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经典小说,被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
☆《傲慢与偏见》文笔辛辣而滑稽,是简·奥斯汀富喜剧色彩、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
☆ 英国BBC评选《傲慢与偏见》“有史以来伟大的100部小说”第2名。
☆ 1985年入选美国《生活》杂志评选出的“人类有史以来的超好书”,且位居第四。
☆ 自1940年以来,《傲慢与偏见》被多次改编成电影。
☆《傲慢与偏见》语言幽默诙谐、讽刺意味浓厚,对话极具个性,阅读纯英文版,你的感受会更强烈。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英国著名小说家。她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兄弟姐妹八人。父亲在该地担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区长,母亲出身于比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她在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1796年,21岁的奥斯汀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同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
简·奥斯汀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她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Chapter 1
Chapter 2
Chapter 3
Chapter 4
Chapter 5
Chapter 6
Chapter 7
Chapter 8
Chapter 9
Chapter 10
Chapter 11
Chapter 12
Chapter 13
Chapter 14
Chapter 15
Chapter 16
Chapter 17
Chapter 18
Chapter 19
Chapter 20
Chapter 21
Chapter 22
Chapter 23
Chapter 24
Chapter 25
Chapter 26
Chapter 27
Chapter 28
Chapter 29
Chapter 30
Chapter 31
Chapter 32
Chapter 33
Chapter 34
Chapter 35
Chapter 36
Chapter 37
Chapter 38
Chapter 39
Chapter 40
Chapter 41
Chapter 42
Chapter 43
Chapter 44
Chapter 45
Chapter 46
Chapter 47
Chapter 48
Chapter 49
Chapter 50
Chapter 51
Chapter 52
Chapter 53
Chapter 54
Chapter 55
Chapter 56
Chapter 57
Chapter 58
Chapter 59
Chapter 60
Chapter 61
书中附赠词汇注解,在塑封中夹带!!
说实话,一开始接触这种经典名著,我有点担心会因为语言上的隔阂而产生阅读障碍,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作者的叙述方式虽然典雅,却出乎意料地清晰流畅,即便是对那个时代背景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很快抓住故事的主线和人物关系。更令人惊叹的是,书中充满了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感。这种幽默不是粗俗的笑料,而是建立在对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的敏锐观察之上的,它常常是那么的含蓄,那么的精准,一针见血却又不失温度。每当我读到某个特别尖锐的讽刺,总会忍不住轻轻笑出声来,这份与作者在智慧层面上的默契,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乐趣。它让我想起,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是能够用最优雅的方式,讲述最犀利的故事的。它在愉悦读者的同时,也提升了我们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本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教科书,只不过它被包装在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爱情故事之下。我关注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不同家庭背景和性格迥异的人物是如何在社交场上相互试探、误判和最终靠近的过程。作者对“误会”的构建处理得炉火纯青,每一个关键性的误解都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人物固有的性格缺陷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因果链条的严密性,让整个故事的逻辑性无懈可击。每一次信息的传递或接收出现偏差,都像是一次精密的化学反应,最终导致了意想不到的产物。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因为沟通不畅而感到困扰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反思视角:我们真正需要努力的,或许不是去改变他人,而是首先要克服自身思维的定势,学会真正地倾听和理解。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多了一份耐心和更深层次的体谅。
评分我必须承认,初读此书时,我被那种古老而又优雅的叙事节奏稍稍“震慑”了一下,它与现代快节奏的小说截然不同,它要求你慢下来,去感受那些潜藏在字里行间的微妙情绪和未言明的意图。每一次阅读,都像是进行一次细致的考古发掘,越往深处挖掘,越能发现更多层次的含义和讽刺。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简直是大师级的,她能用最精准的词汇描绘出最复杂的情感状态,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排比,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音乐感。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人物内心独白时的那种克制与精准,没有冗余的自我剖析,一切都通过行动和对话自然流露。这种文学技巧的运用,使得整部作品的质感非常高级,它不是简单地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编织一幅关于人类情感和社会结构的宏大画卷。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审美情趣都被提升了一个档次,那种被优秀文本洗礼的感觉,久久不能散去。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永恒性。尽管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但其中探讨的核心主题——关于爱、误解、社会阶层以及自我认知——却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至今仍能引发强烈的共鸣。阅读时,我常常会忍不住将书中的人物行为与我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人性弱点进行对照,发现古今并无二致。这种跨越时代的连接感,是区分经典与通俗作品的关键所在。作者对于“傲慢”与“偏见”的诠释,并非脸谱化的好人与坏人,而是深入到每个人可能都拥有的思维盲区和情感误区中去。我特别喜欢看那些角色如何从最初的固执己见,到经历一系列事件后,最终实现认知上的突破和情感上的和解。这种成长的轨迹,写得既艰难又充满希望,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感受到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去更审慎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文字的盛宴,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从翻开第一页开始,作者就构建了一个栩栩如生、充满细腻情感的世界。那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让人不禁拍案叫绝。角色的塑造极其立体,每一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性格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的选择和挣扎都那么真实可信。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社会风俗的描摹,那些繁复的礼仪、微妙的社交距离,都通过精妙的对话和场景展现出来,仿佛我本人就置身于那个时代背景之下,亲眼见证着那场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暗涌与博弈。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深入灵魂的对话,它迫使你反思自身的偏见与局限,那种被触动和启迪的感觉,是阅读体验中最宝贵的部分。故事情节推进得张弛有度,高潮迭起,每一次转折都恰到好处地牵动着读者的心弦,让人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口气读到结局,却又想细细品味每一个文字的韵味。那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学力量,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评分一次囤了好多书,准备假期跟孩子一起读……
评分plus会员价相当给力,昂秀这一系列原版书很不错,等看完这两本s,以后就买昂秀的了
评分一直在京东上购买书,是正品!物流好快,上午拍下午就到了!老师推荐看懂这本书,并熟悉每句句型,英语的语法就学好了!
评分非常好的书,适合学习,很厚,支持京东!
评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了海伦成为盲聋哑人后,变得情绪暴躁,常常发脾气。直到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才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她学会了阅读、识字,经过不断努力,成功进入了哈佛大学并毕业走进社会。第二部分是海伦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假想如果自己可以拥有三天的光明,将会去做什么:端详老师及亲朋好友的面孔;感受周围生活和自然界的风貌;体味平常人的一天。海伦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该好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时刻都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评分这本书非常好。它的厚度出乎我的意料。整体上非常的吸引眼球。内容呢也很好。还算可以吧,反正就是35还嫌不够。推荐。
评分买了好多书,没来得及看,不一一评价了。是正版,质量都很好的,大多都有塑封。
评分以前看过中文版本,这次买外文版本看一下有什么不同说,翻译在塑封里面还没有看到,因为没有打开
评分发货速度快,快递员服务态度好,包装美丽,大方,未开封,应该是新书。粗略的翻了一下书本,讲述的是一位聋哑人的精彩故事,虽然是过去二十世纪的人物,但是她的那种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书本作者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 慈善家,她自幼失聪,双目失明,但是她用顽强的毅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聋哑人。她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终身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并建立慈善机构,值得一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