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丛书共计23分册,860余万字,以激光技术的进展为核心,围绕高功率、高亮度激光器,激光束的传输、控制以及在国防中的应用三个领域,系统且重点突出地介绍了现代激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丛书包含现代激光技术的进展、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所有编写人员都是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并获得重要成果的一流研究人员,因此,书中不仅理论系统,还含有大量作者的心得体会、研究成果,实用价值很高,引领性强。
丛书可供从事激光技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同时对于物理学、光学、电子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来说,也是一套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激光大气传输已成为近代大气光学及其工程应用领域前沿、活跃的研究内容之一,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激光在大气和海水中传输及应用》着重反映了当前激光大气传输问题的若干前沿进展。
《激光在大气和海水中传输及应用》主要介绍激光大气传输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激光在大气和海水中的衰减效应,以及一些重要的高分辨率大气分子吸收线参数;激光大气传输湍流效应和非线性热晕效应及其自适应光学相位校正问题的主要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包括超短脉冲激光大气传输自聚焦效应的研究进展、激光大气传输在大气参数激光雷达探测、激光通信和激光成像中的应用。
《激光在大气和海水中传输及应用》内容新颖、物理概念清晰,可供从事与激光大气传输相关的科技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理工科大学生和研究生参考。
王英俭,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气光学与成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199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主要从事激光大气传输、大气光学探测等研究工作。先后负责承担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国家973计划、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等多项课题。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得者。在国际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发表科技论文70余篇。
第1章 激光大气传输数学物理基础
1.1 光波传输方程及其近似
1.1.1 近轴近似标量波动方程
1.1.2 光波传输的几种近似求解方法
1.1.3 激光大气传输相位校正原理
1.2 地球大气的物理基础
1.2.1 大气基本状态与结构
1.2.2 大气的主要成分
1.2.3 大气流体动力学方程及其近似
1.3 激光大气衰减基础
1.3.1 大气气体分子吸收光谱基础
1.3.2 粒子光散射理论基础
1.4 大气光学湍流
1.4.1 大气湍流量纲分析
1.4.2 Kolmogorov湍流及其特征参数
1.4.3 非均匀各向同性湍流
1.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激光在大气和海水中的衰减
2.1 大气气体分子的吸收
2.1.1 主要大气气体分子的吸收光谱
2.1.2 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大气吸收光谱的测量方法
2.1.3 高分辨率大气分子吸收光谱的部分测量结果
2.1.4 激光大气分子吸收计算方法
2.2 大气气溶胶的衰减
2.2.1 大气气溶胶粒子对激光的吸收及其测量方法
2.2.2 气溶胶衰减计算方法
2.3 常用激光波长大气吸收和散射系数
2.4 激光在海水中的衰减
2.4.1 海水中光辐射传输方程
2.4.2 海水的光学性质
2.4.3 激光在海水中传输
2.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激光大气传输湍流效应
3.1 激光大气传输湍流效应
3.1.1 光强和相位起伏及其频谱特性分析
3.1.2 光强闪烁
3.1.3 光束到达角起伏特征
3.1.4 激光传输Strehl比近似理论
3.2 湍流效应自适应光学校正
3.2.1 湍流效应相位校正及其残差近似分析
3.2.2 激光大气传输湍流效应及其相位校正实验研究
3.3 激光大气传输相位校正非等晕性
3.3.1 聚焦非等晕性
3.3.2 角非等晕性
3.4 强湍流效应的自适应光学校正若干问题
3.4.1 强闪烁效应对相位校正的影响
3.4.2 不连续相位及校正研究
3.4.3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自适应光学校正
3.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 激光大气传输非线性效应
4.1 热晕效应的几何光学近似分析及其定标参数
4.1.1 稳态热晕效应
4.1.2 瞬态热晕效应
4.2 整束热晕效应相位补偿近似分析
4.2.1 等效热透镜效应的q参数变换
4.2.2 整束热晕相位校正定标参数分析
4.3 湍流热晕相互作用线性化理论
4.3.1 基本方程及其小扰动解
4.3.2 相位补偿下的Strehl比表达式
4.3.3 定标参数与计算分析
4.4 飞秒激光大气传输自聚焦效应
4.4.1 自聚焦的物理描述
4.4.2 稳态自聚焦理论
4.4.3 动态自聚焦理论
4.4.4 自聚焦的阈值
4.4.5 等离子体散焦效应
4.4.6 超短脉冲传输的单丝结构
4.4.7 飞秒光丝强度自陷现象
4.4.8 光束自净化现象
4.4.9 光丝自愈合现象
4.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 高能激光大气传输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5.1 激光大气传输数值计算模式
5.1.1 基本方程的坐标变换
5.1.2 激光大气传输的数值计算方法
5.1.3 激光大气传输的数值计算网格选取的基本原则
5.2 高能激光大气传输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研究
5.2.1 热晕效应模拟实验研究
5.2.2 高能激光热晕效应实验研究
5.3 高能激光大气传输定标规律数值仿真研究
5.3.1 聚焦平台光束大气传输光束扩展理论分析
5.3.2 线性效应引起的光斑扩展
5.3.3 湍流效应与热晕效应相互作用的分析
5.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6章 激光大气传输应用
6.1 激光雷达大气探测技术
6.1.1 大气成分探测激光雷达发展简介
6.1.2 大气风速测量
6.1.3 大气湍流参数测量
6.2 激光大气传输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6.2.1 大气对通信的影响
6.2.2 激光通信中大气湍流的影响抑制技术
6.3 自适应光学鬼成像
6.3.1 鬼成像系统
6.3.2 自适应光学鬼成像系统
6.3.3 自适应光学鬼成像系统实验仿真
6.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常用激光波长大气分子与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系数
拿到这本《激光在大气和海水中传输及应用》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起来,尤其是对其中关于激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机制部分,充满了浓厚的学术兴趣。我们都知道,激光的独特属性使其在信息传递、精密测量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无形之手”在穿越大气层和深入海底时,必然会遭遇各种“阻碍”。书中对大气湍流对激光束聚焦和相干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大气成分对激光能量吸收和散射的详尽分析,是我非常期待学习的内容。我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到相关的数学模型,比如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些复杂的物理过程,并对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激光传输衰减进行预测。而进入海洋,情况则更加复杂。海水的散射效应、吸收特性,以及随深度变化的温度、盐度、溶解氧等参数,都对激光的传播距离和信号质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激光在海水中的衰减机理,不同波段激光在海水中的穿透能力差异,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光系统来克服这些挑战。书中提及的“应用”部分,更是激发了我对激光技术在海洋领域广阔前景的想象,比如海底地形测绘、水下目标识别,甚至是最前沿的水下通信技术,我都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评分这本书我真的太期待了!一直以来,我对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就充满了好奇,尤其是激光这种高度集成的光源,它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更是令人着迷。这本书的名字——《激光在大气和海水中传输及应用》——直击了我关注的重点。想象一下,激光束穿越空气,可能因为散射、吸收而变得模糊,或者因为大气湍流而发生抖动;而当它深入海水,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海水的散射、吸收、折射,甚至随深度变化的温度和盐度,都会对激光的传播路径和能量损耗产生怎样的影响?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这些物理过程的详尽解释,了解到各种模型和理论是如何描述这些现象的。不仅仅是理论,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提到了“应用”。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遐想。在空气中,激光是否可以用于远距离通信、高精度测量,甚至是某种新型的能源传输?在海洋中,激光的应用又会是怎样的呢?会不会涉及到海洋探测、水下通信、甚至是某种更具科幻色彩的海洋资源开发?我对书中关于激光在这些不同环境下应用的具体案例和技术细节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从中获得启发,了解前沿的科学技术动态。
评分这部关于激光在大气和海水中传输及应用的著作,着实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于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大气,作为我们最熟悉的“介质”,却在激光的眼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复杂性。书中对激光束在空气中因湍流、吸收、散射等因素而产生的各种形变和衰减的阐释,无疑是理解许多前沿科技的基础。我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深入了解如何量化这些效应,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补偿或规避这些不利影响。而当视线转向更神秘的海洋,激光的挑战更是呈指数级增长。海水的浑浊度、光程的限制,以及水下环境的动态变化,都使得激光的传播变得异常困难。书中对激光在海水中的衰减特性、散射模型以及可能面临的水下复杂条件(如生物附着、海流扰动等)的讨论,是我特别渴望学习的部分。我希望书中能提供关于特定波长激光在不同海水类型(如清澈海水、浑浊海水)中的传播特性对比,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和实验验证。更重要的是,“应用”这一部分,对于我来说,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我想知道激光在海洋科学研究(如海底地形测绘、海洋生物监测)、水下通信、甚至是以往仅限于科幻设想的领域,是如何发挥其独特作用的。我对书中能够给出详实的案例和技术路线图,让我看到激光技术如何赋能海洋探索和利用,充满了极大的兴趣。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关于激光的书,虽然我还没能完整地钻研透,但光是翻阅目录和一些开篇章节,就足以让我感受到它巨大的潜力和启发性。书的重点放在激光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介质——大气和海水——中的传输行为,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切入点。我们都知道,激光的强大在于其高度的相干性和方向性,但这种特性在穿越物质时是如何被改变的,尤其是在环境复杂的自然介质中,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我尤其关注书中对大气湍流效应的讨论,这对于许多地面或近地空间的激光应用至关重要,比如自由空间光通信、激光雷达等。而当激光进入海水,那又是另一番天地。海水的衰减特性、散射机制,以及深度、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必然会使得激光的传播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解释这些复杂的物理现象,是否会引入一些先进的数值模拟方法或者实验数据来支撑其理论。而且,书名中“应用”二字,更是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激光在气象监测、环境遥感、海洋测绘、甚至水下导航等领域是如何被运用的,并且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激光技术的实际价值和未来发展方向。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吸引了:《激光在大气和海水中传输及应用》。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物理学的课题,更是一个关于如何驾驭光的力量,探索我们星球上最神秘、最关键的两个环境——天空和海洋。我对书中关于激光在大气中传播的章节特别感兴趣。我们都知道,大气并非透明的真空,它的密度、湿度、温度以及各种粒子都可能对激光束产生影响,导致光束发散、能量衰减甚至路径偏移。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这些大气效应的深入剖析,了解各种模型如何描述和预测激光在不同大气条件下的行为,以及是否有技术手段来优化激光的传输质量,比如用于远距离通信或高精度遥感。而当激光深入海洋,那又是一个充满未知挑战的世界。海水的吸收和散射特性远比大气复杂,不同深度、不同区域的海水环境差异巨大。我迫切希望了解书中如何解释激光在海水中的衰减机理,不同波长激光的穿透深度,以及如何利用激光进行海底地形测绘、海洋资源探测,甚至是水下通信。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通往激光技术在复杂自然环境中应用的大门,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获得知识的启迪。
评分宝贝不错
评分专业书籍,主要讲激光大气传输
评分好
评分印刷质量还行,不过价格确实不便宜
评分价格合理,送货迅速,质量有保证,信赖京东!
评分说好了打个物品清单,居然没有!!!!!!!!!!!
评分宝贝不错
评分好
评分宝贝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