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监护实践方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

药学监护实践方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罗伯特,J.奇波,利琳达,M.斯特兰德,彼得 ... 著
图书标签:
  • 药学监护
  • 药物治疗管理
  • 患者为中心
  • 临床药学
  • 药疗管理
  • 处方审核
  • 药物不良反应
  • 用药指导
  • 药师服务
  • 个体化用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339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818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520
字数:6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无论你是学生、执业药师、护士、医生,还是医疗卫生行政人员,本书将为你提供循序渐进实施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必要策略,并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执业环境中开展和支持这项服务。
这本实用指南可帮助你:
1.理解为何需要开展药物治疗管理服务
2.学会应用药物治疗知识来确认、预防和解决药物治疗问题的有效流程
3.学会与患者建立治疗关系
4.通过达到更好的治疗目标来优化患者的健康
5.提高随访评估的能力
6.记录服务细节并产生可以量化的临床结局、经济结局和行为结局
7.同其他患者监护服务者之间协作服务
你还能了解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在全球各个国家的实施和开展情况。每章都有“核心概念”以及循证资料新进展。

内容简介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正在改变全世界患者的生活质量,《药学监护实践(原著第3版)》将帮助你理解这项服务。本书解释了如何提供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并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愿景,即如何将药物治疗管理服务与正在演变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融为一体。
无论你是学生、执业药师、护士、医生,还是医疗卫生行政人员,本书将为你提供循序渐进实施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必要策略,并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执业环境中开展和支持这项服务。

作者简介

康震,中国药科大学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食药监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高级顾问,北京紫禁城国际药师论坛分论坛执行主席,MKM医药知识管理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执业药师能力与学历提升计划”项目管理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讲师。现从事药师职业、社区药学、临床药学、药学教育、药事管理等研究。著作《像医生一样思考》和《常见疾病谱用药速查速用手册》,译著《药学监护实践方法》。
金有豫,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首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授。在北京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从事药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70余年。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系统药物的药理学。历任首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所长。现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朱珠 教授,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信息和出版合作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抗感染药学》、《中国药师》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副主编。担任《中国药学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服务与研究》、《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中国临床药学杂志》、《药物分析杂志》、《儿科药学杂志》、《中国执业药师》等20多个专业核心期刊的编委。长期从事医院药学的医、教、研工作。主要从事临床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药物利用评价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已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220余篇,参与30余部著作的编写和翻译。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概述 001
1.1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概念的产生:定义 002
1.2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方式 005
1.2.1 以处方为重心的方式 005
1.2.2 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式 006
1.2.3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中需要承担的责任 008
1.3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迫切需求 009
1.3.1 药物治疗的变化以及应用情况 009
1.3.2 药物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 012
1.4 降低药物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措施 014
1.4.1 政策或体系建设层面的解决方案 014
1.4.2 医疗机构、执业实践即专业层面应用的解决方案 015
1.4.3 个体患者层面提供服务的解决方案 016
1.5 患者是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最大的获益者 017
1.5.1 数据显示了什么 017
1.5.2 开展业务的要求 019
1.5.3 如何在执业实践中开展这项服务 019
1.6 开展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意义 019
1.6.1 为患者带来的临床价值 020
1.6.2 服务对医疗体系的经济价值 020
1.7 提供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组织机构 021
1.7.1 综合医疗门诊环境下开展服务的机会 022
1.7.2 家庭化医疗和责任制医疗组织开展服务的机会 022
1.7.3 社区药房开展服务的机会 023
1.7.4 住院病房开展服务的机会 024
1.7.5 长期护理机构、起居护理机构、心理健康机构和康复机构开展服务的机会 024
1.8 本章小结 025
参考文献 025
第2章 药学监护是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专业实践 029
2.1 专业实践的需求 030
2.1.1 专业实践的特征 031
2.1.2 专业实践的构成 033
2.2 药学监护是一种专业实践 035
2.2.1 执业理念 035
2.2.2 患者监护流程 037
2.2.3 执业管理体系 044
2.2.4 药师执业的语言和专业用语 044
2.3 药学监护是一种全科实践 047
2.3.1 全科执业者的定义 047
2.4 药学监护作为基层医疗的组成部分 048
2.4.1 什么是基层医疗? 048
2.4.2 家庭化医疗中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 051
2.5 药学监护实践的起源 052
2.5.1 药学监护作为一项新兴的临床服务模式 052
2.5.2 药学监护实践的兴起 053
2.6 本章小结 053
参考文献 054
第3章 迈向药学监护实践的执业理念 057
3.1 如何理解执业理念 058
3.2 药学监护实践的执业理念 060
3.2.1 满足一种社会需求 060
3.2.2 履行药师的专业责任 061
3.2.3 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061
3.2.4 监护作为一种实践模式 062
3.2.5 监护作为一种契约 064
3.3 执业过程中的道德伦理 067
3.4 专业责任——药师的职业行为准则 073
3.4.1 标准1:监护质量 074
3.4.2 标准2:道德伦理 074
3.4.3 标准3:同僚关系 075
3.4.4 标准4:多方合作 075
3.4.5 标准5:继续教育 075
3.4.6 标准6:参与研究 076
3.4.7 标准7:资源分配 076
3.5 本章小结 077
参考文献 077
第4章 理解药学监护中“以患者为中心”的内涵 079
4.1 正确理解“以患者为中心”的定义 080
4.2 理解患者对患病的认识 081
4.3 患者的用药体验 084
4.3.1 执业中如何做到充分理解患者的用药体验 085
4.3.2 利用患者的用药体验,优化治疗结局 088
4.4 执业者与患者之间形成一种契约式的治疗关系 088
4.4.1 如何理解治疗关系的定义 088
4.4.2 治疗关系的重要性 090
4.4.3 患者是信息的主要来源 091
4.4.4 患者也是治疗的决策者 091
4.4.5 患者更是执业者的老师 092
4.4.6 患者的权利 092
4.4.7 患者的责任 094
4.5 患者依从性是检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的试金石 095
4.5.1 正确理解依从性的定义 096
4.6 药物治疗管理是解决患者依从性差的一种办法 097
4.6.1 依从性的评估在后不在先 097
4.6.2 以患者为中心的依从性 099
4.6.3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才能实现良好的依从性 100
4.6.4 如何帮助患者达成良好的依从性 101
4.7 本章小结 103
参考文献 104
第5章 药物治疗问题 107
5.1 药物治疗问题:术语解释 108
5.2 药物治疗问题的构成 109
5.3 药物治疗问题的种类和常见原因 113
5.3.1 患者信息 114
5.3.2 药物治疗问题1:不必要的药物治疗 118
5.3.3 药物治疗问题2:需要增加药物治疗 119
5.3.4 药物治疗问题3:无效药物 122
5.3.5 药物治疗问题4:给药剂量过低 123
5.3.6 药物治疗问题5:药物不良反应 125
5.3.7 药物治疗问题6:给药剂量过高 127
5.3.8 药物治疗问题7:患者依从性(顺应性差) 128
5.3.9 药物相互作用 132
5.4 如何陈述药物治疗问题 133
5.5 排列药物治疗问题优先解决的顺序 135
5.6 如何处理不存在药物治疗问题的患者 135
5.7 如何记录药物治疗问题 136
5.8 本章小结 136
参考文献 137
第6章 患者药物治疗的评估 139
6.1 患者药物治疗评估的目的、具体工作和责任 140
6.1.1 监护标准1:采集个体患者的信息 142
6.2 如何与患者面谈 143
6.2.1 如何向患者做自我介绍 143
6.2.2 设置与患者面谈的工作环境 144
6.2.3 如何记录与患者谈话的内容 144
6.3 如何与患者沟通并引导患者说出实情 144
6.3.1 如何开始与患者沟通 145
6.3.2 患者就诊的原因 146
6.3.3 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 147
6.3.4 如何理解患者的用药体验 150
6.3.5 其他临床信息 159
6.4 药物治疗评估工作 163
6.4.1 监护标准2:评估患者用药相关的需求 164
6.4.2 如何管理药物治疗:评估患者药物治疗适应证的适宜性 164
6.4.3 如何管理药物治疗:确定药物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167
6.4.4 如何管理药物治疗:确定药物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168
6.4.5 正确理解患者的依从性(顺应性) 169
6.5 药物治疗问题的确认 174
6.5.1 监护标准3:确认疗效与药物治疗问题 175
6.6 如何记录对患者药物治疗的评估情况 175
6.7 本章小结 177
参考文献 178
第7章 拟订和执行患者监护计划 179
7.1 拟订和执行患者监护计划的目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职责 180
7.1.1 监护标准4:拟订监护计划的治疗目标 181
7.2 拟订药物治疗目标 183
7.3 实施药学干预 188
7.3.1 患者资料 188
7.3.2 医疗卫生费用的节省和投资回报 190
7.3.3 监护标准5:执行药学干预活动的内容 192
7.3.4 如何解决药物治疗问题 192
7.3.5 如何达成药物治疗目标 193
7.3.6 如何预防出现新的药物治疗问题 194
7.3.7 药物治疗的其他选择 194
7.3.8 治疗成本的考量 195
7.4 疗效随访与评估的时间表和实施计划 196
7.4.1 监护标准6:建立一份患者疗效随访评估的时间表 196
7.4.2 如何确定疗效随访评估的时间点(时机) 197
7.5 如何记录患者监护计划的实施情况 198
7.6 本章小结 198
参考文献 199
第8章 患者用药疗效的随访评估 201
8.1 随访评估的介绍 202
8.2 随访评估的目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责任 202
8.2.1 监护标准7:患者疗效随访评估 203
8.3 如何评估药物治疗有效性 205
8.3.1 临床参数: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 205
8.3.2 化验参数:结果的改善情况 207
8.4 如何评估药物治疗安全性 208
8.4.1 临床参数:患者症状和体征作为药品安全性问题的证据 209
8.4.2 化验参数:异常化验结果作为药品安全性问题的证据 209
8.4.3 患者数据:临床结局 210
8.5 如何确定临床结局状态 212
8.5.1 结局状态的术语解释 213
8.5.2 患者数据:结局状态 218
8.5.3 疗效与执业者的贡献 219
8.6 新出现的药物治疗问题评估 220
8.7 制订持续的疗效随访评估的时间表 220
8.8 如何记录疗效随访评估的内容 221
8.9 本章小结 221
参考文献 222
第9章 药学监护的执业记录 223
9.1 执业记录的介绍 224
9.2 患者的电子药历 224
9.2.1 电子药历的意义 227
9.2.2 患者电子药历的内容 228
9.2.3 如何将患者电子药历与其他医疗人员共享 228
9.3 患者的个体化监护计划 229
9.3.1 患者个体化监护计划的内容 229
9.3.2 药物治疗相关的需求 230
9.3.3 患者所有用药记录的汇总 231
9.3.4 记录每种治疗药物的信息和使用说明 232
9.3.5 患者对用药产生的新的顾虑、疑问和期望 232
9.4 与医师互动的报告 233
9.5 撰写执业管理报告 235
9.5.1 生成执业管理报告要求的内容 236
9.6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文字记录的软件系统 236
9.6.1 如何评估软件在执业中的应用情况 237
9.7 医疗信息技术的有意义应用 238
9.8 药学监护记录的指导说明 241
9.9 本章小结 243
参考文献 243
第10章 药物治疗管理中应具备的知识和临床技能 245
10.1 药师执业中需要具备的知识 246
10.1.1 如何熟悉所需的知识 247
10.1.2 理解患者—疾病—药物治疗之间的重要关系 248
10.1.3 需要了解的患者信息 248
10.1.4 需要了解的患者疾病信息 249
10.1.5 需要了解的患者药物治疗知识 252
10.1.6 应用药物治疗评估方法在实践中梳理知识理论框架 260
10.1.7 了解常见药物更重要 263
10.2 执业中需要的临床技能 267
10.2.1 如何从患者那里获取临床信息 268
10.3 沟通技能 274
10.3.1 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 275
10.3.2 以执业者为中心的沟通 277
10.3.3 在执业实践中学会反思 278
10.4 患者病例报告:患者药物治疗病例报告的格式 280
10.4.1 具体格式要求 280
10.4.2 首次病例报告 282
10.4.3 患者药物相关需求的评估 283
10.4.4 药物治疗问题的确认 288
10.4.5 监护计划 289
10.4.6 随访评估 290
10.4.7 病例小结 291
10.5 病例报告的常见问题 291
10.5.1 书面病例小结 291
10.5.2 药物治疗病例陈述的实例 291
10.6 本章小结 293
参考文献 293
第11章 药物治疗管理执行体系的建立 297
11.1 如何理解药师执业管理体系 298
11.1.1 执业管理体系简介 298
11.2 建立一种成功实践的执业模式 300
11.2.1 为自己做好准备 301
11.2.2 挑选一个支持这种服务模式的工作环境 305
11.2.3 了解一项经济可行的执业模式的要求 307
11.3 实现服务报酬 311
11.3.1 支付费用机制 311
11.4 专业人员的满意度 320
11.5 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 320
11.6 如何启动项目 324
11.7 本章小结 325
参考文献 327
第12章 全球视角 329
12.1 概述 330
12.2 澳大利亚 336
12.3 新西兰 348
12.4 中国 360
12.5 韩国 367
12.6 印度 373
12.7 阿拉伯语系的中东 382
12.8 德国 394
12.9 荷兰 406
12.10 西班牙 416
12.11 冰岛和北欧 423
12.12 英国 435
12.13 巴西 446
12.14 加拿大 457
12.15 美国 471
12.16 总结:未来的展望 484
附录1 药学监护的执业规范 487
附录2 术语表 493
附录3 药物治疗评估的记录表格 507
索引 517

前言/序言

译者前言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制药与研发的不断发展,新药品种和用药方法日益复杂。医师更多地专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较难全面掌握日益剧增的药物知识,使得医疗中不合理用药等情况不断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患者住院率和死亡人数也呈不断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Hepler和Strand两位教授在从事药物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时发现,美国医疗费用上涨的原因来自患者发病率、住院率的升高,而发病率和住院率持续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事实上,让具备相关知识的药师参与临床实践就可以避免大多数不合理用药问题。从那时起,Hepler和Strand教授更加认同“药物本身没有剂量,只有患者使用药物时,才有了剂量”。为了满足临床和患者的安全用药需求,药师的工作重心必须从药品供应和调剂转向临床,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和监护。这种想法和举措,就是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理念的雏形。
1990年,Hepler和Strand教授在《美国医院药学杂志》上发表了里程碑式的文章——《药学监护中的机会和责任》,他们定义了药学监护的概念,明确提出了21世纪药师的使命是药学监护,呼吁广大药师尽快从以药品调剂为重心的传统角色转型到以患者为中心的监护角色上来,承担起患者疾病治疗结果的责任,终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这一理念得到了全世界药师的一致认可。1999年,这两位教授获得了美国药学界高荣誉——雷明顿奖章,以表彰他们对药学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为了推进药学监护理念和实践,1992年,Cipolle、Strand和Morley三位教授在明尼苏达州启动了著名的“药学监护实践示范研究项目”。该项目历时五年,用大量数据和丰硕成果证明“药学监护理念”可以在社区药房实施,同时撰写发行了本书原著的版,为广大药师参与实施药学监护实践、解决患者药物相关问题,提供了一套全面而系统的药物治疗评估方法。此后,他们在明尼苏达大学药学监护彼得斯研究所以及美国各药学院校陆续开设了《药学监护实践方法》或《药学监护实践原理》等相关课程。如今,《药学监护实践方法》已经成了美国药学博士(Pharm D)学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用于教授学生临床实践中药物治疗的评估方法,从而帮助患者找到疾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药物相关问题以减少可预防的药物不良事件,实现药物治疗的效果。该书的第二版升级为临床医务人员的实践指南。
本书是这部权威著作的第三版,突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这一理念。第1章为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概述。第2章到第4章论述了药学监护的概念、执业理念及其内涵等内容。第5章到第9章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即药学监护实践的实际操作内容。第10章介绍了开展药学监护所必须掌握的相应药物治疗知识和技能。第11章介绍了建立药物治疗管理服务体系的必要条件和准备工作。第12章展现了全球十几个国家与地区开展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情况以及这些国家与地区中从事这项工作的学者们存在的困惑、获得的成果和对未来的展望。作者把药学监护实践的执业规范作为附录,提供了术语表和概念,还提供了一些药物治疗评估的表格和临床参数指标,以便对照使用。
当前,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先进的医药教育和管理经验,系统引进药学监护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对提高我国的药学服务水平,实现患者的治疗结果,降低整体医疗费用,提升药师在医疗实践活动中的作用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书原著的英语表达用词讲究,复合长句较多,有很多哲学、社会、人文、管理的概念,对于多数译者来说是初次遇到。为了准确传达“Pharmaceutical Care”的概念、理论和实践,保证译文质量,译者团队反复研读、推敲和交流,以便于读者理解。
“Pharmaceutical Care”的中文翻译很多,如“药学服务”、“药学监护”,还有“药学保健”,在台湾地区则翻译为“药事照护”。1994年中国药学会周海钧理事长在《中国药学杂志》上发表题为《药师在医疗事业中的作用》的文章,文中他首次将“Pharmaceutical Care”翻译为“药学监护”,并介绍了有关“Pharmaceutical Care”是药师职业的准则及其主要精神。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逐渐体会到作者提出的“Pharmaceutical Care”并非是简单的服务,而是包含有关注、关怀、关爱、关切、护理和监护等医疗行为的系统内涵。我们认为,“药学监护”的译法符合专业术语特点,经讨论后,确定“Pharmaceutical Care”译为“药学监护”。
另外,原著中“Medication Management Services”我们翻译成“药物治疗管理服务”,而非“药物管理服务”或“用药管理服务”,是因为“Pharmaceutical Care Practice”是为了解决患者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是围绕药物治疗管理展开的一系列专业实践,原作者在该术语前还增加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以示差异。我们理解到原作者是为了避免与MTM(美国医疗保险法案提出的药物治疗管理)概念的冲突而改变了词汇的表述。“药物管理服务”或“用药管理服务”的含义与关注药物的传统药学专业概念非常相似,容易让人误解这项工作与临床或疾病治疗无关,进而误解药师的职能角色仍然是关注药品,而非关注患者。因此,终确定把“Medication Management Services”翻译为“药物治疗管理服务”。
对我们来说,整个翻译过程是一次转变传统药学执业观念的学习过程,我们受益匪浅!即使翻译本书的工作极其艰巨,我们仍然乐此不疲!但受水平所限,本书的译文可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望读者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本书的翻译出版过程中,得到麦格劳-希尔公司和化学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杨赴云药师给予了译前指导;王政、王芳等人参与译文的校正工作,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康 震 金有豫 朱 珠
2016.10于北京 

 
原著前言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是为了解决药物治疗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应对措施。虽然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是相对较新的概念,但药物治疗问题并不陌生。只要使用药物治疗疾病,药物治疗引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们。然而,这个问题现在已经非常严峻,必须加强管理。
请考虑下列情景:
假设你正在驾车,一辆急救车拉着警笛、闪着警灯从旁边驶过。你停下来想想,你本可以使车里的受害者免于这趟医院之旅。扪心自问:是不是你本可解决他的药物治疗问题,而避免让他坐上这趟急救车呢?很有可能!很有可能!!
实际上,车上的患者极有可能是因为药物使用不当而出现危象,并正在赶往医院急救治疗的路上。1/4住院治疗的患者是由于药物治疗问题导致的。值得反思的是,我们发现这些因药物治疗问题导致的住院治疗,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或避免的[1~4]。据统计,每6人次住院就有一次是因为可以预防或避免的药物治疗问题导致的。因药物治疗问题导致住院治疗的常见药物类别是:心血管类药物、抗凝血药、降糖药物以及抗炎药。
在门诊中,这类故事都很相似[5]。老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事件有过27%是可以预防或避免的。2006年,常见的问题用药包括:心血管类药物、利尿药、镇痛药、降糖药以及抗凝血药。同年,一份报告叙述了过70万患者因为药物治疗问题而去急诊治疗[6],所涉及的常见药物清单听起来十分熟悉:华法林、胰岛素、非甾体抗炎药和地高辛[7~8]。这些药物都是老药,每种药物的药理学对我们而言都非常熟悉。实际上,我们在急诊治疗时可以对常见的三种药物测量出血药浓度并计算出个体化给药剂量。华法林、胰岛素和地高辛三种药物的治疗指数非常窄,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可在美国有1/3的药物不良事件急诊都与这三种药物有关。药物不良事件带来的大部分公共医疗负担都是因为“老药滥用”导致的。我们难道还要继续滥用这些非常有效的药物吗?
在过65岁的患者中,每年因为药物不良事件导致的费用过了2010亿美元,而这些药物不良事件有一半属于可以预防而免于发生的[9]。这些患者中,一年内有过40%的人再次住院治疗[10,11]。这是药物治疗管理执业者的一个重要机会,他们的技能和知识可以帮助规范用药和合理用药,并贯穿于整个医疗系统。这对我们的患者、我们的朋友,甚至我们的家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但是用药问题、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是多维度的,所以很难找到一种可以对患者或医疗系统具有显著意义的解决办法。实际上,在过去30多年这种情况基本没有得到多少改善。1991年来自犹他州的一个研究小组发表了52位患者因为药物不良事件住院治疗的结果[12]。这些药物不良事件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一倍还多。类似的情况,多数老人因为不良反应事件而急诊住院治疗都是由于使用一些为普通的药物引起的(华法林、胰岛素、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和口服降糖药)[13]。我们的年龄足以让我们记得在过去的35年波士顿合作药物监护计划得到的批结果[14]。其涉及不良反应结局的常见药物依然和今天报告的那些药物一样。
我们很清楚需要一种新型的执业者,按照新的执业实践标准,更有意义地为全体患者的药物治疗,尽力做到合理、安全、有效和方便。从研究到实践,药学监护实践规范为患者带来了持续的优质用药监护,因为这些实践规范为管理药物使用的利益和风险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15]。
我们依然坚信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提供了一个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因为这些服务是长期的研究、教育和实践的成果,这些成果显示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对于解决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伤害和痛苦是一个有价值的方案。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评估患者用药的适应证、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再创建一个符合逻辑和合理有序的决策流程,对药物治疗的结局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的确,是改变的时候了!积极的改变永远不过时!这种改变要求执业者群体不能坐视急救车急速而过,而是要认真领悟药学监护实践的执业理念,承担患者药物治疗结局的责任,不管结果如何,去确认、解决和预防药物治疗问题。只有执业者监护患者用药,才能终对药物治疗的整个结局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也是患者期待和应得的结果。
本书就是为促进这样的改变而编写的。本书既描述了药物治疗管理服务,也解释了药物治疗管理的演变,还描述了执业者提供服务的方法并介绍了这些服务如何满足变革中医疗系统的需求。本书还把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和专业实践协调起来,因为专业实践是药学监护实践的基础。本书按如下结构编写。
第1章概述了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描述了药物治疗管理的定义、发展史、患者为何需要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服务的价值以及如何在执业中提供服务。
第2章明确了药学监护的专业实践是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基石。第3章解释了药学监护执业理念需求的原因以及在患者监护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理由。
第4章揭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核心思想。尽管现在经常提起以患者为中心这个术语,我们在这里特指的是在患者的用药体验和依从性行为这些方面的具体意义。
第5章~第8章则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药学监护实践,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药学监护是建立在伦理道德、临床实践和合法的基础上,提供的全面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这部分谈及理解患者的用药体验来认识患者依从性的问题,而优质的服务才能正确理解患者的用药体验。优质的服务包括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拟定个性化的监护计划以及及时的随访评估。第9章解释了如何更好地记录患者监护的流程。
第10章描述了准备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时,具备资格的执业者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
第11章的重点从谈论个体执业者提供药学监护转到如何建立和管理医疗体系中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
第12章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作者编写,各自讨论自己国家或地区药学监护情况和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发展情况,作者解释了当地服务的起源和目前这些服务的实际水平。此外,还讨论到在各地文化、政治和社会结构下,如何在未来大规模地宣传这些服务。
本书是写给医疗服务的执业者和那些涉足医疗体系多个领域的人员。其目的是提供建立、支持和维护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所需的基本信息。在药物治疗管理服务背景下,患者按照预期,体验到药物治疗,并达到临床结局的基本治疗目标,终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些目标已经是触手可及了,现在我们需要个人和集体都下决心往前走,抓住每一个机会来开展和实施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患者也同样应该得到这些服务!

Robert J. Cipolle,PharmD
Linda M. Strand,PharmD,PhD,DSc (Hon)
Peter C. Morley,PhD
《药学监护实践方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一书,着眼于现代药学实践的核心——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MTM)。它并非一本涵盖所有药学知识的百科全书,而是聚焦于在实际临床环境中,药师如何通过系统化的药学监护,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服务。 本书深刻理解到,随着医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患者的用药情况日益复杂。单纯的药物处方和发药已不足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用药风险和治疗依从性问题。因此,药学监护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仅仅是监督,更是对患者药物治疗全过程的主动管理和优化,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降低用药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实践方法”的导向。它摒弃了空泛的理论阐述,转而聚焦于可操作、可复制的实践路径。书中详细介绍了药学监护的具体步骤和技巧,从患者的药物史采集、药物相关问题的识别、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估和调整,到患者的教育和支持,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论证。这些方法论不仅基于最新的药学理论研究,更融入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确保其在现实工作中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 “以患者为中心”是本书贯穿始终的理念。这意味着药师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始终将患者的个体情况置于首位。这包括患者的疾病诊断、病情进展、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经济承受能力以及个人意愿等。本书强调,有效的药物治疗管理不能“一刀切”,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特征,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为此,书中提供了详实的案例分析,展示了药师如何通过深入的沟通和评估,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并以此为基础,与患者共同制定和实施药物治疗计划。 书中对于“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阐释,也突破了传统药师的职能界限。它将药师定位为药物治疗的“管理师”,而非仅仅是“配药师”或“咨询师”。这包括对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进行管理,对药物的经济性进行考量,对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风险评估,以及在多学科协作团队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本书详细阐述了药师如何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如医生、护士、营养师等,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整合性的医疗服务。 本书涵盖了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多个关键维度。例如,在药物治疗问题的识别方面,它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系统性的评估,发现并解决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疗效不佳、不良反应、依从性差、药物经济性问题等。在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方面,它提供了多种策略和工具,帮助药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甚至更换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本书也高度重视患者教育与赋能。它强调,患者是自身药物治疗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药物,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因此,书中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患者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帮助药师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复杂的药物信息,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潜在的用药风险。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其结构化和系统性。它并非零散地罗列各种实践技巧,而是将药学监护和药物治疗管理服务进行条理化的梳理,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层层递进。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的学习,逐步建立起完整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体系,掌握从初步接触患者到长期跟踪服务的全过程。 总而言之,《药学监护实践方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是一部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它深刻理解了现代药学发展的趋势,将药师的角色从传统的药物提供者,提升为患者药物治疗的“守护者”和“管理者”。通过本书的学习,无论是初涉药学监护的年轻药师,还是希望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资深药师,都能获得宝贵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升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本书将成为每一位致力于提供高质量、以患者为中心药物治疗管理的药师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这本《药学监护实践方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市面上关于药学监护的书籍不少,但大多比较偏重理论,或者只是罗列一些疾病的管理原则,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惊喜是,它非常接地气。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怎么做得更好”。比如,在讲到抗凝治疗的药学监护时,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抗凝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如何监测凝血指标、出血风险等。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还强调了药师在患者教育中的角色,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作用、用法、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这对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用药安全性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探讨了药学监护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如老年患者、妊娠期妇女、儿童等,这些内容在我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本书为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

评分

我是一名临床药师,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而这本书就给了我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方法。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生动,我几乎可以想象到自己正在与那些患者进行交流,并且运用书中的方法去解决他们遇到的用药问题。特别是关于药物性肝损伤的监测和管理,书里详细介绍了多种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以及相应的监测指标和处理原则,这对于我们临床上预防和处理药物性肝损伤非常有帮助。我注意到书中还提到了药学监护在姑息治疗中的作用,这部分内容虽然不是我日常工作的重点,但让我看到了药学监护的广阔应用前景,也拓宽了我的思路。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我提升专业能力的有力工具,更是我践行药学监护理念的得力助手。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书名《药学监护实践方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点明了主题,让人一看便知其内容是关于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的指导和服务的。我翻阅了几页,发现里面的案例分析非常丰富,涵盖了多种常见疾病的用药管理。特别是关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药学监护,作者列举了非常具体的用药方案和监测指标,对于我这种平时经常接触慢性病患者的药师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书里还提到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识别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以及如何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教育计划。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非常需要的,也印证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药学监护的部分,比如如何使用电子病历系统记录患者用药情况,如何利用APP提醒患者用药等,这为我们提升工作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这本书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好,既有扎实的药学理论基础,又有贴近临床的实践指导,非常值得推荐给广大药学工作者。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是因为它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这个理念,这是现代医疗服务发展的大势所趋。翻开书后,我发现它的内容并没有让我失望。书中在阐述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时,非常注重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可行性。例如,在讲到精神类药物的药学监护时,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还特别强调了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及如何识别患者的早期复发迹象,这对于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非常有益。书中还探讨了如何建立和完善药学监护的服务模式,包括药师的职责、工作流程、质量评价等方面,这为我们构建标准化的药学监护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创新的药学监护模式,比如远程药学监护、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个性化用药指导等,这些都让我看到了药学监护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激发了我探索和创新的热情。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真的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觉得药学监护不仅仅是核对处方、调配药品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为患者提供最适宜的药物治疗方案。而《药学监护实践方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期望。书中关于药物经济学在药学监护中的应用也让我印象深刻。在强调疗效的同时,也考虑到了药物的可及性和经济负担,这对于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师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另外,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药师需要与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这种团队合作的理念,对于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书中对一些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理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提供了具体的处理流程和建议,这为我们在临床上处理不良反应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评分

今天刚收到,据说是很实用的一本书,好好学习一下!

评分

非常实用的一本好书,但快递太慢,等了1周才到货。

评分

包装精美,还送了两把扇子

评分

很满意!质量非常好!内容非常实用!下次还要再买!

评分

值得学习

评分

纸质很好,油纸,硬壳封面,内容很不错,用来开拓思维!

评分

非常专业、价值、和实用!

评分

药师必备

评分

分量不错,和实物比还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