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巨匠——从欧拉到冯·诺伊曼

数学巨匠——从欧拉到冯·诺伊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约安·詹姆斯 著,潘澍原,林开亮 等 译
图书标签:
  • 数学史
  • 数学家
  • 欧拉
  • 冯·诺伊曼
  • 数学传记
  • 科学史
  • 数学普及
  • 大师
  • 人物
  • 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86453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455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哲人石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0
字数: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一般读者
  本书介绍了60位数学家的生平,从1707年出生的欧拉到1903年出生的冯·诺伊曼。他们通过各自的思想、教学或是其他方式,对数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这60位数学家经历多样、命运各异。他们中仅有3位女性,分别是热尔曼、柯瓦列夫斯卡娅和诺特。他们在文化上非常多元化,特别是犹太人占了很大比例。虽然有一些人来自非常富有的家庭,但大多数人出身贫寒。总的来说,比起他们的父母来,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有着寻常的天分。阅读本书,你就能了解数学如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以及他们如何改变了数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60位数学家,描绘了那个数学不再囿于其古典本源而发展到其现代形式的时代。这些数学家出生于1700到1910年间,来自多个国家,他们通过各自的思想、教学或是其他方式,对数学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书的重点是他们经历多样、命运各异的生平,而非他们的具体成就。本书以数学家们的出生日期为时序排布,分为10章,每章包含6位数学家的生平。这样在顺次阅读时,数学发展的历程就以人物故事的鲜活形式展现出来。

作者简介

  约安·詹姆斯(Ioan James,1928— ),英国牛津大学原几何学萨维尔讲席教授,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与新学院荣誉研究员。詹姆斯在数学研究上成就显赫,曾任伦敦数学学会主席,获该学会颁发的贝里克奖和怀特海奖。他于196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世界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他已出版5本数学专著,新近著作则偏重科学史。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从欧拉到勒让德
欧拉(1707—1783)
达朗贝尔(1717—1783)
拉格朗日(1736—1813)
蒙日(1746—1818)
拉普拉斯(1749—1827)
勒让德(1752—1833)
第二章 从傅里叶到柯西
傅里叶(1768—1830)
热尔曼(1776—1831)
高斯(1777—1855)
泊松(1781—1840)
彭赛列(1788—1867)
柯西(1789—1857)
第三章 从阿贝尔到格拉斯曼
阿贝尔(1802—1829)
雅可比(1804—1851)
狄利克雷(1805—1859)
哈密顿(1805—1865)
刘维尔(1809—1882)
格拉斯曼(1809—1877)
第四章 从库默尔到凯莱
库默尔(1810—1893)
伽罗瓦(1811—1832)
西尔维斯特(1814—1897)
魏尔斯特拉斯(1815—1897)
切比雪夫(1821—1894)
凯莱(1821—1895)
第五章 从埃尔米特到李
埃尔米特(1822—1901)
克罗内克(1823—1891)
黎曼(1826—1866)
史密斯(1826—1883)
戴德金(1831—1916)
李(1842—1899)
第六章 从康托尔到希尔伯特
康托尔(1845—1918)
米塔-列夫勒(1846—1927)
克莱因(1849—1925)
柯瓦列夫斯卡娅(1850—1891)
庞加莱(1854—1912)
希尔伯特(1862—1943)
第七章 从E·H·穆尔到高木贞治
E·H·穆尔(1862—1932)
阿达马(1865—1963)
豪斯多夫(1868—1942)
嘉当(1869—1951)
博雷尔(1871—1956)
高木贞治(1875—1960)
第八章 从哈代到莱夫谢茨
哈代(1877—1947)
维布伦(1880—1960)
布劳威尔(1881—1966)
诺特(1882—1935)
R·L·穆尔(1882—1974)
莱夫谢茨(1884—1972)
第九章 从伯克霍夫到亚历山大
伯克霍夫(1884—1944)
外尔(1885—1955)
波利亚(1887—1985)
拉马努金(1887—1920)
柯朗(1888—1972)
亚历山大(1888—1971)
第十章 从巴拿赫到冯·诺伊曼
巴拿赫(1892—1945)
维纳(1894—1964)
亚历山德罗夫(1896—1982)
扎里斯基(1899—1986)
柯尔莫戈洛夫(1903—1987)
冯·诺伊曼(1903—1957)
后记
译后记
《数学巨匠——从欧拉到冯·诺依曼》并非一本聚焦于个别数学家生平轶事的传记集合,也不是一套枯燥乏味的定理证明汇编。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数学思想之旅,一场对塑造现代世界、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那些核心数学观念的深度探寻。本书的宗旨在于展现,自十八世纪中叶以来的数学发展,如何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宏大而精妙的体系,并最终孕育出那些改变我们认知世界方式的理论和技术。 我们的旅程始于那个辉煌的时代,以莱昂哈德·欧拉这位百科全书式的数学家为起点。欧拉的工作不仅仅是数量庞大,更重要的是其思想的广度与深度。他几乎涉足了当时所有已知的数学分支,并为它们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本书将剖析欧拉在分析学、数论、图论、以及力学等领域开创性的贡献。我们并非简单罗列他的公式,而是要理解他如何 systematize 泛函概念,如何引入更简洁的符号系统(如 e, π, i, f(x)),这些举措如何为后来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探讨他关于级数收敛、复变函数、以及积分运算的深刻洞见,这些成果不仅在理论上意义非凡,更成为后来物理学和工程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石。例如,欧拉在解决巴塞尔问题上的成就,看似一个纯粹的数论问题,却展现了他对无限及其处理方式的非凡直觉,而这正是分析学核心的议题之一。 从欧拉时代的宏伟基业出发,本书将聚焦于那些在各自领域内拨云见日、引领潮流的数学巨匠。我们将审视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这位“数学王子”,他如何以惊人的洞察力,在代数、数论、几何、甚至天文学和物理学等诸多领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高斯的《算术研究》不仅仅是数论的圣经,更是开启了抽象数学的新纪元。我们将深入探讨他关于二次互反律的猜想与证明,以及他如何将复数引入几何,为后来的复数几何和拓扑学铺平道路。他发展的最小二乘法,至今仍是统计学和数据分析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接着,我们不会忽视柯西、黎曼、魏尔斯特拉斯等分析学巨匠,他们如何精炼了极限、连续、可微等基本概念,将分析学从直觉的泥沼中解放出来,建立起严谨的数学基础。我们将探究黎曼几何的革命性思想,它如何挑战了欧几里得几何的普适性,并最终成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数学语言。里奇和列维-奇维塔对张量分析的发展,更是将这种几何思想推向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本书并非简单地沿着时间线排列数学家的名字,而是要揭示数学思想的内在联系与演进逻辑。我们关注的是那些“思想的火花”,是如何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物手中被点燃、传递、并发展壮大的。例如,从欧拉对无穷级数的早期探索,到柯西和魏尔斯特拉斯对收敛性的严格定义,再到黎曼对积分概念的推广,这一脉络清晰地展示了数学的严谨性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进入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数学的面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抽象代数、集合论、以及逻辑学的兴起,为数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将会详细解析大卫·希尔伯特这位伟大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不仅在诸多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以其前瞻性的眼光,提出了二十世纪数学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后世数学家的研究热情。本书将探讨希尔伯特对代数不变量理论、积分方程、以及数学基础的贡献,并重点分析他著名的“希尔伯特问题集”,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指引了二十世纪数学的发展方向。 对数学逻辑和集合论的深入探讨也将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会追溯乔治·康托尔集合论的开创性工作,即使最初遭受争议,但其关于无穷集合的基数理论,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数的理解。我们也会触及伯特兰·罗素和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的《数学原理》,以及他们为数学逻辑奠定的基石。这些工作不仅在理论上至关重要,更对计算机科学的诞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终,我们的目光将聚焦于约翰·冯·诺依曼,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以其超凡的才华,在数学的各个分支,从泛函分析、量子力学、博弈论到计算机科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本书将重点阐述他如何将量子力学形式化,如何创造性地发展了博弈论,并尤其强调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奠基性工作。我们将会深入分析他关于“可计算性”的理论,以及他所设计的“冯·诺依曼结构”,这是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蓝图,至今仍被广泛遵循。他提出的“通用计算机”概念,更是预见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数学巨匠——从欧拉到冯·诺依曼》并非仅仅罗列这些伟大的名字,更在于展现他们是如何通过对数学概念的不断追问、质疑、以及创造,推动了整个数学学科的进步,并最终深刻地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本书强调的是数学思想的传承与飞跃,是抽象概念如何转化为具体应用的历程。我们将看到的,是一个由严谨的逻辑、精妙的结构、以及无穷的创造力所构筑的知识殿堂,而欧拉和冯·诺依曼,正是这座殿堂中最为璀璨的两颗明星,他们之间的道路,正是数学发展史中最激动人心的篇章。 本书的叙述方式将力求通俗易懂,避免过度的专业术语,力求让非数学专业的读者也能领略数学思想的魅力。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数学巨匠思想的解读,能够引发读者对数学更深层次的思考,理解数学不仅是冰冷的数字和公式,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通向真理的有力工具。它关乎我们如何理解宇宙的规律,如何设计未来的技术,甚至如何思考存在本身的意义。从欧拉构建的分析学大厦,到冯·诺依曼开启的计算时代,这之间的每一个节点,都闪耀着人类理性与创造的光芒。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去理解现代数学是如何一步步演化而来的。它不仅仅是关于数学家的故事,更是关于数学思想的故事,是关于人类如何认识世界,如何探索未知,如何不断突破认知边界的故事。欧拉的勤勉与深邃,高斯的超凡直觉,黎曼的几何革命,希尔伯特的总结与展望,以及冯·诺依曼的跨界天才,这些不同的特质汇聚在一起,共同谱写了数学史上最为壮丽的篇章。通过本书,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强大生命力,以及它对我们现代生活所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科学史。它没有将数学视为一个静止的、完成的体系,而是将其描绘成一个充满活力、持续演进的有机体。作者成功地将那些庞杂的数学分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编织成一张宏大而精密的网络。读完合上书本时,我脑海中留下的,不是一堆公式的残影,而是一连串关于“求知欲”、“坚持不懈”和“思想革命”的画面。它成功地激起了我重新去温习一些基础数学概念的冲动,但这次,我不再是为解题而学,而是带着对创造这些概念的先贤们的敬意去理解。这本书的厚度和广度,让它成为了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案头常备之作,它教会我的,远不止于数学本身。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产生强烈共鸣的部分,在于它对“天才的孤独与责任”这一主题的探讨。虽然标题聚焦于成就,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作者一直在挖掘这些数学巨匠们在做出伟大贡献背后的心路历程。他们如何面对灵感的枯竭,如何处理与同行之间的嫉妒与竞争,更重要的是,当他们的研究成果具有颠覆性的力量,甚至可能被用于破坏性的目的时,他们内心的挣扎。这种对个体在宏大历史进程中角色定位的深层思考,远超出了单纯的数学介绍范畴。我仿佛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当一个人站在知识前沿时,那种既是荣耀也是重负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关于“数学”的书,更是关于“人类心智如何探索未知”的哲学探讨,这让我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技术伦理问题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的结构安排,它摒弃了传统传记文学那种线性的时间叙事,而是采取了一种“主题簇拥”的方式来组织内容。它不像一本流水账,而是像一个精密的钟表,不同的功能模块(比如分析学、数论、逻辑学)被巧妙地嵌入到不同人物的生平中,但又通过一些精妙的过渡句和思想的传承线索串联起来。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在一个巨大的知识迷宫里,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牵引着,不断地发现新的交叉口和风景。特别是在描述冯·诺伊曼的跨学科成就时,作者处理得极为老练,他能自然地从纯粹的数学抽象领域,无缝衔接到对现代计算机架构的早期构想,这种思维的跳跃性,完美地展现了那个时代顶尖大脑的运作模式——没有固定的边界,一切知识都是相互渗透的。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智力愉悦感,让人时刻保持着一种“原来如此”的兴奋状态。

评分

从语言风格来看,这本书的文笔可谓是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这在国内的科普读物中是比较少见的平衡点。作者显然对古典文献有着深厚的功底,他引用一些历史文献时的措辞考究而精准,但同时,他懂得如何在关键的概念解释上使用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比喻。比如,他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日常场景来解释某些抽象的拓扑学概念,那种“剥洋葱”般的层层递进,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清晰可见。更有甚者,他对某些历史争议的描述,也处理得非常得体,没有一味地褒扬或贬低,而是以一种历史学家的客观视角,去剖析不同学派之间的思想碰撞,让人感受到学术研究本身就是一场充满张力的辩论。这种深思熟虑的笔触,使得读者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文字本身的愉悦。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深邃的墨蓝色背景配上古老的金色字体,一拿到手里就让人感觉沉甸甸的,仿佛真的捧着一本穿越时空的智慧结晶。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开篇时那种对数学史的敬畏感,他没有急于抛出那些高深的公式,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描绘那个时代科学界独特的氛围。想象一下,在那个信息交流缓慢的年代,一位学者如何凭借着纯粹的逻辑推导,一步步构建起坚实的数学大厦,那种筚路蓝缕的艰辛和最终的顿悟,被叙述得跌宕起伏。我尤其喜欢他如何穿插讲述这些巨匠们私下的轶事,比如欧拉晚年失明后惊人的心算能力,或者高斯在得知费马大定理的某些进展时那种近乎孩子般的兴奋。这些“人情味”极浓的细节,使得那些平日里只存在于教科书中的名字,立刻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骄傲也有困惑的探索者。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拉近了读者与数学先驱们的距离,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数学史,变成了一部引人入胜的英雄史诗。

评分

单独一个作者写这么多巨匠,实在难以驾驭。

评分

这书都是讲数学家的事迹~很好~搞活动时买的~书质量很好!本人是学数学专业的,有时学数学会感到很枯燥~到时就拿这书来看看~陶冶一下数学情感~哈哈……多了解一下数学书中的名人总是好的……欣赏某个数学家~你就会对这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然而然,学起来就有激情了!哈哈哈……

评分

囤书,还没看,还没看,还没看,还没看。

评分

早就是京东钻石会员,这次购物突然发现京东好多环节还需要优化,1是客服专业水准需要提高,因为用到支票支付,下的大单被自动分成四个子订单,客服专员都不知道支票只开一张就可以,竟然说需要四张支票balabala,甚至同事同样购买支票支付,咨询客服说支票支付发票不支持明细,竟然不知道电子发票。2客户客服体验差,因为其中一个订单临时采购,造成事件拖拉,18号下单后一直没有动静,在与多次客服沟通时,客服只会机械应答,没货等着,因为牵扯发票报销想建议客服给催促进度无果,甚至于24日中午12:20沟通的客服,竟然态度恶劣,让取消订单,岂知取消订单,整个支票流程会变得巨麻烦无比,气的我直接挂断,都忘了给他差评。需要点明,我下单时一直有货,即使在沟通时,页面显示依然有货,可以随时下单,但是结果,18号的单直到27号才到货,这个速度也是醉了。虽然说100本书中只有这一本晚到,但是,支票支付导致整个流程受阻,体验不好,作为一名京东的忠实用户,真心希望京东自营优化流程,多从用户角度出发,打通反馈沟通渠道,做好自己的口碑,首次打一星,该努力啊

评分

孩他爸看的,兴趣比较杂,还没看完。

评分

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写这些数学家们的人生,有看头。

评分

最近对从历史角度看物理感兴趣,想了解一下。

评分

科学杂物,写的精彩生活,收藏书

评分

数学书非常好,非常有趣,让人着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