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选型技巧与实例精解

建筑结构选型技巧与实例精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俐俐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结构
  • 结构选型
  • 结构设计
  • 建筑工程
  • 工程实例
  • 建筑技术
  • 结构分析
  • 施工图
  • 图集
  • 实战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361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913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8
字数:5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建筑学及相近专业学生学习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时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报考注册建筑师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强化时的参考用书;还可作为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生复习备考时的辅导用书;也可供土木工程及相近专业人员的教学或设计参考。
1.试题题型丰富
2.实例新颖恰当
3.解答全面,分析规范
4.有注册建筑师模拟试题,方便练习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我国新颁布的现行建筑规范和结构规范编写。通过例题、实例全面阐述了各种建筑结构形式的拓展知识与选型技巧。全书分13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梁板结构与屋盖结构、桁架结构、单层刚架结构、拱式结构、钢筋混凝土薄壁空间结构、平板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多高层建筑的体型与结构布置、砌体结构和多高层建筑结构。书中各章内容包括知识拓展与设计技巧、例题精解、注册建筑师题目精解和本章检测试题,试题题型丰富、实例新颖恰当、解答全面、分析规范。各章的试题中特别增加注册建筑师考试题目,方便读者模拟和练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建筑学及相近专业学生学习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时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报考注册建筑师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强化时的参考用书;还可作为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生复习备考时的辅导用书;也可供土木工程及相近专业人员的教学或设计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绪论 / 1
1.1 知识拓展与设计技巧 1
1.1.1 建筑结构选型是建筑师的职责 1
1.1.2 建筑结构选型的原则 2
1.1.3 建筑美与结构合理相结合的工程实例 3
1.2 例题精解 4
1.2.1 填空题 4
1.2.2 单项选择题 5
1.2.3 判断改错题 5
1.2.4 简答题 6
1.3 注册建筑师题目精解 6
1.4 本章检测试题 8
1.4.1 填空题 8
1.4.2 单项选择题 9
1.4.3 判断改错题 9
第2章 梁板结构与屋盖结构 / 11
2.1 知识拓展与设计技巧 11
2.1.1 结构的轻质性问题 11
2.1.2 钢梁设计必备知识 11
2.1.3 钢筋混凝土梁设计必备知识 15
2.1.4 钢筋混凝土板设计必备知识 17
2.1.5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对比 18
2.1.6 连续梁与简支梁对比 18
2.1.7 悬挑结构在建筑中的合理应用 19
2.1.8 井字梁楼盖设计注意问题 23
2.1.9 楼梯结构的合理应用 25
2.2 例题精解 30
2.2.1 填空题 30
2.2.2 单项选择题 31
2.2.3 判断改错题 33
2.2.4 简答题 34
2.2.5 计算题 35
2.3 注册建筑师题目精解 36
2.4 本章检测试题 39
2.4.1 填空题 39
2.4.2 单项选择题 39
2.4.3 判断改错题 42
2.4.4 计算题 42
第3章 桁架结构 / 44
3.1 知识拓展与设计技巧 44
3.1.1 由简支梁发展成为桁架结构 44
3.1.2 平面桁架钢屋盖的组成及应用 45
3.1.3 屋盖支撑的作用和布置 46
3.1.4 屋架的选用原则和钢屋架的形式 48
3.1.5 桁架结构的合理应用 51
3.2 例题精解 54
3.2.1 填空题 54
3.2.2 单项选择题 55
3.2.3 判断改错题 57
3.2.4 简答题 58
3.3 注册建筑师题目精解 59
3.4 本章检测试题 64
3.4.1 填空题 64
3.4.2 单项选择题 65
3.4.3 判断改错题 67
3.4.4 计算题 67
第4章 单层刚架结构 / 69
4.1 知识拓展与设计技巧 69
4.1.1 刚架结构与排架结构对比 69
4.1.2 刚架梁柱线刚度比对内力分布的影响 69
4.1.3 预应力格构式刚架结构在屋盖中的应用 71
4.1.4 单层刚架结构的合理应用 72
4.2 例题精解 74
4.2.1 填空题 74
4.2.2 单项选择题 75
4.2.3 判断改错题 80
4.2.4 简答题 80
4.3 注册建筑师题目精解 81
4.4 本章检测试题 86
4.4.1 填空题 86
4.4.2 单项选择题 86
4.4.3 判断改错题 89
第5章 拱式结构 / 90
5.1 知识拓展与设计技巧 90
5.1.1 拱的合理轴线 90
5.1.2 拱式结构的布置 92
5.1.3 拱式结构的合理应用 94
5.2 例题精解 97
5.2.1 填空题 97
5.2.2 单项选择题 98
5.2.3 判断改错题 100
5.2.4 简答题 100
5.3 注册建筑师题目精解 101
5.4 本章检测试题 105
5.4.1 填空题 105
5.4.2 选择题 105
5.4.3 判断改错题 107
5.4.4 计算题 107
第6章 钢筋混凝土薄壁空间结构 / 108
6.1 知识拓展与设计技巧 108
6.1.1 薄壳结构的形式与曲面的关系 108
6.1.2 曲面的切割、组合及合理应用 111
6.2 例题精解 114
6.2.1 填空题 114
6.2.2 单项选择题 115
6.2.3 判断改错题 116
6.2.4 简答题 117
6.3 注册建筑师题目精解 118
6.4 本章检测试题 120
6.4.1 填空题 120
6.4.2 选择题 121
6.4.3 判断改错题 122
6.4.4 简答题 122
第7章 平板网架结构 / 123
7.1 知识拓展与设计技巧 123
7.1.1 网架结构的主要几何尺寸确定 123
7.1.2 网架结构的经济分析 125
7.1.3 网架结构的施工方法 126
7.1.4 网架结构的合理应用 127
7.2 例题精解 130
7.2.1 填空题 130
7.2.2 单项选择题 131
7.2.3 判断改错题 134
7.2.4 简答题 134
7.2.5 分析作图题 136
7.3 注册建筑师题目精解 137
7.4 本章检测试题 138
7.4.1 填空题 138
7.4.2 单项选择题 139
7.4.3 判断改错题 141
7.4.4 绘图题 141
第8章 网壳结构 / 142
8.1 知识拓展与设计技巧 142
8.1.1 网壳结构的选型与网格的优化 142
8.1.2 网壳结构的用钢量分析 144
8.1.3 网壳结构的合理应用 145
8.2 例题精解 146
8.2.1 填空题 146
8.2.2 单项选择题 147
8.2.3 判断改错题 151
8.2.4 简答题 152
8.3 注册建筑师题目精解 154
8.4 本章检测试题 156
8.4.2 单项选择题 156
8.4.3 判断改错题 158
8.4.4 简答题 158
第9章 悬索结构 / 160
9.1 知识拓展与设计技巧 160
9.1.1 悬索结构屋盖的刚度和稳定问题 160
9.1.2 悬索结构的受力 161
9.1.3 悬索结构的选型 163
9.1.4 大跨度结构的经济分析 164
9.1.5 悬索结构的合理应用 165
9.2 例题精解 166
9.2.1 填空题 166
9.2.2 单项选择题 167
9.2.3 判断改错题 172
9.2.4 简答题 172
9.3 注册建筑师题目精解 174
9.4 本章检测试题 176
9.4.1 填空题 176
9.4.2 单项选择题 176
9.4.3 判断改错题 179
9.4.4 作图题 179
第10章 膜结构 / 181
10.1 知识拓展与设计技巧 181
10.1.1 充气结构的受力概念 181
10.1.2 薄膜结构的分类和合理应用 182
10.2 例题精解 183
10.2.1 填空题 183
10.2.2 单项选择题 184
10.2.3 判断改错题 188
10.2.4 简答题 189
10.3 注册建筑师题目精解 190
10.4 本章检测试题 191
10.4.1 填空题 191
10.4.2 单项选择题 192
10.4.3 判断改错题 194
第11章 多高层建筑的体型与结构布置 / 195
11.1 知识拓展与设计技巧 195
11.1.1 结构平面布置原则 195
11.1.2 结构立面布置原则 199
11.1.3 变形缝的合理设置 200
11.2 例题精解 208
11.2.1 填空题 208
11.2.2 单项选择题 209
11.2.3 判断改错题 213
11.2.4 简答题 214
11.2.5 绘图题 215
11.3 注册建筑师题目精解 217
11.4 本章检测试题 220
11.4.1 填空题 220
11.4.2 单项选择题 221
11.4.3 判断改错题 223
第12章 砌体结构 / 225
12.1 知识拓展与设计技巧 225
12.1.1 多层砌体房屋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的基本要求 225
12.1.2 砌体结构选型时应注意的问题 225
12.1.3 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要求 229
12.1.4 砌体结构的合理应用 230
12.2 例题精解 231
12.2.1 填空题 231
12.2.2 单项选择题 232
12.2.3 判断改错题 238
12.2.4 简答题 239
12.3 注册建筑师题目精解 240
12.4 本章检测试题 244
12.4.1 填空题 244
12.4.2 单项选择题 244
12.4.3 判断改错题 245
第13章 多高层建筑结构 / 247
13.1 知识拓展与设计技巧 247
13.1.1 多高层建筑结构的基本要求 247
13.1.2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251
13.1.3 框架梁截面初步估算 251
13.1.4 框架柱截面初步估算 251
13.1.5 框架结构的合理布置 254
13.1.6 结构构件的截面布置对刚度的影响 255
13.1.7 高层建筑的合理应用 256
13.2 例题精解 258
13.2.1 填空题 258
13.2.2 单项选择题 259
13.2.3 判断改错题 266
13.2.4 简答题 267
13.3 注册建筑师题目精解 269
13.4 本章检测试题 274
13.4.1 填空题 274
13.4.2 单项选择题 275
13.4.3 判断改错题 278
测试模拟卷一 / 280
测试模拟卷一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83
测试模拟卷二 / 287
测试模拟卷二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90
附录 / 293
附录一 单跨梁计算公式 293
附录二 常用截面的几何特征值 296
参考文献 / 298

前言/序言

《建筑结构选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建筑设计的基础,与建筑创作密切相关。建筑设计中的结构技术问题,是构成空间与体形的骨架和基础。结构部分不仅在耗材及投资上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对建筑空间体形的制约也很大,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普遍存在着设计过程中过分追求艺术形象,设计方案追求新、奇、特,感性意识强,而对结构、经济等方面缺乏理性思考,技术方面存在表面化和庸俗化。
笔者根据多年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经验和二十多年的专业课教学经验发现,建筑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知识面拓展欠缺,深感学生只学习教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目前的课程拓展用书很少,本书就是为指导建筑学专业学生和备考注册建筑师的设计人员而编写的。本书的目的是引导读者在学习建筑结构选型教材知识的同时,拓宽结构专业方面的知识,掌握一定的结构选型技巧,开阔眼界和思路,在进行建筑构思和设计时,能更注重建筑中结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出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建筑方案,以求达到建筑艺术与结构技术的完美结合。
本书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编写,通过例题、实例全面阐述了各种建筑结构形式的拓展知识与选型技巧。书中各章内容均包括知识拓展与设计技巧、例题精解、注册建筑师题目精解和本章检测试题。本书编写体系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实例新颖、试题丰富、解答规范、分析全面。各章的试题中特别增加注册建筑师考试题目,方便读者模拟和练习。
本书由周俐俐编写完成,在编写过程中,张志强、周珂、郑伟、齐年平、高伟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谨向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以及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惠予指正。

周俐俐
2016年8月
《匠心筑梁:结构之魂》 一、 封面故事:凝固的诗篇,力学的乐章 翻开这本书,你将走进一个由钢筋、混凝土、砖石、木材编织而成的宏伟世界。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构件,而是将建筑结构的力量之美、效率之美、艺术之美一一呈现。从古老的拱券到现代的巨型框架,从巍峨的高耸入云到灵动飘逸的悬挑,本书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大师,带领你深入理解每一处结构选型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智慧与考量。 我们追求的,是“凝固的诗篇”,是“力学的乐章”。建筑的形态千变万化,但支撑这一切的,是坚实而巧妙的结构。本书将带你穿越时间的洪流,洞悉不同时代、不同功能建筑的结构精髓,理解为何一座古罗马的斗兽场能够历经千年风雨,为何一座摩天大楼能挑战地心引力,为何一座跨海大桥能横跨惊涛骇浪。 二、 核心精髓:理性与创意的交融,安全与经济的平衡 建筑结构的选型,是连接设计理念与工程现实的关键环节。它关乎建筑物的安全、稳定、耐久,更关乎其经济性、适用性与美观性。本书的核心在于,它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将抽象的力学原理与具体的工程实践巧妙结合,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揭示结构选型的“道”与“术”。 我们深入探讨的,是结构选型的“理性”与“创意”的交融。理性,体现在对材料性能的深刻认知,对荷载效应的准确分析,对规范标准的严格遵循。创意,则是在这些理性框架下,如何突破常规,如何利用新的技术、新的材料,创造出更轻巧、更高效、更具表现力的结构形态。 更重要的是,本书强调“安全”与“经济”的平衡。一个优秀的结构设计,绝非不计成本地追求极致的安全,也不是为了节约成本而牺牲安全。它是在满足各项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寻求最优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如何在复杂的现实条件下,实现这种精妙的平衡。 三、 内容梗概:从基础到前沿,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 本书的内容编排,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的知识体系。 第一篇:结构的基石——力学原理与材料探秘 力学基础的再解读: 我们将从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重新审视结构力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如力、力矩、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稳定性等。不回避复杂的公式,但更侧重于概念的理解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你将明白,为何梁会弯曲,柱会受压,为什么会有剪切力,以及它们对结构整体安全的影响。 材料的语言: 从传统的砖石、木材、钢材、混凝土,到新兴的复合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本书将逐一解析它们各自的特性、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在结构选型中的考量。我们将探讨不同材料的连接方式、工作机理,以及如何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材料组合。 荷载的审视: 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荷载是结构设计中最基本的输入。本书将详细解读不同荷载的性质、分类、作用方式,以及如何准确计算和组合荷载,确保结构在各种不利条件下都能保持安全。 第二篇:结构体系的演进——经典与创新 承重体系的演化: 从古老的砖石承重墙、拱券,到中世纪的石拱、木屋架,再到近代工业革命催生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结构,本书将梳理不同时期、不同文明的经典承重体系,解析它们的结构逻辑和时代印记。 框架结构的奥秘: 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我们将深入剖析其传力路径,梁、柱、节点的设计要点,以及不同框架形式(如刚架、剪力墙框架、框架-支撑结构)的特点和适用性。 桁架与网架的轻盈: 对于大跨度空间,桁架和网架以其轻巧、高效的特点备受青睐。本书将揭示其杆件的受力特性,节点的设计原则,以及在体育场馆、展览中心等大型建筑中的应用。 筒体与巨构的挑战: 面对超高层建筑,筒体结构(如框筒、筒中筒)和巨构体系(如巨型柱、巨型框架)是应对高耸挑战的关键。我们将探讨这些结构的复杂传力机制,以及在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变形控制和抗风抗震问题。 空间结构的无限可能: 索膜结构、充气结构等空间结构,以其轻盈、灵活、美观的特点,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无限可能。本书将介绍这些结构的构造原理、荷载传递方式,以及在标志性建筑中的精彩应用。 混合结构的智慧: 在实际工程中,单一的结构体系往往难以满足所有需求。本书将重点探讨不同结构体系的混合应用,如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支撑结构等,分析其优势互补,以及在设计中的协调与优化。 第三篇:结构选型的智慧——方法论与实践路径 决策的起点:需求分析与条件判断: 任何结构选型的决策,都始于对项目需求的深入理解,包括建筑功能、场地条件、经济预算、施工难度、美学要求等。本书将引导读者掌握系统性的需求分析方法,并认识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与影响。 概念设计的推演: 在初步确定结构体系方向后,如何进行概念设计?本书将展示从宏观尺度到微观尺度,逐步推演结构形式的过程,包括初步的空间划分、荷载传递路径的设想,以及对关键构件的预估。 方案比选的艺术: 面对多个可行的结构方案,如何进行科学的比选?本书将介绍常用的比选方法,如多准则决策分析,从安全性、经济性、技术可行性、环境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最终确定最优方案。 构件设计的关键要素: 选定结构体系后,具体的构件设计同样至关重要。本书将涵盖梁、柱、板、墙、基础等主要构件的设计要点,包括截面尺寸的确定、配筋(或配材)的原则、连接节点的设计等。 施工的可行性考量: 结构设计并非空中楼阁,必须考虑施工的实际可能性。本书将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施工工艺、机械设备、材料运输、现场条件等因素,确保设计方案能够顺利实施。 耐久性与维护的远见: 一座优秀的建筑,其结构生命周期远不止于建成之日。本书将引导读者关注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包括防腐、防潮、防火等措施,以及后期维护的便利性,确保建筑能够长久地服务于社会。 第四篇:经典案例深度解析——理论付诸实践的生动教材 本书的灵魂所在,在于对大量经典工程案例的深度解析。我们不仅仅呈现项目的图片和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将抽丝剥茧,深入剖析每一个案例的结构选型思路、设计难点、解决办法,以及其背后蕴含的创新与智慧。 从古老文明的智慧到现代工程的奇迹: 从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到罗马的斗兽场、哥特教堂,我们将回溯结构的演进史,理解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 摩天大楼的垂直挑战: 解析迪拜哈利法塔、上海中心大厦等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了解其如何在高耸的同时保持稳定与安全。 大跨度空间的飞跃: 深入剖析鸟巢、水立方、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的结构设计,体会桁架、索膜结构在实现自由形态方面的魅力。 桥梁工程的跨越之美: 探讨斜拉桥、悬索桥、拱桥等不同类型的桥梁结构,理解其传力机制与跨越自然障碍的工程智慧。 特殊结构的应用典范: 分析体育场馆、会展中心、机场航站楼等特殊功能建筑的结构选型,以及如何满足其独特的空间和荷载需求。 四、 目标读者:不止于工程师,更是所有热爱建筑的人 本书不仅面向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施工管理人员等专业人士,也适合对建筑结构感兴趣的建筑系学生、工程技术人员,乃至所有对建筑之美、工程之魂充满好奇的读者。 无论你是初涉建筑领域,希望构建扎实的结构基础;还是身处行业一线,渴望拓展视野、激发创新;抑或是仅仅对建筑如何“站立”感到好奇,本书都将为你提供一段精彩的探索之旅。 五、 结语:探索结构的力量,成就卓越的建筑 建筑结构,是建筑的骨骼,是支撑梦想的基石。它既是严谨的科学,也是充满艺术的创造。本书致力于为你揭示结构选型的奥秘,让你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筑的内在逻辑,更精准地把握设计的精髓。 翻开《匠心筑梁:结构之魂》,让我们一同走进结构的世界,感受其中蕴含的无限力量与智慧,去探索、去创新,去成就真正卓越的建筑。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作为一个在建筑设计院工作了几年,主要负责结构初步设计的年轻人来说,《建筑结构选型技巧与实例精解》这本书,简直是救星一般的存在。我经常被领导要求在短时间内给出几个结构方案,然后进行比较。以前,我总是凭着感觉和一些零散的知识来判断,效率不高,而且总觉得不够专业。这本书,就像给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结构选型框架,从建筑的功能需求、场地条件、荷载特点、经济性要求等多个维度,指导我们如何系统地进行分析和判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概念设计”和“方案比选”的部分,它不仅仅是教你“选择”,更是教你“思考”。通过大量的实例,我学会了如何快速评估不同方案的优劣势,以及如何用更简洁明了的方式向非专业人士解释复杂的结构问题。书中列举的案例都非常典型,而且图纸和数据都非常详细,让我能够快速理解设计思路。我发现,很多我以前觉得很“高大上”的结构形式,在书中都有非常清晰的讲解,而且还有很多“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优化设计。比如,书中关于如何选择最经济的跨度支撑,如何利用剪力墙来控制侧向位移等等,这些细节对我来说都非常有价值。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结构选型这块更有底气了,也能够更有条理地开展工作了。

评分

拿到《建筑结构选型技巧与实例精解》这本书,简直是给我这个在设计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我们这个行业,说实话,最忌讳的就是闭门造车,一味地沿用过去的经验,而忽略了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这本书,正好就抓住了这个痛点。它不像那些陈旧的书籍,只停留在基础理论的堆砌,而是紧密结合了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兴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的应用,都有着深入的探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绿色建筑结构选型”的部分印象深刻,现在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如何在满足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是我们工程师必须面对的课题。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如何选择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如何优化结构设计以减少资源消耗,以及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等。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库的从业者来说,价值巨大。再者,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做得非常到位。很多都是我平时在项目中会遇到的典型问题,书中通过详细的图文并茂的解析,让我看到了不同的解决路径和背后的逻辑。有时候,一个看似微小的选型差异,在后期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这本书就帮助我理清了这些“蝴蝶效应”,让我能够更早地预见潜在的问题,并提前做好规避。它不仅仅是提供“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于提升我们的设计思维至关重要。而且,书中的一些技巧性的总结,比如如何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来初步判断适用的结构体系,如何快速评估不同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这些都是多年实践才能积累的经验,而这本书把它系统化地呈现出来,让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评分

我是一名在施工现场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每天面对的都是具体的施工难题,而结构选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和安全。这本书《建筑结构选型技巧与实例精解》,对我来说,就像一本“施工指南”。虽然书名是“选型技巧”,但它里面的很多内容,都与施工密切相关。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施工可行性分析”的部分。很多设计院给出的方案,在图纸上看很完美,但到了施工现场,才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本书,在介绍不同结构形式时,都会考虑到施工的难易程度、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以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比如,在介绍钢结构时,书中详细讲解了预制构件的安装技术、焊接要求、以及现场拼装的注意事项。在介绍混凝土结构时,书中也对模板支撑、混凝土浇筑、养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让我能够提前预判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能更好地与设计方沟通,提出更符合实际的建议。而且,书中大量的案例都来自于实际工程,这让我能够看到各种结构形式在施工过程中是如何被建造出来的,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被解决的。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结构设计的理解更加全面了,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并且能够更好地与设计方协同工作,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评分

这本书《建筑结构选型技巧与实例精解》,在我看来,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干货”满满的书。我是一名在校的博士生,正在进行结构工程方向的研究。我一直觉得,很多学术研究虽然有其前沿性,但在实际应用上往往存在脱节。而这本书,恰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它不仅仅是在介绍各种结构形式,更是深入剖析了各种选型背后的逻辑和原理,并且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这些原理是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的。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创新结构选型”的章节,它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结构形式,而是大胆地介绍了各种新型结构体系,比如组合结构、智能结构等,并且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内容对于我进行学术研究非常有启发,让我能够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探索更广阔的研究领域。而且,书中对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阐述也相当到位,虽然不是一本纯粹的计算手册,但它能够让你理解各种选型背后的计算依据和分析方法,这对于深化理论理解非常有帮助。我还会经常翻阅书中的案例部分,研究其中的计算过程和参数设置,这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将我的研究成果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不仅是一本极好的参考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创新思维的催化剂。它让我看到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巨大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在结构工程领域深入研究的决心。

评分

我是一名在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工程师,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项目设计方案,而结构选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整体成本、施工周期、使用功能以及后期维护。这本书《建筑结构选型技巧与实例精解》,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够帮助我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看待结构选型。书中不仅仅讲解了各种结构形式的技术细节,更重要的是,它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选型对成本、工期、安全、节能、甚至建筑形象的影响。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我们开发商更关心的是综合效益,而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最优。比如,书中在介绍某种钢结构方案时,不仅分析了钢结构的优点,还详细讲解了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装技术、防火防腐的要求,以及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而且,书中大量的实例都来自于实际工程,并且都带有清晰的图纸和数据,这让我能够快速理解各种结构形式的优劣势,并且能够与设计院的工程师进行更有效的沟通。有时候,设计院给出的方案,我们从技术层面可能无法立刻判断其合理性,但通过这本书,我能够迅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把控设计质量。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风险评估”的部分,它帮助我们识别出不同结构形式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措施。这对于我们项目管理来说,意义重大,能够有效降低项目风险。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很好,图文并茂,重点突出,阅读起来非常舒适。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建筑结构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宏伟的建筑,它们是如何矗立在那里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设计哲学?《建筑结构选型技巧与实例精解》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些问题的探寻。我并不是一名专业的工程师,但作为一名对建筑艺术和工程技术都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被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所吸引。书中并没有回避技术细节,但作者的叙述方式却非常清晰易懂,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逐渐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不同结构形式的“故事性”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是告诉你“为什么”。比如,在介绍拱券结构时,书中会追溯到古代建筑的智慧,分析它为何能经久不衰;在介绍现代钢结构时,书中会描绘出工业革命的图景,以及它如何改变了建筑的面貌。这种叙述方式,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技术的魅力。书中大量的实例分析,就像一次次的“建筑探险”,让我跟随作者的脚步,深入到各种各样的建筑项目中,去了解它们是如何被设计和建造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标志性建筑的案例解读,它们不仅展示了结构选型的智慧,也体现了设计师的创新精神。这本书让我明白,结构选型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这本书让我对建筑结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也激发了我对建筑行业更多的兴趣。

评分

终于入手了《建筑结构选型技巧与实例精解》,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质感,硬壳封面,纸张也厚实,印刷清晰,翻开来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我是一名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工程师,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多,但在实际项目中,面对各种各样的结构形式,如何快速、准确地做出最优选型,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问题。市面上关于结构设计的书籍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很难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知。这本《建筑结构选型技巧与实例精解》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我最欣赏的是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结构形式,而是从“技巧”和“实例”两个维度入手,将抽象的选型过程具体化、可视化。比如,书中在介绍某种结构形式时,不会只告诉你它的优点和缺点,而是会深入分析它在什么类型的建筑、什么地理条件下、什么荷载要求下具有显著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和经济性考量。而且,它还非常注重从实际项目出发,通过大量精选的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每个案例都配有详细的图纸、数据和分析过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设计者是如何一步步做出选型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解决方法。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提升实操能力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经济性分析”的章节,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比造价,还会从材料、施工、维护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这让我在做方案时,能够更全面地权衡利弊,提出更具说服力的建议。这本书的语言也比较易懂,虽然是专业书籍,但作者的表述方式比较清晰流畅,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术语,即使是我这样经验尚浅的读者,也能较好地理解。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给了我非常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建筑材料销售的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刻理解建筑行业对不同材料的需求,以及不同结构形式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这本书《建筑结构选型技巧与实例精解》,恰恰为我提供了这样一种宏观的视角。《建筑结构选型技巧与实例精解》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探讨,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分析了不同结构形式背后的经济性、可持续性以及发展趋势。我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到,为什么某些结构形式在特定项目中的应用会更受欢迎,以及这些结构形式对我们提供的材料有哪些特殊的性能要求。例如,在书中关于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章节,我了解到,对于超高层项目,钢结构和巨型框架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企业需要重点研发和推广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等产品。再比如,书中关于绿色建筑结构选型的讨论,让我认识到,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环保型、可再生型的建筑材料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本书就像一个“风向标”,指引我公司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方向。而且,书中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能够更具体地理解,我们在某个具体项目中的材料,是如何融入到整个结构体系中的,以及它在整个建筑的性能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向客户推介我们的产品,并提供更专业的解决方案。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解建筑结构选型背后逻辑的窗口,让我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并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战略性的指导。

评分

我拿到《建筑结构选型技巧与实例精解》这本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我几乎是爱不释手。我是一名结构设计顾问,服务的客户来自各个领域,从高层建筑到工业厂房,再到文化体育场馆,项目类型非常多样。因此,对于结构选型,我需要具备非常广泛的知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也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结构形式,而是将选型过程分解成了一系列逻辑清晰的步骤,并且针对每个步骤都提供了相应的分析工具和思考框架。比如,在初步方案阶段,如何快速筛选出几种潜在的结构体系,书中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例如基于荷载类型、场地条件、建筑跨度等关键因素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对于筛选出的几种方案,书中又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技术经济性比较,包括材料成本、施工周期、后期维护费用等。这些内容都非常具有操作性,让我能够更自信地与客户沟通,提供更专业的建议。而且,书中还包含了一些非常前沿的结构设计理念和技术,比如参数化设计在结构选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BIM技术来辅助结构优化。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专业人士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尤其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回避一些复杂或有争议的结构选型问题,而是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这让我能够从更成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并且学习到如何处理那些“灰色地带”。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充实,逻辑性强,并且紧密结合了工程实践,对于任何从事建筑结构设计领域的人来说,都绝对是值得拥有的一本宝典。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的结构工程师,在行业内已经从业了二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证了建筑结构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拿到《建筑结构选型技巧与实例精解》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是,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扎实,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不仅仅是罗列各种结构形式,而是从“选型”这个核心环节出发,将复杂的决策过程分解,并且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分析方法。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关于“经验与理论结合”的处理方式。作者在讲解每一种结构形式时,都会结合大量的工程实例,并且深入分析了在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选型来规避这些风险。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面临新挑战的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有时候,一个看似微小的选型失误,可能就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这本书就帮助我们建立起一种更全面、更审慎的选型意识。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不同结构形式的经济性分析也做得非常细致,不仅仅是简单的造价对比,还会考虑到施工难度、材料损耗、后期维护等一系列因素。这对于我们提出最优方案,非常有指导意义。另外,书中也对一些新兴的结构技术和材料进行了介绍,这让我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并且能够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逻辑清晰,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对于我这样的资深工程师来说,也是一本非常值得学习和参考的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