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大陸第套以人物群體為中心,通過其人其事在曆史關鍵處的作為來探究中國曆史和文化的特點,並以今天的立場加以分析的普及曆史讀物。
通過對這一時期言官身世沉浮的展現,詳細解讀瞭這個既振奮也悲哀的“戮心”的朝代。
樓宇烈、雷頤、高占祥、秦暉、高全喜、楊天石、陳明、張鳴、吳思、馬勇隆重推薦!
季風書園、萬聖書園、鳳凰讀書、新浪曆史、搜狐讀書一緻推薦!
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代:
政治、思想、文化、江山的一統,無不令以往朝代汗顔;
但這又是一個悲哀的“戮心”的朝代:
政治的神秘、臣僚的奴馴、精神的禁錮,
摧摺士大夫以道自重、傲視王侯的精神支柱,
為268年的清王朝留下瞭揮之不去的惆悵。
內容簡介
至晚清,經過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起義的打擊,清王朝的中央權大大衰落,權力重心逐漸嚮地方督撫傾斜,不僅增加瞭漢人督撫的數量,而且形成瞭督撫專製的新體製,齣現尾大不掉的局麵,勢力逐漸膨脹的督撫們在相當程度上左右著晚清政局。《曆史創造者係列叢書:封疆大吏與晚清變局》以晚清督撫這個社會階層為視點,通過清督撫權力結構的變化及其對政局的影響,勾勒齣晚清從開關到中興,再到覆亡的曆史過程。在推進近代化的過程中,督撫們既無法越綱常名教,也不能割捨既得利益,因而在情感與理性的衝突中,左支右絀,左顧右盼,盡管步履蹣跚地開啓瞭中國的近代化進程,但因階級的局限,他們終將無法成為稱職的近代化領導者群體,而逆轉時代潮流。
作者簡介
房德鄰,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研究方嚮為中國近代史。主要著作有《儒學的危機與嬗變——康有為儒學思想研究》《清王朝的覆滅》《清通鑒?道光朝捲》等,並參與翻譯《同治中興:中國保守主義的後抵抗(1862—1874)》。
精彩書評
曆史,不在教科書裏。
它在更新的史料裏,在逼近真實的多方敘事裏,在學人藉助新的方法論和史觀獲得的洞見裏,在當代人站在前人肩膀上看到的清晰風景裏。
——《新周刊》
我們研究的曆史,就是人的曆史,曆史中的國傢、民族、階級,包括我們要研究的問題、事件及其後果等,其基本構成和生成的原因,也就是人或人的作用。
曆史不是“無用之學”,它能清楚地告訴我們,過去的很多錯誤,包括當今的很多問題,到底是怎麼來的。它能夠提醒我們,注意曆史的漸進性,避免無謂的冒進與犧牲。它因而也就能為我們今天的政治傢、經濟學傢、法學傢、社會學傢提供很多解決問題、避免犯更多錯誤的經驗和教訓。
——楊奎鬆
目錄
序一
序二
捲首
督撫製度是明清兩代的重要官製,其建立、發展、變化對中國封建社會後500多年的曆史有重大影響。
第章 睡眼初醒
經過鴉片戰爭的重創,先領略到西方文明——堅船利炮的東南各省的總督、巡撫們,麵對西方文明的挑戰,不能不做齣反應,不能不開眼看世界,並在不自覺中産生瞭朦朧的世界意識。中國人的近代觀念由此發端。
挑戰與迴應
開眼看世界的第人、第書
沿海督撫的睏惑
“海上蘇武”的悲劇
第二章 起於軍興
湘軍是清王朝鎮壓太平天國的主要軍事力量,其“兵由將選”、“自籌軍餉”的特點使其成為具有一定程度私屬性質的軍隊。依靠這支軍事力量,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集團得以發跡,湘係將領十幾人先後擔任總督、巡撫要職,地方督撫的權勢迅速膨脹,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麵,於晚清政局影響至深。
曾國藩和湘軍的崛起
李鴻章與淮軍
從“祺祥”到“同治”
尾大不掉
第三章 中興砥柱
如果說在太平天國起義時期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主要依靠軍事實力確立瞭自己的地位,那麼他們在同光新政時期則在經濟、軍事、政治、外交、文化各個領域中擴大瞭勢力和影響。
同光新政
總理衙門和南北洋大臣
清流派——慈禧太後的政治砝碼
甲申樞變與書生典戎
春帆樓的恥辱
第四章 無力迴天
戊戌變法、庚子事變、新政、預備立憲,清廷為挽救統治危機而做的種種努力終都失敗瞭,究其原因,時代已不再屬於封建地主階級瞭,滿族親貴和封疆大吏已經無力迴天。
戊戌喋血
山東巡撫與義和團運動
東南互保與江楚會奏
炙手可熱的袁世凱
丁未政潮
督撫與立憲
第五章 翻雲覆雨
辛亥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響應,督撫們或逃匿,或“翻手為雲覆手雨”,附和革命,使共和革命獲得廉價勝利,同時也埋下深刻危機。
張之洞“種豆得瓜”
各省易幟
“洹上漁翁”齣山
含淚逼宮
從督撫到都
精彩書摘
督撫製度是明清兩代的重要官製,其建立、發展、變化對中國封建社會後500多年的曆史有重大影響。
督撫製度起於明代。明初,承襲元製,在地方設置行中書省,但改行省丞相為承宣布政使。布政使的權力遠比行省丞相的權力小,元朝行省丞相“舉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權力很大,而布政使隻管民政和財政,司法、刑獄另由按察使負責,軍事由都指揮使負責,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並稱“三司”,彼此不相統屬,省內重大軍政事務須由三司會議,上報朝廷請旨。明太祖硃元璋實行這種地方官製是為瞭加強中央集權,防止齣現內輕外重的局麵。但是三司並列製度由於權力分散,而效率不高,於是綜理地方的督撫製度就順理成章地産生瞭。
據載,“巡撫”是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當時硃元璋雖然已建都南京,卻不滿意,禦史鬍子祺遂上書為他分析天下形勢:“天下形勝地可都者四。河東地勢高,控製西北,堯嘗都之,然其地苦寒。汴梁襟帶河淮,宋嘗都之,然其地平曠,無險可憑。洛陽周公蔔之,周、漢遷之,然嵩、邙非有殽函、終南之阻,澗、瀍、伊、洛非有涇、渭、灞、滻之雄。夫據百二河山之勝,可以聳諸侯之望,舉天下莫關中若也。”[1]硃元璋以為是,即派太子硃標巡撫陝西,考察秦地山川形勢,省觀風俗,慰勞父老子弟,準備在那裏建都。硃標此行雖是“巡撫”地方,但其使命隻是考察建都,並非管理地方,這與後來的督撫製度沒有直接關係。至建文和永樂年間,朝廷纔派齣以管理地方為目的的巡撫。如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硃棣派吏部尚書蹇義、禮部尚書金純等26人分赴各省,“安撫軍民,詢查利病”。但是蹇義等“巡撫”仍是臨時差使,完成任務後或“還部治事”,或改派其他差事,他們還不是長駐的地方大員。到宣德年間(1426—1435),巡撫纔是由中央派往地方的長駐官員,成為封疆大吏,於謙、周忱等都是這一時期的著名巡撫,“任久,績亦著”。總督的設置要晚一些,景泰年間(1450—1456)設置長駐的兩廣總督,標誌總督製度形成。
明代的總督、巡撫雖然是地方大員,但是在《明史?職官誌》和《大明會典》中卻不把他們列為地方大員,而列入都察院係統,這是因為總督和巡撫是由中央派齣的廷臣,並兼有都禦史、副都禦史的“憲銜”。事實上長駐的總督和巡撫主要職責已是管理地方,是封疆大吏應無疑義。
清朝沿襲明朝的官製,在地方設總督和巡撫,督撫製度更加成熟瞭。總督是轄一省、兩省或三省的地方長官,文武兼管,並帶有右都禦史銜。巡撫是管理一省的行政長官,帶有右副都禦史銜。這隻是大體言之,事實上總督和巡撫的職權是很難劃清的。
滿族剛入關時,鑒於督撫權重,曾考慮盡用滿人,不用漢人。給事中魏裔介上疏反對,主張“撫四海大一統,當宏立賢無方之治,不當專用遼左舊人”[2]。魏裔介的意見被清廷采納。在清前期,督撫很少由滿人擔任。據統計,在順治、康熙、雍正三朝共有督撫652人,其中漢軍旗齣身的295人,漢族229人、滿族125人、濛古族2人、不明齣身者1人[3]。從這組數字看,在清前期,地方督撫以漢軍旗人為多,漢人其次,滿人僅占19%。曆史證明,清前期多用漢軍旗人和漢人齣任督撫的政策是正確的,它對於鞏固滿族對全國的統治起瞭積極作用。在清前期,清統治者所麵臨的主要問題是漢人的反抗,如果一律由滿人擔任地方清王朝的絕對忠誠和齣色的纔乾。嶽鍾琪便是一例。嶽鍾琪是四川成都人,因平定青海有功,為雍正帝所信賴,任陝甘總督、寜遠大將軍。以漢大臣拜大將軍,滿族士卒隸其麾下,這在清前期和中期隻有嶽鍾琪一人。在任陝甘總督時,曾有流言說他要造反,而雍正帝不疑,諭曰:“數年以來,讒鍾琪者不止謗書一篋,甚且謂鍾琪為嶽飛裔,欲報宋、金之仇。鍾琪懋著勛勞,朕故任以要地,付之重兵。川、陝軍民受聖祖(康熙帝)六十餘年厚澤,尊君親上,眾共聞知。今此造言之人不但謗及大臣,並誣川、陝軍民以大逆。命巡撫黃炳、提督黃廷桂嚴鞠。”[4]後經查,造作謠言者為盧宗,被斬首。雍正六年(1728年),曾靜的學生張熙投書嶽鍾琪,勸其反清。嶽鍾琪假意和張熙設誓結盟,套齣張熙和曾靜的反叛計劃及有關人名,密奏雍正帝。雍正帝對於嶽鍾琪假意與張熙結盟的做法非常感動,即在嶽鍾琪的密奏中加硃批,說他覽閱至此“不禁淚流滿麵”,又說:“朕與卿君臣之情,乃無量劫之善緣,同會自乘願力而來,協膚為國傢善養生者,豈泛泛之可比擬?”曾靜案為雍正朝影響的一次文字獄,牽連幾十人,連傢屬在內多至上百人,經十年纔結案,沉重打擊瞭漢族士大夫的反清意識。
【任選5本28.8】 【滿49減15元】封疆大吏與晚清變局:晚清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任選5本28.8】 【滿49減15元】封疆大吏與晚清變局:晚清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