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企业会计做账全流程实操全书》由我国著名税务、财税、审计专家 贺志东亲自执笔,中华第--财税网协助编写。本书知识体系完、 操作规范清晰、流程解读详细、案例演练贴切、高度仿真设计。读者可以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原来做出纳就这么简单。
内容简介
《企业会计做账全流程实操全书》由我国著名税务、财会、审计专家贺志东担任主编。会计是一个技能性很强的学科,但我国很多学校注重理论教育、学究型教育、应试教育,不少教材侧重概念、泛泛而谈、内容过时,导致很多学校的财会毕业生毕业后不会做账或做不好账。为了帮助全国广大的企业会计实务工作者系统、深入地掌握好国家有关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记好账、算好账、报好账,及时更新会计知识,提高会计专业技能。本书紧密依托新《会计法》、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等现行有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手把手”地逐一介绍会计人员做账过程中各种业务问题。本书具有政策新、内容全面深入、举例丰富、实用性强等特色。本书适合全国各地广大企业管理层、财会人员、内审人员等财税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贺志东,全国著名财税、审计专家、法学家(财税法方向),资深中国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我国纳税筹划、纳税调整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集大成者,我国财务筹划、纳税管理、涉税风险、纳税自查、征税筹划、控制基础和风险导向税务稽查学科创始人,在业界有“中国纳税筹划第--人”、“中国财务筹划第--人”之称。
曾任某税务稽查局负责人、审计师事务所所长、中国某大型涉外企业集团(A、B、H股上市公司)总部副总裁、某学院教授等职,现任智董集团董事长,兼中华第--财税网(www.tax.org.cn)首席专家。
近20年来,主持研究财会、审计、纳税筹划、避税与反避税、纳税管理、税务稽查、税收实务等课题数十项。在《财务与会计》、《中国税务报》等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作品多部。曾为众多中外知名企业成功提供过财税筹划或财税管理、财税风险防范等服务,也曾应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进修学院(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等著名学府、政府机关、学术机构、社会团体等邀请为诸多企业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财务总监、税务总监、DBA、EMBA、MBA、税务官员、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等作演讲、授课数百场,参训单位达数万家。已为大型企业“量身定做”财税管理与财税筹划内部培训200多场。
内页插图
目录
目 录
第1章 财务会计综合知识 1
第一节 会计基础知识 1
第二节 会计平衡等式 13
第三节 会计记账方法 25
第四节 企业会计凭证 39
第五节 会计账簿的登记 47
第六节 账务处理程序 59
第七节 财务会计报告 65
第八节 电脑软件记账 70
第2章 收入 77
第一节 销售商品收入 77
第二节 提供劳务收入 97
第三节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106
第四节 建造合同收入 108
第五节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119
第3章 费用 123
第一节 综合知识 123
第二节 成本核算 124
第三节 期间费用 138
第4章 利润 145
第一节 会计核算 145
第二节 账务处理 151
第5章 资产 155
第一节 流动资产 155
第二节 非流动资产 208
第6章 负债 323
第一节 流动负债 323
第二节 非流动负债 362
第7章 所有者权益 373
第一节 实收资本 373
第二节 资本公积 381
第三节 留存收益 386
第8章 现金流量信息的反映 393
第一节 基础知识 393
第二节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98
第三节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02
第四节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06
第五节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408
第六节 披露 425
第9章 资产负债表 439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的基础知识 439
第二节 一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441
第10章 利润表 449
第一节 利润表的基础知识 449
第二节 一般企业的利润表 450
第11章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61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基础知识 461
第二节 一般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61
第12章 会计报表附注 469
第一节 会计报表附注概述 469
第二节 一般企业报表附注 470
精彩书摘
第1章 财务会计综合知识
第一节 会计基础知识
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采用专门方法,连续、完整、系统地反映和控制单位的经济行为,进而达到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
一、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前已述及,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从宏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从微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一个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因此,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主体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等过程,而具体到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又有较大差异。即便同样是企业,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及金融业等也均有各自资金运动的特点,其中尤以工业企业最具代表性。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
工业企业是从事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营利性经济组织。为了从事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活动,企业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购买材料、支付职工工资、支付经营管理中必要的开支等,生产出的产品经过销售后,收回的货款还要补偿生产中的垫付资金、偿还有关债务、上交有关税金等。由此可见,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以及资金的退出三部分,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等),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可参见图1-1。
图1-1 工业企业生产活动资金运动示意图
资金的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在供应过程中,企业要购买材料等劳动对象,发生材料买价、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结算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借助于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特定的产品,发生材料消耗的材料费、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劳动耗费的人工费等,构成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同时,还将发生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工资结算关系、与有关单位之间的劳务结算关系等。在销售过程中,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发生有关销售费用、收回货款、交纳税金等业务活动,并同购货单位发生货款结算关系、同税务机关发生税务结算关系等。企业获得的销售收入,扣除各项费用后的利润,还要提取盈余公积并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上述资金运动的三个阶段,构成了开放式的运动形式,是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没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金的上交和利润的分配等;没有这类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资金投入,就不会有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上述资金运动呈现出显著的运动状态,同时也具有某一时点上的相对静止状态。仍以工业企业为例:一方面,为了维持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必须拥有一定量的经济资源(即资产),它们分布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不同阶段(供应、生产、销售等阶段)和不同方面(表现为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及货币资金等),我们称之为资金占用。另一方面,这些经济资源的取得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包括来自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或是债权人提供的借款等,我们称之为资金的来源。从任一时点上看,资金运动总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即企业的资金在任一时点上均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二、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核算中涉及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
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如企业集团编制合并报表所依据的便是合并主体而非法律主体。
【例1-1】某母公司拥有10家子公司,母子公司均为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由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需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例1-2】某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10只证券投资基金。对于该公司而言,一方面公司本身既是法律主体,又是会计主体,需要以公司为主体核算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反映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另一方面,各基金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需要单独核算,并向基金持有人定期披露基金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因此,每只基金也属于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例1-3】智董公司购入一条生产线,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考虑到该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因此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即不断地为企业生产产品,直至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为此,该生产线就应当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预计使用寿命期间所生产的相关产品的成本当中。
当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企业都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也就是说,企业不能持续经营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因此,需要企业定期对其持续经营基本前提作出分析和判断。如果可以判断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还假定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并仍按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选择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成连续、相同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要想最终确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只能等到企业在若干年后歇业时核算一次盈亏。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不能等到歇业时。因此,就必须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且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选择货币作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本身的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件等,都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因此,为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有关交易、事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但是,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存在缺陷,例如,某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但这些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也很重要。为此,企业可以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有关非财务信息来弥补上述缺陷。
三、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及核算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1.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要求
在企业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情况下,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有时,企业发生的货币收支业务与交易或事项本身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本期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为了明确会计核算的确认基础,更真实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2.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二)配比
1.配比的要求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换句话说,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2.配比的两层含义
配比原则是根据收入与费用的内在联系,要求将一定时期内的收入与为取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在同一期间进行确认和计量。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
(1)因果配比。
将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相配比,比如,将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相配比,将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成本相配比。
(2)期间配比。
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比如,将当期的收入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相配比等。
(三)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是指企业的会计处理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以便正确计算各会计期间的损益。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具体包括以下要求:
(1)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能以虚构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2)企业应当如实反映其所应反映的交易或者事项,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刻画出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活动的真实面貌。
(3)企业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
前言/序言
前 言
做账,也称会计实务,一般是指从填制凭证开始到编制报表结束的整个会计账务处理过程。
会计是一个技能性很强的学科,但我国很多学校注重理论教育、学究教育、应试教育,不少教材侧重概念、泛泛而谈、内容过时,导致很多学校的财会毕业生毕业后不会做账或做不好账。有许多企业老总说,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到了企业啥都不会、需要“回炉再造”,这跟目前学校的条框式、老旧化、与实务脱节等有问题的薄教材书有一定关系。
为了帮助广大企业会计实务工作者等系统、深入地掌握好国家有关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记好账、算好账、报好账,及时更新会计知识,提高会计专业技能,由我国著名税务、财会、审计专家贺志东担任主编、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www.tax.org.cn)编写了本书。
全书内容包括:做账必知的基础知识(会计基础知识、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平衡等式、会计记账方法、企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登记、账务处理程序、财务会计报告、电脑软件记账),经营成果信息的反映(收入会计、费用会计、利润会计),财务状况信息的反映(资产会计、负债会计、所有者权益会计),现金流量信息的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披露),财务会计报告的列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报表附注)。
本书紧密依托新《会计法》、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等现行有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用通俗
企业会计做账全流程实操全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企业会计做账全流程实操全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