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手冊. 8. 熱分析與量熱學(第三版)

分析化學手冊. 8. 熱分析與量熱學(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振海,張洪林 編
圖書標籤:
  • 分析化學
  • 熱分析
  • 量熱學
  • 分析化學手冊
  • 化學
  • 科學
  • 技術
  • 儀器分析
  • 物理化學
  • 材料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141958
版次:3
商品編碼:12083086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11
字數:113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分析化學手冊》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礎上作瞭較大幅度的增補和刪減,保持原手冊10個分冊的基礎上,將其中3個分冊進行拆分,擴充為6冊,終形成13冊。
本分冊為《熱分析與量熱學》,在上一版《熱分析》的基礎上新增補瞭量熱學的內容。全書由兩篇組成,篇為熱分析與量熱分析基礎,全麵闡述瞭熱分析和量熱學方法,包括發展曆史、基本定義、術語以及有關物質的轉變、反應和特性參數,熱分析儀器及方法應用的原理、實驗與數據處理,量熱分析儀器、測量方式、對各類物理化學性質及化學反應熱的測定;第二篇為熱分析、量熱分析麯綫與數據集,匯總瞭聚閤物、食品、藥物、礦物、含能材料等物質的具有代錶性的熱分析麯綫和數據,以及量熱分析在各種領域的應用實例。

作者簡介

劉振海,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國際熱分析與量熱學協會教育委員,國際期刊《熱分析與量熱學雜誌》編委,遼寜大學等五所大學的兼職教授;中國科協繼續教育中心編輯業務培訓講師團成員;應邀擔任全國高校係統熱分析培訓的主講。被中科院研究生院評為傑齣貢獻教師。現在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給研究生講授《熱分析》和《中英文科技論文寫作》兩門課;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講中英文科技論文寫作,80學時/學年。 齣版專著十餘部,代錶性著作: 1 熱分析導論. 北京:化學工業齣版社,1991. 3 分析化學手冊 第六分冊 熱分析. 北京:化學工業齣版社,1994; Handbook of Thermal Analysis. Chichester: John Wiley﹠Sons, 1998; 分析化學手冊 第八分冊 熱分析. 北京:化學工業齣版社,2000;聚閤物量熱測定. 北京:化學工業齣版社,2002.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熱分析與量熱分析基礎
第一章緒論2
第一節熱分析2
一、熱分析發展簡史2
二、熱分析術語5
三、熱分析的基本特徵與數據報道8
四、熱分析的溫度與熱量標準9
五、有關熱分析的標準試驗方法12
第二節量熱分析15
一、量熱分析發展簡史 15
二、量熱分析術語16
三、量熱的基本原理 17
四、量熱分析存在的客觀物質基礎17
五、量熱分析的特點18
參考文獻18
第二章熱分析儀器19
第一節概述19
一、熱分析儀器的基本構成19
二、商品熱分析儀器19
三、熱分析儀器軟件功能19
第二節常用熱分析儀器23
一、熱重法(TG)23
二、差熱分析(DTA)與差示掃描量熱法(DSC)26
三、熱機械法31
四、熱膨脹法33
第三節光學、電學、聲學熱分析法33
一、交變量熱法(ACC)33
二、熱釋電流測量(TSC)34
三、熱釋光(TL)35
四、熱擴散的溫度波分析(TWA)測量36
第四節熱分析與其他分析方法的聯用37
一、熱颱顯微鏡法37
二、X射綫衍射�睤SC38
三、逸齣氣分析(EGA)38
四、光-熱瞬變輻射測量(OTTER)49
第五節自動進樣熱分析係統50
第六節儀器的安裝與使用50
參考文獻50
第三章影響熱分析測量的實驗因素,
熱分析動力學與數據錶達52
第一節影響熱分析測量的實驗因素52
一、升溫速率對熱分析實驗結果的影響52
二、試樣用量和粒度對熱分析實驗結果的影響52
三、氣氛對熱分析實驗結果的影響53
四、浮力、對流和湍流對TG麯綫的影響54
五、試樣容器及其溫度梯度和試樣各部位的反應程度54
六、裝樣的緊密程度對熱分析實驗結果的影響55
第二節儀器分辨率的判彆方法56
第三節熱分析動力學56
一、熱分析反應動力學參數的測定57
二、熱分析動力學新進展70
第四節熱分析麯綫及反應終點的判斷72
一、熱分析麯綫及其錶示方法72
二、差熱分析麯綫(DTA麯綫)反應終點的判斷73
三、DTA熱時間常數RCs及最小分離溫度L的測定73
第五節分步反應TG數據的定量處理75
一、含水草酸鈣分步失重過程的定量測定75
二、五水硫酸銅(CuSO4·5H2O)失水過程的高分辨TG測量75
參考文獻76
第四章熱分析技術對各種轉變的測量78
第一節玻璃化轉變的測量78
一、玻璃化轉變溫度Tg的DTA或DSC測定法78
二、PET/ABS共混物玻璃化轉變的MTDSC測量79
三、高聚物玻璃化轉變溫度與增塑劑80
四、聚閤物玻璃化轉變溫度與分子量的關係80
五、熱焓鬆弛81
六、WLF方程中的分子參數C1和C282
七、高聚物玻璃化轉變區的鬆弛活化能83
八、高聚物的轉變溫度T2、自由體積分數及其熱脹係數84
第二節結晶與熔融的測量85
一、熔融溫度和結晶溫度的DTA或DSC測定法85
二、結晶高聚物平衡熔點的測定86
三、共聚物、共混物的結晶平衡熔點,相互作用參數和相互作用能密度87
四、用稀釋法和平衡熔點法測定結晶高聚物的熔化焓和熔化熵88
五、用比容法測定高聚物的熔化焓和熔化熵89
六、高聚物結晶過程中的界麵自由能89
七、高聚物的結晶區域轉變90
八、高聚物結晶過程中分子鏈遷移活化能的測定91
九、聚閤物的等溫結晶92
十、等溫結晶速率的測定93
十一、用偏光顯微鏡測量高聚物過冷熔體等溫結晶的球晶徑嚮生長速率94
十二、等溫結晶熱的測定95
十三、聚閤物熔融熱和結晶熱的測定96
十四、聚閤物結晶度的測定97
十五、結晶高聚物原始試樣結晶度的MTDSC測定98
十六、不同成型條件PET的結晶性99
十七、聚乙烯的密度、熔融及其結晶度99
十八、聚乙烯的多重熔融峰100
十九、類脂化閤物的轉變熱100
二十、三十二碳烷的多晶型101
二十一、熱緻性液晶101
二十二、熱緻性高分子液晶103
二十三、潤滑油的蠟含量104
二十四、油脂固體脂指數的測定104
二十五、二元係相圖的測繪105
第三節聚閤物共混物組成與相容性測量105
一、聚閤物共混物組成的測量105
二、無規共聚物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與共聚組成106
三、部分相容聚閤物共混物的相容性107
四、相容性聚閤物共混體係108
五、含有結晶性聚閤物的相容性共混體係108
六、聚閤物共混體係的液�慘閤嘈形�109
七、上、下臨界相容溫度111
八、聚聯苯酰亞胺/聚硫醚酰亞胺共混體係相容性的DMA測量111
第四節熱機械分析(TMA)與動態熱機械分析(DMA)113
一、用TMA測量高分子材料的各嚮異性性質113
二、補強劑對聚乙烯膜的抑製形變113
三、聚閤物膜TMA的針入與拉伸測量113
四、由動態黏彈測量求解聚閤物轉變的錶觀活化能114
五、動態黏彈測量組閤麯綫的繪製115
第五節水分測量116
一、水-乙醇混閤液的DSC測量116
二、自由水、結閤水的熱分析117
三、二氧化錳的水分測量117
四、水閤氧化鋁的加壓脫水過程118
第六節金屬與閤金的熱分析118
一、金屬與閤金相變熱力學參數的測定118
二、金屬與閤金相變動力學參數的測定123
三、金屬與閤金的比熱容測定125
四、金屬和閤金的抗氧化性能127
五、非晶態閤金熱脹係數測定與DMA測量128
第七節與轉變有關的其他測量128
一、懸浮態冷凍細胞的DSC測量128
二、聚閤物轉變與其熱曆史128
三、矽橡膠的熱分析130
四、混閤油脂的熱分析131
五、食用肉的DSC測量131
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介電分析131

前言/序言

熱分析通常是在等速升降溫即動態條件下觀測物質物理(化學)性質的各種變化過程,而量熱學主要是在等溫即靜態或絕熱(體係與環境近乎不發生熱交換)條件下觀測各類物理變化,化學反應乃至微生物的微量熱量變化。它們均采用熱測量儀器觀測研究對象的熱學性質(狀態)隨溫度或時間的變化,從而獲取其熱力學和動力學數據,因此可以說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有關這門學科的國際學術組織和學術刊物有國際熱分析與量熱學學會(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for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和熱分析與量熱學雜誌(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基於上述認識並與之相應,我們將《熱分析》更名為《熱分析與量熱學》。
本分冊第三版基本上保持原有的格局,在原有基礎上由各位作者增補瞭如下內容:量熱學部分由麯阜師範大學張洪林編寫,闡述瞭量熱學的原理、各種類型的量熱儀及其測量方式、量熱分析的新成果和展望、典型的實驗數據等;熱分析動力學由河北師範大學張建軍改寫;隨機溫度調製DSC和閃速DSC由梅特勒�餐欣�多公司陸立明編寫;藥物綜閤熱分析和部分高分子材料動態熱機械分析由梅特勒�餐欣�多公司唐遠旺編寫;Netzsch公司曾智強和TA公司童波分彆就各自公司有關熱分析儀器的某些環節提供瞭相關資料。
藉手冊第三版齣版之機,嚮曾參與本分冊撰寫的已故作者劉金香(催化熱分析)、蔡根纔(聯用熱分析)、彭新生(熱機械分析)、陸振榮(熱分析動力學)和劉景江(聚閤物熱分析)錶示深切的懷念和敬意,他們曾分彆在熱分析的不同領域做齣過重要貢獻。
本手冊自1994年齣版至今,已曆時20餘年,進行過兩次修訂,在修訂過程中得到瞭許多專傢、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支持和幫助,曾參加本分冊編撰的還有畠山立子、畠山兵衛、蔡正韆、錢義祥、黃剋隆、蔣引珊、孫同山、葉素、倪維驊、伍述文、李春鴻、王增林、牛春吉、張宏放、花榮、蔣青、隗學禮、趙明、郭其鵬、黃玉惠、叢廣民、何冠虎、葉春民、楊樹林等。化學工業齣版社的各位編輯為此付齣瞭大量的辛勤勞動,在此一並嚮他們錶示衷心地感謝。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新的熱分析、微量熱與絕熱量熱方法、新型儀器不斷湧現,盡管我們在該領域工作多年,但接觸的方麵有限,本手冊一定會有許多遺漏和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3月20日於北京
分析化學手冊. 8. 熱分析與量熱學 (第三版) 圖書簡介 本書是《分析化學手冊》係列的第八捲,專注於分析化學領域中至關重要的分支——熱分析與量熱學。本第三版在全麵繼承前兩版經典理論和實用技術的基礎上,進行瞭大量的修訂、擴充和更新,以反映近年來該領域飛速發展的最新進展、技術革新以及應用拓展。 熱分析和量熱學是研究物質在受控溫度程序下,其物理或化學性質隨溫度或時間變化規律的分析方法。它們在材料科學、化學、物理學、製藥工業、地質學乃至食品科學中都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捲旨在為從事相關研究、教學及工業質量控製的專業人士提供一本內容詳實、理論深入且操作性強的參考手冊。 第一部分:熱分析基礎理論與儀器原理 本部分奠定瞭熱分析的理論基石,並詳細介紹瞭現代熱分析儀器的核心組件和工作機理。 1. 熱分析基礎理論: 深入闡述瞭熱力學、化學動力學與熱分析數據之間的內在聯係。詳細解釋瞭轉變溫度、相圖、比熱容、熱容變化等核心概念。重點討論瞭熱轉變(如熔融、結晶、玻璃化轉變、分解等)的物理化學本質及其在熱麯綫上的錶徵。此外,還詳細介紹瞭熱滯後效應、速率依賴性以及如何通過理論模型(如Avrami方程、Kissinger方法)對動態熱分析數據進行動力學解析。 2. 差熱分析 (DTA) 與差示掃描量熱法 (DSC): DTA和DSC是應用最廣泛的熱分析技術。本捲對這兩種技術進行瞭詳盡的對比和闡述。 DSC原理與設計: 詳細解析瞭DSC的兩種主要設計:功率補償式(Power-Compensation)和熱通量式(Heat-Flux)。對比瞭它們在靈敏度、時間響應和溫度精度的優異性與局限性。 關鍵參數的校準與評估: 提供瞭精確校準DSC儀器的標準操作規程(SOP),包括溫度校準(使用高純度標準品如銦、鋅、锡)和熱流校準(使用已知熱焓的轉變)。 應用實例分析: 重點討論瞭DSC在聚閤物的玻璃化轉變溫度 ($T_g$)、熔點測定、結晶度評估、固態反應動力學研究以及氧化誘導期(OIT)測量中的應用。 3. 熱重分析 (TGA): TGA關注物質質量隨溫度或時間的變化。本部分詳細介紹瞭TGA的儀器結構,包括高精度天平的類型(如懸掛式、橫梁式)和氣氛控製係統。 質量損失解析: 闡述瞭如何精確區分物理吸附、溶劑脫除、熱解或化學分解等不同類型的質量損失事件。 TGA-FTIR/MS聯用技術: 深入探討瞭與光譜技術聯用(TGA-FTIR或TGA-MS)在識彆揮發性分解産物方麵的優勢,這是確定反應機理的關鍵。 熱解動力學: 詳細介紹瞭利用TGA數據進行熱解反應的活化能和反應級數的計算方法。 第二部分:高級熱分析技術與多維度耦閤 本部分聚焦於那些結閤瞭多種檢測手段或具有特殊測量能力的先進技術。 4. 熱機械分析 (TMA) 與熱膨脹測量: TMA用於測量材料尺寸隨溫度的變化,是評估熱膨脹係數(CTE)和形變行為的關鍵技術。 探針幾何與應用: 介紹瞭探針(針頭、平闆、空心管)的選擇及其對測量結果的影響。重點討論瞭在薄膜、縴維和復閤材料中的應用。 熱機械分析 (TMA) 在粘彈性研究中的作用: 解釋瞭如何通過TMA觀察聚閤物的軟化和蠕變行為。 5. 動態熱機械分析 (DMA): DMA是研究材料粘彈性特性的黃金標準。它通過施加交變應力並測量形變響應來獲取材料的模量信息。 三大參數的測定: 詳細闡述瞭如何從DMA麯綫上獲取儲能模量 ($E'$,彈性模量)、損耗模量 ($E''$,粘性模量) 和損耗角正切 ($ andelta$)。 時間-溫度等效原理 (TTSP): 深入講解瞭如何利用TTSP將動態測試結果外推到實際使用溫度範圍,預測材料的長期性能。 6. 熱弛豫與弛豫譜: 本章側重於玻璃化轉變區域及亞玻璃態轉變的精細分析。介紹瞭等溫弛豫測試(如等溫鬆弛實驗)的原理,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數據來量化分子鏈運動和結構鬆弛過程。 7. 熱流變學與耦閤技術: 討論瞭將熱分析與流變學結閤(如使用帶有熱分析附件的流變儀)研究材料在加工條件下的性能變化,特彆是在熔融高分子和陶瓷漿料的燒結過程中的應用。 第三部分:量熱學:精密熱測量 量熱法是精確測量物質熱效應的學科,是物質能量特性研究的基石。 8. 等溫滴定量熱法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ITC): ITC是研究分子間相互作用(如藥物-靶點結閤、蛋白質摺疊)不可或缺的工具。 基本原理與數據擬閤: 詳細介紹瞭ITC的儀器設計,包括反應池和參比池的溫控要求。重點指導如何進行配體滴定實驗,並使用復雜的結閤模型(如單結閤位點、雙結閤位點、協同/拮抗模型)擬閤數據,從而獲得結閤常數 ($K_a$ 或 $K_d$)、結閤焓 ($Delta H$) 和熵 ($Delta S$)。 高精度實驗設計: 提供瞭優化反應物濃度、滴定體積和注射頻率的實踐指導,以確保熱信號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9. 掃熱量熱法 (Scanning Calorimetry, SC): 此部分專注於高精度熱容量測定。 三溫區量熱儀 (Three-Phase Calorimeter): 介紹瞭用於測量極低或極高溫度下熱容的專業儀器。 比熱容的精確測定: 闡述瞭如何利用先進的量熱技術(如調製量熱法或AC量熱法)來消除或精確校正基綫漂移和熱滯後效應,從而獲得極高精度的比熱容數據。 第四部分:數據處理、誤差分析與應用拓展 本部分側重於將原始信號轉化為可靠的化學/材料信息所需的後處理和實際應用指南。 10. 熱分析數據的定量與動力學解析: 基綫校正與積分: 詳細介紹瞭針對DSC和TGA麯綫進行基綫校正(如綫性、二次多項式擬閤)和峰麵積積分(如半峰高法、切綫法)的標準流程。 高級動力學模型: 介紹瞭Isoconversional方法(如Ozawa-Flynn-Wall, Kissinger)和Model-Free方法在熱分解動力學研究中的應用,並討論瞭這些方法的適用性邊界。 11. 誤差源分析與質量控製 (QA/QC): 係統地分析瞭影響熱分析結果準確性的主要誤差來源,包括:溫度梯度、氣氛控製不當、樣品裝載量、升溫速率選擇不當以及儀器校準不充分。提供瞭針對常見儀器故障和實驗誤差的診斷和排除指南。 12. 行業應用案例精選: 本捲提供瞭跨學科的廣泛應用實例,展示瞭熱分析與量熱學在解決實際工程和科學問題中的能力: 聚閤物科學: 聚閤物的共混物相容性、交聯度測定、老化過程研究。 能源材料: 電池正負極材料的循環穩定性、熱失控風險評估(利用DSC/TGA評估熱穩定性)。 藥物研發: 藥物晶型篩選(多晶型物之間的能量差)、藥物穩定性、輔料兼容性研究。 無機材料與陶瓷: 燒結過程的溫度窗口確定、氧化還原行為研究。 本書旨在成為分析化學工作者、材料科學傢以及熱力學研究人員手中不可或缺的權威參考工具。通過對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對現代儀器的熟練掌握,讀者將能夠設計齣嚴謹的實驗,並對獲取的熱數據進行科學、準確的解釋。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拿到這本《分析化學手冊. 8. 熱分析與量熱學(第三版)》的時候,我有點小小的期待,又有點小小的忐忑。我的工作雖然不是直接從事熱分析的,但平時和一些做材料研發的同事打交道,經常會聽到他們提及DSC、TGA這些名詞。我一直覺得,作為一名分析化學專業的學生(或者說,半路齣傢,但熱愛分析化學這門學科),對這些核心技術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是很有必要的。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厚重,這讓我感覺內容一定很充實。我尤其關注的是它在“量熱學”這部分的內容。量熱學在很多領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比如化學反應的能量學、物質的熱力學性質測定、以及能量消耗的估算等等。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細介紹各種量熱儀的原理、結構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並且能夠提供一些典型應用的案例分析,讓我明白在什麼情況下應該選擇哪種量熱儀。另外,對於量熱實驗中的一些關鍵參數的控製和數據處理方法,我也非常期待有詳細的闡述,希望能幫助我避免一些常見的實驗錯誤,並能更準確地解讀實驗結果。

評分

作為一名在藥物研發領域工作多年的研究員,我一直深信熱分析和量熱學在藥物物質的錶徵和質量控製方麵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手裏也有幾本關於分析化學的參考書,但專門針對“熱分析與量熱學”這部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更權威、更係統的著作。這次看到《分析化學手冊. 8. 熱分析與量熱學(第三版)》,我抱著極大的興趣翻閱瞭一下。我非常關注書中對藥物晶型研究的闡述,比如不同晶型在熱穩定性、溶解度、生物利用度等方麵的差異,以及如何通過DSC等技術來準確地鑒定和區分這些晶型。此外,藥物的降解行為研究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部分,瞭解藥物在不同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的熱分解機理,對於藥物的儲存和穩定性評估至關重要。這本書是否能提供這方麵的深入分析和指導,是我評判它價值的重要標準。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藥物製劑的熱分析應用,例如緩釋劑、包閤物等,以及如何利用量熱學來研究藥物與輔料之間的相互作用。

評分

我是一名在高校化學係任教的教師,平時需要為本科生講授分析化學課程,並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一本好的分析化學教材或參考書,對於我的教學和科研指導至關重要。《分析化學手冊. 8. 熱分析與量熱學(第三版)》這本書,我希望能成為我課堂上的得力助手,也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可靠的學習資源。我關注書中對熱分析和量熱學基本原理的講解是否清晰、準確,是否能讓學生建立起紮實的理論基礎。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引導性的思考題或者討論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分析思維能力。在科研指導方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前沿的熱分析和量熱學研究方嚮,為學生選擇畢業論文題目提供靈感。比如,在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生物醫學等交叉領域,熱分析和量熱學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實驗設計思路,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經典實驗的詳細步驟,並且附帶一些可以用來分析和解讀的數據集,那就更完美瞭。

評分

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本“工具書”,我並不指望它能寫得像文學作品那樣引人入勝,但我極其看重它的實用性和深度。我是一名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工作的技術人員,日常工作中會接觸到很多關於食品成分的分析。我瞭解到,熱分析技術可以用來研究食品的成分組成、水分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質含量等,並且可以用於檢測食品的摻假行為。比如,通過TGA可以測定食品中的水分和灰分含量,通過DSC可以研究澱粉糊化、蛋白質變性等過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詳細的實驗操作指南,明確每種技術在食品分析中的具體應用步驟和注意事項。我也希望能看到書中包含大量的實例,比如如何利用熱分析技術來鑒彆不同種類的食用油,如何評估食品的熱穩定性,以及如何研究食品加工過程中發生的化學變化。此外,關於量熱學在食品能量測定方麵的應用,我也很想瞭解,比如如何利用彈式量熱儀來測定食品的總能量值。

評分

這本書我買來不久,主要是衝著“熱分析與量熱學”這個主題來的。我之前接觸過一些基礎的熱分析技術,但總覺得不夠係統,不夠深入。這本書的齣現,正好填補瞭我在這一領域的知識空白。我最看重的是它是否能提供清晰、易懂的理論解釋,以及豐富的實際應用案例。尤其是在材料科學領域,熱分析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瞭解如何利用DSC、TGA等技術來錶徵高分子材料、陶瓷、金屬等不同性質的材料,例如研究它們的相變、分解行為、玻璃化轉變溫度等等。同時,我也對如何通過實驗數據來推斷材料的微觀結構和性能變化很感興趣。書中是否有關於數據處理和麯綫解析的詳細指導,也是我非常關注的。我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從復雜的圖譜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並將其與理論模型相結閤,形成可靠的結論。此外,對於一些前沿的應用,比如在藥物開發、食品科學、環境監測等領域的熱分析應用,我也希望能有所瞭解。總體而言,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進行科研工作中的得力助手,為我提供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實用的操作技巧。

評分

物流非常給力,昨晚下單上午就收到?

評分

真的不錯,講解清晰,得好好消化消化

評分

還沒來得及細讀,質量不錯

評分

真的不錯,講解清晰,得好好消化消化

評分

發貨速度超快,東西也很好,價廉物美,值得購買

評分

書的質量很好,內容也比較全麵

評分

很不錯的化工工作者的手冊,就是價格小貴,彆的不錯

評分

真心的不錯,摺扣多,速度快

評分

書已經被開封,不知道怎麼迴事!不過不影響閱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