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們為什麼工作?為了捕捉流星,為了一份等待孤寂的美麗?你如何介紹自己?樹頂哲學家,消費者,還是夾縫人?你討厭的事是什麼?你的夢想在何處?…… 幾米的作品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他的虛虛實實。他的畫能夠以精簡的方式說出豐富的情緒,在色彩豐富的地方表達深刻的哀愁。他的文字,也有同樣的魔法,他能看到現實中隱晦的部分,把它顯影,用想像與夢幻的方式呈現,並且因此更加突顯了現實的荒謬與無奈。顏色多彩亮麗,然而說出的話卻是犀利又精準地,直入讀者的內心。 這是幾米的魔法。現在他把魔法瞄準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履歷表,我們的工作。 我們能在書中看到多少自己和週遭朋友的影子,將會是有趣的遊戲。 繼《又寂寞又美好》回顧幾米之所以成為幾米那股驅力之後,我們再回到現在,用幾米的眼光來檢視我們現實和夢想的世界,關於每個人的「履歷表」。 |
| 近年來國內炙手可熱的繪本作家。1998年8月首度出版個人的繪本創作,1999年以《向左走,向右走》、《聽幾米唱歌》和《月亮忘記了》三部作品,展現出驚人的創作力和多變的敘事風格,後又以《地下鐵》、《照相本子》……等多本優質繪本在出版市場興起了一陣持續至今熱力不減的繪本創作風潮。幾米讓「圖像」成為另一種清新舒潔的文學語言,在他的作品裡營造出流暢詩意的畫面,散發出深情迷人的風采。目前擁有7本廣受大家喜愛的作品,不只在國內出版市場締造出銷售二十餘萬冊的佳績,更賣出美國、德國、法國、希臘、韓國、日本等多國版權。 學界和媒體多次以「幾米現象」為主題分析討論。 Studio Voice雜誌選為亞洲有創意的五十五人之一。多部作品改編為音樂劇、電視劇和電影,動畫《微笑的魚》並榮獲2006年柏林影展國際評審團特別獎。2007年Discovery「台灣人物誌」六位傑出人物之一。 |
从包装到整体的视觉呈现,这本书散发出一种成熟的魅力,完全不是那种面向低龄读者的卡通风格。它的精装处理和那个“几米”的品牌背书,意味着它更像是献给那些在复杂世界中保持一份纯真感和反思精神的成年人。我特别看重作者在处理“疏离感”和“连接感”之间的平衡,这是现代人共同的困境。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温柔的慰藉,而不是刻意的说教。每一次翻页,都应该是一次情绪的释放,而不是负担的增加。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能让我在忙碌的工作结束后,找到一个出口,让那些积压的情绪得以安静地流淌,那么它就成功了,这才是真正优秀成人绘本的价值所在。
评分我买了很多绘本,但真正能让我反复翻阅,每次都有新感悟的,屈指可数。这类被赋予了太多情感重量的作品,往往需要时间和心境去消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细微的情绪波动。我关注的不是故事的跌宕起伏,而是图画中人物一个眼神、一个侧影所传达出的讯息。好的图画书,其实是在和读者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我打算找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一杯浓茶,把灯光调到最柔和的状态,让自己的思绪完全沉浸进去,看看这本书能带我进入怎样一个属于它自己的,独特而又迷离的世界。如果它能让我停下来,思考哪怕只有一分钟“我到底在追寻什么”,那它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文插画艺术的爱好者,我非常看重一本画册的“气味”,这里的“气味”指的是它所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听说这是台湾原版,我立刻就有了很高的期待值。通常来说,台湾在书籍设计和印刷上的品味总是走在前端,他们对于细节的把控,比如字体的选择、留白的艺术处理,都体现出一种精致的匠人精神。我总觉得,原汁原味的繁体字排版,配合那种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能让作品的意境更加完整和纯粹。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在地的”阅读体验,仿佛能透过书页闻到台北湿润的空气,听到街角传来的轻柔音乐,那将是对艺术享受的极大提升。
评分这本新入手的小书,装帧实在是没得挑剔,精装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封面那淡雅的色调和细腻的插画风格,简直就是艺术品。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纸张的选择,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既保护了眼睛,又让画面多了一层温暖的复古感。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文字,但光是翻阅那些插图,就已经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绪在缓缓流淌。它不像那些色彩斑斓的绘本那样喧闹,反而像一首低吟的诗,需要你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笔触中蕴含的故事。那种台湾原版特有的印刷水准,那种对细节的执着,真的让人感觉物有所值。对于一个喜欢收藏高品质书籍的读者来说,光是这份精美的外壳,就足以让人心满意足,更别提里面承载的那些触动人心的画面了。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创作者的名气去的,毕竟他的作品总是能精准地戳中都市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图画本身,更是那种独特的叙事节奏和对孤独、梦想这些主题的独特诠释。从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来看,它似乎延续了那种带着淡淡忧伤却又充满希望的基调。那种用最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最复杂的心境的能力,是其他许多作者难以企及的。我特别好奇,在这次的作品中,他又是如何运用光影和空间感来引导读者的情绪,是会继续探讨童年的迷失,还是会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沉思?那种似懂非懂,却又深深被吸引的感觉,就是我每次翻阅他的作品时最迷恋的体验,我相信这次也不会让我失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