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 套装共2册: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精装)+图说中国绘画史(精装)蒋勋 等著

三联 套装共2册: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精装)+图说中国绘画史(精装)蒋勋 等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勋,[美] 高居翰 著,李渝 译
图书标签:
  • 中国美术史
  • 中国绘画史
  • 蒋勋
  • 艺术史
  • 美术
  • 绘画
  • 文化
  • 艺术
  • 历史
  • 三联书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7854
商品编码:12032066444
包装:精装
开本:16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3138
定价:88.00###

具体描述





  • 店铺: 
  • 出版社: 
  • ISBN:9787108053138
  • 定价:88.00
  • 包装:精装
  • 开本:16
  • 出版时间:2015-10-01
  • 用纸:铜版纸
  • 页数:328
  • 字数:100000
  • 正文语种:中文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图录式的中国美术史。全书以扼要、生动的文字,240多幅彩图,分15个部份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的美术发展历程。本书没有艰深的专业词汇,也没有学究式的资料考证;完全以一般人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范围来编写,是一本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本书的编排周密、详细,文笔简洁生动,评论中肯,时有不同凡响之语,许多简明的结论闪耀着真知灼见。这是一本给人才智的、能引起大众阅读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艺术史著作。全书共分十数个章节,以朝代为主线,连接各种流派、每位画家书的重要作品,终形成一部简洁而又有血有肉的中国艺术史。全书插图300余幅,占内页版式的一半以上,所选作品皆为中国历代名画中的精品,并全部彩印,图文交相辉映,可称得上是精彩照人。读者不妨“请读片断”一试。

  ——传统文化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本着这个信念,作者摒弃学者式的考据来写这本书,与年轻一代娓娓交谈,谈中国美术的历史和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美的信仰。书中主要内容有绘画的开始、象形文字、彩陶、半坡出土的彩陶、中国北方出土的彩陶、直线和曲线、线条、涂面和留白、黑陶、刻、印、拓、商周、铜器、动物画、想象力的发挥、人物画、春秋战国、帛画、写实肖像画、帛画、写实和想象的结合等。

  ——台湾学者蒋勋所著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是一本别具一格的学术著作。他试图用简约的篇幅、概括的手法和通俗的语言,勾勒出中国美术的诞生、演变及其发展脉络。全书搜罗了大量的中国画家的经典之作,作为他的文字的补充。这部《中国美术史》虽然未必尽善尽美,但这种尝试和开拓精神是值得赞赏的。(陈诏《域外读书生活杂记》)

  ——蒋勋在台湾教授中外美术史,所著《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影响很大。他善于举重若轻无地将艺术历史浅显讲出,并将艺术人物、事件和作品与政治人文社会的历史相勾连,立体地写出其内在血脉关系,同时轻轻地点缀一些鲜为人知的艺术家轶事。(宋文京《诗意的缺失》)

  ——中国美术史,并不是只有美术学院的学生才需要读。《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是一本大家需要读也读得懂的美术史。本书作者就是“单纯的像孩子一样,去再一次观看那中国古老的彩陶、斑驳的青铜器;看故宫博物院一片一片发黄残破的绢帛上,晋唐人的字迹和墨痕;看矗立在石壁上巨大的北魏石刻佛像的庄严;看深藏在洞窟中暗无天日、然而依旧灿烂夺目的敦煌彩绘。”(《扬子晚报》)

内容简介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成于90年代初,二十多年来经久不衰,一直是蒋勋先生的代表作。“传统文化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本着这个信念,作者摒弃学者的卖弄和专家的炫耀之心,与年轻一代娓娓交谈。依照朝代的次第,《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周密地连缀起各个流派与名家,文笔简明生动,亲切有趣,闪烁着真知灼见,最终成为一本有血有肉的中国美术史入门书。本书首先在台湾及香港地区发行,深受读者欢迎,三联书店于1993年引进出版,2000年改版重印。本次出版,开本为170*245mm,全彩精装,与2014年出版《图说中国绘画史》相同。


作者简介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同时并多次举办画展。作者近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的推广,出版有小说、散文、艺术史及美学著作十余种,包括《美的沉思》、《艺术概论》、《写给大家的西洋美术史》、《天地有大美》、《破解达文西密码》、《破解米开朗琪罗》、《孤独六讲》等。

目录


绘画的开始
商周
春秋战国 

魏晋
东晋
北魏
西魏

五代




清末民初
图片索引


  • 店铺: 
  • 出版社: 
  • ISBN:9787108047854
  • 定价:88.00
  • 包装:精装
  • 开本:16
  • 出版时间:2014-04-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54
  • 字数:90000
  • 正文语种:中文
编辑推荐

  100幅精选画作,呈现一部中国绘画的历史,高居翰教授的早年成名之作。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有机会遍阅美国、日本、欧洲、台湾各地的公私收藏,并努力融合传统汉学与艺术史风格分析的方法。本书的写作正为他提供了一个契机,向普通观众介绍当时的研究成果以及个人的想法。书出版后,即在西文世界赢得颇高赞誉,其“像小说一样”的叙述性写法,引领读者深入画中,了解如何去欣赏、观看这些历久弥新的图画,至今读来仍令人兴味盎然、别有启发。译者李渝女士是作者的授业弟子,她的译本得到高先生的称扬和认可。

内容简介

  《图说中国绘画史》是1958年由瑞士人史基拉策划的一套亚洲艺术丛书之一,以编入他当时已获盛名的欧洲艺术丛书。经喜龙仁推荐,当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高居翰获得了写作本书的机会,完成一部精简、创新、又具可读性的艺术通史。
  高居翰的这部中国绘画通史著作,图文并貌,以一个外国人的眼 光,来欣赏中国名画,由100幅作品串起对画史的解说,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读物。
  自1960年首度出版英文、法文、德文版以来,它一直是西方受欢迎的简明《中国绘画史》,不断再版。作者融合了西方汉学及艺术史的方法,以各时代具代表性的作品,讨论和分析了中国绘画史的衔接与转变,也尝试将中国绘画的意向和含义与思想史、社会史、经济史的种种因素联系起来,向广大读者清晰介绍了他以及诸多行家集体努力而达到的对中国绘画的看法。此外,书中也精选了美国、日本、台北故宫的大量名作,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致解读。以实在的例子、具体的描述、渐进的叙述、专业的视角,带领观众一同进入历史的轨迹。
  高居翰写作的特点是直接从对画面的观看和体验入手,带领读者进入绘画史的理解,而不是套用文字记载的生平、风格等等来进行概念性的描述,这在三联已出版的几种学术专著中已经得到很好的体现。而这本书原本就是为西语世界的普通读者所写,比为专业读者所写的研究性著作更普及,对画面的分析也就更细腻。

作者简介

  高居翰(James Cahill),1926年出生于美国加州,曾长期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和研究生院的教授,以及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他的著作多由在各大学授课时的讲稿修订,或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编纂而成,皆是通过风格分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经典书籍,享有世界范围的学术声誉。是当今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大师之一。主要追随已故知名学者罗樾(Max Loehr),修习中国艺术史。

目录致新读者 1
致中文读者——原著者序 高居翰 1
就画论画——译者序 李 渝 5
一 早期人物画:汉、六朝及唐(2 ~ 9世纪) 1
二 早期山水:六朝至宋初(4 ~ 11世纪) 19
三 宋代山水:中期(11 ~ 12世纪) 33
四 五代及宋人物(10 ~ 13世纪) 45
五 山水人物及庭园人物(4 ~ 13世纪) 57
六 宋代的花鸟与畜兽(10 ~ 13世纪) 71
七 南宋院派山水:马远、夏、马麟(12 ~ 13世纪) 85
八 宋代文人画及禅画(11 ~ 13世纪) 97
九 元初画家:钱选、赵孟、高克恭(13世纪末~ 14世纪) 111
十 元末画家:四大家及盛懋(14世纪) 123
十一 明初画院及浙派:边文进、戴进、吴伟(15世纪) 135
十二 吴派:沈周、文徵明及其追随者(15 ~ 16世纪) 143
十三 周臣、唐寅及仇英(16世纪) 157
十四 董其昌及明末绘画(16 ~ 17世纪) 173
十五 清初绘画:正传大家(17 ~ 18世纪初) 187
十六 清初绘画:独创主义者(17 ~ 18世纪初) 197
十七 十八世纪:扬州八怪及其他画家(18世纪初) 215
年表、画家小传 226
图序 235
索引 241
参考书目 249
新版译者后记 252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