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德国的印象。
不等同于市面上各种LP似的德国旅游实用攻略,也并没有介绍德国有名的那些风光名胜,只是用一个德国本地人的角度,从她的日常生活每一天,折射出德国这个国家的各个层面。这些并不是到德国短期旅游或短暂旅居的人所能了解到的德国。
作者洪莉在德国生活了25年,在小镇生活了18年,她嫁给了当地的德国人,进入了一个完全本土化的德国家庭,因此她有机会不局限于当地的华人群体圈子,而是真正融入德国本地生活。她积极参与德国当地协会活动,在闲暇时与德国丈夫结伴巡游德国各地古镇村庄,参加各种民俗节庆,与德国邻居友好交往,与德国婆婆闲话家常……而记者的职业身份又使她在采访时有机会接触德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事、物。广博的见闻、凡事求甚解的性格、天生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热爱生活的一颗心,使得她潜移默化地收集起多年的德国美丽时光,把她的观察、她的感悟、她对德国社会及德国人的理解分类梳理成章,和大家分享。
这里一定有你所不曾知晓的德国内里的气质。
200多张作者及德国先生共同拍摄的日常生活照片,十几万的文字,图文并茂。德国霍尔特市市长作德文序,倾情推荐。
收集德国好时光系列
《收集德国好时光——小镇生活风物记》
《收集德国好时光——认识德国骨子里的气质》
德国幼儿园会参观警察局和牙医诊所,
学习如何报警及乳牙护理;
德国社会上有多个“阅读促进”的网络项目,
鼓励青少年多多读书;
德国各地在街上铺设的铜砖块刻上二战中在该地被杀害的犹太人名字,
用来铭记和反思历史;
德国大学生联盟在魏因海姆一年一度的大聚会已传承150年,
男人们依旧保持着骑士风范;
德国有固定垃圾回收日和各色家庭分类垃圾桶,
垃圾和污水在处理工厂全部变废为宝;
超市里购买的鸡蛋全部有“身份证”,
严格的食品监督机制可追查到每一个鸡蛋的诞生地;
一生没有工作的婆婆享受全方位医疗保障,
靠家庭紧急自救系统得到及时救治;
马科斯一家人是德国不多见的大家庭,
听他们讲在古城创建餐馆勤劳持家的传奇故事;
……
定居德国25年﹑在德国小镇生活了18年的华裔女记者,
有一双好奇而喜欢观察的眼睛。
德国的素质教育、历史教育、精神传承、环保生活、食品医疗、德式思维等,
与她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也许她的笔下,你会看到德国不为人知的一面。
来自德国市长的问候
亲爱的读者:
在这本书里,洪莉女士描写了她在德国的生活经历。洪女士来自于一个不同于德国文化的国度。在德国,在这个最初对她来讲完全陌生的国家、陌生的文化和陌生的人群中,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还学会了去发现新故乡的可爱和新生活的美好。
洪女士长期定居在德国的小城镇,与德国人朝夕相处。这里的人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人与人之间交往密切。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而一个民族所特有的习俗、礼仪和传统,既是连接本民族的纽带,也是将其与其他人群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文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澄清价值观和前景观的空间。从文化中,人们汲取力量,获得归属感,找到生命之源,从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文化是人类劳作的结果。
而这样的“劳作”是从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开始的,发生在小范围内部,比如邻里之间或协会成员之间。如果你学会了如何与身边的人和睦友好地相处,那么走遍整个德国都应该不成问题。
我诚挚推荐各位品读此书,并且盛情邀请大家来德国观光旅游,从北海游到阿尔卑斯山。希望各位和洪女士一样,也能够发现德国的“美好”。
致以真挚的问候!
德国霍尔特市市长
克劳斯?克莱恩库恩
(翻译:杨悦)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提供的“反思视角”。很多时候,当我们阅读介绍别国文化的书籍时,很容易陷入单纯的赞美或简单的对比。但这本书巧妙地将德国的特质与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进行了一种微妙的对照。它不是在说“他们比我们好在哪里”,而是在引导读者思考:“当面对类似的问题时,我们的文化是如何应对的?” 这种“他山之石”的启发性非常强大,它迫使我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某些观念。通过这本书,我仿佛获得了一把钥匙,不仅打开了通往德国内部世界的门,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我们自己的文化土壤。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量,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拓展和升级。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不像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但又比一般散文多了一份严谨的思辨性。作者在描述那些复杂的社会现象时,总能找到一个非常精准且富有画面感的比喻,让抽象的概念瞬间变得具象化。例如,他对“德国式秩序”的描述,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词汇来形容那种井井有条背后隐藏的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这个词汇我之前从未听过,但一经作者点拨,我立刻就能理解那种“被保护在规则之内”的安全感了。这种文字的魔力,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一下刚才读到的句子,甚至会忍不住在脑海中进行二次加工和联想。对于那些想要真正理解一个国家精神气质的读者来说,这样的文字功底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传统的、按部就班的介绍模式,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他与这片土地相处的点滴感悟。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游走在观察者和参与者之间的微妙平衡。他似乎不急于给出一个明确的“德国人就是这样的”的论断,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小故事、生活中的小插曲,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和拼凑出一个立体的德国形象。比如,书中对于“准时”这个概念的探讨,就远比我们日常理解的“守时”要复杂得多,它牵扯到了对个体时间尊重和对集体效率的考量,读起来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这种深入生活肌理的描写,比任何官方介绍都来得更有说服力。而且,作者的笔触中流露出的那种对差异性的包容和好奇心,也让阅读过程变得非常愉快,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评判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沉稳又不失活力,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那种纸张的质感和重量都让人感觉这是一本用心制作的书。我原本对德国的了解仅限于工业制造和严谨的刻板印象,总觉得那是一个和“浪漫”搭不上边的国度。但这本书的标题和封面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似乎想揭示一些更深层次、更具人情味的东西。我非常期待能通过这本书,看到那些隐藏在教科书和新闻报道背后的、真正构成德国民族精神内核的那些细微之处。翻开扉页,看到作者对德国生活的细腻观察和热情,我已经开始对接下来的旅程充满期待了。希望作者能带我走入那些寻常百姓的生活场景,去感受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宏大的历史叙事层面。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适,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很轻松,这对于一本深度探讨文化主题的书籍来说非常重要,毕竟阅读体验直接影响了信息的吸收效率。
评分对于一个文化探索类的书籍来说,深度和广度同样重要。我发现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涵盖了我们能想到的柏林墙、啤酒节这些标志性元素,更深入到了地方性的小镇文化、邻里之间的互动模式,乃至德国人处理冲突和表达情感的隐性规则。这种广度让读者能感受到德国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由无数鲜活的、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细胞组成的有机体。而在深度上,作者敢于触及一些敏感或不易被外人察觉的文化底色,比如他们对“边界感”的执着维护,以及这种边界感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进行调整和演变。这种深入挖掘核心价值体系的努力,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普通的旅游指南或文化速写,它提供了一个理解德国“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思维框架。
评分很喜欢德国这个国家,希望有机会去旅游~
评分喜欢作者写的内容,推荐大家看看
评分好评
评分质量很好的学习用书,谢谢了!
评分物流总是那么给力,书还没看完,慢慢看
评分不错
评分嗯
评分印刷精美,非常喜欢
评分东西收到了,物流很快。等大促出手。很划算,谢谢卖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