,然後告辭迴衙。
陽明在這新婚之中,閑著沒事,見諸公衙內有好幾竹笥箱的紙藏著,就取齣來成天到晚的學習書法,從此字學大進。到迴去時,那竹笥箱裏的紙,被他寫個盡空。後來陽明常常和學者說:“我起初學字,對著古帖臨摹,隻學得字的外觀,入後提著筆,不輕易落紙,先凝思靜慮,把精神會聚一起,字體默運在心,然後下筆,如此好久,纔通得字法。又見北宋程明道先生說:‘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隻此是學’。我們想來,既不要字好,又為什麼要學字呢?可見古人隨時隨事,隻在心上學,此心精明,字好也在其中瞭。”
五、迴姚讀書
弘治二年(1489),陽明十八歲
陽明在江西住過一年半,辭彆諸公,同諸夫人雇舟迴鄉。路過廣信,聞婁一齋先生深明宋儒理學,便專程拜謁。一齋先生說:“聖人必定可以從學而求得的。”陽明就心服這一句話,留心聖賢學問。明年,祖父王天敘去世,父親王華迴鄉守孝,命從弟冕、階、宮和妹婿牧相,與陽明講析經義。陽明日間隨眾課業,夜間搜取諸經、子、史誦讀,每到深夜。冕等見他文字日進,自愧不及,並且知他已心遊科舉之外瞭。
大凡聰明人,常有詼諧戲謔的病,陽明年少時,也是如此。自從迴傢讀書,磨礪一番,大悔前非,時時端坐省言,冕等四人。知他從小說笑慣的,決不會一時檢束,都不信他。陽明正色道:“我從前放逸,如今知道瞭。”冕等四人,也就端容慎言。
六、會試下第
弘治六年(1493),陽明二十二歲
陽明到瞭二十歲左右,經、史、文章,一天深似一天,修身功夫,也同時並進,便想進探宋朝許多大儒所講的“格物”[1]()之學。
陽明那年隨著父親,住在京裏,遍求北宋大儒硃熹所著遺書,細細研讀,知道宋儒解釋這“格物”二字,是推求各種事物原理的意思,並且說:“眾物必有錶、裏、精、粗,連一草一木,都涵著至理。”他見衙署中種著許多竹子,便去推求竹子的原理。哪知沉思默想瞭多時,依舊不得其理,反把病都想齣來瞭,嘆口氣道:“這聖賢怕沒有我的份數瞭!”纔把這個念頭撥開瞭去,專心辭章之學。
二十一歲,陽明中過壬子科浙江舉人。明年春天,到京會試,竟至落第,親朋都求勸慰,獨有宰相李西涯戲道:“你今天不第,來科必中狀元。”便命試作《來科狀元賦》。陽明提筆立成,許多老輩,都嘆為天纔!退後,有位忌纔的說:“此人取得上第,眼中還有我輩麼?”等到弘治九年丙辰,再去會試,果然被忌者暗中摒斥。有個同捨的為著不得登科,羞憤異常。陽明勸道:“世人多以不得登第為恥,我反以不得登第,就動瞭自己的名心算大恥。”當時識者聞得此言,很為嘆服!自此陽明依舊南歸,和一班名士,結社龍泉山中,對弈、聯詩、飲酒、取樂。
……
前言/序言
名傢名傳典藏書係:王陽明傳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名傢名傳典藏書係:王陽明傳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