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笔记:田野中的音乐档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发表于2025-01-20
民歌笔记:田野中的音乐档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音乐是历史古老又新鲜的一个维度,是人类认识和表达自我的基本方式,可是传统历史学却不知如何进入这一维度。小石的音乐田野工作如此丰富迷人,展示了历史理解的一种新天地、新可能。 ——历史学家 罗新
民间音乐承载着人类珍贵的记忆,像风一样在历史中飘荡,而魏小石就是采集这风的人。 ——音乐策展人 穆谦
魏小石的著作《民歌笔记》,给我们传达了很多音乐领域中的典型历史遗迹。——民间音乐家赛努拜尔·吐尔逊
2010年起,魏小石在《旅行家》开设“民歌笔记”专栏。《民歌笔记》自序中写道:“1960 年代,音乐制作人Phil Spector 实践了‘声墙’的概念。后来,一位长者问我:你能从音乐中听到一堵墙吗?”我问:什么样的墙? 他回答:是一堵音乐文本的墙。这些对话鼓励了我去开启音乐档案人的职业道路。”这本书便是作者在这过程中所写下的音乐笔记。
《民歌笔记》为“旅行家·游观系列”丛书之一。旅行家杂志1996年创刊,是国内*一本专业旅行杂志。多年来,作家专栏都是《旅行家》*为看重、且*具分量的内容,许多睿智又谦和的旅者在《旅行家》杂志上写下了这些文字。在旅行变得如此容易的今天,这些文章在当代中国的旅行文本中仍是罕见而珍贵的。他们总能够在文字中建造一座座宫殿,引出更磅礴的世界,也令人反观自己的旅行。此次,《旅行家》遴选出其中四位作者的专栏集结成书,并命名为“游观系列”。游之,观之。希望以此呈现旅行文本的一种精神传统:游记服务于思想,和世界的现实状况相关。愿“游观系列”能给予读者以兴奋、思考,以及对于世界与自我这一亘古话题源源不断的求索。
魏小石,198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音乐人类学博士候选人,博士论文期间曾调研中国部分官方及民间音乐档案,后于北京创立塔石音乐&档案,专职于民间音乐档案制作,已出版作品有《坭山工书:汪洋抬工歌谣档案》、《卡瓦格博:德钦地区藏语民间音乐档案》、《弦上的经典:新疆乌孜别克民歌 “埃希来” 及其他》、以及《木沙江?肉孜:库尔勒日记》。2010年起在旅行家杂志开设专栏“民歌笔记”。
音乐是历史古老又新鲜的一个维度,是人类认识和表达自我的基本方式,可是传统历史学却不知如何进入这一维度。小石的音乐田野工作如此丰富迷人,展示了历史理解的一种新天地、新可能。
--历史学家 罗新
民间音乐承载着人类珍贵的记忆,像风一样在历史中飘荡,而魏小石就是采集这风的人。
--音乐策展人 穆谦
魏小石的著作《民歌笔记》,给我们传达了很多音乐领域中典型的历史遗迹。
--音乐家 塞努拜尔·吐尔逊
目录
Chapter1:档案
江坡村的弦子传奇
重建一支抬工队
月儿落西霞
号子遇上筝
库尔勒日记
寻音伊犁,乌孜别克往事
Chapter2:民歌
去云南听复调
和田巴扎里的长诗
哈萨克曲人米兰别克
一张唱片里的大美新疆
迁徙中的“世界音乐”
返乡寻根满族人
再造千百的故事歌
1946年,初识阿西克
Chapter3:笔记
把声音带回家
旅途打开收音机
和音乐家一起去旅行
游牧音乐,并不都是悠远的
图瓦的呼麦之路
木卡姆与挂毯
行走在音乐的帝国
当铁路进入音乐
你的吉他,我的文化
爱尔兰音乐,离散与重聚
Chapter4:听读
野火的方式
地震后,听孩子们歌唱
去往于斯屈达尔
伊拉克的“摇滚难民”
非洲裔秘鲁音乐:黑人往事
寻找霍奇?卡迈克尔
拉格泰姆音乐,在陶醉与痴迷之间
用乐器来听爵士
民间之路
民间之路
旅行前,想要试听世界的民族音乐?如果你厌倦了网络上随缘式的的搜索,再如果你的英语能力尚可,那么可以民间之路唱片(Folkways Records)的网站看看,试听一下该公司出版的民间音乐。1948年成立的民间之路,不仅出版了两千多张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更是这些音乐文案的集散地。
摩西·艾什的理想
摩西?艾什(Moses Asch)是民间之路唱片的创始人。他出生在波兰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代去了德国学音响工程,那时他就对民间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创立一个独立的唱片公司,对我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欲望。我希望去录制音乐,那里存有着人们的渴求、需要、以及人生体验。”
艾什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犹太作家,也因此艾什在1940年通过父亲的关系认识了爱因斯坦。有意思的是,爱因斯坦鼓励艾什去纪录和传播来自世界的声音。这鼓励分量很重,加之艾什本身有强烈兴趣,1940年他成立了“艾什唱片”——这是后来民间之路唱片公司的前身。他允许一些音乐家来唱片公司录音,不收取高额的录音费用。这样,很多无名但有潜力的音乐家都和艾什成为了朋友。1942年,正值美国反对主流唱片公司的浪潮,艾什的事业也蒸蒸日上。
这也坚定了他做独立小众唱片公司的信念。于是1948年,著名的民间之路唱片公司得以成立。艾什的逻辑是:无论市场需求怎样,都要将好的音乐发行出去,哪怕只有可怜的一点销量。艾什知道,小众的音乐可能会具有长久的历史价值。他向友人解释道:“正因为字母J不如字母S那么流行,人们才不会将J从字典中偷偷撕掉。”
艾什成为了历史上第一批开创小众音乐市场的人。他改变了工业体系下的音乐生产模式——不再为市场、而是为独立的艺术价值而生产音乐。民间音乐,在资本主义市场中遇到了转折点。
美国民间音乐集成
“集成”这个词,听起来颇有些中国特色。1952年,民间之路公司出版了6张一套的唱片,用《Anthology of American Folk Music/ 美国民间音乐集成》这样一个带有极大抱负的名字命名。这套集成所纪录的音乐,基本上是美国在电气化录音时代(1925年)到来之后、大萧条(1934年)来临之前的民间音乐。这个时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电台、文化机构在美国采集民间音乐,他们出于各种好奇心而制作了少量的、尝试性的录音,但都没有系统地进行传播。大萧条之后,美国的唱片工业垮掉了,这个时代的很多七十八转密纹民间音乐唱片无法继续发行。这套《集成》唱片的曲目就是从很多零碎的、即将被淘汰的七十八转唱片中收集而来的。
《集成》出版之前,唱片工业对民间音乐的定义很狭窄——要不就是布鲁斯的黑人音乐,或者就是山地歌谣的白人农村音乐。但是艾什和制作人Harry Smith并不认同这种分类法。他们将《集成》里的音乐分为了四类:歌谣(Ballad)、社会音乐(Social Music)、歌曲(Songs)、以及一个未完成的第四集——劳工歌曲(Labor Songs)。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跨越了种族和地域界线来归类民间音乐。《集成》让人们知道:白人乡村音乐可以和法语cajun歌曲肩并肩地成为美国音乐传统。
艾什在《集成》中,还引入了革命性的设计创新:他加入了大量只有资深音乐调研者才感兴趣的信息,比如早期海报、肖像画等等。唱片的文案也充满了历史深度和责任感,这和最初带有偏见猎奇色彩的音乐语言完全不同。唱片的视觉体验也有新意——四套唱片封皮的颜色配置上,分别被赋予了大地、空气、火焰、水的意涵。
美国之外的音乐
由于地域上的便利,民间之路唱片所发行的拉美音乐(包括美国境内的拉丁裔音乐)极为丰富。这也成为了民间之路唱片的一大特色。1950到1986年间,民间之路总共出版了120多张拉丁裔音乐,这些音乐集中来自于加勒比地区的古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波多黎各、海地、多米尼加。拉美地区的印第安音乐——尤其是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山地歌谣也被大量收集。在南美,民间之路的出版物见证了1960年代开始的拉美城市民歌运动,尤其是来自智利和阿根廷现代民谣。二十一世纪的2000到2008年间,二十张信息量丰富的南美西班牙语的民间音乐唱片得到了发行,其中有7张还获得了格莱美奖提名。
相对而言,中东和远东地区的音乐,由于历史、宗教、价值观的原因,并不是民间之路唱片的长项。不过近些年情况稍有变化。随着亚洲人口社会地位的改变,一些文化基金开始将兴趣点投入到亚洲文化。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福特基金赞助的印度尼西亚的音乐出版系列。这个项目的承办人是Philip Yampolsky。当他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开始收集印尼的加美兰音乐。最初,他只是试验性地在民间之路旗下出版了两张选集。后来这两张唱片逐渐发展成为了20张一套的精致出版物。
这套印尼唱片的制作方法,为全球化的民间音乐传播开了一个先河。当时,Yampolsky找到了印度尼西亚表演艺术协会。有一大批印尼学者愿意协助他去确定录音的地点、音乐家、音乐种类等等。随后的几年中,Yampolsky有一大半时间都在印尼和当地学者一起工作。直到1999年,他终于完成了这套二十张唱片的前期录制。录制的音乐从加美兰、竹管、乌特琴,到电吉他,五花八门。回顾这个过程的困难,参与制作的一位印度尼西亚音乐学家回忆到:“有一次,我们坐在棕榈树下录音。好不容易将一位歌手准备到位,他开始演唱后,一些游客走了过来,他们的脚步将棕榈树叶弄出了声音。Yampolsky用手势让他们轻些。歌手以为这个手势意思是叫停。结果,一切必须要重新来过。”
漫长的项目结束后,Yampolsky感叹到:“我们的目标不是去制作一个全面的、代表印尼所有族群的音乐全集。我们只是希望带来一套充满敬意的录音,让人们初步了解印度尼西亚的广泛的音乐多样性。”
从最初艾什的《集成》,再到世界音乐的《选集》,可以看出民间之路唱片的转变。在美国本土的音乐领域,民间之路的出版物有着权威和野心,而在世界音乐的领域,它们则成为很好的选编者。
后续的史密森“民间之路”
史密森学会是美国一个巨型的历史文化的传播机构。游客们来到美国,大多会去参观史密森学会的数十个博物馆;每年夏天,大量的游客也会去到史密森文化节之中。这样巨型的机构,如何能和一个相对独立的唱片公司互相融合?
1984年,年迈的艾什开始寻找一个能继续经营民间之路唱片的机构。他认定,只有史密森学会有能力接过民间之路的衣钵,将这些音乐继续传播到需要它们的人们手中。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这样的互动媒介,也没有刻录机这样的小成本媒介,只能依靠有实力的机构才可以继续发行唱片。艾什向史密森学会提出的条件是:无论发行量多少,必须要将这些音乐持续不断地出版传播。1986年,艾什去世之后,他的家人终于在1987年完成了这项搬迁。
纳入到史密森学会之后的民间之路唱片,最初只有两个全职人员的经费,而且此二人都是学者,没有任何的制作和发行经验。正是这两位门外汉,延续了一个个经典的民歌集子的出版;他们开启了“史密森全球声音项目”;启动了民间之路唱片的网络版本以及腊盘再版项目。这些成就的秘密是:坚持艾什的最初理念——不为做大,只要坚持。
今天,当你打开史密森-民间之路的网站,会发现这里俨然是一个全世界民间音乐的信息平台。你不仅可以按照传统意义上的“风格”来寻找音乐,也可以按照音乐的“地域”、“族群”、“语言”来搜索,还可以键入任何与该音乐相关的关键词。每一首曲子99美分的价格,可以让你瞬间将音乐放入到ipod里欣赏,而且还有相关的pdf文件提供下载。新的民间之路唱片还可以将选中的音乐做成CD寄给你。这些再版的唱片,都有着固定的封套,上面是艾什的头像和简介。这种完全脱离商业体系的审美,意在延续着独立的音乐传播方式。或许,网络时代更好地呈现了艾什当初建立民间之路唱片的精神。
自序/不在田野,不再田野
进入田野去了解民间音乐的人类历史中,不能不提及这些名字:巴托克、顾颉刚、洛马克斯父子……年少时迷恋摇滚乐的我,“那个田野”,就成了我成年后心目中的“伍德斯托克”。这算是音乐与民俗的课堂上的必修课,也是从年少时养成的狂热。
彼时,去田野就意味着去旅行,离开书架、离开键盘、不再咬文嚼字。
博士的研习阶段,我读过两个类型的“田野调研”课程,第一个就是常规性的关于如何将身心放逐到“田野”的种种。第二个,则是关于如何将音乐体验转化为文字。吸引我的是第二类--所谓的“非田野”的学习和实践。感染我的就变成了那些很好的作者,以及他们在文字中还原的另类田野。
当然,这还不用说那些世界上最棒的音乐档案馆。2004年,莽撞的我去和档案馆员们聊起音乐之美时,他们却问了我一堆非常细节、现实的问题--谁写的谁唱的谁转述的谁总结的… 总之,这些让音乐失去“美感”的文字,却让我在日后养成了珍惜文本的习惯,也让我一直相信:文字能改变我们的音乐生活。
1960年代,音乐制作人Phil Spector实践了“声墙”的概念。后来,一位长者问我:“你能从音乐中听到一堵墙吗?” 我问:“什么样的墙?” 他回答:“是一堵音乐文本的墙”。这些对话鼓励了我去开启音乐档案人的职业道路。如果说砌一堵音乐的“文本之墙”需要一生的积累,那么现在的我,已经开始从田野里捡回了砖头、再为音乐刻上一些合适的文字。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田野”与写作不再分离的年岁。彼时,我的座右铭是:八个月的书呆子、四个月的旅行者;此时,这本书中的这批文字,恰是我在这个生命阶段的认识--去田野里酝酿文字,在椅子上刻画田野。
民歌笔记:田野中的音乐档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民歌笔记:田野中的音乐档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民歌笔记:田野中的音乐档案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民歌笔记:田野中的音乐档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世界音乐田野调查笔记,这样的书籍实在太少,还有很多类型和区域的好东西值得深挖!
评分刚刚更好的很喜欢小孩呵呵的话
评分书不错,很给力!!!!
评分企业书屋建设囤书中~……
评分企业书屋建设囤书中~……
评分这套书非常棒,魏小石做的塔石音乐也不容错过。
评分这套书非常棒,魏小石做的塔石音乐也不容错过。
评分这套书非常棒,魏小石做的塔石音乐也不容错过。
评分刚刚更好的很喜欢小孩呵呵的话
民歌笔记:田野中的音乐档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