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閱讀本書你會發現,這種邏輯不僅在三次工業革命進程中都得到瞭驗證,而且未來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技術的更迭越發頻繁,科技與金融走上良好的互動共贏之路的需求也越加迫切。
內容簡介
《共贏》一書以科技與金融的互融共贏為核心,分國際篇、國內篇和清華産業篇三大産業篇章進行瞭係統探討,提供瞭豐富翔實的案例。國際、國內兩篇均以科技金融政策開宗明義,著重介紹瞭風險投資、科技銀行以及股權眾籌、互聯網銀行等科技金融的創新案例,論述瞭企業或行業的先行者在科技金融模式上的探索之路。清華産業顯然是科技金融共贏關係*閤時宜的中國案例,30年的科技金融探索之路,使得清華産業實現瞭跨越式發展。 這本書的適用範圍很廣,既可以為政府相關部門的決策提供藉鑒,也可以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參考,亦能成為普通讀者用以瞭解科技金融的趣味性讀物。
內頁插圖
目錄
共贏——國內外科技金融案例研究國際篇*章美國科技金融政策,矽榖背後看不見的手一、 創業美國計劃:美國經濟復蘇的助推器劃二、 《喬布斯法案》:為互聯網股權型眾籌保駕護航三、 《美國發明法案》:讓技術“破繭”轉化“成蝶”四、 《雇員退休收入保障法》: 釋放機構資金為風投“添翼”五、 納斯達剋的創建:盈利之前也能上市融資的平颱第二章風險投資的搖籃,美國SBIC計劃一、 用杠杆融資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二、 嚴格的資格審查三、 全麵的約束監管第三章紅杉資本,賭賽道、贏早期的風投之王一、 風投成為科技創新的催化劑二、 矽榖風頭*勁的風險投資傢三、 順勢而為,下注於賽道四、 用專業團隊尋找思維模式遷移軌跡五、 紅杉中國:“中國學徒”的因地製宜第四章矽榖銀行,以創新金融服務創新一、 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風投和銀行的失效之地二、 衝破傳統銀行桎梏,專為科技中小企業服務三、 “投貸聯動”開啓科技金融大門四、 投貸一體,對的時間給你對的錢五、 産品創新的意義在於量身定製六、 互利共贏體係下的高效風控七、 緊隨全球産業而動的金融帝國第五章AngeList,“領投+跟投”的股權眾籌鼻祖一、 互聯網重構金融,股權眾籌風生水起二、 VC行業的顛覆者——AngeList三、 “領投+跟投”模式,翹起整個VC行業四、 平颱參與者的權責明確,多方受益五、 藉助互聯網增加信息披露六、 專業領投人和閤格投資人,缺一不可第六章Fidor Bank,獨樹一幟的社區網絡銀行一、 Fidor 的核心秘密:直銷銀行+社交網絡,以及服務精神二、 Fidor式平颱模式:銀行業務的App Store三、 Fidor是個社群銀行:樂趣理財+“點贊”徵信國內篇第七章中國科技金融政策,為創新發展配置資源一、 從科技信貸走嚮科技銀行二、 市場化風險投資的轉摺點三、 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第八章北京銀行中關村分行:中國科技銀行的先行者一、 中關村的科技銀行二、 與“中國矽榖”共同成長三、 全係列的産品創新四、 全流程金融服務方案五、 藉勢互聯網金融六、 係統化、專業化的風險管理七、 從“信貸工廠”到“1+N”網絡模式第九章中國式股權眾籌:天使閤投平颱一、 天使匯:天使閤投平颱二、 大傢投:創投服務業的淘寶第十章國內互聯網金融風起雲湧一、 從金融機構互聯網化到互聯網金融二、 校友企業供應鏈的互聯網融資平颱——道口貸三、 産品眾籌“京東産品眾籌”:背靠電商平颱的加速器四、 互聯網徵信“芝麻信用”:利用大數據勾畫信用等級五、 互聯網金融與科技企業的互利共生第十一章上海浦東:科技投融生態圈的探索者一、 十年磨一劍,為小微企業破解“*初一公裏”二、 政策,高效催化産融結閤三、 當科技巧遇互聯網金融四、 園區,搭載科技金融新模式五、 科技銀行,打破科技小微桎梏六、 信用,奠定市場經濟基石七、 門檻,是枷鎖還是保障八、 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的天然聯姻清華産業篇第十二章創新引領:清華産業的戰略探索與發展之路一、 清華産業的曆史變革之路二、 六大産業領域的不俗實力三、 “三鏈融閤”與“五大路徑”的模式創新四、 推動技術從實驗室走嚮市場五、 收獲與成長:科技創新與科技服務的世界級生態平颱第十三章清控科技金融:以融助産,推動科技實業騰飛一、 全綫基金聚焦科技企業服務二、 全牌照金融為科技金融保駕護航三、 藉勢互聯網,高效配置金融資源四、 聚閤、共贏一直是清華産業發展的主要特徵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三章 紅杉資本,賭賽道、贏早期的風投之王 隨著科技金融政策的不斷完善,一大批高技術、高成長、高收益、高風險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和壯大,隨之而來的資金需求也與日俱增。 無須抵押和短期債務償還的風險投資,滿足瞭初創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逐漸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之一。 SBIC計劃的助力,使得美國成為現代風險投資業的發源地。近年來,美國超過85%的風險資本流入瞭高新技術行業,德豐傑、IDG、紅杉資本等國際知名的風投機構成長起來,蘋果、微軟、英特爾等一批享譽全球的大型科技公司迅速壯大,風險資本成為美國創新創業技術創新的“孵化器”和“催化劑”。 本章選取瞭素有“風投之王”的紅杉資本為案例,探究風險投資之於科技企業的重大意義。 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到底有多牛?這個數字足以證明其在全球風險投資界的地位:紅杉資本所投公司占納斯達剋總市值的22%。 但紅杉真正與眾不同的特色在於,在資本的逐利性以及利潤*大化目標的驅使下,風投機構大多在後期投資的熱土上聚集,而紅杉資本卻背道而馳,確立瞭投資於企業前端的投資策略,並自此走上瞭風投之王的加冕之路。 這種被稱為 “下注於賽道”的策略,使得紅杉資本緊緊把握住每一次産業革命的脈動。 它的成功主要得益於其擁有經驗豐富的閤夥人,長期關注小公司,並經常能夠在企業危機的時候伸齣援手,以高效的行動取得客戶的信賴。 可以說,紅杉的發展史也是近幾十年美國的科技發展史: 在大型機時代,紅杉發掘瞭PC先鋒蘋果電腦; 軟件時期,紅杉投資5英寸軟盤業務 Tandon公司和甲骨文; 當PC大肆發展,紅杉培養起網絡設備公司3Com、思科; 而當互聯網時代來臨,紅杉又投資於雅虎、Google和Paypal…… 一、 風投成為科技創新的催化劑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政府推齣瞭一係列保護專利技術和知識産權的措施,一大批高技術、高成長、高收益、高風險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由此迅速發展和壯大,逐步成為美國創新經濟的重要動力。 初創科技企業多具有經營環境變數大、價值不易預估、缺乏可抵押實物資産等問題,很難從傳統銀行金融機構獲得資金支持。19世紀中後期,部分成功的資本傢開始以個體性、碎片化的方式投資具有潛在高迴報的高科技企業,標誌著風險投資萌芽的開始。1945年,英國成立瞭*傢風險投資公司——工商金融公司。1946年,美國成立瞭*傢現代風險投資公司——美國研究發展公司(ARD)。 隨著信息及生物技術産業的快速崛起,新能源、新材料和醫療保健以及通信、半導體和軟件等行業成為風險投資者追逐的熱點領域。 在世界經濟的霸主——美國,風險投資公司對科技企業各階段進行持續的資金支持,成為科技企業強有力的助手和導師,無疑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創新重要的“催化劑”。 20世紀60年代,美國已有700傢小企業投資公司,風險資本達8��14億美元,促使許多創業企業在這輪投資繁榮中得以上市。 二、 矽榖風頭*勁的風險投資傢 在美國,上百傢風險投資公司集聚於矽榖。自1969年英特爾創立以來,絕大多數高科技公司都希望再次獲取到投資者的青睞,並締造下一個奇跡。 然而,資本的逐利性以及利潤*大化目標,使得後期投資所占比重不斷提升,早期階段的科技企業隻能望洋興嘆。原因在於,隨著風險投資公司投資迴報不斷遞增,後期階段的企業相對穩定性較高,且投資能夠獲得更大的資本增值,大部分資金雄厚的風投機構開始投嚮中後期的企業。 企業的初始成長階段可劃分為産品研發期、小型生産、企業早期發展期、加速成長和成熟階段五個階段:在産品研發期,企業融資多數來源於天使投資,投資規模多在10萬美元左右,一般占有企業約8%的股份;隨著企業進入早期發展期,投資機構則開始進行詳細的企業評審評估,對看好的企業進行首輪和A輪投資,投入金額多數在200萬美元以下,所占企業股權也持續增加,但一般不會占有過半股份,以免因創業者所占股權較小而影響創業積極性。在企業的加速成長期和成熟階段,風險投資將投入更多資金,控製更多股權,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影響企業,盡力幫企業做大做強,盡早上市交易退齣。風險不同時期對企業提供的投資與服務如錶3��1所示。 ……
前言/序言
前言 為科技插上騰飛的翅膀:科技與金融共贏之路 《共贏》一書終於能夠與讀者見麵瞭,本書內容主要是關於科技與金融的關係。 書名中的共贏,正是這種關係的寫照。共贏是近幾年商業領域的一大熱詞,但實際上,早在150多年前,達爾文在生物進化論中就提齣共贏是生態圈中的基本特徵;1964年,美國經濟學傢*次將生態進化理論應用於商業發展中。 作為一種生態邏輯,無論是在自然界還是在商業世界,共贏都是生態係統進化中的*優選擇。具體到科技與金融,在科技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中,與資本共贏這個生態邏輯同樣得到瞭印證。 從人類近現代史上的三次工業革命中,不難發現兩者的“正相關”關聯。每場工業革命,都以一次科技跨越式發展為起點,進而帶動商業組織形態的變化,這種變化對於資本也提齣新要求,即帶動金融業的變革,而金融創新反過來又成為商業和科技進步的催化劑。 科技與金融的互相作用一直保持到今日。用一句話來總結這種狀態,就是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源於科技、成於資本。如果把整個社會比喻成一輛汽車的話,那麼科技就是汽車的發動機,資本則是汽油,在引擎全速轉動下,需要更多汽油供應,纔能實現車輛正常運轉。 閱讀本書你會發現,這種邏輯不僅在三次工業革命進程中都得到瞭驗證,而且未來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技術的更迭越發頻繁,科技與金融走上良好的互動共贏之路的需求也越加迫切。 一、 三次産業革命與金融創新的交融共贏 科學技術是*生産力,這句話從*次産業革命就體現齣其真理性。18世紀60年代,以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為始揭開瞭工業革命的序幕,以1785年瓦特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使用為樞紐,人類社會由此進入瞭“蒸汽時代”。 蒸汽機成為社會發展的新引擎。這次技術革命使大規模生産成為可能,商業上,人類開始大規模告彆手工作坊,以工廠製取而代之;社會中,大量的農民離開土地,工業資産階級和工業無産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生産規模化帶來瞭對資本的規模化需求,具體體現在*次工業革命中金融業的興起和發展。 在工業革命之前,1602年荷蘭聯閤東印度公司成立,這是世界上*個股份公司,通過嚮全社會融資的方式,東印度公司成功地將分散的社會財富,變成瞭自己對外擴張的資本。1609年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Amsterdam Stock Exchange,AEX)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誕生,成為世界曆史上*個股票交易所。*傢可上市交易股份公司正是荷蘭東印度聯閤公司。 而1765年英格蘭銀行的創建被認為是一場金融革命。在*次工業革命中,英格蘭銀行逐步發展成為現代中央銀行,奠定瞭現代金融體係的製度基礎。到1825年,英國已經建立700多傢銀行,構建瞭全國普及的銀行體係,這個體係將居民儲蓄的每一個先令有效地轉移給瞭工業的發展。 1817年成立的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由經紀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樹協議》建立起來並開始營運。而隨著美國西部大開發,鐵路建設得到瞭快速發展,1830年誕生瞭*隻鐵路股票。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 1882年美國科學傢愛迪生建立瞭美國*個火力發電站為代錶,人類曆史從“蒸汽時代”跨入到“電氣時代”。 和*次工業革命相比,電氣時代無論是技術還是商業的變化都大大得到加速。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瞭發電機;1876年,定居美國波士頓的蘇格蘭人貝爾試通電話成功;1893年,德國人本茨發明瞭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四輪車,之後寶馬、大眾汽車成立,標誌著現代汽車工業的開始。 這個時代,不僅商業組織形態發生瞭新的變化,資本推手的作用也更為明顯。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社會生産更加集中和規模化,壟斷組織卡特爾、辛迪加等相繼形成。1895—1904年,在美國發生瞭*次閤並收購的浪潮,大工業傢和金融傢聯閤起來形成瞭工業托拉斯。 金融業本身也隨之蓬勃發展。從19 世紀的後期開始,鐵路、製造業和礦業都有巨大的融資需求,企業紛紛發行股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場成為美國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1896年道瓊斯指數成立,此時,股票市場上股價波動不僅對藉款者、投資者和那些在證券市場工作的人員意義重大,而且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狀況和活力的晴雨錶。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投資銀行的齣現,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重要的金融製度安排。在美國,隨著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經濟結構改變,企業需要籌集巨額資金,而當時的美國銀行體係無力提供規模化工業生産所需要的資金。投資銀行提供的股票及債券發行、企業兼並重組、項目融資等業務應運而生,而後來的投資銀行巨頭,也正是從那時起步。其中摩根大通於1871年成立,雷曼兄弟在1889年開始承銷股票,而成立於1861年的高盛在此階段開始高速發展。 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啓於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與前兩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瞭速度革命,正如著名的“摩爾定律”所總結的,信息技術以每18~24個月就翻倍的速度在進步。這同時大大刺激瞭商業和金融創新的發展。 重溫一下過去幾十年來的“摩爾速度”。 1945年,*部電子計算機投入使用; 1968年英特爾公司成立,後來發展成為全球*大的半導體芯片製造商; 1973年,摩托羅拉推齣DynaTAC,現代手機開始發展;1975年,比爾·蓋茨與保羅·艾倫創辦微軟; 1976年,史蒂夫·喬布斯、沃茲尼亞剋和韋恩三人創立瞭蘋果公司; 1984年12月,提供“多協議路由器”的聯網設備的思科係統公司成立。 在這個過程中,第三次工業革命下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推動瞭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社會生産的組織方式發生瞭轉變,其首要錶現是跨國公司的迅猛發展,目前跨國公司的生産總量已占全球生産總量的1/3;其次是初創科技企業快速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的重要力量,初創公司成長為行業巨頭的時間比此前大大縮短。 第三次工業革命下的金融變革也更為劇烈。首先,全球化公司運營需要全球化的金融組織的支持。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成立;1947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成立,並於1995年改組成世界貿易組織。這三大機構分彆活躍於國際貨幣、國際信貸和國際貿易領域,成為協調國際經濟關係的重要機構。 創業經濟則帶動瞭豐富的金融服務創新。科技進步創造的財富,激發瞭個人對早期創業公司的投入,各國政府也發現瞭科技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通過放寬資金進入和設立麵嚮中小企業的投資、風險投資和麵嚮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更成為激發第三次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 1945年,英國誕生瞭全歐洲*傢風險投資公司——工商金融公司; 1946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喬治·多威特、波士頓美聯儲的拉福富蘭德斯和一批新英格蘭地區的企業傢成立瞭*傢具有現代意義的風險投資公司——美國研究發展公司(AR&D;); 1953年,美國國會通過《小企業法案》,創立瞭小企業管理局(SBA),後又創建瞭小企業投資公司(SBIC和MESBIC); 1971年,美國建立麵嚮尚未贏利的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Nasdaq; 1972年,唐·瓦倫丁創辦紅杉資金(Sequoia)風險投資公司,迄今投資瞭超過350傢新科技公司; 1978年美國為瞭促進經濟恢復進一步放寬瞭養老基金對風險投資的限製,美國勞工部的《雇員退休收入保障法》規定,允許養老基金有條件地介入創業投資事業; 1991年的創業投資支持的高科技企業掛牌上市,又掀起瞭新一輪的高技術浪潮和創業投資大發展。 二、 互聯網時代的産業發展 除瞭三次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影響*深的技術之一——互聯網,帶來瞭更多科技與金融的互動。 和前三次工業革命情況不同,中國經濟完美的融入互聯網浪潮中。1989年互聯網齣現,僅6年後的1995年5月,中國*傢互聯網公司瀛海威正式成立。自此中國經濟發展打上瞭互聯網烙印。 互聯網時代,科技以更強勁的動力繼續改變社會。首先,行業格局更為脆弱。特彆是在“互聯網+”和工業革命4��0的時代背景下,技術迭代速度加劇,而站上巔峰的企業名錄不斷被刷新,三年前的行業龍頭今天可能不復存在;其次,開放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詞。在互聯網時代,公司的創新不再是封閉的,互聯網不僅帶來瞭各種行業融閤的可能性,也帶來瞭顛覆行業格局的能量。對於原有行業巨頭,打敗自己的很可能是一個從未在此領域的新進入者。而為瞭贏得持續發展,很多企業從單一做産品嚮做平颱做生態轉變,傳統的領域劃分被新模式模糊、顛覆。 在互聯網精神成為被普遍認可的商業規律後,許多此前被寫進商學院教科書中的商業“真理”也被改寫。例如,社會對企業價值的評判變得更為多元,此前,盈利能力是判斷一個企業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但在互聯網時代,許多獨角獸公司看起來賺錢遙遙無期,卻仍然能夠獲得全球風投的青睞。 總之,技術的前進推動著商業的變化,世界與以往有所不同瞭。以下列舉的一些變化並非剛剛發生,但仍然能對我們的很多常識構成挑戰。 1�鄙桃禱�遇:從有形到無形 在金融領域,抵押貸款幾乎是和欠債還錢一樣耳熟能詳的常識,但在互聯網時代,抵押物正從有形變得無形。 許多巨型公司並沒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資産。正如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Klaus Schwab在其新著《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所說:“世界上*大的打車公司優步(Uber)本身並不擁有車輛;*受歡迎的媒體所有者Facebook沒有創造任何內容;*有價值的零售商阿裏巴巴(Alibaba)沒有庫存;*大的住宿供應商Airbnb沒有房産。”而世界估值排名第三的房地産企業wework也沒有自己的一間物業。 現在的商業領域不僅僅是以往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物質世界。 沒有瞭以往所屬行業的實物資産,但是這些公司的成長是看得見的。一個無形的創意、一個用戶痛點的解決、一項幾頁紙的專利技術可能成就未來世界的商業巨鰐,那些傳統的商業銀行抵押貸款的融資模式不再適應新産業發展需求。 2�鄙桃導壑擔捍永�潤到用戶 互聯網商業價值的另一個變化是從利潤為王到用戶為王的轉變。與摩爾定律齊名的梅卡夫定律指齣瞭這一點:網絡的價值與上網人數的平方成正比。 有專傢對當今世界上估值*大的幾傢企業進行過比較,發現現代企業的估值與其財務報錶的利潤也不相符閤。先來看一下傳統行業,2016年年初,中石油市值約為13 964億元,而中國石油的2015年的淨利潤僅為355��17億元,其市值與年利潤比率約為39倍(實際上,在2015年年中,中石油的市值一度飆升至2 000億,一舉超過榖歌,成為全球第二);到2016年創立百年的寶馬汽車擁有全球*先進的製造生産綫,同時也是目前全球*大的豪華汽車生産廠商,其全球銷量保持持續增長,2015年該公司銷售利潤為95��9億歐元(約閤人民幣680億元),其2015年市值約閤人民幣5 909億元,其市值和年利潤比率約為8��7倍;而創立10年的分享經濟代錶公司Uber,作為*大的齣租車公司(它們將自己定義為人們齣行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全球160個國傢擁有超過800萬人(2014年年底統計數字)的用戶,根據*近一次的融資,它的估值超過瞭500億美金(這個價值超過瞭80%的標準普爾的企業價值)。創立於2009年的Uber由於沒有上市,無法獲得其財務信息,但其創始人卡蘭尼剋在2016年3月對媒體錶示,Uber全球排名前30的城市每年盈利超10億美元(與此同時,僅在中國市場,Uber每年虧損也高達10億美元)。 如果說市值代錶瞭市場對於一傢公司價值的認可,那麼市場所認可的價值與其擁有的能力是不是成正比?無論是對於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領域,答案都不再是肯定的(如圖1所示)。 圖12014年部分知名企業的市值與收入、利潤的關係變化圖 3�鄙桃鄧俁齲耗Χ�定律與反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的背後,實際上是新一代公司更為高效的市場研發能力。有瞭虛擬世界的加持,在現實社會中,IT公司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下一代産品的研製,同時這也促使各個企業為未來的市場研究産品和技術。 技術快速變革,讓小公司有機會參與推動顛覆式創新。吳軍在《浪潮之巔》中提到:科技進步在量變過程中新的小公司無法和老的大公司相比,但在質變過程中,有些小公司會做得比大公司更好,而後來者居上,這也是矽榖等新興地區齣現瞭眾多技術新貴的原因。 公司成長期因此大大縮短,有人對傳統媒體和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獲取5 000萬用戶的所需時間進行過統計(如圖2所示):廣播用瞭38年,電視用瞭13年,互聯網用瞭4年,Facebook用瞭3��5年,Twitter用瞭9個月,Instagram用瞭6個月。如圖2所示。 獲得5 000萬用戶所需要的時間 廣播—38年 電視—13年 互聯網—4年 Facebook—3��5年 Twitter—9個月 Instagra
共贏 國內外科技金融案例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共贏 國內外科技金融案例研究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