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文学大家王跃文首部人生随笔集。
2、写给每一个想要坦荡做自己的人,人要做一个真实的自我,无违于自己,无违于天地。
3、本书分为7个核心主题,无论是喜欢阅读官场小说、文学作品的读者,还是王跃文的忠实粉丝,都能从中找到相对应的自己想看的内容。
4、它全面复盘了王跃文从小镇青年到文学爱好者,从公务员到文学大家的奋斗历程,是小镇青年从零开始走向成功的典范,很有励志性;
5、书中活灵活现、淋漓尽致解读了王跃文所关注的八小时以外的官场众生百态,以及古今官场故事,非常精彩;
6、作者结合现实,从己出发,谈古说今,谈论他对于物质现实与彼岸世界,肉身与灵魂统一的思考;
7、它是文学大家的人生智慧精华,处处体现出他于俗世喧嚣中保持平和心态,追求平淡生活的人生智慧。
王跃文首部人生随笔集!
如果人生是一条大河,我们生于此岸,行进到最后,精神彼岸会在哪里?又将如何抵达?
这不是一本自传,却全面复盘了他从小镇青年到文学爱好者,从公务员到文学大家的奋斗历程;
这不是官场小说,却淋漓尽致解读了他所关注的八小时以外的官场众生百态;
这不是哲学读本,却凝练了他对于物质现实与彼岸世界,肉身与灵魂统一的思考;
这不是心灵鸡汤,却处处闪烁着他越热闹越追求清明平和的生活的人生智慧。
在这本书中,王跃文谈天说地,嬉笑怒骂,这是他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之后的幽默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一种坦诚相见的人生告白:人要做一个真实的自我,力求无违。
无违于自己,无违于天地。
给每一个想要坦荡做自己的人。
王跃文,当代作家,现任湖南省作协主席、党组副书记。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大清相国》《苍黄》《爱历元年》及小说集多部。曾获湖南青年文学奖、湖南省文艺奖,以及鲁迅文学奖。
我总想耐着性子做好手头的事情,然后独自上路。不用周密筹划,也不去风景名胜,就像行脚僧人,载行载止,了无牵挂。
——王跃文
第一章尘梦:从小就恐惧这个世界
世界险恶,但不必害怕
官场是围城
越热闹,越孤独
第二章观闻:中国人的苦心与良心
官场小人物
视爱情为宗教信仰
我的财富价值观
第三章灵肉:肉体理智多于心灵最高智慧
肉体无处安放
只有此岸,没有彼岸
第四章执念:绝望中的永不放弃
孤独与想象是孪生兄弟
宁愿痛苦,也要做个清醒人
我不是“官场文学作家”
第五章天命:我的生命书单
我的文学启蒙
八小时以外的官场
第六章逍遥:追求清明平和的生活
在马桶上品茶,看书
从大女人到小丈夫
第七章无违:无违于自己,无违于天地
最喜欢《朝夕之间》
《国画》之上
1、我妈妈是颇以家庭功臣自居的,常说自己到王家几十年,就是同别人斗过来的。妈妈能说会道,性子刚烈,不怕事,不信邪。父亲在“文革”中挨整那些年,的确搭帮(方言,指依靠、多亏)妈妈撑着。家里风雨飘摇几十年,也多亏妈妈敢同别人争斗,不然家人会遭遇更多的灾难。可也正是她几十年的斗争生涯,让她养成了好斗的性格,有时候心硬如铁。母亲越到老年,越是不可理喻。她有许多似是而非、稀奇古怪的做人和治家理念,半新半旧、半通不通、半开明半固执,那是不允许任何人违抗的。我们做儿女的,只好顺着她,或者阳奉阴违。阖家老小越是敬重她,顺着她,就越让她的控制欲膨胀。村里人也都尊敬她,几乎把她尊为祖婆了。恰巧她在村里宗族里面辈分也很高,别人家的家长里短,摆不平的,搬她出马,她几句话就能让人家信服。但是最了解她老人家的,毕竟是她自己的儿女。有时候,她说的话在家里不灵验,她就怒火万丈。除非儿女们佯装顺着她,不然家无宁日。老人家的自我感觉越好,家里人的日子就越不好过。妈妈这些让人难以适应的性格是慢慢形成的,她年轻的时候并不如此。当众人拥戴她并肯定了她的地位时,她渐渐异化成了家庭暴君。
我的父母属于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养育儿女的方式同别人没什么区别。那时我们村里的孩子都是这么长大的。父母那代,信奉棍子底下出好人,小孩子挨打是家常便饭。我母亲最得意的事,就是我大哥成家当爹之后,还被她打了一顿。“他崭新一件背心衣,被我扯得稀烂!”年迈的妈妈现在说起这事,还眉飞色舞。一家人拉家常,妈妈说起自己当年打小孩的事,我们兄弟姐妹听着,只是笑笑。
我相信天下母亲都是有爱心的,她们也许什么都舍得放弃,却唯独不能放弃孩子。
我最困难的时候,大概是1999年后的两年时间,关于我的谣言很多,有的说我被抓起来了,有的说我被监视居住了,有的说我已出国避难了,有的干脆说我人已被灭了。
有一回,外省一位读者打来电话,说要找王跃文老师。我说我是王跃文。他反复问,真的是您吗?原来,他们那地方传言,说我已不在人世了。还有人发来匿名电报,对我表示声援;那段时间给我写信的朋友也特别多。我的真实处境其实也没那么可怕,外头传起来就吓人了。我自己倒不担心什么,只是唯恐家里人害怕,特别怕家里老人受不了。
我平时都是一个星期给老家打一个电话,那段时间我三天两头打电话回去,同爸爸妈妈拉拉家常。我想让他们知道,我的状态很好。可是,有一天,我正在家吃晚饭,门铃突然响了。我开门一看,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门口。我的父母来了。平时父母到长沙来,都会先打电话告诉我,我会去车站接他们。但是,他们这次没有事先告诉我,突然就来了。我明白,两位老人就是想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看看我到底好不好。我把父母迎进来,端茶倒水请他们坐下。我已经多年没流过泪了,那天我就像当年的母亲,躲在洗漱间不停地洗脸。我的泪水忍不住。吃过晚饭,妈妈正式说话了:儿子,你写的书我和你爸爸都看了,你没有写半个不该写的字。你不要怕,城里过不下去了,就回老家去,家里还有几亩地,饿不死你的。我的母亲只是粗通文墨,却懂得天下的大道理。我敬仰我的母亲。
我妈妈现在已经80多岁了,我父亲比我妈小一点点。我现在很依恋一种生活,就是每一次回到老家去,什么事都不干,跟老人家坐在一起聊天,听我妈妈说那些说过100次的旧故事。老了以后妈妈根本不知道很多事是她已经说过好多次了的,反正就是三番五次跟我说。 妈妈每一次都把那些老皇历当作一个新鲜的故事讲给我听,我有时候假装没听过,有时候也开玩笑说:妈妈,这个事情您已经是第105次说了。就是逗一下她。妈妈就说,好啦,我不说啦。这种感觉很温暖。可我突然又会想到,他们有一天会离去。这时候,我就黯然神伤。
2、官场是围城
有时候官员讲究级别,就像三流演员摆谱。三流演员露面,本来没人认识他,更不会有人围观,却故意弄些马仔左右拱卫。老百姓喜欢看热闹,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都跑来看。围上去的人越来越多,三流演员就从这种假造的场面中获得满足。
我是把爱情当成宗教来信仰的。
爱情最开始时总是“我需要你”,如饥似渴,如火如荼。不知不觉中,爱情就会变成“你需要我”。我们急不可待地反复去怀疑,去求证,去追寻,只为了让爱人说一句:“亲爱的,没有你我不能活。”说到底,爱情的真正含义就在于奉献和牺牲。只有我们毫不怀疑地感觉到“你需要我”的时候,我们的爱情幸福才会真正降临。
你被深爱着的人所需要,你有福了。
4、追求清明平和的生活
优雅是一种外在的姿态风度,可以由环境熏陶和后天修炼而得,无关乎内在灵魂。戈培尔下达杀人命令时正欣赏着巴赫的音乐,还不优雅?我所向往的清明平和,则是一种理性智慧的人生态度。这种境界说到底就是善于放弃,能够在滚滚红尘中毅然抽身而退。
《无违》给我的感受,可以用“静水流深”来形容。王跃文先生的文字,没有激烈的碰撞,没有戏剧性的转折,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他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解剖着人性的复杂,展现着生活的真相。我尤其欣赏他对于细节的把握,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却往往是构建人物形象、传递情感的关键。他笔下的人物,不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鲜活个体。读他的书,就像是在观察一幅幅精心绘制的生活画卷,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故事感。这种“无违”,不仅仅体现在人物的品格上,也体现在作者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上,一种尊重事实,不矫揉造作,不刻意迎合的态度。正是这种真诚,使得《无违》具有了超越时代的生命力,让我在阅读时,能感受到一种纯粹的美好。
评分对于《无违》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传达的那种“不逾矩”的人生哲学。在如今这个讲究“突破”、“创新”的年代,似乎“规矩”成了一种束缚。但王跃文先生却通过他的随笔,阐释了“无违”的另一种可能性。它不是墨守成规,而是一种对内在道德底线的坚守,一种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承担。他笔下的许多人物,或许在世俗的眼光中并不光鲜亮丽,甚至有些“愚钝”,但他们身上却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品格,一种对生活本身的尊重。这种“无违”,让我想到了那些默默耕耘,不图回报的普通人,他们的存在,构成了社会最坚实的基础。王跃文先生的文字,如同他对人生的理解一样,饱含深情,却又克制有度。他没有煽情,也没有说教,只是静静地将那些关于“无违”的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去体会其中的深意。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读的书,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
评分坦白说,初读《无违》,我并没有预设太高的期待,毕竟随笔集类的作品,其质量往往参差不齐。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王跃文先生的文字魅力所吸引。他的叙事风格,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仿佛你正坐在一间雅致的茶馆里,听他讲述一个个关于人情世故的故事。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那些微小瞬间,将之放大,赋予其深意。比如,对人物表情的细致描摹,对场景氛围的精准营造,都展现了他非凡的观察力和文字功底。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字中洋溢着一种洞察人心的智慧,既有对人性弱点的温和揭示,也有对美好品质的由衷赞扬。这种平衡感,使得他的文字既不显得尖酸刻薄,也不流于空泛的感叹。每一次翻开《无违》,都能在其中找到新的触点,引发新的思考。它不是那种需要你苦思冥想才能读懂的书,但它却是那种能让你在阅读后,久久回味,并从中获得启发的书。
评分《无违》带给我的,是一种对“无违”的深刻理解,这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写照。在这个充满妥协与变通的世界里,追求“无违”似乎成了一种奢侈,但王跃文先生通过他细腻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这种追求的可能性,甚至是一种必然。他笔下的那些人物,那些生活片段,都在不自觉地践行着一种内在的原则,一种不为外物所扰的安宁。这种“无违”,不是固执己见,也不是僵化保守,而是一种基于内心深处良知与认知的坚守。它让我想起一些老一辈的匠人,他们一丝不苟,只为手中的作品精益求精;也让我想起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的平凡中透着不凡的光辉。王跃文先生的文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却又最容易被遗忘的那个部分——那个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真实灵魂。《无违》的价值,就在于它提醒我们,在浮躁的世界里,保持一份内心的澄澈与坚定,是一种多么宝贵的财富。
评分读到王跃文先生的《无违》,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一种久违的朴实与真诚。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用快餐式的浏览来消化一切,文字也往往被工具化的意义所裹挟,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温度和力量。然而,《无违》却像一股清流,缓缓地浸润着我的心田。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更多的是一种生活化的观察,一种对周遭人事物的细致体味。王跃文先生的文字,如同他笔下的人物一样,带着一种安然的力量,不动声色地道出人生的况味。读他的随笔,就像在和一个长者促膝长谈,他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着那些在我们生活中似曾相识却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勾勒出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也流露出对生活深沉的理解与热爱。每每读完一篇,总能在一片宁静中,获得某种慰藉,或是对某些困惑有了新的体悟。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它不强制你接受什么,而是让你在不经意间,与作者一同沉思,一同感受。
评分值得一看
评分商品质量很好,京东发货速度快,赞一个。
评分大清相国读完后再读读这本
评分老爸看
评分不错的书,上手很好,发货也快。
评分挺好的,做工还可以
评分文笔流畅,犀利,给人启迪。
评分不错的,发货快,包装无损,好评
评分值得一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