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轴及其连接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轴及其连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成大先 编
图书标签:
  • 机械设计
  • 机械工程
  • 连接
  • 机械零部件
  • 设计手册
  • 工程技术
  • 机械制造
  • 第六版
  • 单行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70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406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3
字数:104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机械设计手册》累计130万套!内容丰富、实用便查。
.这是一部机械设计史上的功勋图书,历时五十载,对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贡献已手册本身。
.这是一部引起轰动的工具书,1969年的初版是新中国首部大型机械设计工具书。目前修订至第六版,受到无数机械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称颂。
.这是一部五十年与读者共同成长的图书,很多读者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使用它,如今看到新版面世,仍然爱不释手,视它为一生事业中亲密、忠诚的伙伴。
.本书荣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全国优*秀书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内容简介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共16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常用设计资料》 《机械制图·精度设计》 《常用机械工程材料》 《机构·结构设计》 《连接与紧固》 《轴及其连接》 《轴承》 《起重运输件·五金件》 《润滑与密封》 《弹簧》 《机械传动》 《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 《机械振动·机架设计》 《液压传动》 《液压控制》 《气压传动》。
本书为《轴及其连接》,包括轴、曲轴和软轴,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主要介绍了轴及其连接的材料、分类、特点、性能及应用,以及常用的各种轴及其连接的结构、规格、参数和相关计算等。
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7篇轴及其连接
第1章轴、曲轴和软轴7-3
1轴7-3
1.1轴的分类7-3
1.2轴的设计7-3
1.3轴的常用材料7-3
1.4轴的结构设计7-6
1.4.1零件在轴上的定位与固定7-7
1.4.2提高轴疲劳强度的结构措施7-10
1.4.3轴颈及轴伸结构7-10
1.4.4轴的结构示例7-18
1.5轴的强度计算7-19
1.5.1按扭转强度或刚度计算7-19
1.5.2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7-20
1.5.3精确强度校核计算7-21
1.6轴的刚度校核7-28
1.6.1轴的扭转刚度7-28
1.6.2轴的弯曲刚度7-28
1.7轴的临界转速校核7-31
1.7.1不带圆盘的均匀质量轴的临界转速7-31
1.7.2带圆盘的轴的临界转速7-32
1.7.3轴的临界转速计算举例7-33
1.7.4等直径轴的一阶临界转速计算7-34
1.8轴的工作图及设计计算举例7-35
2曲轴7-40
2.1曲轴结构设计7-40
2.2曲轴的设计要点7-42
2.3曲轴的强度计算7-42
2.3.1曲轴的破坏形式7-42
2.3.2曲轴的受力分析7-42
2.3.3曲轴的静强度校核7-44
2.3.4曲轴的疲劳强度校核7-45
2.3.5应力集中系数Kσ、Kτ及应力σa、σm、τa、τm7-46
2.3.6提高曲轴强度的措施7-47
3软轴7-48
3.1软轴的结构组成和规格7-49
3.1.1软轴7-49
3.1.2软管7-49
3.1.3软轴接头7-51
3.1.4软管接头7-51
3.2常用软轴的典型结构7-52
3.3防逆转装置7-53
3.4软轴的选择7-54
第2章联轴器7-55
1联轴器的分类、特点及应用7-55
2机械式联轴器选用计算(摘自JB/T 7511—1994)7-63
3联轴器的性能、参数及尺寸7-66
3.1联轴器轴孔和连接型式与尺寸(摘自GB/T 3852—2008)7-66
3.1.1圆柱形轴孔和键槽型式及尺寸7-66
3.1.2圆锥形轴孔和键槽型式及尺寸7-69
3.1.3其他连接型式7-71
3.2刚性联轴器7-71
3.2.1凸缘联轴器(摘自GB/T 5843—2003)7-71
3.2.2ZZ1胀套式刚性联轴器7-74
3.3鼓形齿式联轴器7-74
3.3.1GⅡCL型鼓形齿式联轴器(摘自GB/T 26103.1—2010)7-75
3.3.2GⅡCLZ型鼓形齿式联轴器(摘自JB/T 8854.2—2001)7-80
3.3.3GCLD型鼓形齿式联轴器(摘自GB/T 26103.3—2010)7-84
3.3.4NGCL型带制动轮鼓形齿式联轴器(摘自GB/T 26103.4—2010)7-86
3.3.5NGCLZ型带制动轮鼓形齿式联轴器(摘自GB/T 26103.5—2010)7-89
3.3.6鼓形齿式联轴器的选用及许用补偿量7-92
3.3.7联轴器的转矩计算7-93
3.4TGL鼓形齿式联轴器(摘自JB/T 5514—2007)7-95
3.5滚子链联轴器(摘自GB/T 6069—2002)7-98
3.6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7-100
3.6.1SWC型整体叉头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摘自JB/T 5513—2006)7-100
BH、WH型联轴器7-100
BF、WF、WD型联轴器7-102
DH型联轴器7-105
CH型联轴器7-106
SWC型万向联轴器与相配件的连接尺寸及螺栓预紧力矩7-107
SWC型万向联轴器的布置与选用计算7-108
3.6.2SWP型剖分轴承座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摘自JB/T 3241—2005)7-110
A型、B型、C型、D型、E型、F型联轴器7-110
G型—有伸缩超短型联轴器7-114
ZG型—正装贯通型、FG—反装贯通型联轴器7-115
SWP型万向联轴器的连接及螺栓预紧力矩7-117
SWP型万向联轴器的选用计算7-117
3.7膜片联轴器(摘自JB/T 9147—1999)7-119
3.7.1JMⅠ型—带沉孔基本型联轴器的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7-119
3.7.2JMⅠJ型—带沉孔接中间轴型联轴器的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7-121
3.7.3JMⅡ型—无沉孔基本型联轴器的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7-123
3.7.4JMⅡJ型—无沉孔接中间轴型联轴器的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7-126
3.7.5膜片联轴器许用补偿量7-129
3.7.6膜片联轴器的选用计算7-130
3.8蛇形弹簧联轴器 (摘自JB/T 8869—2000)7-130
3.8.1JS型—罩壳径向安装型 (基本型)联轴器7-130
3.8.2JSB型—罩壳轴向安装型联轴器7-132
3.8.3JSS型—双法兰连接型联轴器7-133
3.8.4JSD型—单法兰连接型联轴器7-135
3.8.5JSJ型—接中间轴型联轴器7-138
3.8.6JSJ型中间轴长度的校核7-138
3.8.7JSG型—高速型联轴器7-139
3.8.8JSZ型—带制动轮型联轴器7-140
3.8.9JSP型—带制动盘型联轴器7-142
3.8.10JSA型—安全型联轴器7-143
3.8.11联轴器许用补偿量及主要零件材料7-145
3.9梅花形弹性联轴器(摘自GB/T 5272—2002)7-146
3.9.1LM型—基本型、LMD型—单法兰型、LMS型—双法兰型联轴器7-146
3.9.2LMZ-Ⅰ型分体式制动轮、LMZ-Ⅱ型整体式制动轮联轴器7-149
3.9.3梅花联轴器的许用补偿量7-152
3.10弹性套柱销联轴器(摘自GB/T 4323—2002)7-152
3.10.1LT型—基本型联轴器7-152
3.10.2LTZ型—带制动轮联轴器7-154
3.10.3弹性套柱销联轴器的许用补偿量7-155
3.11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摘自GB/T 5015—2003)7-155
3.11.1LZ型联轴器7-155
3.11.2LZD型锥形轴孔联轴器7-158
3.11.3LZJ型接中间轴联轴器7-159
3.11.4LZZ型带制动轮联轴器7-161
3.11.5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的许用补偿量7-163
3.12轮胎式联轴器(摘自GB/T 5844—2002)7-163
3.12.1UL型联轴器7-163
3.12.2轮胎式联轴器许用补偿量7-165
3.13弹性块联轴器(摘自JB/T 9148—1999)7-165
3.13.1LK型—基本型、LKA型—安全销型联轴器7-166
3.13.2弹性块联轴器许用补偿量7-168
3.14新型星形联轴器7-169
3.14.1LMX型星形联轴器7-169
3.14.2LMX-Z胀套式星形联轴器7-170
3.14.3LMX-F法兰式星形联轴器7-171
3.15链轮摩擦式安全联轴器7-172
3.16GZ1-C型钢球安全联轴器7-173
4液力偶合器7-174
4.1分类及其结构特点7-175
4.2传动原理7-175
4.3基本关系和特性7-176
4.4设计原始参数及其分析7-180
4.5流道选型设计7-182
4.6轴向推力计算7-185
4.7叶轮断面设计与强度计算7-187
4.8结构设计7-189
4.9偶合器的典型产品及其选择7-190
4.10多动力机驱动的限矩型液力偶合器选型匹配7-220
4.11双速及调速电动机驱动的限矩型液力偶合器选型匹配7-220
4.12带偶合器传动系统启动特性计算7-223
4.13传动系统采用偶合器的节能计算7-226
4.14发热与散热计算7-230
4.15试验7-232
第3章离合器7-233
1常用离合器的型式、特点及应用7-233
2离合器的选用与计算7-237
2.1离合器的型式与结构选择7-237
2.2离合器的选用计算7-237
3嵌合式离合器7-238
3.1牙嵌离合器7-239
3.1.1牙嵌离合器的牙型、特点与使用条件7-239
3.1.2牙嵌离合器的材料与许用应力7-240
3.1.3牙嵌离合器的计算7-241
3.1.4牙嵌离合器尺寸的标注示例7-242
3.1.5牙嵌离合器的结构尺寸7-243
3.2齿式离合器7-245
3.3转键离合器7-246
4摩擦离合器7-248
4.1摩擦离合器的型式、特点及应用7-248
4.2摩擦元件的材料、性能及适用范围7-249
4.3摩擦盘的型式与特点7-250
4.4摩擦离合器的计算7-252
4.5摩擦离合器的摩擦功和发热量计算7-255
4.6摩擦离合器的磨损和寿命7-256
4.7摩擦离合器的润滑和冷却7-256
4.7.1湿式摩擦离合器润滑油的选择7-256
4.7.2湿式摩擦离合器的润滑方式7-257
4.8摩擦离合器结构尺寸7-257
5电磁离合器7-258
5.1电磁离合器的型式、特点与应用7-259
5.2电磁离合器的动作过程7-260
5.3电磁离合器的选用计算7-261
5.4电磁离合器及电磁离合制动器产品7-262
5.4.1摩擦式电磁离合器产品7-262
5.4.2牙嵌式电磁离合器产品7-277
5.4.3电磁离合制动器产品7-280
6磁粉离合器7-287
6.1磁粉离合器的原理及特性7-287
6.2磁粉离合器的选用计算7-288
6.3磁粉离合器的基本性能参数(摘自JB/T 5988—1992)7-289
6.4磁粉离合器产品7-290
7液压离合器7-294
7.1液压离合器的特点、型式与应用7-294
7.2液压离合器的计算7-295
7.3活塞式多盘液压离合器的性能及主要尺寸7-296
8气压离合器7-297
8.1气压离合器的特点、型式与应用7-297
8.2气压离合器的计算7-299
8.3气压离合器的结构尺寸7-300
8.4QPL型气动盘式离合器7-303
8.5气压离合器的接合元件产品7-305
9离心离合器7-309
9.1离心离合器的特点、型式与应用7-310
9.2离心离合器的计算7-311
9.3离心离合器的结构尺寸7-313
9.3.1AS系列钢砂式离心离合器(安全联轴器)(摘自JB/T 5986—1992)7-313
9.3.2ASD系列V带轮钢砂式离心离合器(安全联轴器)(摘自JB/T 5986—1992)7-315
9.3.3AQ系列钢球式离心离合器(节能安全联轴器)(摘自JB/T 5987—1992)7-316
9.3.4AQZ系列带制动轮钢球式离心离合器(节能安全联轴器)(摘自JB/T 5987—1992)7-320
9.3.5AQD系列V带轮钢球式离心离合器(节能安全联轴器)(摘自JB/T 5987—1992)7-324
9.3.6带片弹簧闸块离心离合器7-328
10离合器7-328
10.1离合器的特点、型式及应用7-328
10.2离合器主要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7-330
10.3离合器材料的许用接触应力7-331
10.4离合器的计算7-331
10.5离合器的结构尺寸和性能参数7-333
10.6离合器产品7-335
11安全离合器7-346
11.1安全离合器的型式与特点7-346
11.2安全离合器的计算7-347
11.3安全离合器结构尺寸(参考)7-349
11.4安全离合器产品7-353
第4章制动器7-362
1制动机的功能、分类、特点及应用7-362
2制动器的选择与设计7-363
2.1制动器的选择与设计步骤7-363
2.2制动转矩的确定7-364
2.3制动器的发热验算7-366
2.3.1热平衡通式7-366
2.3.2提升设备和平移机构制动器的发热量7-367
2.4摩擦材料7-367
3瓦块(鼓)式制动器7-369
3.1瓦块(鼓)式制动器的分类、特点和应用7-369
3.2块(鼓)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7-369
3.2.1弹簧紧闸长行程块式制动器7-369
3.2.2弹簧紧闸短行程块式制动器7-372
3.3常用块(鼓)式制动器的主要性能与尺寸7-373
3.3.1电力液压鼓式制动器7-373
3.3.2防爆电力液压鼓式制动器7-387
3.3.3电力液压推动器7-395
3.3.4电磁鼓式制动器7-398
3.3.5制动轮(摘自JB/ZQ 4389—2006)7-405
4带式制动器7-406
4.1普通型带式制动器7-406
4.1.1普通型带式制动器结构7-406
4.1.2普通型带式制动器的计算7-407
4.2短行程带式制动器7-409
4.2.1短行程带式制动器结构7-409
4.2.2短行程带式制动器计算7-410
4.2.3带式制动器产品7-411
5盘式制动器7-414
5.1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及应用7-414
5.1.1点盘式制动器结构及产品7-414
5.1.2全盘式制动器结构及产品7-431
5.1.3锥盘式制动器结构7-437
5.2盘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7-437
6其他制动器7-438
6.1磁粉制动器7-438
6.1.1磁粉制动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7-438
6.1.2磁粉制动器的性能参数及产品尺寸7-439
6.2电磁制动器和电磁离合制动器7-444
6.2.1简介7-444
6.2.2电磁制动器产品7-445
6.3人力操纵制动器7-448
参考文献7-453

前言/序言

《机械设计手册》自1969年第一版出版发行以来,已经修订了五次,累计销售量130万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内影响力强、销售量大的机械设计工具书。作为国家级的重点科技图书,《机械设计手册》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1983年获化工部优秀科技图书奖,199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3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2015年,多次被评为全国书。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实用性、可靠性和创新性的最佳结合,协助广大机械设计人员开发出更好更新的产品,适应市场和生产需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机械设计手册》一贯坚持、不懈努力的最高宗旨。
《机械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第五版出版发行至今已有8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多次邀请机械方面的专家、学者座谈,倾听他们对第六版修订的建议,并深入设计院所、工厂和矿山的第一线,向广大设计工作者了解《手册》的应用情况和意见,及时发现、收集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和新问题,多方位、多渠道跟踪、收集国内外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改进和丰富《手册》的内容,使《手册》更具鲜活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机械设计人员自主创新的能力,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手册》第六版的具体修订情况如下。
一、在提高产品开发、创新设计方面
1.新增第5篇“机械产品结构设计”,提出了常用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的12条常用准则,供产品设计人员参考。
2.第1篇“一般设计资料”增加了机械产品设计的巧(新)例与错例等内容。
3. 第11篇“润滑与密封”增加了稀有润滑装置的设计计算内容,以适应润滑新产品开发、设计的需要。
4.第15篇“齿轮传动”进一步完善了符合ISO国际标准的渐开线圆柱齿轮设计,非零变位锥齿轮设计,点线啮合传动设计,多点啮合柔性传动设计等内容,例如增加了符合ISO标准的渐开线齿轮几何计算及算例,更新了齿轮精度等。
5.第23篇“气压传动”增加了模块化电/气混合驱动技术、气动系统节能等内容。
二、 在为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造创新,提供新型元器件和新材料方面
1. 介绍了相关节能技术及产品,例如增加了气动系统的节能技术和产品、节能电机等。
2.各篇介绍了许多新型的机械零部件,包括一些新型的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带减速器的电机、起重运输零部件、液压元件和辅件、气动元件等,这些产品均具有技术先进、节能等特点。
3.新材料方面,增加或完善了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镁及镁合金等内容,这些合金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材料回收率高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高铁、计算机、通信元件、电子产品、纺织和印刷等行业。
三、在贯彻推广标准化工作方面
1.所有产品、材料和工艺均采用新标准资料,如材料、各种机械零部件、液压和气动元件等全部更新了技术标准和产品。
2.为满足机械产品通用化、国际化的需要,遵照立足国家标准、面向国际标准的原则来收录内容,如第15篇“齿轮传动”更新并完善了符合ISO标准的渐开线齿轮设计等。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是在前几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借《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出版之际,再次向参加每版编写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给我们提供大力支持和热忱帮助的单位和各界朋友们!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调研工作不够全面,修订中难免存在疏漏和缺点,恳请广大读者继续给予批评指正。

主编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轴及其连接》 内容概述 本手册作为《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系列中专注于轴及其连接的单行本,旨在为广大机械设计、制造、维修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全面、权威的技术指导。全书紧密围绕机械传动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轴及其多样化的连接方式展开,系统性地阐述了轴的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失效分析、材料选择以及各种连接件的设计与应用。 章节详情 第一章 轴的设计基础 本章系统回顾了轴在机械传动中的基本功能、分类及其在各种典型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深入剖析了轴的受力特点,包括弯曲、扭转、轴向力以及组合应力等,并详细介绍了轴的强度设计、刚度设计以及疲劳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计算公式。内容涵盖了应力集中、截面选择、几何参数优化等关键设计环节,为后续章节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 轴的材料选择与热处理 材料是决定轴性能的关键因素。本章详细介绍了适用于轴类零件的各类常用材料,包括碳素钢、合金钢、不锈钢等,并分析了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及经济性。重点阐述了热处理对轴性能的影响,如调质、淬火、回火、渗碳、氮化等,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轴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热处理工艺,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果。 第三章 轴的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本章聚焦于轴的结构形式选择与优化,以及相关的制造工艺。详细介绍了阶梯轴、空心轴、花键轴等典型轴的结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同时,深入探讨了轴的加工工艺,包括车削、磨削、滚压、锻造、铸造等,并强调了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对轴性能的影响。此外,还包含了轴的防腐蚀、防磨损等表面处理技术的介绍。 第四章 轴的失效分析与寿命预测 理解轴的失效模式是保证机械可靠性的前提。本章详细分析了轴的常见失效形式,如疲劳断裂、过载断裂、弯曲屈曲、磨损、腐蚀等。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失效的机理和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轴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包括应力-寿命曲线法、应变-寿命曲线法等,并提供了相应的计算工具和软件应用指导。 第五章 轴的连接方式——键连接 键连接是轴与轮毂之间最常用的固定连接方式之一。本章详细介绍了各种键的类型,如平键、半圆键、楔键、切向键、万能键等,并对其结构特点、受力特点、适用范围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阐述了键连接的设计计算,包括键的强度计算、轮毂键槽的强度计算以及轴键槽的设计。同时,介绍了键的安装与拆卸技术。 第六章 轴的连接方式——花键连接 花键连接具有传递扭矩大、定位精度高、易于轴向移动等优点。本章详细介绍了直线花键和螺旋花键,包括直齿花键、渐开线花键、矩形花键、三角花键等。深入分析了花键的啮合原理、受力特点及其设计计算方法。内容涵盖了花键的强度计算、磨损计算以及接触应力计算。此外,还介绍了花键的制造工艺和检测方法。 第七章 轴的连接方式——销连接 销连接是用于轴与轮毂之间实现定位或传递较小扭矩的连接方式。本章介绍了圆柱销、圆锥销、开口销、槽销等多种销的类型,并分析了它们的受力机理和应用场合。详细阐述了销连接的设计计算,包括销的剪切强度计算、挤压强度计算以及孔的强度计算。同时,提供了销的安装与拆卸的实用技巧。 第八章 轴的连接方式——螺纹连接与胀紧套连接 本章将重点介绍两种更为灵活和特殊的轴连接方式。关于螺纹连接,虽然螺纹在轴上的应用相对较少,但本章将探讨其在轴端固定、调整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以及相关的设计考虑。关于胀紧套连接,作为一种无键、无槽的过盈连接方式,本章将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计算方法以及在重载、精密传动中的应用优势。 第九章 轴的轴承支承 轴的正常工作离不开轴承的支承。虽然本手册专注于轴本身及其连接,但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轴的设计,本章简要概述了轴承在轴承座中的安装与固定方式,以及轴承选择的基本原则,强调了轴与轴承配合的重要性,为整体机械设计的协同性提供参考。 第十章 典型轴及连接件的设计实例 为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本章提供了一系列典型轴及其连接件的设计实例。涵盖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设计场景,通过详细的步骤解析,展示了如何综合运用本手册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实例包括电机轴、齿轮箱输出轴、传动轴等,并针对不同的工况条件,演示了不同连接方式的选择与设计。 附录 本手册还包含一系列实用的附录,如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材料性能数据表、常用计算公式汇总、常用图形符号等,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查询工具和参考资料。 目标读者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轴及其连接》适合机械设计工程师、产品开发人员、制造工艺工程师、设备维修人员、机械类在校学生以及对机械设计感兴趣的广大技术爱好者。本手册将成为您在轴及其连接件设计与应用领域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深入到具体的设计部分,这本书更是展现出了其深厚的功底。它对各种类型的轴,无论是实心轴、空心轴,还是变截面轴,都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介绍,并且针对每一种轴的特点,提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和设计准则。我特别喜欢它在连接方式上的详细阐述,像键连接、花键连接、销连接等,它不仅仅列出了不同连接方式的优缺点,还给出了详细的计算公式和选型建议。更重要的是,它还考虑到了一些实际制造和装配中的问题,比如公差配合、表面处理等等,这些细节的考虑,往往是决定一个设计成败的关键。 这本书在材料选择方面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它不仅列出了各种常用轴用材料的性能指标,比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疲劳极限等等,还结合了实际应用场景,分析了不同材料在特定工况下的适用性。例如,在需要承受高扭矩和冲击载荷的场合,它会推荐使用高强度的合金钢;而在轻载荷、低成本的场合,它则会建议选择普通碳钢。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能够帮助我避免盲目选择材料,从而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轴的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到疲劳强度校核、失效分析,再到轴的加工工艺和安装注意事项,它都进行了非常系统和深入的阐述。 我尤其欣赏它对各种连接方式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分析。例如,在高速旋转的场合,它会推荐使用花键连接;而在需要频繁拆卸的场合,它则会建议使用销连接。这种细致的分析,能够帮助我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连接方式。

评分

我尤其赞赏书中对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重视。它引用了大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并且在设计计算中充分考虑了这些标准的要求。这不仅保证了设计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也使得设计出来的产品能够更好地与现有体系兼容,方便了后续的制造、安装和维护。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集理论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杰作。它不仅填补了我工作中的知识空白,更激发了我对机械设计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我非常庆幸能够拥有这本书,它已经成为我案头不可或缺的工具。

评分

这本书在讲解轴的设计时,还考虑到了成本效益。它在提供各种设计方案的同时,也会对不同方案的成本进行分析,帮助我做出更经济合理的设计决策。 最后,我想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价格。它是我在机械设计领域取得进步的重要助推器,我将把它作为长期参考和学习的经典之作。

评分

书中关于轴的疲劳强度设计部分,简直是我的救星。在实际工作中,轴的疲劳失效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往往很难在设计阶段就完全避免。但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疲劳强度计算方法,并且引入了许多常用的应力集中系数和材料的疲劳性能参数。它还详细介绍了各种提高轴抗疲劳性能的措施,比如表面强化处理、优化截面形状等等。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我能够更有信心地设计出满足长期可靠运行要求的轴。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连接失效模式的分析。它详细列举了键连接的剪切、压溃,花键连接的磨损、疲劳,以及销连接的弯曲、断裂等失效情况,并且提供了相应的失效判据和安全系数的确定方法。这种对潜在失效模式的深入剖析,让我能够提前预判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设计缺陷的发生概率。

评分

我特别喜欢书中提供的各种设计算例。这些算例都来源于实际工程,并且包含了完整的计算过程和详细的步骤解析。通过学习这些算例,我能够更好地掌握书中介绍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技巧,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 它对轴连接强度校核的讲解也非常到位。无论是键连接的强度校核,还是轴的扭转强度和弯曲强度校核,都给出了清晰的计算公式和校核步骤。这对于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轴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评分

我尝试过一些其他同类的参考书籍,但很少有哪一本能像它这样,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如此出色。它不仅仅是一本“怎么做”的书,更是“为什么这么做”的解释。这种深入的讲解,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的逻辑,并在遇到非标准化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其原理进行创新。 这本书在讲解轴的设计时,也非常注重细节。比如,对于轴的表面粗糙度要求、热处理工艺的选择、以及应力消除的必要性等,都有详细的阐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往往是影响轴最终性能和寿命的关键因素。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简直是抱着一种朝圣的心态。作为一个在机械设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知道一本优秀的参考书能省多少事,又能少走多少弯路。封面上的“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轴及其连接”,光是这几个字就自带一种权威感和分量。我打开第一页,并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以一种非常清晰、有逻辑的方式展开,仿佛作者早就预料到了我们这些读者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哪些困惑。 首先,我非常欣赏它在基础概念上的讲解。不是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抽象的力学原理具象化。比如,在讲解轴的应力分析时,它不仅仅给出了应力集中的公式,还配有详细的受力示意图,甚至还引用了一些实际案例的简化模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为什么某些部位的应力会显著增大,以及这些应力对轴的整体性能有什么影响。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种需要深入理解设计原理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让我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也做得相当出色。每一章节的结构都很清晰,过渡自然。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特别是那些复杂的截面形状和受力分析图,都绘制得非常精确,一眼就能看出关键信息。这种用心的排版,大大提升了阅读体验,让我在查阅资料时能够事半功倍。 我对书中关于轴承的选择和安装部分印象深刻。虽然这本书的主题是轴及其连接,但它并没有忽略轴承这个关键的配合件。它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轴承的结构特点、载荷能力和适用范围,并且给出了轴承的安装、润滑和维护建议。这些内容对于保证轴的正常运转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评分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轴在特殊工况下的设计考虑。例如,在高温、低温、腐蚀性环境或者承受冲击载荷的场合,它都提供了相应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建议。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处理各种复杂工况的工程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参考资料,避免了在遇到这些特殊情况时束手无策。 对于刚入行的年轻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更是无与伦比。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耳边谆谆教导。从最基础的理论到最复杂的工程实践,它都能够提供清晰的指引,帮助新人快速成长,少走弯路。

评分

包装不错,书也不错,但是每本书都有破页,不够完美。

评分

京东给力!客服妹子给力!快递师傅给力!

评分

老朋友相见,很开心,一见如故!

评分

吾消费京东商城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之所有而能买。东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待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光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皆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甚是欣喜若狂,呜呼哀哉!此宝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祷告后与人共赏此宝。人皆赞叹不已,故生此宝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价比之慨,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品位。产品介绍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大欺瞒之嫌。实乃大家之风范,忠义之商贾。

评分

专业书籍 正版 实用

评分

好大好大一本,好重,正品无疑,推荐购买,活动下来大概100买的,很划算

评分

很厚的工具书,可能太重了,底下的一本外壳磨破了两处,其他问题暂时没有发现

评分

质量很好?打印清晰!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