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识字读国学:100字读懂<周易>》是从分析文字人手的通俗读物。100字其实并不是一个确指,从题目上看,不到100字;从实际分析的文字看,又远远超过了100字。所以,100字只是一种泛指。从分析文字人手的确是一种捷径,《周易》成书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文字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讹,所以,要想理解《周易》,剖析文字是必须做的功课。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幸运的时代,汉唐以来多少饱学的先贤因为没有甲骨文、金文做参考,走了许多弯路。尤其对于《周易》学来说,竹书、帛书等出土文献的现身,为我们解开了许多谜团。
作者简介
一苇,资深出版人。专长:佛学、易学、古文字学、考古学。主要从事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创作。近年来,主要著作有《一字禅》、《宋词故事》、《小僧心灵大扫除》(译作)、《金刚经集注》(校点)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天何言哉(导言)
上篇 说说《周易》
周易:天道循环,生生不息
卦爻:把深藏的奥秘挂起来
占筮:一束灵草捕捉宇宙的律动
象数:看到的听到的背后是什么
太极:创世纪巨响之前的最后一刻沉寂
经传:从先哲通向你我的那座桥
下篇 《周易》经文解读
乾:天下第一卦
坤:厚德载物,静顺无言
屯:人生遭遇的第一场磨难
蒙:懵懂的王女
需:郊外的沙滩上你在等谁?
讼:日月西沉,大江东去
师:运筹帷幄,化险为夷
比:寸步不离的跟随
小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履:一脚踩下去
泰:最隆重的阴阳交合
否:向左走向右走,还会碰面吗?
同人:光明与光明的相会
大有:阳光普照,万物生长
谦:因为低头而高大
豫:四时不忒,其乐融融
随:跟从脉搏自由踏浪
蛊:养在盘中的小虫
临:俯视万物的生长
观:天在看
噬嗑:吃出来的悲喜剧
贲:装点人生
剥:在破碎声中毁灭与重生
复:离开是为了回来
无妄:日月昭昭,是非自在
大畜:满载于途
颐:唇齿之间的那些事
大过:适可而止的智慧
坎:上善若水
离:霓虹之光丽于天
咸:少男少女的秘密幽会
恒:此情不泯,犹如日月
遯:小猪的故事
大壮:兰叶春葳蕤
晋:地平线上的第一抹曙光
明夷:陨落的太阳鸟
家人:有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睽:离心离德
蹇:举步维艰
解:在雷雨交加中走出泥泞
损:因为残缺而美丽
益:因有所失,故有所得
夬:大圆满之前的最后一道坎
姤:天地相遇,大幕拉开
萃:在无争的流动中相聚
升:不畏浮云遮望眼
困:围城中的树
井:乡邑的地标
革:改头换面,常变常新
鼎:好重的一口锅
震:一声惊雷,大地复苏
艮: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渐:飞得更高
归妹:小乔初嫁了
丰:盛大的奉献
旅:走在路上的太阳
巽:松林听风
兑:少女的快乐
涣:风吹水散
节:生命的韵律
中孚:外刚而内柔
小过:瑕不掩瑜
既济:水与火的缠绵
未济:水与火的分手
精彩书摘
周易:天道循环,生生不息
《周易》为什么叫《周易》?
历代先贤就这一主题讨论了上千年,终究没有得到一个让所有人信服的答案,结果一直把这个谜留到了今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周”、“易”两个字?可以说,这是一个探索《周易》绕不开的话题。
先看“周”是什么意思。
历史上主要有两种解释:一,周朝。二,周遍、周密、周而复始。
相传古有三易,夏用《连山》,殷用《归藏》,而周代所用《易》与《连山》、《归藏》皆不同,所以,以朝代名之,称作《周易》。
《连山易》以艮卦起,艮为山,山山连绵,所以叫《连山》。《归藏易》以坤卦起,坤为大地,万物皆归藏于大地,所以叫《归藏》。既然《连山》、《归藏》不称《夏易》、《殷易》,如何推导出《周易》为周朝之《易》的结论?看来,“周”为周朝的说法有比较大的疑问。
第二种说法是对《易》的性质的一种界定。
“周”字甲骨文多作“”。字形的解析可归纳为三种:一是象田中盐结之形,为古“鹵”字,借为“鲁”;二是象带格的盒子里装有金粒,意为周密;三是象方格纵横的雕刻,为“彫”的古字。
这三种解释恐怕都不是“周”的本义。
“周”字的起源应当与农业有关,纵横的格子象阡陌遍布的农田,中间的小点象在农田中掘土撒种。传说周的始祖后稷“播时百谷”,成为华夏农耕文化的开拓者。由于后稷及其后人的辛勤劳作,周人聚集之地阡陌纵横,农业发达,所以周人将所居之地名为“周”。后稷生活于尧的时代,而《连山》、《归藏》则可追溯至神农、黄帝。从《连山》、《归藏》到《周易》,可以看出古代先民生产、生活的变迁。《连山》时代人们居住于山,只能靠打猎和采集为生。《归藏》时代人们来到大地,除了传统的生存方式之外,可能已开始探索养殖和稼穑。《周易》时代已完成了农业的发明,人们居住在阡陌纵横的平地之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进入到孔子曾经竭力渲染的大同社会。这一时期,相当于考古文化中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从各地同时期遗址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当时农业的发达程度。
用农田阡陌纵横的象形作“周”字,可以涵盖“周”的诸多义项。农田一望无际,有周遍义;庄稼繁密茂盛,有周密义;阡陌交错可以任意回环,有周匝义。
在所有的“周”中最大莫过于天,天可以把一切包围其中,所以《周易》是以乾卦起,表达的是日月运行,天道循环,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古时有天圆地方的思想,后人多把“天圆地方”简单地归结为古人对天地形状的认识,并以此为据讥笑古人的幼稚。其实“天圆地方”说的是天地之性,天有“圆”性,地有“方”性,方静而圆动,以车毂为例,内方所以固定,外圆所以能转,一静一动,一阴一阳,二者相互对立、相互依存,这就是天与地的关系。《周易》的“周”即为“周圆”的意思,由此可见,周朝的《易》因起于乾卦,而乾卦为天,天性周圆,所以称作《周易》。
至此,真相浮出水面,原来《连山》《归藏》《周易》,其实就是山易、地易、天易的别称。
……
《周易》:千年智慧的璀璨明珠,一部探索宇宙人生奥秘的经典 《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著作之一,被誉为“群经之首”,影响深远,历久弥新。它不仅仅是一部占卜之书,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智慧宝典,以其独特的象数思维和精妙的卦爻辞,深刻地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以及人生在不同境遇下的应对之道。数千年来,《周易》被无数先哲圣贤研读、阐释,其思想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哲学、政治、军事到文学、艺术、医学,无不闪耀着“易”的光辉。 一、 宇宙的脉搏:阴阳五行与八卦太极 《周易》的智慧,根植于其对宇宙最基本原理的洞察。其核心概念之一便是“阴阳”。阴阳是中国哲学中对宇宙万物最基本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阳代表着积极、主动、光明、刚健,阴则代表着消极、被动、阴暗、柔顺。万事万物,无不包含阴阳两面,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宇宙。 在此基础上,《周易》进一步发展了“五行”理论,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相互生克制化,构成了一个更为复杂的物质运动系统。阴阳五行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宇宙的演化和发展。 而将阴阳变化具象化的,便是“八卦”。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由三条爻线组成,每一条爻线代表着阴或阳。八种卦象,代表着天地万物中八种最基本、最普遍的象。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震卦象征雷,巽卦象征风;坎卦象征水,离卦象征火;艮卦象征山,兑卦象征泽。这八卦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便产生了六十四卦,涵盖了天地万物变化的所有可能。 八卦的组合,又与“太极”紧密相连。《周易》认为,宇宙的本源是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少阴、老阴、少阳、老阳),四象生八卦,八卦再层层衍生,最终化生出无穷无尽的万物。这个过程,便是“易”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周易》中的卦象,并非僵死的符号,而是生动地描绘了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状态。从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勃发,到坤卦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包容;从震卦的“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的警示,到巽卦的“蛊,君子以振民育德”的变革;从坎卦的“陷阱,君子以经纶”的沉潜,到离卦的“附丽,君子以明德”的彰显;从艮卦的“停止,君子以止恶防过”的固守,到兑卦的“悦,君子以建立道德”的喜悦。每一个卦象,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指导着人们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恰当的反应。 二、 人生的哲学:处世之道与智慧启示 《周易》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对宇宙的洞察,更在于其对人生的深刻关照。它将宇宙的运行规律,巧妙地映射到人生的各个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处世智慧和人生启示。 1. 变化是永恒的规律: 《周易》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变”。它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正如卦象所示,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着从生到灭,从兴到衰,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过程。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因为暂时的顺境而得意忘形,也不会因为暂时的逆境而悲观绝望。关键在于顺应变化,灵活调整,在变化中寻找机遇,在变化中保持自我的独立和清醒。 2. 刚柔并济,中庸之道: 《周易》提倡“刚柔并济”的处世原则。阳爻代表刚健,阴爻代表柔顺。刚与柔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过刚易折,过柔易被欺。君子应该在刚健有力时,不失柔顺的智慧;在柔顺之时,不失刚健的原则。这便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在待人接物上,既要有原则性,也要有灵活性;在决策时,既要果断,也要审慎。 3. 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周易》强调“审时度势”,即要根据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时机,做出最适合的决策和行动。不同的卦象,代表着不同的时机和处境。例如,处于“乾”卦的上升期,要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处于“坤”卦的包容期,要厚德载物,承载万物;处于“坎”卦的困境,要沉潜蓄力,寻找出路;处于“离”卦的显达,要光明磊落,以德服人。顺势而为,不是消极的屈服,而是在深刻理解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最有效、最恰当的行动,从而事半功倍。 4. 祸福相依,居安思危: 《周易》深刻地揭示了“祸福相依”的辩证关系。好事可能引来坏事,坏事中也可能蕴藏着转机。因此,君子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警惕。在顺境中,要想到可能存在的危机,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逆境中,要看到希望,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将危机转化为机遇。这种审慎的态度,是保持长久稳定发展的关键。 5. 德行是根本: 《周易》虽然涉及占卜,但其根本在于道德修养。《周易》中的许多卦辞爻辞,都强调了“德”的重要性。君子的行为,应该以德为基础,以德为指导。例如,乾卦的“君子以自强不息”,离卦的“君子以明德”,都说明了道德是成就事业、安身立命的根本。 三、 璀璨的文化遗产:历代传承与现代意义 《周易》的智慧,并非仅限于古代。历代以来,无数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都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周易》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 从儒家的“易传”到道家的“玄学”,从法家的权谋到兵家的战略,从医学的辨证施治到艺术的构图,无不体现着《周易》的思想。古人通过占卜,试图预测未来,但这仅仅是《周易》的一面。其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其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理解人生、指导行为的思维方式。 在现代社会,《周易》的价值依然不减。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周易》所提供的智慧: 应对不确定性: 《周易》的辩证思想,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的高度不确定性。 哲学思考: 它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帮助我们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决策参考: 《周易》的象数思维,可以启发我们在决策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看到事物的潜力和风险。 文化传承: 研读《周易》,是连接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结语 《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它如同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宇宙的奥秘,也映照出人生的百态。它不是一本简单的“说明书”,而是一份邀请,邀请我们去探索、去思考、去感悟。深入《周易》,如同进入一片浩瀚的星空,每一颗星辰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指引我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活出智慧、活出从容、活出真正的自我。它所蕴含的千年智慧,至今仍能启迪我们的心灵,滋养我们的精神,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安顿心灵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