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 芯片的原理与开发应用(第5版)

DSP 芯片的原理与开发应用(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雄伟 等 著
图书标签:
  • DSP
  • 数字信号处理
  • 芯片
  • 嵌入式系统
  • 开发
  • 应用
  • 第五版
  • 通信
  • 控制
  • 音频处理
  • 图像处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4938
版次:5
商品编码:1202241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电子信息类精品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4
字数:6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可作为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和相关专业高年级大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DSP芯片应用人员的培训教材,对于从事DSP芯片应用开发的科技人员和高校教师也具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按照“基础知识—开发环境—软件开发—硬件开发—综合实例”的顺序,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介绍了DSP芯片的基本原理、开发过程和应用方法。首先,介绍了DSP系统的设计、DSP芯片的特点、DSP芯片的软硬件开发环境以及定点和浮点DSP的运算基础;其次,在介绍DSP芯片存储资源管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软件开发方法;接着,介绍了DSP系统的硬件设计和开发方法;最后,通过实例介绍了DSP综合系统的开发过程和开发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介绍了DSP芯片的基本原理、开发和应用。首先介绍了DSP芯片的基本结构和特征,以及定点和浮点DSP处理的运算基础;其次介绍了DSP芯片的开发工具,重点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的CCS集成开发环境及其使用方法;接着,介绍了基于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开发方法以及DSP芯片的存储资源管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DSP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应用实例介绍了DSP系统开发过程和DSP系统实现方法。

作者简介

张雄伟,1992年起,历任南京通信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99年起,任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至今。主要从事数字语音信号处理、DSP 原理及应用等方面科研任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出版教材多部,其中1部为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引言 1
1.2 DSP系统 2
1.2.1 DSP系统的基本构成 2
1.2.2 DSP系统的特点 2
1.2.3 DSP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
1.2.4 DSP系统的开发工具 4
1.2.5 实时DSP系统 5
1.3 DSP芯片概述 6
1.3.1 DSP芯片的定义 6
1.3.2 DSP芯片的特点 6
1.3.3 DSP芯片的发展 7
1.3.4 DSP芯片的分类 8
1.3.5 DSP芯片的选择 9
1.3.6 DSP系统的运算量 12
1.3.7 DSP芯片的应用 13
1.4 常用的DSP芯片 14
1.4.1 TI公司DSP芯片 14
1.4.2 ADI公司DSP芯片 19
1.5 内容组织与常用术语 20
1.5.1 内容组织结构 20
1.5.2 常用术语 21
本章小结 21
习题与思考题 22
第2章 DSP芯片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3
2.1 引言 23
2.2 DSP芯片的基本结构 23
2.2.1 概述 23
2.2.2 总线结构 23
2.2.3 流水线 25
2.3 中央处理单元(CPU) 25
2.3.1 算术逻辑单元(ALU) 26
2.3.2 累加器 27
2.3.3 桶形移位寄存器 27
2.3.4 乘累加单元 28
2.3.5 寻址单元 29
2.4 存储单元 30
2.4.1 片内存储器 30
2.4.2 存储器映射寄存器 31
2.4.3 Cache 31
2.4.4 外部扩展存储器 32
2.5 集成外设与接口 32
2.5.1 通用类外设 33
2.5.2 通信类外设 34
2.5.3 存储类接口 35
2.5.4 DMA控制器 35
2.5.5 专用外设与接口 36
2.6 中断 36
2.6.1 中断源 37
2.6.2 中断优先级 37
2.6.3 中断处理过程 39
2.6.4 中断矢量表 39
本章小结 40
习题与思考题 40
第3章 DSP芯片的开发环境 41
3.1 引言 41
3.2 软件开发流程 41
3.3 软件开发环境 43
3.3.1 基本概念 44
3.3.2 CCS开发环境 46
3.3.3 软件开发功能 51
3.3.4 DSP/BIOS 62
3.4 硬件开发流程 67
3.5 硬件开发环境 67
3.5.1 DSP仿真器 68
3.5.2 仿真器接口 68
3.5.3 TI公司仿真器 70
本章小结 70
习题与思考题 71
第4章 DSP的数值运算基础 72
4.1 引言 72
4.2 定点的基本概念 72
4.2.1 数的定标 72
4.2.2 数的转换 73
4.2.3 溢出保护 75
4.2.4 符号扩展 76
4.2.5 舍入与截尾 76
4.3 定点运算实现的基本原理 77
4.3.1 加法/减法运算的C语言定点模拟 77
4.3.2 乘法运算的C语言定点模拟 79
4.3.3 除法运算的C语言定点模拟 80
4.3.4 程序变量的Q值确定 80
4.3.5 浮点至定点变换的C程序举例 81
4.4 DSP定点算术运算实现的基本原理 83
4.4.1 定点乘法 83
4.4.2 定点加法 84
4.4.3 定点除法 85
4.5 非线性运算定点实现方法 87
4.5.1 级数展开法 87
4.5.2 查表法 87
4.5.3 混合法 89
4.6 浮点数的表示格式 91
4.6.1 IEEE浮点数格式 91
4.6.2 TMS320C3x浮点数格式 92
4.7 基本的浮点运算 94
4.7.1 浮点乘法和加减法 94
4.7.2 浮点除法 94
4.8 非线性浮点运算的快速实现 95
本章小结 97
习题与思考题 97
第5章 DSP芯片的存储资源管理 98
5.1 引言 98
5.2 TMS320C54x的存储区组织 98
5.2.1 程序空间 98
5.2.2 数据空间 99
5.2.3 I/O空间 99
5.2.4 存储器映射寄存器 100
5.2.5 TMS320VC5416的存储资源 100
5.3 TMS320C55x的存储区组织 101
5.3.1 存储空间组织 102
5.3.2 TMS320VC5509A的存储资源 102
5.3.3 程序空间 103
5.3.4 数据空间 104
5.3.5 I/O空间 105
5.4 程序结构与COFF目标文件格式 105
5.4.1 块(section) 106
5.4.2 汇编器对块的处理 106
5.4.3 链接器对块的处理 108
5.4.4 程序重定位 108
5.4.5 COFF文件中的符号 109
5.4.6 COFF文件格式编程示例 109
5.5 存储区分配与CMD文件 111
5.5.1 文件链接方法 111
5.5.2 链接命令文件 112
5.5.3 TMS320 VC5509A的 CMD文件 112
本章小结 115
习题与思考题 115
第6章 基于C语言的DSP芯片开发 116
6.1 引言 116
6.2 TMS320C55x的C语言 116
6.2.1 变量和常数 118
6.2.2 函数 121
6.2.3 预处理 123
6.2.4 asm语句 125
6.3 C语言程序代码的优化 125
6.3.1 C语言程序代码编译分析 125
6.3.2 C语言程序的优化方法 131
本章小结 141
习题与思考题 141
第7章 基于TMS320C55x的汇编语言开发 142
7.1 汇编语言源程序格式 142
7.2 汇编源程序中常见符号和伪指令 144
7.3 汇编指令系统 147
7.4 寻址方式 150
7.4.1 绝对寻址方式 150
7.4.2 直接寻址方式 151
7.4.3 间接寻址方式 153
7.5 汇编代码的优化 162
7.6 汇编语言和C的混合编程方法 162
7.6.1 独立的C和汇编模块接口 163
7.6.2 从C程序中访问汇编程序变量 164
7.6.3 在汇编程序中访问C程序变量 165
7.6.4 在C程序中直接嵌入汇编语句 166
7.6.5 TMS320C55x混合编程举例 166
本章小结 167
习题与思考题 167
第8章 DSP算法软件开发实例 168
8.1 引言 168
8.2 基于FFT的单音检测算法原理 168
8.2.1 单音检测算法概述 168
8.2.2 DFT的基本原理 169
8.2.3 FFT算法的导出 169
8.3 基于MATLAB的DSP算法仿真 174
8.3.1 MATLAB简介 174
8.3.2 单音检测算法的MATLAB仿真 175
8.4 单音检测算法的浮点C语言实现 177
8.5 单音检测算法的定点C语言实现 181
8.5.1 FFT运算溢出及避免方法 182
8.5.2 单音检测算法的定点C语言实现 183
8.6 单音检测算法的定点DSP芯片实现 188
本章小结 190
习题与思考题 190
第9章 DSP系统的硬件设计 191
9.1 引言 191
9.2 DSP系统硬件设计的基本步骤 191
9.3 最小DSP系统的硬件设计 192
9.3.1 电源电路 192
9.3.2 复位电路 195
9.3.3 时钟电路 196
9.3.4 JTAG电路 197
9.3.5 引脚的电平转换与处理 198
9.3.6 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200
9.4 外部存储器接口设计 203
9.4.1 TMS320C54x存储器接口设计 204
9.4.2 TMS320C55x存储器接口设计 208
9.5 模数接口电路的设计 209
9.5.1 TLV320AIC23B接口的设计 209
9.5.2 MC145483接口的设计 212
9.6 通信接口的设计 213
9.6.1 通信接口 213
9.6.2 同步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214
9.6.3 异步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215
9.7 主从式系统的设计 215
9.7.1 共享存储器实现双机通信 216
9.7.2 利用HPI实现双机通信 217
本章小结 218
习题与思考题 218
第10章 DSP芯片外设驱动程序的开发 219
10.1 引言 219
10.2 基于CSL的外设程序设计 220
10.2.1 CSL简介 220
10.2.2 CSL的特点 222
10.2.3 CSL程序开发基本步骤 224
10.3 中断控制程序的开发 233
10.3.1 中断初始化 234
10.3.2 中断服务程序的开发 237
10.3.3 中断控制程序实例 238
10.4 典型接口功能的控制程序开发 241
10.4.1 外部存储的控制程序 241
10.4.2 串行A/D和D/A功能的控制程序 244
10.4.3 外部主机通信功能的控制程序 249
10.5 DMA的控制程序开发 250
10.5.1 DSP芯片的DMA数据传输模式 251
10.5.2 DSP芯片的DMA传输地址 252
10.5.3 DSP芯片的DMA事件和中断 252
10.5.4 DMA控制程序举例 254
本章小结 257
习题与思考题 257
第11章 DSP脱机系统的开发 258
11.1 联机系统和脱机系统 258
11.2 DSP芯片的BOOT 260
11.2.1 BOOT简介 260
11.2.2 BOOT过程 261
11.2.3 BOOT表 266
11.3 DSP脱机系统实现 267
11.3.1 硬件设计 267
11.3.2 软件代码准备与烧录 268
11.4 DSP脱机系统软件开发实例 271
11.4.1 并口FLASH脱机系统的软件开发 271
11.4.2 串口FLASH脱机系统的软件开发 273
本章小结 276
习题与思考题 277
第12章 DSP系统的开发实例 278
12.1 引言 278
12.2 基于TMS320VC5509A的DSP应用系统实例 278
12.2.1 系统简介 278
12.2.2 系统架构 279
12.3 系统的硬件开发 280
12.3.1 器件选型 280
12.3.2 接口设计 282
12.3.3 电路设计 283
12.3.4 电路调试 286
12.4 系统的软件开发 287
12.4.1 算法仿真程序编写和测试 287
12.4.2 接口控制程序编写和调试 289
12.5 系统的软硬件集成 297
本章小结 307
习题与思考题 308
附录A 缩略词的中英文对照 309
附录B TMS320VC5509A PGE LQFP引脚图及定义 313
附录C TMS320C55x 指令集 315
附录D CSL库函数 332
附录E 代码实例 346
附录F CCS V5.5的安装 365
附录G 8位?律PCM/16位线性转换的C语言程序 369
附录H ?律PCM到线性变换表 371
参考文献 372

前言/序言

前 言

DSP芯片,也称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微处理器,特别适合于进行快速数字信号处理运算。DSP芯片具有专门的快速硬件乘法器,广泛采用流水线操作,提供特殊的DSP指令,可以用来快速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

自20世纪80年代初DSP芯片诞生以来,DSP芯片在30多年时间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DSP芯片的性能不断提高,价格显著降低,开发手段越来越完善。DSP芯片已经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自动控制、航空航天、雷达、军事、医疗、家用电器等众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DSP芯片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大类。通用型DSP芯片是一种软件可编程的DSP芯片,可适用于各种DSP应用;专用型DSP芯片则将DSP算法集成到DSP芯片内部,一般适用于某些专用的场合。

本书主要讨论通用型的可编程DSP芯片。

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DSP芯片主要来自于美国的德州仪器公司(TI)和模拟器件公司(ADI)。其中,TI公司的DSP芯片占DSP芯片市场近50%,因此,本书主要以TI公司的DSP芯片为例进行介绍。

全书共12章,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包括第1、2章。第1章概述了DSP系统的特点、设计和开发方法以及DSP芯片的特点、发展、分类、选择和应用,简要介绍了TI公司和ADI公司的常用DSP芯片;第2章介绍DSP芯片的基本结构、主要特征以及存储单元、集成外设和中断等。

第二部分是开发环境,对应第3章。主要介绍DSP芯片的软硬件开发环境,比较详细地介绍了TI公司的集成开发环境——CCS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是软件开发,包括第4、5、6、7、8章。第4章介绍DSP的数值运算基础,包括定点DSP中的定标、定点和浮点DSP的有关问题;第5章介绍DSP芯片的存储资源管理,重点介绍了广泛采用的公共目标文件格式(COFF)和编程方法;第6章和第7章分别介绍基于C和汇编语言的DSP软件开发;第8章通过实例介绍了DSP算法软件开发的一般过程。

第四部分是硬件开发,包括第9、10、11章。第9章介绍了DSP系统的硬件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第10章介绍了基于CSL的外设程序和典型控制程序的开发方法;第11章介绍了DSP脱机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实例。

第五部分是综合实例,对应第12章。通过实例系统地介绍了DSP系统的综合开发过程和开发方法。

为方便教学,本书配套有PPT课件和部分实例代码,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 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索取。

本书由张雄伟主编。张雄伟编著了第1、2、4、5章及附录A、B、G、H;杨吉斌编著了第10、11、12章及附录D、E;吴其前编著了第6、7章及附录C;曹铁勇编著了第3章及附录F;贾冲编著了第9章;邹霞编著了第8章;吴海佳绘制了部分插图,李莉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编写。全书由张雄伟、吴其前、杨吉斌进行校对并统稿。

本书第1版(1997年)、第2版(2000年)、第3版(2003年)、第4版(2009年)深得广大读者的厚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广大DSP开发人员将本书作为DSP应用开发的参考书,很多高校将本书作为DSP相关课程的教材。2001年,本书第2版获得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06年,本书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7年,本书作者被评为电子工业出版社优秀作者。对于广大读者对本书的热情支持,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在重新出版本书时,根据DSP芯片的发展以及教学和培训需要,我们对本书的结构和内容都做了较大程度的增删和修改,希望读者在使用本书的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修订中参考。

由于DSP芯片的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加上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本书是解放军理工大学智能语音处理课题组长期从事“DSP芯片原理与应用”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的总结。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解放军理工大学的专项资助。

编著者

2016年5月于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践》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嵌入式系统知识体系,从核心原理到实际开发,涵盖了现代嵌入式技术所必需的关键概念、常用技术和实践方法。本书的目标读者包括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物联网(IoT)应用、机器人技术、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第一部分:嵌入式系统基础 本部分将为读者打下坚实的嵌入式系统理论基础,逐步揭示嵌入式系统的本质和设计思路。 第一章:嵌入式系统概述 1.1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详细阐述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征(专一性、实时性、面向应用、软硬件可裁减性等)及其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的区别。 介绍嵌入式系统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场景,通过生动的案例激发读者的兴趣。 1.2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深入剖析嵌入式系统的典型组成部分:微处理器/微控制器(MCU)、存储器(RAM, ROM, Flash)、输入/输出(I/O)接口、通信接口、传感器、执行器、电源管理单元等。 重点讲解不同类型微控制器(如ARM Cortex-M系列、RISC-V架构)的架构特点、性能优势及其在嵌入式设计中的选型考量。 探讨存储器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分类及读写原理,强调其对系统性能和成本的影响。 1.3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 梳理完整的嵌入式系统开发生命周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硬件选型、软件开发、调试测试、部署维护。 强调在不同阶段中遇到的挑战和关键技术,例如硬件资源约束、实时性要求、功耗优化等。 介绍常用的嵌入式开发工具链(IDE、编译器、调试器、仿真器)及其工作流程。 1.4 嵌入式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初步介绍嵌入式系统开发中涉及的核心技术,如实时操作系统(RTOS)、嵌入式Linux、硬件抽象层(HAL)、设备驱动程序、中间件等。 简要说明这些技术在提升系统性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微控制器(MCU)架构与工作原理 2.1 MCU的核心组件 深入剖析微控制器的核心架构,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控制器、总线接口、中断控制器、定时器/计数器、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等。 详细介绍CPU的工作原理:指令周期、流水线技术、中断与异常处理机制。 讲解不同类型定时器的功能(PWM、捕获、延时等)及其在嵌入式应用中的重要性。 2.2 存储器接口与管理 详细讲解MCU内部存储器(Flash, RAM)的组织结构、读写时序和技术特点。 探讨外部存储器(SRAM, SDRAM, NOR/NAND Flash)的接口方式(如并行接口、SPI接口)及其连接原理。 介绍内存映射(Memory Mapping)概念,以及它如何将不同的硬件资源统一到地址空间进行访问。 2.3 输入/输出(I/O)端口与控制 详细讲解GPIO端口的配置(输入/输出模式、推挽/开漏输出、上拉/下拉电阻)。 介绍I/O端口的复用功能,以及如何在不同功能之间进行切换。 讨论I/O端口驱动能力、电平标准(TTL, CMOS)及其在与外部设备通信中的应用。 2.4 中断系统与工作流程 深入解析中断的产生、中断服务程序(ISR)的响应流程。 讲解中断优先级、中断向量表、中断嵌套等概念。 探讨外部中断、定时器中断、通信中断等不同类型中断的应用。 分析中断对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处理并发事件的意义。 第三章:嵌入式系统通信协议 3.1 串行通信协议 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 详细介绍UART的帧格式、波特率、奇偶校验、停止位等参数。讲解其在设备间的点对点通信中的应用。 SPI(串行外设接口): 讲解SPI的总线结构(MOSI, MISO, SCK, SS)、工作模式(主/从模式)、时钟极性(CPOL)和相位(CPHA)。分析其在连接高性能外设(如传感器、存储器)中的优势。 I2C(集成电路互联): 介绍I2C的总线结构(SDA, SCL)、地址寻址机制、读写操作流程。强调其在片上设备间通信、多设备连接的灵活性。 3.2 并行通信协议 介绍并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如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简要提及一些经典的并行接口(如 paralelo port),并分析其在现代嵌入式系统中的局限性。 3.3 总线协议与现场总线 CAN(控制器局域网): 详细介绍CAN总线的帧格式(数据帧、远程帧、错误帧、过载帧)、优先级仲裁机制。重点讲解其在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Ethernet(以太网): 介绍以太网的基本原理、TCP/IP协议栈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如嵌入式Web服务器、网络通信)。 USB(通用串行总线): 讲解USB的拓扑结构、设备类别(主机、设备)、传输类型(中断、批量、同步、控制)。分析其在人机交互设备、数据传输中的广泛应用。 3.4 无线通信基础 Wi-Fi: 介绍Wi-Fi协议的基本原理,在嵌入式设备中的连接方式和应用场景。 Bluetooth: 讲解Bluetooth的经典模式和低功耗模式(BLE),以及其在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互联中的优势。 Zigbee: 介绍Zigbee协议栈的特点(低功耗、低数据速率、自组网),及其在智能家居、物联网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嵌入式软件开发 本部分将聚焦于嵌入式软件的设计、开发、调试与优化,帮助读者掌握高效的软件工程实践。 第四章:嵌入式C语言编程 4.1 C语言在嵌入式开发中的优势与挑战 分析C语言作为嵌入式开发主流语言的优势:高效、贴近硬件、丰富的库函数、跨平台性。 探讨C语言在嵌入式开发中面临的挑战:内存管理、指针操作、数据类型转换、位操作等。 4.2 嵌入式C语言特性与技巧 位操作: 详细讲解位运算符(&, |, ^, ~, <<, >>)及其在寄存器读写、标志位操作中的应用。 指针与内存管理: 深入理解指针的类型、操作、数组与指针的关系。探讨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内存分配方式(静态分配、栈分配、堆分配)及其优缺点。 结构体与联合体: 讲解结构体和联合体的定义、使用,以及它们在数据封装和节省内存方面的作用。 宏定义与预处理器: 学习如何使用宏定义实现代码重用、条件编译,以及预处理指令(include, define, ifdef等)的运用。 4.3 嵌入式C语言代码风格与最佳实践 强调编写可读性高、可维护性强的嵌入式C代码的重要性。 介绍统一的代码风格、命名规范、注释技巧。 分享代码优化策略,如减少函数调用开销、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利用编译器优化选项。 第五章:实时操作系统(RTOS)原理与应用 5.1 RTOS概述 介绍RTOS的核心概念:任务(线程)、任务调度、任务间通信(IPC)、同步机制、中断处理。 阐述RTOS在嵌入式系统中解决多任务并发、实时响应、资源共享等问题的重要性。 对比RTOS与通用操作系统(如Windows, Linux)在实时性、资源占用等方面的区别。 5.2 RTOS任务管理 任务创建与销毁: 讲解如何创建、删除任务,以及任务的生命周期。 任务调度: 详细介绍常见的调度算法(如优先级调度、时间片轮转调度、协同式调度)及其工作原理。 任务状态: 描述任务的运行、就绪、阻塞(等待)等不同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转换。 5.3 RTOS任务间通信(IPC) 信号量(Semaphores): 讲解信号量的基本原理、计数信号量和二元信号量。分析其在资源互斥访问和同步方面的应用。 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s): 介绍消息队列的工作机制、消息的发送与接收。强调其在数据传递和异步通信中的作用。 事件标志组(Event Flags/Groups): 讲解事件标志组的原理,如何通过事件触发任务的执行。 互斥锁(Mutexes): 详细介绍互斥锁的获取与释放,以及其在保护共享资源免受并发访问冲突方面的应用。 5.4 RTOS同步与中断处理 中断与RTOS的结合: 分析中断服务程序(ISR)如何与RTOS内核协同工作,如何安全地在ISR中调用RTOS API。 临界段(Critical Section): 讲解如何定义和保护临界段,防止中断或多任务并发破坏数据一致性。 5.5 常用RTOS简介 简要介绍FreeRTOS, RT-Thread, uC/OS等主流嵌入式RTOS的特点、优势和应用领域。 指导读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项目的RTOS。 第六章: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 6.1 嵌入式Linux概述 介绍嵌入式Linux的优势:开源、强大的网络功能、丰富的开发资源、成熟的生态系统。 阐述嵌入式Linux与桌面Linux在内存占用、硬件资源、实时性等方面的区别。 6.2 嵌入式Linux系统结构 Bootloader(引导加载程序): 介绍Bootloader的作用(初始化硬件、加载内核),常见的Bootloader(如U-Boot, RedBoot)及其工作流程。 Linux内核: 讲解Linux内核的职责,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驱动、文件系统等。 用户空间(User Space): 介绍用户空间的组成,包括系统库、应用程序、Shell等。 6.3 嵌入式Linux开发工具链 交叉编译工具链(Cross-Compilation Toolchain): 讲解交叉编译的概念,以及如何搭建和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 构建系统(Build System): 介绍Buildroot, Yocto Project等嵌入式Linux发行版构建工具,及其如何自动化构建整个嵌入式Linux系统。 6.4 嵌入式Linux驱动程序开发 设备驱动程序概述: 讲解设备驱动程序在Linux内核中的作用,以及其与硬件的交互方式。 字符设备驱动: 重点讲解字符设备驱动的编写,包括`open`, `read`, `write`, `ioctl`等核心操作。 块设备驱动和网络设备驱动: 简要介绍块设备和网络设备驱动的特点和开发要点。 6.5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 使用GCC等工具链进行应用程序的编译和链接。 利用Linux系统API(如POSIX API)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 介绍嵌入式GUI开发框架(如Qt for Embedded, LVGL)及其应用。 第七章:嵌入式系统调试与测试 7.1 调试方法与工具 硬件调试器(JTAG/SWD): 讲解JTAG/SWD接口的工作原理,如何连接硬件调试器,以及在IDE中使用调试器进行断点设置、单步执行、查看变量、内存监视等。 打印调试(Printf Debugging): 介绍使用`printf`语句进行代码逻辑的跟踪和验证。 逻辑分析仪与示波器: 讲解如何使用这些工具监测信号时序、协议通信,辅助硬件和协议层面的问题排查。 7.2 常见嵌入式系统故障分析 硬件故障: 电源问题、信号完整性问题、接口通信错误、元器件损坏等。 软件故障: 死锁、竞争条件、内存泄漏、栈溢出、逻辑错误、中断处理异常等。 固件故障: 固件更新失败、固件损坏等。 7.3 测试策略与方法 单元测试: 针对单个函数或模块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 测试不同模块组合在一起后的功能。 系统测试: 在实际或模拟环境中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 性能测试: 评估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等。 可靠性测试: 模拟长时间运行、异常条件下的系统表现。 7.4 嵌入式系统测试的挑战与技巧 如何模拟外部环境和输入。 如何进行自动化测试。 如何处理实时性要求下的测试。 第三部分:嵌入式系统应用与实践 本部分将通过具体的应用案例,引导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开发,展现嵌入式技术的广阔前景。 第八章:物联网(IoT)系统开发 8.1 物联网概念与架构 介绍物联网的定义、核心组成(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讲解物联网系统的典型架构,包括设备端、网关端、云平台。 8.2 物联网通信协议 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 详细介绍MQTT协议的发布/订阅模型、Broker、Client、Topic等概念,以及其在轻量级通信中的优势。 CoAP(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 讲解CoAP协议与HTTP的异同,及其在资源受限设备间的通信应用。 HTTP/HTTPS: 介绍如何利用HTTP/HTTPS在嵌入式设备与云平台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8.3 物联网设备端开发 使用微控制器(如ESP32, STM32)进行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控制。 结合RTOS或嵌入式Linux实现设备端的通信和应用逻辑。 探讨设备安全(认证、加密)在物联网中的重要性。 8.4 物联网云平台与数据分析 简要介绍常见的物联网云平台(如AWS IoT, Azure IoT, Google Cloud IoT, 阿里云IoT)。 探讨如何将设备数据上传到云平台,并进行数据存储、可视化和初步分析。 第九章:嵌入式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9.1 工业通信与现场总线 深入探讨CANopen, Profibus, Modbus等工业现场总线的协议特点和应用。 讲解如何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这些工业通信协议。 9.2 工业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嵌入式系统的协同工作。 讲解嵌入式系统在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执行器控制方面的作用。 讨论工业级嵌入式硬件的选型和设计考量(如耐高低温、抗震动、电磁兼容性)。 9.3 工业物联网(IIoT) 将工业自动化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数据驱动的生产优化。 探讨IIoT在预测性维护、远程监控、生产效率提升方面的应用。 第十章:嵌入式系统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 10.1 机器人感知系统 介绍机器人常用的传感器(如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IMU)。 讲解如何通过嵌入式系统接口读取和处理传感器数据,实现环境感知。 10.2 机器人控制系统 探讨机器人运动控制(如电机驱动、舵机控制、路径规划)的实现。 讲解PID控制等经典控制算法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介绍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在机器人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10.3 机器人导航与SLAM 解释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的基本原理。 介绍嵌入式系统如何在机器人中实现自主导航和地图构建。 附录 附录A:常用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指南 提供详细的ARM GCC、Eclipse/VS Code嵌入式开发环境配置步骤。 指导读者如何为特定MCU(如STM32, ESP32)配置开发工具链。 附录B:嵌入式系统设计资源大全 推荐常用的数据手册(Datasheet)、应用笔记(Application Notes)。 提供优质的嵌入式开发社区、技术论坛和在线学习资源。 本书力求内容翔实、逻辑清晰、图文并茂,并通过大量的示例代码和项目实践,帮助读者从理论走向实践,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各项技能,为未来的嵌入式创新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关注智能家居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而DSP芯片在这些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处理传感器数据、实现智能算法等方面。我了解到《DSP芯片的原理与开发应用(第5版)》是一本相当经典的教材,许多工程师和学生都会选择它作为入门和深入学习的参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解释DSP芯片的核心工作原理,比如它的特殊指令集、流水线技术、以及如何进行高效的数学运算。更重要的是,我非常期待书中关于“开发应用”的部分,能够详细介绍实际的项目开发流程,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DSP处理器、如何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如何进行硬件接口的设计和驱动开发,以及如何进行性能优化。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掌握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产品原型的方法,能够独立地进行DSP相关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最终能为我正在构思的智能家居项目贡献力量。

评分

这次入手的是《DSP芯片的原理与开发应用(第5版)》,我一直对数字信号处理这个领域很感兴趣,尤其是DSP芯片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从通信到医疗,再到音频视频处理,都离不开它。虽然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基础的信号处理知识,但总觉得缺乏系统性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关于DSP芯片内部架构、指令集以及如何高效地进行开发,总感觉隔靴搔痒。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挺喜欢的,感觉比较专业,字体和排版也比较清晰,让我对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坚实的DSP理论基础,并且能够掌握实际的开发技巧,能够让我真正理解那些复杂的算法是如何在DSP芯片上实现的,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DSP平台和优化开发流程。我知道,学习DSP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耐心和实践,所以我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学习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带领我探索DSP技术的奥秘,并最终能将其应用到我的实际项目中去。

评分

我是一位对嵌入式系统开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接触了单片机和ARM处理器之后,我开始对更高性能的DSP芯片产生了好奇。我听闻《DSP芯片的原理与开发应用(第5版)》在DSP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从零开始,系统地学习DSP芯片的方方面面。我期待它能从DSP芯片的基本结构、指令集、存储器管理等方面入手,帮助我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然后,我希望它能够详细讲解各种DSP算法,例如傅里叶变换、卷积、滤波等等,并且最好能提供一些优化技巧,让我知道如何在有限的DSP资源下实现高效的算法。此外,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开发环境和工具的部分,希望能够学习如何使用各种IDE、调试器和仿真器,以及如何进行代码的移植和优化,能够让我真正地动手实践,做出一些有意思的项目。

评分

作为一名在音频处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对DSP技术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爱它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高效的实时处理能力,恨它复杂的编程模型和调试难度。我注意到《DSP芯片的原理与开发应用(第5版)》这本书,标题中的“原理与开发应用”正是我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我已经具备一定DSP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我对DSP芯片内部架构的理解,特别是那些与音频处理密切相关的指令和硬件加速器。我更看重的是书中关于“开发应用”的章节,希望能看到一些针对音频领域的具体案例,比如如何高效地实现数字音频滤波器、混响算法、或者语音降噪技术。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更高级的性能优化技巧,以及如何在不同的DSP平台上实现代码的可移植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突破现有的瓶颈,写出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音频处理算法和产品。

评分

拿到《DSP芯片的原理与开发应用(第5版)》这本书,我第一感觉就是它非常厚实,内容一定很充实。我一直觉得DSP领域是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交叉的一个重要分支,理解起来可能有些难度,所以我在选择书籍时,更加倾向于那些既有理论深度,又能结合实际应用的书籍。这本书的标题就点出了“原理与开发应用”,这正是我想了解的。我之前在一些相关的课程和文献中零散地接触过一些DSP的概念,比如FFT、滤波器设计等等,但总觉得不够连贯,缺乏一个整体的认识。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从最基本的DSP芯片架构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高级算法的实现,以及如何利用各种开发工具链进行高效的编程和调试。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看到DSP技术是如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的,比如在音频降噪、图像识别等方面的应用。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代码示例,那就更完美了,可以直接上手实践,加深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