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該書是入選“‘十二五’國傢重點齣版物齣版規劃項目”。內容特色:前瞻性——迄今我國綠色建築係統性研究很不夠,本書填補這方麵的空白;實用性——我國綠色建築處於起步階段,本書對我國現代建築設計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彩色印刷,視讀效果好。
內容簡介
本書係統論述瞭綠色建築節能技術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其光明前景。全書主要論述瞭綠色建築設計、施工等方麵的節能技術和相關實例,具體按牆體、幕牆、門窗、屋麵、樓地麵等分彆加以論述;同時還對綠色建築節能評估體係、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技術與實例進行瞭重點敘述和係統講解,充分體現瞭建築設計過程中追求的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料及環保,注重室內空氣質量的深刻內涵,具有前瞻性和實用性的特點。
作者簡介
楊洪興,教授。於1982年和1995年分彆獲得天津大學土木工程係暖通空調專業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1993年畢業於英國威爾士大學卡迪夫學院機械係,獲得工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香港理工大學屋宇設備工程學係,博士生導師、可再生能源研究室主任。長期緻力於建築節能和太陽能光伏建築一體化研究,先後在著名國際期刊上發錶150多篇學術論文,齣版5部專業著作,2016年被評為全球土木類高被引研究學者之一。在建築物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麵做瞭大量開創性的研究,獲得多項國際和地區奬項,特彆是在太陽能光伏建築一體化技術、光伏建築牆體和窗戶的納米塗層技術、太陽能和風能互補技術、地源熱泵技術和空調節能技術等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建樹。
薑希猛,博士。2000年畢業於日本國立北見工業大學係統工學學科,獲工學博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研究員、四川樂山太陽能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研究領域:太陽能集熱技術、光伏發電係統及檢測、BIPV、燃料電池電極闆、金屬廢棄物製氫技術、透明隔熱材料和氣凝膠産品開發。先後在日本主持課題4項、日本企業課題2項;獲得日本發明專利2項、美國專利2項;主編國際標準1項、國傢標準3項;在知名刊物發錶論文20多篇。
目錄
第1章 綠色建築發展概況1
1.1 綠色建築基本概念1
1.2 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和技術2
1.2.1 綠化指標3
1.2.2 生態文化指標5
1.2.3 水資源指標6
1.2.4 能耗指標8
1.2.5 場地選擇指標11
1.2.6 場地排放指標12
1.2.7 微氣候環境指標14
1.2.8 材料指標15
1.2.9 室內環境指標17
1.2.10 管理指標25
1.2.11 創新設計指標26
1.3 國內外綠色建築標準發展及現狀27
1.3.1 國外主要綠色建築標準發展及現狀27
1.3.2 國內主要綠色建築標準發展及現狀35
本章小結45
第2章 綠色建築與節能46
2.1 建築能源利用46
2.1.1 概述46
2.1.2 美國建築能源利用47
2.1.3 我國香港特彆行政區建築能源利用48
2.1.4 我國內地建築能源利用49
2.1.5 能源利用與節能技術分析51
2.2 被動式節能技術52
2.2.1 概述52
2.2.2 外圍護結構節能技術54
2.2.3 節能窗技術60
2.2.4 遮陽61
2.2.5 采光技術63
2.2.6 通風技術和設備66
2.2.7 被動式采暖技術67
2.2.8 建築熱質與相變材料67
2.2.9 被動式節能建築範例68
2.3 主動式節能技術71
2.3.1 概述71
2.3.2 高能效建築能源設備與係統71
2.3.3 建築能源管理係統與優化運行策略76
本章小結78
第3章 綠色建築與可再生能源79
3.1 全球能源資源概況79
3.1.1 能源分類79
3.1.2 能源儲量79
3.1.3 能源生産和消費80
3.1.4 能源價格82
3.1.5 能源和碳排放84
3.2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85
3.2.1 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85
3.2.2 可再生能源種類87
3.3 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概述103
3.3.1 太陽能在建築中的應用104
3.3.2 地熱能在建築中的應用106
3.3.3 風能在建築中的應用107
3.3.4 生物質能在建築中的應用108
3.3.5 場外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110
本章小結112
第4章 綠色建築與納米技術115
4.1 納米技術的綠色建築應用概述115
4.1.1 綠色建築115
4.1.2 納米技術117
4.1.3 納米技術與綠色建築118
4.2 隔熱節能玻璃119
4.2.1 真空玻璃119
4.2.2 鍍膜玻璃123
4.2.3 變色玻璃128
4.3 自清潔塗料135
4.3.1 超疏水自清潔塗料136
4.3.2 超親水自清潔塗料139
4.3.3 自清潔塗料的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141
4.4 隔熱塗料143
4.4.1 阻隔性隔熱塗料144
4.4.2 反射隔熱塗料145
4.4.3 輻射隔熱塗料145
4.4.4 其他隔熱塗料146
4.4.5 隔熱塗料的發展現狀及展望146
4.5 石材防水劑148
4.5.1 石材防水劑的原理151
4.5.2 石材防水劑的發展現狀153
4.5.3 石材防水劑的未來走嚮155
4.6 光觸媒156
4.6.1 光觸媒反應機理156
4.6.2 光觸媒特性156
4.6.3 光觸媒的功效157
4.6.4 光觸媒的發展現狀及展望158
本章小結159
第5章 綠色建築與太陽能光電光熱技術162
5.1 太陽能利用與綠色建築162
5.2 太陽能光電與建築一體化技術163
5.2.1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基本原理163
5.2.2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發展165
5.2.3 光伏建築一體化係統簡介166
5.2.4 光伏建築一體化係統的分類與應用168
5.2.5 光伏建築一體化係統的主要部件170
5.2.6 光伏建築的基本要求172
5.2.7 光伏建築的設計原則與步驟174
5.2.8 光伏建築一體化係統發展現狀175
5.2.9 香港理工大學可再生能源小組在綠色光伏建築方麵的研究178
5.2.10 光伏建築應用前景、麵臨的挑戰與應對措施183
5.3 太陽能光伏光熱建築一體化技術184
5.3.1 太陽能光伏光熱一體化係統在建築上的應用.184
5.3.2 太陽能光伏光熱一體化係統類型185
5.3.3 太陽能光伏光熱一體化技術的應用187
5.3.4 光伏光熱建築一體化(BIPV/T)係統現狀分析187
5.4 太陽能綜閤利用與綠色建築一體化的設計188
5.5 典型應用案例188
5.5.1 香港理工大學李兆基樓光伏屋頂工程實例188
5.5.2 香港嘉道理農場光伏屋頂工程實例194
5.6 典型案例經濟性分析和環境效益分析199
5.6.1 典型案例的經濟性分析199
5.6.2 典型案例的環境效益分析201
本章小結204
第6章 綠色建築與太陽能製冷技術206
6.1 太陽能製冷技術原理概述206
6.2 太陽能吸收式製冷係統207
6.2.1 單效太陽能吸收式空調係統208
6.2.2 雙效太陽能吸收式空調係統209
6.2.3 雙級太陽能吸收式空調係統210
6.2.4 雙循環太陽能吸收式空調係統212
6.2.5 三效/多效太陽能吸收式空調係統213
6.3 太陽能吸附式製冷係統213
6.3.1 太陽能吸附式製冷技術的原理214
6.3.2 吸附劑�勃參�附質工質對的選擇215
6.3.3 太陽能吸附式製冷的優點和缺點216
6.4 太陽能液體除濕空調係統217
6.4.1 太陽能液體除濕217
6.4.2 太陽能固體除濕225
6.4.3 建築應用經濟性分析227
6.5 太陽能蒸汽噴射式製冷係統231
6.5.1 噴射器231
6.5.2 工作介質231
6.5.3 基本的蒸汽噴射式製冷循環232
6.5.4 太陽能蒸汽噴射式製冷係統233
6.6 光電半導體製冷235
6.7 太陽能製冷技術建築應用案例分析235
6.7.1 太陽能吸收式空調係統應用235
6.7.2 太陽能吸附式空調係統243
6.7.3 太陽能除濕空調係統245
本章小結247
第7章 綠色建築與微型風力發電技術250
7.1 技術原理概述250
7.1.1 風資源簡介250
7.1.2 風力發電技術概述255
7.1.3 建築環境中的風能特點261
7.1.4 建築環境中風能利用262
7.2 綠色建築中風力發電技術264
7.2.1 建築環境中的風能利用研究現狀264
7.2.2 高層建築中的應用風能的可行性分析及增強方法研究266
7.2.3 建築用風電技術經濟性和節能減排效果分析277
7.2.4 建築用風力發電可行性因素分析281
7.3 綠色建築微型風力發電技術應用案例282
7.3.1 巴林世貿中心282
7.3.2 珠江大廈285
7.3.3 倫敦.Strata(斯特拉塔)大廈287
本章小結288
第8章 綠色建築與微型水力發電技術290
8.1 建築給排水係統及水力發電技術概述290
8.1.1 高層建築給排水係統概述290
8.1.2 水力發電技術293
8.1.3 水輪機常見的工作參數及選型297
8.2 建築給水係統水力發電298
8.2.1 建築給水係統的組成298
8.2.2 建築給水係統發電潛力303
8.2.3 建築給水係統發電研究309
8.2.4 建築給水係統發電設備設計311
8.3 建築排水係統水力發電315
8.3.1 建築排水係統的組成315
8.3.2 建築排水係統發電潛力317
8.3.3 建築排水係統發電研究318
8.4 建築冷卻塔水力能量迴收319
8.5 建築雨水係統水力發電320
8.5.1 雨水發電係統構成320
8.5.2 雨水係統發電應用案例321
本章小結322
第9章 綠色建築與地源熱泵技術324
9.1 地源熱泵概述324
9.1.1 基本概念324
9.1.2 發展曆史325
9.1.3 係統分類326
9.1.4 應用前提條件328
9.1.5 主機的分類328
9.1.6 竪直地埋管的形式329
9.1.7 技術優勢330
9.1.8 應用於綠色建築的意義332
9.2 地埋管換熱器的設計335
9.2.1 設計內容概覽335
9.2.2 U形管參數及連接337
9.2.3 地熱換熱器的得熱量和釋熱量337
9.2.4 循環液的相關參數338
9.2.5 地下介質的熱物性測試338
9.2.6 地熱換熱器的換熱率及長度339
9.2.7 熱泵主機的空間340
9.2.8 地熱換熱器的優化340
9.2.9 地熱換熱器常用的數學模型344
9.3 地埋管換熱器的施工工藝346
9.3.1 施工前的工作346
9.3.2 鑽孔的施工348
9.3.3 地埋管的工藝349
9.3.4 U形管的壓力試驗351
9.3.5 迴填封孔352
9.3.6 管道的處理352
9.4 地源熱泵技術的建築應用分析353
9.4.1 節能效果分析353
9.4.2 經濟性分析354
9.4.3 實用性分析356
9.4.4 推廣因素和發展成果357
9.5 綠色建築應用案例358
9.5.1 係統工作流程圖358
9.5.2 供熱空調工程359
9.5.3 生活熱水工程364
本章小結366
第10章 綠色建築與熱迴收技術369
10.1 熱管技術369
10.1.1 熱管技術原理369
10.1.2 熱管發展曆史及現狀371
10.1.3 熱迴收技術節能經濟效益分析374
10.2 熱電技術375
10.2.1 熱電技術原理375
10.2.2 熱電技術發展曆史及現狀377
10.2.3 熱電技術用於廢水餘熱迴收的節能效益分析381
10.2.4 熱電技術在綠色建築中的應用案例384
10.3 復閤冷凝熱迴收技術385
10.3.1 復閤冷凝熱迴收技術原理385
10.3.2 復閤冷凝技術發展曆史及現狀387
10.3.3 冷凝熱迴收技術節能經濟效益分析389
10.4 轉輪式全熱迴收技術392
10.4.1 轉輪式全熱迴收技術原理392
10.4.2 轉輪全熱迴收技術進展398
10.4.3 轉輪全熱迴收技術節能及經濟效益分析399
10.4.4 轉輪全熱迴收技術在綠色建築中的應用案例404
10.5 膜式全熱迴收技術404
10.5.1 膜式全熱迴收技術原理404
10.5.2 膜式全熱迴收技術進展406
10.5.3 膜式全熱交換器在空調係統中的應用411
本章小結412
第11章 我國綠色建築與可再生能源應用前景展望416
11.1 綠色建築評估體係416
11.2 綠色建築評估軟件416
11.3 節能技術與可再生能源應用417
11.4 綠色環保建材418
11.5 綠色建築監管419
前言/序言
綠色建築(Green Building)的概念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由著名建築師保羅·索勒瑞提齣的“生態建築”理念衍生而來。其後的50多年間,綠色建築的概念和相應的評估係統已經覆蓋包括美國、英國、歐盟、中國、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傢和地區。綠色建築作為解決地球上日益嚴峻環境問題挑戰的一種有效方式,旨在保證人們在健康、舒適和高效的人工環境基礎上最大限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生態係統,以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及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綠色建築作為一種綜閤性理念,要求設計者、施工者、使用者和維護管理人員等充分考慮建築在全生命周期內對場地、能源、材料和水資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室內環境、施工和運行的優化管理等各方麵影響因素。近年來,不斷有研究指齣綠色建築在考慮以上因素之外,還應該重視其對社會經濟、文化和藝術等方麵的影響,以便因地製宜地推進綠色建築的産業化和市場化。
目前,發達國傢綠色建築市場已經趨於成熟,美國的綠色建築評估體係已經覆蓋全球近70個國傢和地區,參與評估的商業建築項目近75 000個。相比之下,我國綠色建築産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僅2008—2015年間,全國已認證項目總計3 979個。其中,設計標識項目3 775項,占總數的94��9%;運行標識項目204項,占總數的5��1%。
“十二五”期間,全國纍計新建綠色建築麵積超過10億m2,完成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麵積9��9億m2,完成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麵積4 450萬m2。穩步推廣綠色建材,對建材工業綠色製造、鋼結構和木結構建築推廣等重點任務作齣部署,啓動瞭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
節能是綠色建築指標體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增量成本的主要來源。節能技術在綠色建築中體現為:充分利用建築所在環境的自然資源和條件,在盡量不用或少用常規能源的條件下,創造齣人們生活和生産所需要的室內環境。具體來說,綠色建築節能是通過優化建築規劃設計、圍護結構的節能設計、提高建築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方法實現的,而其中可再生能源利用由於成本較高,部分技術應用普遍性較小,將是未來綠色建築發展的主要挑戰之一。香港理工大學可再生能源小組為迎接這一挑戰,多年來緻力於研究包括太陽能光伏光熱利用、太陽能製冷、地源熱泵空調、空調餘熱迴收、微型風力水力發電、環保建材等在內的各種建築一體化應用技術,旨在從多個層麵全方位、大幅度提升建築能源利用效率和室內環境品質。
本書圖文並茂,強調實用,內容涵蓋瞭綠色建築的評估體係、國內外發展狀況、建築節能技術、環保建材和各種可再生能源建築一體化應用,從基本原理、設計方法、施工方法、節能效果、經濟適用性分析等方麵結閤實際建築案例對每種技術和材料進行詳細講解、說明和驗證,內容豐富翔實,旨在讓讀者對國內外綠色建築的發展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有更加係統直觀的認識,配閤國傢相關立法起到促進、宣傳和科普的功效。
本書除署名作者外,參加編著的還有汪遠昊博士、陳曦先生、崔明現博士。楊洪興教授領導的可再生能源研究小組成員羅伊默、高曉霞、餘穎、劉迪、郭曉東、王濛、張文科、鍾洪、馬濤等人也參與瞭資料收集和部分編著工作。此外,特彆感謝深圳孔雀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提供相關技術說明和産品圖片。我們衷心希望本書能積極促進綠色建築發展和可再生能源應用的普及,為我國建築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綠色建築發展與可再生能源應用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綠色建築發展與可再生能源應用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