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全两册)科普读物书籍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 百科书

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全两册)科普读物书籍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 百科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克里斯汀·麦金莱 等 著
图书标签:
  • 物理
  • 科普
  • 思维
  • 青少年
  • 教育
  • 百科
  • 课外阅读
  • 人生
  • 科学
  • 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奥华元图书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44369183
商品编码:11986343060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 物理才是zui好的人生指南+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全两册)  

定价:32元+39.8元

作者: 克里斯汀·麦金莱、盖瑞 祖卡夫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 

ISBN:9787544369183、 9787544367707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

    这是一本写给行外人的物理之书,没有难懂的公式,没有晦涩的术语,物理、吾理、握理、悟理、无理……让人又爱又怕的物理学就这么直观明了而又生形象地呈现了出来。    

    物理大师建议:读这本书时,请对自己温柔些。因为本书所说的内容就跟人的经验一样,变化无穷,全部都是迷惑人的东西。建议你是为了让自己愉快而读这本书,这样你也许会收获更多。


《物理才是zui好的人生指南》

    没有比物理更好用的人生模型  

    物理是*迷人的科学,它的迷人之处在于——它牢牢掌控一切。如果把运动、能量、重力等基本定律运用在生活中,不但可以变得更聪明、更成功,而且还会更漂亮。物理定律提供美好、有组织的决策架构,还有令人安心的感觉——让你知道人生并不全然是机率游戏。


内容简介

《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

这是一本写给行外人的物理之书,荣获了美国科学图书奖,第七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并得到伦敦大学物理学教授大卫·玻姆、佐治亚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大卫·芬克斯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清华大学教授刘兵、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田松、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方在庆等业内专家的联手推荐。全书没有难懂的公式,没有晦涩的术语,围绕谐音物理、吾理、握理、悟理、无理等的相关哲学解释,让人又爱又怕的物理学就这么直观明了而又生形象地呈现了出来。全书语言通俗,深入浅出,想象丰富,含义深刻,是一本非常难得的物理科普图书。


《物理才是zui好的人生指南》

    这既是一本轻松愉快的物理之书,又是一本观点独特的人生指南。本书以du特的视角,幽默的笔 调,为我们揭示了冰冷的物理定律背后隐藏着的人生哲学,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物理定律如何展示让人 生更美好所应遵循的法则。比如,能量守恒定律让人生不虚度,原子的吸引与键结让人知道自己是哪 一种类型,浮力让自己的人生不沉没,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你人生的混乱在所免,飘忽不定的电子教 你培养神秘感,相对性教你尊重其他观点,四种基本作用力让你享受漫漫旅程……的确如此,除了物理定律外,没有更好的人生模型了。我们是由原子构成的,也应该遵循它们的道理。恰如生活一样,如果依循另一套不同的规矩,就会零零落落、受尽挫折,世界的存在和运转是依循物理定律的,而这些定律不仅规范了物质之间的运动,也可规范我们生活的行为。


作者简介

盖瑞·祖卡夫(Gary Zukav)

    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主修国际政治。曾是一个参加过越南战争的美国特种兵军官,长期饱受愤怒、性上瘾等问题的困扰,然而通过情绪的觉察,切身治疗了自身的问题,并成为一位心灵畅销书作者和心灵导师。他是著名的奥普拉秀的常客,著有多本畅销书,其中《与物理大师共舞:新物理学概况》获得了美国科学书籍奖,《灵魂所依》(The Seat of the Soul)曾经长期排名在《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等各类畅销书排行榜单第yi名。其作品销量高达五百多万册,并被译成24种语言。


克里斯汀·麦金莱

    美国畅销作家,音乐人,著名主持人,同时还是一名机械工程师,曾参与电力生产、工业技术以及商业建造等重大工程。  


目录

《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

第yi章 大苏尔的大礼拜 3物理/ 3汉语和英语/ 5物理师父/ 7钠光谱/ 10玻尔的原子模型/ 12

第二章 爱因斯坦不喜欢 16新物理学与旧物理学/ 16牛顿物理学/ 17一部大机器/ 20是我们创造了实相吗/ 24客观性的神话/ 25亚原子粒子/ 27统计学/ 29气体动力学/ 29或然性/ 31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 32实用主义哲学/ 33脑分割分析法/34  

第三章 活的? 39有机与无机/ 39普朗克/ 41片断式/ 421905年的爱因斯坦/ 46光电效应/ 46波,波长,频率,振幅/ 47绕射/ 50双缝实验/ 53波粒二象性/ 56概率波/ 57

第四章 事情是这样的 59量子力学的程序/ 59预备区/ 60被观察系统与观察系统/ 61作为关联物的光子/ 62波函数/ 64概率函数/ 64量子跃迁/ 66测量理论/ 69量子力学的形而上学/ 70量子力学的多重世界解释/ 73薛定谔的猫/ 75多疑的托马斯/ 77 

第五章 “我”的角色 81心与物的幻象/ 81互补假说/ 82康普顿散射/ 83德布罗意与物质波/ 85薛定谔的波动方程/ 88泡利不相容原理/ 92玻恩概率波/ 93原子的量子模型/ 95海森堡的矩阵力学/ 97测不准原理/ 98桌子翻了/ 101  

第六章 初心 105无理/ 105禅者的初心/ 106狭义相对论/ 107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110伽利略转换/ 112光速恒定原理/ 113以太/ 115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116菲茨杰拉德收缩/ 118洛伦兹变换/ 118

第七章 狭义无理 120狭义相对论/ 120“本征”与“相对”的长度与时间/ 124特雷尔对相对论收缩的解释/ 127相对质量的增加/ 128同时性/ 128时空连续体/ 132时空间隔/ 134明可夫斯基空间/ 136质能关系/ 136守恒定律/ 138 

第八章 广义无理 141重力与加速度/ 141升降机内外/ 143重力质量与惯性质量/ 146时空连续体地图/ 148欧几里得几何/ 150转动的同心圆/ 151非欧几何/ 154爱因斯坦的预言/ 157水星近日点/ 157太阳光弯曲/ 158重力红移/ 159黑洞/ 160“无理”的幻象/ 163

......

 


《物理才是zui好的人生指南》

引言 没有比物理更好用的人生模型 PART 1 验证你的假设       

PART 2 空间是争出来的                    

PART 3 数字不但实用,还很优雅 

PART 4 人生切莫空转 

PART 5 知道自己是哪一型                     

PART 6 有舍才有得                                                 

PART 7 大家的加速度都是一样的                            

PART 8 用工程方法规划人生         

PART 9 帮自己找根杠杆                     

PART 10 爱你的一切,爱你的疤     

PART 11 开车请系好安全带      

PART 12 让宇宙定它的规矩           

PART 13 想办法别让自己沉下去 

PART 14 即使逃命也要很有型

......


媒体评论


对那些想了解现代物理学的本质的人,我强烈推荐此书。   ——大卫?玻姆,伦敦大学物理学教授

本书ji具可读性,它让普通读者懂得了物理学家是如何思考的。   ——大卫?芬克斯坦,佐治亚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

zui激动人心的智力历险。   ——C.李曼一霍普特,《纽约时报》科学版主笔

让既不懂物理学又不懂非欧几何的人理解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是件多么了不起的工作啊。   ——罗伯特?马赫,《今日物理学》主编

祖卡夫是一位写作天才,他让行外人都能欣赏物理学之美。   ——马丁?伽登那,《科学美国人》主笔

美国科学图书奖 第七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伦敦大学物理学教授大卫·玻姆

佐治亚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大卫·芬克斯坦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清华大学教授刘兵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田松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方在庆

联名推荐!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有几门课只有男校才开。后来我才明白那是个jue佳妙计,可以激励女孩们在高中时代多选几堂科学和数学课(比zui低修课标准规定的还多一点)。如果我们想上化学、微积分或物理课,就必须走到对街、进入“男人国”去选修。这让我和同学们全都想进一步研习数学与科学。做父母的听到我们说这几门课将有助于我们成为成功的医师、航天员或知名美发师时,全都大感惊讶。第一天上化学课的时候,我们这群人穿着格子裙集体行动。出于本能,我们知道脚上那双及膝长袜可以让任何爱挑衅的家伙恢复温和,说不定连他整个高中生涯都能改头换面。到了教室,我们聚在一起,占据靠窗的那几排。男孩们则是三三两两散坐在靠门的几排。然后,一位身穿衬衫和卡其裤的巨汉翩然走进教室,张开双臂说道:“每次都这样!女生在这一边,男生在另一边!”他站在一整排男生面前,发号施令:“你们这排,全都起来,快快快。”接着他走到我旁边那排女生前方。“午安,各位女士,欢迎到我们学校。能不能麻烦移到这一排去。”他指向刚才被清空的那一排,还有一堆搞不清楚状况的男生。他用这种方法让男生女生交错坐。我们很无奈地互相看了看。一阵混乱中,有人的书本掉了,被迫换位置的女生设法鼓起zui后的勇气整理仪容,唇蜜散发出棉花糖的香味。我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位老师。这可怕的怪兽还有什么绝招?他转身面对黑板,用粉笔写下自己的名字,但我们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念。然后他又转过身面对大家,说:“你们可以叫我G先生。坐这一排的女士,你们的实验伙伴就是你左手边的那位男士。”他往右站了一步,重复相同程序,直到全班都两两配成一组。“这样好多了。再过几个月就是舞会,如果男生女生都不讲话,怎么可能找得到舞伴?”我旁边那个男孩真是逊到爆:不合身的制服裤子、头发乱到不行、全身都是汽油跟炸薯球的味道。难道我真的得跟这家伙一起参加舞会?“接下来,跟实验伙伴做个自我介绍。”“我是克里斯汀。”我对着炸薯球说,仔细研究他用蓝笔在网球鞋上画出的条纹。“我叫史胖奇。”他回答,还露出夸大而古怪的微笑。真想跟他借出生证明来看,怎么会有父母给小孩取名叫史胖奇?但我还是伸出手和他握了一握。这是身为天主教徒的礼节。一周一周过去,G先生带领我们深入化学的殿堂,我对他有了更多认识。他用键结、耦合、氧化还有电子亲和力看待万事万物。他忍不住要把学生配成对,还鼓励我们要彼此联系;经过他的强迫配对,课堂的气氛的确变得比较自然。在此同时,G先生也协助同学们破解周期表的密码:118个画上不同颜色的小格子,里头有一或两个字母,左上角和右上角都有数字。这些格子一列有18栏,共排成7列,有些头顶少了几格,有些底下多出几格。很显然,他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面找到答案。就像猜谜节目的主持人,他会问:“有谁知道碳有几个质子?”我们就会搜寻周期表,找到里头写着“C”的那一格,看看它上头的数字,好几人同时喊:“6个。”“你们太棒了。真是吓坏我了。”他还会不带表情地这么说。G先生让我们信心大增,鼓起勇气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础知识。每个格子里的字母都代表一种化学元素、一种特别的原子;氢有一格、金有一格、氖有一格,每种已知的元素都有一格。很明显,碳用c表示,字母c上面有个数字6,那就是它的质子数,而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可能等于质子数(如果不是的话,这种原子会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那就更有意思了。但目前我们只看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的原子)。碳,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一起挤在核心里,还有6个电子绕着它打转。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小型的太阳系(但是等到我高四上物理课时,知道电子会有一些非常特殊的行为,完全无法用“原子的太阳系模型”解释)。G先生指指窗外的足球场,让我们对于原子的尺寸有点概念。“如果原子核跟弹珠一样大,电子就会在足球场那么大的范围里绕着原子核飞。”我想象那几颗电子穿着小小的钉鞋,在跑道里不停转啊转。

......

    


《宇宙的奥秘:从微观粒子到宏观星辰的探索之旅》 目录 第一部分:万物之基——物质的构成与相互作用 第一章:构成我们世界的砖石——原子、分子与基本粒子 1.1 原子:物质的最小单元? 从古希腊的“原子论”到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原子并非不可分割。 原子核的构成:质子与中子的世界。 电子的舞蹈:量子力学如何描述电子的轨道与能量。 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兄弟姐妹”。 1.2 分子:原子的聚合与化学的奇迹 化学键的形成:原子如何“手牵手”。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的奥秘。 分子的形状与性质:为何水是液体,而氧气是气体? 大分子的世界:DNA、蛋白质与生命的基石。 1.3 基本粒子:宇宙最深层的秘密 标准模型:描述基本粒子的“游戏规则”。 夸克:构成质子和中子的“小积木”。 轻子:电子、中微子等家族。 玻色子:传递力的“信使”,如光子、胶子。 希格斯粒子:宇宙质量的来源。 第二章:无处不在的“力量”——自然界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 2.1 引力:拉扯万物的宏伟力量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苹果落地的启示。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时空弯曲解释引力。 黑洞:引力最极致的体现。 引力波:宇宙中最遥远的“回响”。 2.2 电磁力:光、电、磁的统一 电荷的性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电场与磁场: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麦克斯韦方程组:统一电磁现象的“圣经”。 光:电磁波的可见形式,信息传递的媒介。 电磁波谱:无线电、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的不同应用。 2.3 强相互作用:束缚原子核的力量 夸克之间的“粘合剂”:胶子的作用。 原子核为何能稳定存在? 核力:比电磁力更强大的吸引力。 2.4 弱相互作用:放射性衰变的“幕后推手” 粒子衰变:中子如何变成质子。 中微子的秘密:难以捉摸的粒子。 恒星演化中的角色。 第三章:物质的形态与转变——从固态到等离子体 3.1 固态:有序的晶体与无序的非晶体 晶格结构:原子排列的“几何学”。 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 非晶体的“混乱美”。 3.2 液态:流动的自由与表面张力 分子间的吸引与排斥。 液体的粘滞性。 表面张力:水珠为何是圆的。 3.3 气态:自由飞翔的粒子 气体压强、体积、温度的关系。 扩散现象:香气如何弥漫。 3.4 等离子体:宇宙中最常见的物质形态 电离气体:原子失去电子,变成带电粒子。 恒星的“燃料”:太阳就是巨大的等离子体球。 闪电、极光等自然现象。 受控核聚变:人类的能源梦想。 第二部分:时空的奏鸣曲——运动、能量与宇宙的演化 第四章:运动的规律——从静止到相对论 4.1 经典力学:描述宏观世界的“标尺”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运动的“自我坚持”。 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与加速度的“三角恋”。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话”。 动量守恒:碰撞中的“秘密武器”。 能量守恒:宇宙中能量的“永恒传递”。 4.2 动量与能量:运动的“灵魂” 动能与势能:运动与位置的“馈赠”。 功与功率:能量转移的“效率”。 机械能守恒:理想状态下的“能量不失”。 4.3 相对论:打破时空界限的革命 狭义相对论:光速不变与时间膨胀、长度收缩。 E=mc²:质量与能量的“等价王国”。 广义相对论:引力场对时空的影响。 宇宙的膨胀:我们是如何知道宇宙在扩张的。 第五章:能量的奥秘——形式、转化与热力学 5.1 能量的多重面孔 动能、势能、热能、化学能、电能、核能等。 能量的“守恒”与“不可创造”原则。 5.2 热力学定律:关于“熵”与“秩序”的启示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学中的体现。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宇宙为何走向无序。 热机效率的极限:为何不可能制造永动机。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的“遥不可及”。 5.3 传热的方式:传导、对流与辐射 热量如何在不同物质中传递。 温室效应:地球的“保暖机制”。 第六章:电磁波的旅行——光、声与信息的载体 6.1 光的性质:粒子与波的“双重身份”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干涉与衍射:揭示光的波动性。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的 Nobel 奖成就。 激光:一种特殊的光。 6.2 声波:振动的传递 声速与介质的关系。 频率、振幅与音调、响度的联系。 回声与声纳。 6.3 电磁波谱的广阔天地 无线电波:通信的基石。 微波:烹饪与雷达。 红外线:热成像与遥感。 紫外线:杀菌与维生素 D。 X射线:医学成像。 伽马射线:医学治疗与天体物理。 第七章:宇宙的宏大画卷——从星系到黑洞 7.1 恒星的诞生、演化与死亡 星云:恒星的“摇篮”。 核聚变:恒星发光的“秘密”。 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 超新星爆发:宇宙中最壮观的“烟花”。 7.2 星系:星辰的“岛屿” 银河系:我们家园的星系。 星系的种类:旋涡星系、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 星系团与超星系团: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7.3 黑洞:宇宙中最神秘的存在 事件视界:吞噬一切的“边界”。 奇点:密度无穷大的“中心”。 黑洞的探测:间接的证据。 7.4 宇宙的起源与未来 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起点。 宇宙的膨胀与加速膨胀。 暗物质与暗能量:宇宙的“隐形守护者”。 宇宙的终极命运:大撕裂?大挤压?还是永恒膨胀? 第三部分:量子的奇境与认知的边界 第八章:量子的世界——概率、不确定性与叠加态 8.1 量子力学:描述微观世界的“怪诞”规则 普朗克常数:量子世界的“最小单位”。 量子化:能量、动量等物理量的“不连续性”。 波粒二象性:光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双重人格”。 8.2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观测的“极限” 无法同时精确测量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观察者效应”:观测行为如何影响被观测对象。 8.3 量子叠加与量子纠缠:超越经典认知的现象 叠加态: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种状态。 量子纠缠:两个粒子之间奇特的“心灵感应”。 量子计算的基石。 8.4 量子隧穿效应:穿越“不可能”的障碍 粒子有一定概率穿过比其能量更高的势垒。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应用。 第九章:信息的本质与通信的未来 9.1 信息与物理定律的联系 信息熵:信息量的度量。 摩尔定律的物理学基础。 9.2 量子通信:不可窃听的“密信” 量子密钥分发(QKD):利用量子原理保证通信安全。 量子隐形传态:将量子态从一个地方“复制”到另一个地方。 9.3 量子计算:计算能力的“跃迁” 量子比特(qubit):比经典比特更强大的信息单元。 量子算法:解决经典计算机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密码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第十章:科学的边界与未解之谜 10.1 统一场论的追求:连接所有力的“圣杯” 将引力与量子力学统一起来的挑战。 弦理论、圈量子引力等前沿理论。 10.2 意识的物理学:我们如何“感知”世界 大脑的神经元活动与量子效应的可能联系。 哲学与科学的交叉点。 10.3 地外生命:宇宙中的“孤独”还是“热闹”? 系外行星的发现与宜居带的探索。 SETI计划:搜寻外星智慧生命。 10.4 科学方法的局限与哲学思考 可证伪性原则:科学理论的“生命线”。 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 人类认知能力的边界。 结语:拥抱科学的理性,探索未知的边界 本书带领读者踏上了一场穿越物理学宏大领域的奇妙旅程。从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到支配宇宙运行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从宏观世界的经典运动定律,到颠覆我们时空观念的相对论;从能量的千姿百态,到量子世界令人惊叹的概率与不确定性……我们不仅学习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习了物理学家思考问题、探索未知的方法。 物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界最基本规律的科学,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视角。它教会我们如何用严谨的逻辑去分析现象,如何用精确的数学去描述规律,如何通过实验去检验假设,以及如何不断挑战我们固有的认知,去拥抱更广阔的未知。 这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扇通往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大门。希望通过这本书,您能感受到物理学的无穷魅力,培养出科学的探索精神,并学会像物理学家一样去观察、去思考、去提问,最终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能以更加清晰、理性的目光,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去发现隐藏在日常琐事中的深刻奥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着实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物理”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物理就是那些枯燥的公式和复杂的定理,离生活十万八千里,但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将物理学的原理巧妙地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早晨醒来思考的惯性,到出门走路的受力分析,再到烹饪食物时温度的变化,甚至是我们和人交流时的信息传递,作者都能找到其背后深刻的物理学根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熵增原理”的讲解,它解释了为什么事物会趋于混乱,为什么房间会越来越乱,为什么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去维持。这不仅仅是一个物理概念,更是一种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这本书让我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周围的世界,不再是茫然的接受,而是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总忍不住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背后有什么规律?”。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轻松幽默,没有那些艰深晦涩的学术术语,即使是对物理一窍不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书中穿插的许多小故事和生活化的例子,更是让原本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我甚至开始在和小朋友们交流时,不自觉地运用书中的一些概念,他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仿佛打开了新的思维方式。这本书真的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进了奇妙的物理世界,让我不再畏惧它,而是爱上了它。

评分

读完《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后,我感觉自己看待“因果关系”的方式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往,我常常会简单地将一个结果归咎于一个单一的原因,或者认为事情的发生纯粹是随机的。然而,这本书让我理解到,很多事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并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因果链。它让我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有更宏观的视野,去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书中关于“系统思维”的阐述,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它让我明白,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而是应该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去理解。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模式,例如,我发现我过去常常会因为一时的情绪而做出决定,而忽略了这些决定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理解世界和自我认知的道路,让我更加理性地看待事物,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意义。

评分

《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教会我如何“实事求是”地去分析问题,并且强调了“实验”的重要性。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容易被自己的主观臆断或者他人的观点所影响,从而做出不准确的判断。这本书却鼓励我们从观察出发,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它让我明白,即使是看起来非常“显而易见”的道理,也需要经过严谨的验证。我记得书中有个例子,讲的是科学家们如何通过不断的实验来推翻旧的理论,建立新的理论。这个过程让我看到了科学的进步是多么的艰难而又伟大。我开始尝试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这种“实验精神”。例如,当我听到一个新观点时,我会先思考“有什么证据支持这个观点?”,“我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它?”。这种思维方式让我变得更加客观和批判性,不再轻易地接受任何信息,而是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评分

《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关于“建模”和“简化”的思想。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面对的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这本书告诉我们,与其被这些表象所迷惑,不如尝试构建一个简化的模型来理解问题的本质。它鼓励我们抓住关键因素,忽略不重要的细节,从而聚焦于核心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难以解决问题,并不是因为问题本身有多么复杂,而是我们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示了物理学家是如何通过建立各种模型来理解自然现象的,比如用简单的质点模型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用理想气体模型来描述气体的行为。这些模型虽然简化,却能揭示出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比如在规划一次旅行时,不再纠结于每一个细节,而是先确定核心目标和主要约束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规划效率,也让我对整个过程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评分

《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在与我进行一场深刻的灵魂对话。它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迷茫和焦虑,是因为我们没有理解事物发展的“熵增”规律。这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为什么世界总是趋于混乱,为什么维持秩序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并没有让我感到沮丧,反而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接纳。我开始认识到,生活中的“麻烦”和“挑战”,并非是针对个人的恶意,而是宇宙本身的运行规律。这种认知让我学会了更加平和地看待生活中的起伏,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和谐与秩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即使在看似混乱的世界中,也存在着深刻的美感和逻辑。它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也让我对未来的探索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评分

《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之一是它对于“模型”的运用和“边界条件”的重视。它让我明白,任何一个模型,都只能在特定的边界条件下适用。一旦超出了这个范围,模型就会失效。这让我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将某种方法或理论一成不变地套用在所有情境下,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去调整和优化我们的方法。书中通过分析各种物理现象,展示了物理学家是如何通过不断完善模型,来更精确地描述世界的。我开始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我的学习和工作中,例如,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我不再死记硬背,而是尝试去理解其背后的模型和适用范围。在解决问题时,我也会思考“这个问题的边界条件是什么?”,“我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合这个边界条件?”。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让我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评分

阅读《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在教授物理知识,更是在塑造一种思考模式,一种解决问题的强大武器。我过去习惯于按部就班,遇到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或者只能依靠经验去摸索。然而,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分解问题,如何寻找最本质的规律,如何运用抽象思维去构建模型,再将模型应用到具体情境中。比如,在书中关于“近似”的讲解,让我意识到在现实世界中,很多问题不可能做到完美精确,学会恰当地进行近似,能够大大简化问题,从而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在工程、科学研究甚至日常决策中都至关重要。我开始尝试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工作中,例如在分析一个复杂的项目时,我不再被表面的混乱所迷惑,而是先尝试找出核心的几个影响因素,然后建立一个简化的模型来预测可能的 outcome。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也让我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物理学不仅仅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描述,它更是一种严谨的逻辑推理和系统性的分析能力。它鼓励我去质疑,去探索,去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而不是人云亦云。这让我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评分

《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这本书,用一种极其富有哲理的方式,将物理学原理与人生智慧相结合。它让我明白了,很多我们看似难以承受的“压力”,其实是成长的催化剂。书中关于“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的讨论,让我深刻地理解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并非是无用的消耗,而是在悄悄地转化成我们的经验和力量。它让我学会了,与其抱怨生活的不公,不如去思考如何将这些“负能量”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这本书并没有提供简单的“人生鸡汤”,而是用严谨的科学逻辑,来解释人生的道理。它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混乱和无序的世界里,也存在着深刻的规律和秩序。这种认知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也让我更加坚定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不再被动地接受生活,而是主动地去创造自己的人生。

评分

我特别喜欢《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它让我明白了许多看似“运气不好”或“倒霉”的事情,其实背后都有其必然的物理规律在支撑。以前,我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而沮丧很久,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才了解到,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概率和趋势。比如,在书中关于“统计力学”的通俗解读,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事情的发生不是绝对的,而是存在一个概率分布。这并没有让我感到悲观,反而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敬畏。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并非完全无能为力,而是需要理解事物的运行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本书并没有贩卖焦虑,而是提供了理解世界的工具。它让我学会了接受不确定性,并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它教会我,很多时候,我们能做的不是去强求一个完美的结果,而是去优化过程,增加成功的概率。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感觉肩上的压力小了很多,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更加专注于那些我能够掌控的事情。

评分

这套书还有一个让我惊喜的方面,就是它打破了我对“科普”的固有认知。我一直以为科普书应该是枯燥乏味的,充斥着专业术语,只有那些高智商的人才能看懂。但这两本书,尤其是《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比喻,将深奥的物理概念解释得淋漓尽致。我记得其中一章讲到“牛顿第三定律”,作者居然用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来打比方,形象地解释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让我瞬间就明白了。这种将复杂的科学原理“接地气”的做法,真的非常难得。而且,书中穿插的许多名人轶事和历史故事,也让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们,是如何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上,经历失败,坚持不懈,最终取得辉煌成就的。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感染。它让我看到了科学的魅力,也让我对学习这件事充满了热情。这本书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向导,带领我走进科学的世界,让我不再觉得科学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触手可及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