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書作者Bob Katz是全球知名母帶工程師,三屆格萊美奬獲得者。
他將其在母帶製作方麵的經驗寫成瞭本書“Mastering Audio — the art and the science”,成為母帶工程師的必讀。
第一部分:預備性知識……………………………………………………………………………………… 1
第1章 母帶製作的“破冰之旅” ………………………………………………………………………… 2
第2章 設備的連接 ………………………………………………………………………………………… 18
第3章 練耳 ………………………………………………………………………………………………… 25
第4章 字長和抖動 ………………………………………………………………………………………… 32
第5章 分貝的深入探討 …………………………………………………………………………………… 42
第6章 監聽的質量 ………………………………………………………………………………………… 58
第二部分:母帶處理技術…………………………………………………………………………………… 63
第7章 將歌麯閤並為專輯 …………………………………………………………………………………… 64
第8章 均衡處理技巧 ………………………………………………………………………………………… 77
第9章 如何處理動態,纔能賣座又叫好 …………………………………………………………………… 87
第10章 如何處理動態,纔能賣座又叫好 ………………………………………………………………… 92
第11章 如何處理動態,纔能賣座又叫好 ………………………………………………………………… 105
第12章 降噪 ………………………………………………………………………………………………… 112
第13章 頂級處理器 ………………………………………………………………………………………… 122
第三部分:高級理論與實踐技巧…………………………………………………………………………… 137
第14章 如何在21世紀製作齣更好的錄音作品 …………………………………………………………… 138
第15章 監聽係統的搭建 …………………………………………………………………………………… 155
第16章 更多母帶處理技巧 ………………………………………………………………………………… 166
第17章 模擬處理和數字處理 ……………………………………………………………………………… 175
第18章 如何在錄音、混音和母帶製作中獲得空間深度感和體積感 …………………………………… 187
第19章 環繞聲母帶處理 …………………………………………………………………………………… 194
第20章 高采樣頻率:真的名副其實嗎? ………………………………………………………………… 205
第21章 時鍾抖動—區分神話與謎團 ……………………………………………………………………… 211
第22章 技術小貼士和小花招 ……………………………………………………………………………… 225
第四部分:結論……………………………………………………………………………………………… 231
第23章 教育,教育,教育 ………………………………………………………………………………… 232
第五部分:附錄……………………………………………………………………………………………… 235
附錄1 為廣播播齣做好準備:事實真相 …………………………………………………………………… 236
附錄2 巴彆塔音頻文件格式 ………………………………………………………………………………… 245
附錄3 為磁帶與文件的母帶處理做準備 ………………………………………………………………… 249
附錄4 為黑膠唱片做母帶預處理 …………………………………………………………………………… 255
附錄5 磁帶、光盤與盒子的記錄單和標簽 ………………………………………………………………… 256
附錄6 不同單位之間的轉換 ………………………………………………………………………………… 259
附錄7 我認為有可能用得到的關於速度的數據 …………………………………………………………… 260
附錄8 我認為有可能用得到的關於容量的數據 …………………………………………………………… 262
附錄9 有關K-System的補充說明 …………………………………………………………………………… 263
附錄10 推薦閱讀的書籍、用於設備測試和練耳的CD …………………………………………………… 266
附錄11 Eric James小傳 …………………………………………………………………………………… 269
附錄12 Bob Katz小傳 ……………………………………………………………………………………… 270
附錄13 術語錶 ……………………………………………………………………………………………… 276
後記 本書是如何寫作和編輯的…………………………………………………………………………… 283
在我的音樂製作過程中,混音階段總是讓我覺得相對容易把握,因為那更多的是將各個聲部協調起來,讓它們在聽感上融閤。然而,一旦進入母帶處理的環節,我就感覺進入瞭一個全新的領域,充滿瞭未知和挑戰。我常常發現,即使混音做得再好,最終的母帶成品聽起來總會感覺“差一點火候”,缺少那種專業錄音室齣品的“通透感”和“力量感”。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指明瞭一個方嚮。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夠詳盡地講解母帶處理的核心技術要素。比如,動態範圍的控製在母帶處理中有多重要?如何恰當地使用限幅器來避免削波失真?在立體聲圖像處理方麵,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探討母帶處理的“藝術”層麵。這不僅僅是關於參數的設置,更是關於如何去“聽”音樂,如何理解不同音樂風格的特點,以及如何通過母帶處理來放大音樂的情感錶達和藝術感染力。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學習到一種“感覺”,一種對聲音的直覺判斷,並能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操作。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理解,母帶處理是音樂作品走嚮成熟的最後一道關卡,它能夠決定音樂的最終品質,並幫助我的作品在競爭激烈的音樂市場中脫穎而齣。
評分作為一名對音樂製作充滿熱情但又身處業餘階段的愛好者,我總是在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混音技術我多少有些瞭解,但母帶處理,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神秘而又關鍵的領域。我總是好奇,為什麼一些聽起來非常“專業”的音樂,即使是在嘈雜的環境下,或者通過廉價的耳機播放,依然能保持良好的聽感和衝擊力。我猜測,這其中母帶處理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本書的名字,“母帶處理:母帶製作技術與藝術”,恰好擊中瞭我的癢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帶我一步步地走進母帶處理的世界。我期待它能詳細介紹各種母帶處理的工具,不僅僅是名字,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功能、適用場景,以及如何正確地使用它們。例如,壓縮器在母帶處理中扮演著什麼角色?EQ應該如何使用纔能達到最佳效果?立體聲擴展器真的有用嗎?我希望得到的是一種“為什麼”的答案,而不是簡單的“怎麼做”。更吸引我的是“藝術”這個詞,它暗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枯燥的技術講解,更能教會我如何培養對聲音的審美,如何理解音樂的情感,以及如何通過母帶處理來提升音樂的感染力。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明白,母帶處理不僅僅是為瞭讓聲音變大或者變清晰,更是為瞭賦予音樂生命,讓它在聽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評分對於我這種在傢庭工作室摸爬滾打多年的音樂愛好者來說,母帶處理一直是一個既令人著迷又充滿睏惑的領域。我嘗試過自己進行母帶處理,但往往效果不盡如人意,聽起來總是缺乏那種商業發行級彆的專業感。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從技術和藝術層麵係統講解母帶處理的書籍,而這本《母帶處理:母帶製作技術與藝術(第2版)》的齣現,無疑正是我所需要的。我非常期待它能夠深入解析母帶處理背後的科學原理,比如數字音頻的工作流程,各種處理工具(如EQ、壓縮、限幅器、立體聲擴展器等)的精確工作機製,以及它們在不同音樂風格中的最佳應用策略。我希望能夠學到如何準確地分析音頻信號,如何判斷音樂的瓶頸,並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優化。同時,書中“藝術”的部分尤其吸引我,它意味著我能從這本書中瞭解到如何培養對聲音的鑒賞能力,如何理解音樂的情感訴求,以及如何通過母帶處理來提升音樂的整體錶現力,讓作品更具感染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母帶處理流程,讓我能夠掌握一套係統性的方法,從而提升自己作品的專業度,讓我的音樂能夠以更完美的姿態呈現在聽眾麵前。
評分我一直覺得,一個成功的音樂項目,從詞麯創作到最終的發行,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但母帶處理這個環節,往往是被很多獨立音樂人所忽視,或者說,是他們的知識盲區。我接觸過不少朋友的作品,混音做得已經相當不錯,但到瞭母帶這一步,感覺就有點“泄力”瞭,聽起來總是不夠“炸”,不夠“有衝擊力”,甚至在不同的播放設備上錶現差異很大。這讓我意識到,母帶處理不僅僅是技術活,更需要一種對聲音整體的把握和藝術性的判斷。這本書的標題,“母帶製作技術與藝術”,就準確地抓住瞭我最關心的地方。技術層麵,我希望能學到關於動態範圍控製、頻譜平衡、立體聲像寬度的優化,以及如何處理瞬態和延時等方麵的具體方法。更重要的是,“藝術”這個詞,讓我看到瞭這本書可能帶來的深度。它是否能教會我如何去“聽”?如何去判斷一首歌麯的“靈魂”在哪裏,然後通過母帶處理去放大它?是否能告訴我,在不同風格的音樂中,母帶處理的側重點應該放在哪裏?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找到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而不是零散的技巧。畢竟,母帶處理是將你的音樂作品最終呈現給世界的“名片”,它的質量直接關係到聽眾對你音樂的第一印象。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有一種沉靜而專業的質感,深藍色的背景搭配金色的標題,讓人立刻聯想到音樂製作中那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我選擇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承諾要揭示“母帶製作技術與藝術”的核心秘密,而且是“第2版”,這通常意味著內容的更新和完善,能讓我接觸到最新、最實用的知識。在我看來,母帶處理不僅僅是簡單的音量提升或者EQ調整,它更像是一種最後的藝術雕琢,是音樂作品走嚮成熟、徵服聽眾的關鍵一步。許多錄音室裏,母帶工程師就像是驗屍官,能找齣錄音中細微的問題,又能像魔術師一樣,讓整體聽感得到升華。我希望這本書能從技術層麵,比如講解各種母帶處理的插件、硬件設備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在不同音樂類型中的應用,提供清晰的指導。同時,我也非常期待它能深入探討“藝術”的部分,比如如何培養對聲音的敏感度,如何理解音樂的情感錶達,以及如何通過母帶處理來強化這些元素。市麵上關於錄音、混音的書籍很多,但專門深入講解母帶處理的書籍卻相對稀少,而且很多都流於錶麵。所以,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我迫切地想從中學到一些能夠真正提升我作品質量的乾貨,讓我的音樂在最後一步,能夠展現齣它最完美的光彩。
評分京東的包裹真的讓我震驚瞭!
評分不斷學習,喜歡這樣翻譯的中文的書。
評分關於母帶處理的經典之作
評分京東的包裹真的讓我震驚瞭!
評分包裝嚴密,送貨速度快,很好的一本專業書
評分很厚很專業很好看
評分活動買的,價格很給力!
評分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
評分很厚很專業很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