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國傢主席在人民大會堂齣席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並發錶題為《讓工程科技造福人類、創造未來》的主旨演講,強調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交叉融閤正在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齣“互聯網+”行動計劃。可以想見,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在未來幾年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本書的目的正是幫助信息技術産業的研究者和從業人員在巨大的産業浪潮中,洞悉信息技術産業發展熱點,把握信息技術産業投資的機遇。並且,為瞭便於讀者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所帶來的産業變革,本書還對信息技術産業進行瞭全新的劃分。相信通過本書,讀者將會看到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中屬於自己的未來!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早已融入人們的生活,而信息産業也成為當今發展活躍的行業。本書齣版的目的是通過對目前主要信息技術發展情況的梳理,産品和産業發展狀況介紹,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瞭解相關背景,以及投資決策的參考。
楊小平博士,男,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嚮為信息係統工程、電子政務等。1982年畢業於閤肥工業大學電子工程係計算機及其應用專業;曾在上海水産大學任教、北京計算機技術研究所任工程師;1988年起在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任教,曆任信息係統工程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係主任、信息學院副院長,以及掛職福建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助理等。在國內外期刊、會議發錶論文50多篇,齣版著作教材20多部,主持各種科研項目80多項。
李少庭,曾在大宇株式會社、西門子歐司朗集團、米其林(中國)公司等多傢全球500強跨國企業任職;現就職於華軟資本管理集團,擔任集團監事、集團項目服務部總經理;擁有豐富的企業戰略管理、市場營銷、項目管理及企業投融資經驗。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曆。
序/001
前言/001
上篇産業趨勢
第一章信息技術與信息技術産業/00
第一節信息技術與信息技術産業概論/00
第二節我國信息技術産業發展現狀/0
第三節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發展趨勢/0
第二章“工業4��0”:社會生産的全麵深度融閤/0
第一節“工業4��0”戰略的背景/0
第二節“工業4��0”與信息技術産業/0
第三節信息技術産業支撐下的德國製造/0
中篇係統軟件
第三章工業軟件概述/0
第一節工業軟件概念和分類/0
第二節工業軟件的發展曆程/0
第三節國産工業軟件發展的問題及對策分析/0
第四章企業經營管理軟件/0
第一節企業經營管理軟件的概念和分類/0
第二節企業資源計劃(ERP)軟件係統/0
第三節供應鏈管理(SCM)軟件係統/0
第四節客戶關係管理(CRM)軟件係統/0
第五章工業産品研發設計軟件/0
第一節工業産品研發設計軟件分類/0
第二節計算機輔助設計(CAD)/0
第三節計算機輔助製造(CAM)/
第四節計算機輔助工程(CAE)/
第五節計算機輔助創新(CAI)/
第六節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CAPP)/
第七節計算機輔助測試(CAT)/
第六章工業製造過程控製軟件/
第一節工業自動化控製軟件概述/
第二節製造執行係統(MES)/
第三節工業控製係統/
第七章嵌入式軟件/
第一節嵌入式軟件簡介/
第二節嵌入式軟件未來應用熱點及發展趨勢/
第三節嵌入式軟件市場發展分析/
第八章工業軟件産業前景及投融資機遇/
下篇融閤創新
第九章集成電路:後摩爾時代誰主沉浮/
第一節我國集成電路産業發展現狀/
第二節發展環境與走嚮預測/
第三節增長與投資機會/
第四節案例剖析——ARM公司/
集成電路:中星微/
集成電路:炬力集成/
003
004
第十章新型硬件:智能世界之磚/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網絡基礎設施——打造信息高速公路/
第三節新型顯示設備/
第四節智能新硬件/
第五節高端服務器/
第六節發展環境/
新型硬件:四川長虹/
新型硬件:浪潮/
第十一章下一代通信:空中信息高速路/
第一節發展曆史與基本特徵/
第二節4G通信網絡的發展現狀/
第三節通信業的未來/
第四節增長與投資機會/
4G:廣電信息(百視通)/
4G:中興通訊/
5G:下一代移動網絡/
第十二章雲計算與大數據:看不見的大腦/
第一節發展曆史與基本特徵/
第二節發展現狀與應用領域/
第三節發展環境與走嚮預測/
第四節投資機會分析/
第五節案例剖析——一枝獨秀的雲遊戲平颱 雲聯科技/
雲計算:用友軟件/
雲計算:三五互聯/
第十三章物聯網:開啓“智慧”的鑰匙/
第一節發展曆史與基本特徵/
第二節發展現狀與應用領域/
第三節發展環境與走嚮預測/
第四節增長與投資機會/
第五節案例剖析——Cargobox智能集裝箱/
物聯網:遠望榖/
物聯網:華工科技/
第十四章移動互聯網:無所不能,無所不在/
第一節發展曆史與基本特徵/
第二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現狀/
第三節發展趨勢與前景/
第四節增長與潛在投資機會/
第五節案例剖析——新浪微博/
移動互聯:大唐電信/
移動互聯:浙大網新/
第十五章電子商務:從電子商城到互聯網金融/
第一節發展曆史與基本特徵/
第二節發展現狀與應用領域/
第三節發展環境與走嚮預測/
第四節投資機會分析/
第五節機構介紹與案例剖析/
行業案例——手機淘寶網/
電子商務:京東商城/
電子商務:阿裏巴巴/
第十六章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投資綜述/
後記擁抱新一代,弄潮迎未來/
讀到“融閤與創新”這幾個字,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5G通信技術的應用前景。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代錶,5G的超高速率、低延遲和海量連接能力,為物聯網、虛擬現實/增強現實(VR/AR)等技術的發展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我一直對VR/AR在娛樂、教育和培訓等領域的應用充滿期待,想象著身臨其境的遊戲體驗,或者通過VR進行沉浸式學習的場景。而這一切的實現,都離不開5G網絡的支撐。這本書能否深入探討5G如何賦能VR/AR,以及它們如何結閤創造齣顛覆性的用戶體驗?我猜想,書中可能會分析5G基站的建設、網絡架構的優化,以及如何解決VR/AR設備在數據傳輸和處理上的挑戰。另外,物聯網也是一個極具潛力的領域,智能傢居、智慧城市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要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還需要剋服各種技術瓶頸。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通過信息技術融閤,構建更高效、更智能的物聯網生態係統的見解,以及這些創新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帶來更便捷、更舒適的生活。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關注科技倫理和社會責任方麵的問題,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當下。隨著AI能力的不斷提升,我們不得不思考數據隱私、算法偏見、就業衝擊等潛在的風險。這本書的標題雖然聚焦於技術本身的融閤與創新,但我希望它也能觸及這些更深層次的議題。例如,在人臉識彆、個性化推薦等應用中,如何平衡技術便利性與個人隱私保護?在招聘、信貸審批等場景中,如何避免算法中的歧視性偏差?以及,自動化和智能化是否會對現有就業結構造成衝擊,我們又該如何應對?我猜想,書中可能會在探討技術發展的同時,提及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以及倫理規範的構建。這些內容對於全麵理解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技術的發展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社會問題。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負責任地發展和應用這些技術的思考,幫助我們在擁抱技術進步的同時,也能規避潛在的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
評分“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熱點研究”這個副標題,讓我對書中可能探討的産業變革産生瞭濃厚興趣。我一直在思考,這些新興技術是如何重塑傳統産業的,又如何催生齣全新的商業模式。例如,區塊鏈技術,除瞭加密貨幣,它在供應鏈管理、版權保護、金融服務等領域的應用潛力也日益顯現。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區塊鏈如何與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結閤,構建更透明、更可信的交易體係,從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此外,工業互聯網的興起,也是信息技術融閤的必然結果。通過將傳感器、控製係統、生産管理係統等連接起來,實現生産過程的智能化、柔性化,可以極大地提升製造業的競爭力。這本書或許能夠為我揭示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技術要素,以及它在智能製造、個性化定製等方麵的具體應用案例。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關於産業轉型升級的深度分析,幫助我理解這些技術創新是如何驅動經濟增長,創造新的價值的。
評分我對“創新”這個詞特彆敏感,因為它代錶著突破與進步。在信息技術領域,創新往往是指數級發展的驅動力。我一直對量子計算和5G通信相結閤的可能性感到著迷,雖然目前還處於探索階段,但一旦實現,將可能顛覆現有的計算和通信範式。這本書是否會探討這些處於前沿但尚未大規模普及的技術?或者,它會更側重於那些已經開始顯現齣強大生命力,並且正在改變我們生活的技術,比如雲計算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作用。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技術創新驅動力、創新生態係統的構建,以及如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市場競爭力的方法論。例如,企業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通過技術融閤實現差異化優勢?政府在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發展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來一些啓發性的觀點,讓我更好地理解這個充滿活力和機遇的産業,以及它所蘊含的無限創新潛力。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讓我聯想到瞭許多激動人心的話題。我一直對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非常感興趣,特彆是它如何與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技術相結閤,催生齣全新的應用場景。最近,我一直在關注自動駕駛技術,它背後所依賴的正是這些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閤。從傳感器的數據采集,到復雜的算法處理,再到實時的決策輸齣,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信息技術的智慧。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如何剖析這些技術之間的協同作用,以及它們如何共同推動自動駕駛嚮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嚮發展。此外,在醫療健康領域,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個性化治療方案的設計,也讓我看到瞭無限可能。疾病的早期預警、藥物研發的加速,甚至遠程醫療的普及,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強大支撐。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揭示這些融閤創新是如何在醫療行業落地,為人類健康帶來福祉的。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抽象的技術概念是如何轉化為實際應用的,並且能夠洞察其未來發展潛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