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庄子

图解庄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战国] 庄周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道家
  • 庄子
  • 中国哲学
  • 经典
  • 文化
  • 图解
  • 思想
  • 古代文学
  • 修身养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820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489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字数:74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其中,内篇为庄子思想的核心,有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内容广博而不散杂,自始至终都围绕一套哲学观点来阐述自然、生命、政治和社会。

内页插图

目录

卷一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卷二 外篇

骈拇

马蹄

胠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达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卷三 杂篇

庚桑楚

徐无鬼

则阳

外物

寓言

让王

盗跖

说剑

渔父

列御寇

天下



前言/序言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其中,内篇为庄子思想的核心,有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内容广博而不散杂,自始至终都围绕一套哲学观点来阐述自然、生命、政治和社会。作为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一起并称为“老庄思想”。和儒家、墨家形成鼎足之势,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关于庄子的生平,人们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他是楚国贵族,因战乱逃往宋国,在宋国当过漆园吏。
  庄子的书在三国时期开始盛行,阮籍、嵇康等文学家都曾为其文章做注释。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道”的学说。在哲学方面,其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齐物论”。在庄子看来,事物之间的差异虽然明显,却并非绝对,人不可能用某个固定标准衡量天下所有事物。人的认识有局限,常人多只看到事物的“异”,看不到事物的“同”。而宇宙万物都出于大道,也都归于大道,究其本质,并没有什么差别,人应学会站在道的角度观望世界。
  庄子曾说:“贫也,非惫也。”相比物质生活的丰足,庄子更重视精神生活的自由,他希望能超越世俗,进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一”的境界。其笔下的至人、神人、圣人,都是他心目中美好人格的化身,他们都拒绝和世俗同流合污,都摆脱了世俗的羁绊,不问名利,不惧生死,畅游于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
  而说起生死,无疑和名利一样,为世人记挂于心。庄子一早意识到,人一天放不下对死的恐惧,就一天无法实现真正的逍遥。他提醒世人,死生一体,并将天地比作一个大熔炉,将人比作炉中的金属。人由生入死,无非是存在形式发生了变化,是自然使然,不需惊慌。人可以通过和自然合而为一,实现生命的永恒。事实上,庄子的生死观有一定乐死恶生的色彩,“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疣溃痈”,生成了拘束,死反倒成了解脱。庄子曾在《至乐》中虚构了一个和骷髅对话的场景。故事中的骷髅这样形容死:“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庄子的哲学观、人生观、生死观和其所在的时代有很大关系。杀伐四起的战国时期,百姓苦不堪言。庄子试图找到摆脱苦难的办法,他虽没有从政为官的想法,却很有自己的政治态度。他指责诸侯君主利用仁义危害百姓,“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他激烈地批判现实,认为即使是得道之人,在乱世之中,也只能“仅免刑哉”。他将儒家推崇的仁义礼法当作天下大乱的根源,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而在批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的同时,他大力推崇无为之治,十分向往宁静朴拙的古代。
  庄子的文章不仅极富思想性,还有很高的艺术性。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数庄子的成就最高。他的文章瑰丽奇美,富于幻想,即便是描写平凡小事,也能写出排山倒海的气势。南宋文学家刘辰翁称庄子“不随人观物,故自有所见”。庄子在文学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非常擅长运用比喻、寓言,他因事譬喻,随物赋形,寓中设寓,同时又文情奔放,行文多变,将恣意飞扬的文风和张扬的想象力、深沉的思想完美交融。
  《庄子》一书历来备受推崇,此版《图解庄子》为精编精校版,将《庄子》的三十三篇全部收录其中,并参考了大量和《庄子》有关的资料,以确保全书的严谨性、权威性。人们不仅可以把该书当作了解庄子的读物,还可以当作学习古文的参考。而为方便读者理解,本书除了在原文之后附有注释、译文,还在每篇篇首设置“题解”,每段内容前设置“分节导读”,以便读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庄子》的思想脉络。对一些重点句子、段落,则特设“品庄悟道”栏目,结合现实,进行深入解读。
  此外,本书随文配图600余张,色彩明快、丰富的插图和庄子一篇篇缥缈奇变的文章、一个个精妙奇巧的寓言故事完美交融,将阅读变成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这些图片的每个细节都经过仔细的考据,力求做到再现文中所表现的时代的真实情景,人们可以一边体味庄子的文字之美、思想之精,一边借助图片想象其所描绘的场面。文字传递作者的思想,图画则散发着历史的韵味,二者的结合,大大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
  真正的经典不会因时间流逝褪色,相反,还会被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光彩。对生活压力巨大、生活节奏紧张的现代人来说,《庄子》就如一付养心良药,它提倡的安时处顺、顺其自然、返归真我,会让人暂放追逐名利的脚步,审视内心,到底何为自己真正需要,避免在行进的路上迷失自我。_



《智者如水:东方智慧的脉动》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常常感到迷失,被外在的喧嚣裹挟,遗忘了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力量。古老的智慧,如同清泉,穿越时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寻求真理的心灵。《智者如水:东方智慧的脉动》便是这样一部邀您一同踏上探寻内心之旅的书籍。它并非单纯的理论说教,更不是艰涩难懂的哲学探讨,而是以一种近乎诗意、充满画面感的方式,引导读者体悟那些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的东方哲学精髓。 本书的书名“智者如水”并非随意而取,它饱含深意,借用水的特性来比喻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和认知方式。水,至柔至弱,却能滴水穿石,包容万物;水,无形无状,随器而变,却能滋养生命,洗涤尘埃。作者深入浅出地从水的“善利万物而不争”中,提炼出“无为而无不为”的精妙;从水的“处下”哲学,解读出“谦卑自守,不争不躁”的智慧;从水的“周流不息”,感悟到“顺应自然,与时偕行”的生命之道。这本书,将带领你重新审视“水”的意象,从中发掘出关于人生、关于处世、关于精神修养的深刻启示。 《智者如水》的内容并非局限于某一家学派或某一位先哲。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编织的东方智慧的交响乐,汇聚了不同流派的智慧光芒,但又以一种内在的逻辑和清晰的脉络贯穿始终。作者巧妙地选取了那些最能触动人心的哲学思想,并通过生动的故事、贴切的比喻、深刻的洞察,将它们娓娓道来。你不会在这里读到枯燥的术语堆砌,也不会被复杂的逻辑推理所困扰。取而代之的,是那种仿佛沐浴在晨曦之中,心灵被温柔唤醒的感觉。 书中,我们或许会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那些古老的故事场景:看先贤们如何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体悟天道,如何在人生的跌宕起伏中保持内心的淡泊与安然,如何在面对得失与荣辱时,拥有一种超然的智慧。作者善于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具象的画面,让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例如,当谈及“精神的自由”时,书中描绘的可能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化身为一位自由翱翔的飞鸟,或是穿梭于山林之间,遗世独立的隐士,让读者在想象中体会那种摆脱束缚,随心所欲的澄明境界。 本书着重强调“内求”的重要性。在这个信息爆炸、外部刺激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将注意力全部投向外部世界,追逐名利,迎合他人,却渐渐遗忘了那个内在的、真实的自我。作者通过对古代圣贤们修身养性的方法的解读,告诉我们,真正的安宁与力量,源自于内心的宁静与充盈。书中会探讨如何通过“静心”、“观照”、“反思”等方式,逐渐剥离那些不必要的欲望与执念,回归生命的本真。它鼓励读者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顺应自然”是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我们常常试图去掌控和改变一切,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挣扎和对抗,反而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烦恼。书中将引导读者理解“天道”的运行规律,认识到宇宙万物都有其自身的生长和衰败的周期,人类亦是其中一部分。学会“无为”,并非消极的放弃,而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与自然合一,在顺应大势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的作用。这是一种“不争之争”的智慧,懂得何时进,何时退,何时留,何时去。 《智者如水》也触及了“人际关系”的智慧。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我们如何才能保持真诚,又不失圆融?如何才能在保持独立人格的同时,与他人和谐共处?书中会从东方智慧的角度,解读“同而不合”、“和而不同”的哲学,教导我们在尊重差异、理解包容的基础上,建立更为健康、更为深刻的人际连接。它也会分享如何以一颗“不争”的心去面对纷争,如何用“宽厚”的态度去化解矛盾,从而赢得真正的尊重与信任。 对于“人生意义”的追寻,本书并非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一种探索的路径。它不会告诉你“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引导你“如何去发现”。通过对生命无常、个体渺小与宇宙宏大的对比,它唤醒读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它鼓励读者去拥抱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去体验生命的丰富多彩,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它会告诉你,生命的意义,或许就蕴含在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之中,就闪耀在那些微小而美好的情感之中。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雅俗共赏”。作者深谙文字的力量,能够用最简洁、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勾勒出深邃的思想。书中穿插的许多小故事,或是对古籍经典的提炼,都如同珍珠一般,散落在字里行间,既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又深化了主题的表达。你可能会在阅读过程中,不时地停下脚步,回味其中的某一句,某一节,因为它所触动的,是你内心深处的那份共鸣。 《智者如水:东方智慧的脉动》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一位静默倾听的知心伙伴。它不要求你立刻成为圣贤,也不追求你一夜之间改变命运。它只是在你疲惫时,给你一抹清凉;在你困惑时,给你一盏明灯;在你迷茫时,给你一个方向。它让你相信,在喧嚣的世界里,总有一片宁静属于你;在纷乱的思绪中,总有一条清晰的道路等你发现。 阅读这本书,你将有机会重新认识“智慧”的含义,它不是冰冷的知识,而是流淌在生命中的洞察与通达;你将有机会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它不是一场单向的奔跑,而是一次充满体验的旅程;你将有机会重新找回“内心”的力量,它不是外在的赋予,而是内在的觉醒与绽放。 在这部《智者如水》中,你将体验到一种“无为”的从容,一种“无我”的豁达,一种“无常”的淡定,以及一种“无尽”的希望。它将引导你,在生活的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那份“智者如水”的平静与力量,让你的生命,如同水一般,清澈、柔软,却又充满韧性与力量,最终流淌出属于你自己的,那独一无二的精彩乐章。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古代哲学抱着敬畏之心,却又时常感到难以入门的“门外汉”。很多经典读起来,总觉得晦涩难懂,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在看世界。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那些拗口的术语和复杂的逻辑推演,而是选择了一种非常生活化、极其贴近我们日常困境的切入点来展开论述。作者仿佛是一位睿智又幽默的引路人,总能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或者一个日常的场景,将深奥的“齐物论”或者“无用之用”阐释得清晰透彻。比如,在谈及“心斋”时,作者没有大谈特谈入定与冥想,而是通过描述一个匠人如何专注于手中的活计,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让我瞬间明白了“虚静”的真正含义。这种将宏大哲学思想“平民化”的技巧,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人在不经意间,就已经领悟了书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感觉自己正在与一位高明的智者进行一场轻松愉快的下午茶谈话。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驾驭能力令人叹服,它成功地在保持原文古朴韵味与服务现代读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许多段落的翻译和阐释,都展现了译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译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运用现代汉语的节奏感来重现古文的音乐性,使得那些原本读起来有些拗口的句子,在新的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例如,对于一些著名的寓言,译者的译文既保留了其原有的哲理深度,又增添了一份现代的幽默感和犀利度,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思想的重量。这种“信、达、雅”兼备的翻译风格,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一种愉悦的“发现感”——仿佛你不是在读一本旧书的注释,而是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充满智慧的文学对话。它让庄子的智慧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董,而是能与当代生活产生强烈共鸣的鲜活思想。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内心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与韧性。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焦虑和“内卷”,我们总是在追逐外在的评价和眼前的得失,精神世界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这本书的文字,却像一股清泉,缓缓涤荡着我内心的浮躁。书中对于“自然”与“本真”的强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很多“不得不为之”的行为,究竟是不是发自我内心真正的渴望。特别是关于“顺应变化”的部分,作者用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季更迭、物性流转的景象,引导我接受生活中的无常和变动,不再试图用僵硬的框架去约束流动的现实。这种阅读体验带来的不是知识的增量,而是一种心境的转化,它教会我在风浪来临时,不是如何去抵抗,而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姿态,与风浪共舞。这种由内而外的力量感,比任何口号式的励志都来得更为扎实和持久。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的思维导图和知识梳理结构。我发现,以往阅读这些古代典籍时,最大的障碍就是找不到清晰的脉络,知识点像散落的珍珠,难以串联成项链。而这部作品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巧妙地将庄子的核心概念系统化、模块化了。在每一个大的章节开始之前,都会有一个简洁的概述,点明本章将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并用清晰的图表展示出各个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层级关系。更妙的是,它不仅讲解了庄子本人的观点,还非常负责任地引入了后世儒家、道家不同学派对同一段落的不同解读,用对比的方式深化了理解的层次。这种“俯瞰全局”的设计,让我不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它不是简单地复述原文,而是提供了一套结构化的工具,帮助读者真正掌握解读和思考庄子思想的方法论,这一点对于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光是拿到手翻阅时的触感,就让人觉得这是一次与古老智慧的亲密接触。封面采用了复古的布面纹理,搭配着烫金的字体,低调中透着一股沉稳的书卷气。内页的纸张选择了略带米黄色的高级纸张,字迹清晰,排版疏朗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穿插的插图并非那种刻板的古画复制品,而是融合了现代设计元素的写意水墨风格,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庄子思想中那种“逍遥游”的意境。比如描绘鲲鹏展翅的画面,笔触的飞扬和留白的运用,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挣脱束缚的磅礴力量。装帧的用心程度,无疑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让人在翻开书页之前,就已经被它散发出的文化气息所吸引,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这部作品在众多哲学类书籍中脱颖而出,让人忍不住想好好对待它,慢慢品读其中的精髓。

评分

1

评分

1

评分

1

评分

1

评分

1

评分

1

评分

1

评分

1

评分

1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