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道林·格雷的画像》由资深王尔德研究学者孙宜学老师翻译,译文忠实原文,优美流畅。
王尔德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他艺术化的自传,和不幸命运的前奏。犯罪、惊悚、男主人公之间的暧昧情愫……这个构思精妙、想象丰富的故事背后是王尔德关于艺术、爱情和人生的洞察。王尔德广为流传的经典语录绝大部分都来自本书。
《道林·格雷的画像》于1891年出版后曾受到英国报界抨击:"一本有毒的书,充满了道德与精神沦丧的臭气。"评论家们纷纷称道林·格雷为"恶魔",但王尔德认为他是无罪的:如果不用为犯下的罪孽付出代价,我们每个人都会露出人性的恶。
当一场同性恋爱使王尔德官司缠身,《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罪证之一,最终他被判"严重猥亵罪"入狱两年。在一百年多后的今天,我们惊奇地发现王尔德写在书中的一句话可谓该事件的注解:"世人所谓的不道德之书,其实展现了世界本身就有的耻辱。"
少年道林·格雷相貌俊美,心地纯良。朋友霍华德为他画了一幅绝美的画像,而亨利勋爵的一席话让道林意识到自己的青春和美。他不禁感叹:"真悲哀啊!我会变老,但这幅画将会永远年轻……如果能反过来就好了!如果永远年轻的是我,而变老的是画,那该多好啊!为了这个,我愿献出这世上我拥有的一切!我愿以我的灵魂交换!"不料一语成谶,道林不仅永葆青春,犯下罪恶也丝毫不改他纯净的面容,而画像愈发邪恶丑陋。当欲望得到放纵,罪孽覆水难收之时,道林欲杀死过去,举刀向画像刺去,一切都结束了……
奥斯卡·王尔德
OscarWilde(1854-1900)
英国作家、戏剧家、诗人
王尔德一生创作颇丰,童话、戏剧、小说如今均已是文学经典。
在他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世人将他的童话与安徒生相提并论,对他的剧作追捧至极,但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却因艺术观不被接受而备受争议。
当一场同性恋爱使王尔德官司缠身,这本小说竟成为罪证之一,最终他被判"严重猥亵罪"入狱两年。
出狱三年后,王尔德在巴黎一家小旅馆去世,年仅46岁。
译者简介:
孙宜学,博士,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海外汉学、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编、译著30余部。
已出版作品:
翻译:王尔德《狱中记》
编译:《审判王尔德实录》《奥斯卡·王尔德自传》
著作:《凋谢的百合--王尔德画像》《眩晕与跌落:王尔德评传》
孙宜学教授将王尔德比喻成烈焰中炫羽的孔雀,华美、热烈而悲情。
在写作这个故事时我遇到的真正困难,是如何使极其明显的道德寓意服从于艺术和戏剧性的效果……使之处于合适的、次要的位置。——王尔德谈《道林·格雷的画像》创作
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中,只有王尔德还在被众人阅读。他是那么辉煌、壮观、摇摇欲坠。——《奥斯卡·王尔德传》作者理查德·艾尔曼
当时的英国极拘泥于传统,人们一言一行都必须与严格的社会行为相符,稍微偏离常规就会被视为脱离正轨,连艺术与文学的原则都被弃之不顾,必须恪守社会规范。就是在这种状况之下,王尔德决心以瓦解这种枷锁为毕生志向。——维维安·荷兰(王尔德之子)
艺术家是美的事物的创造者。
呈现艺术,隐去艺术家是艺术的目的。
批评家能把自己对美的事物的印象,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甚至全新的内容。
批评的最高形式,也是最低形式,是自传体的。
那些在美的事物中发现丑的含义的人是堕落而毫无魅力的。这是过错。
那些在美的事物中发现美的含义的人是有教养的。他们还有希望。
懂得美的事物仅仅意味着美的人,才是上帝的选民。
书没有道德和不道德之分,只有写得好的和写得差的,仅此而已。
十九世纪对现实主义的厌恶,如同从镜子里照见自己面孔的卡利班的狂怒;
十九世纪对浪漫主义的厌恶,则是从镜子里照不见自己面孔的卡利班的狂怒。
人的道德生活只是艺术家创作题材的一部分,而艺术的道德在于完美地运用不完美的素材。
艺术家并不想证明什么,即使真实可以被证明。
没有艺术家有道德上的同情。艺术家道德上的同情会造成不可饶恕的矫揉造作的风格。
从不存在病态的艺术家。艺术家可以表达一切。
对艺术家来说,思想和语言是艺术创作的工具;
对艺术家来说,罪恶与美德是艺术创作的素材。
从形式的角度看,音乐家的艺术涵盖了一切艺术类型;
从情感的角度看,演员的技艺涵盖了一切艺术类型。
一切艺术既有外表,又有象征。
若有人要钻到外表的下面,那后果自负;
若有人要解读象征的内涵,那后果自负。
艺术真正反映的是观众,而不是生活。
一件艺术品引发不同的观点,正体现了作品的新颖、复杂、重要;
当批评家们意见分歧,艺术家却与自身一致。
制造出有用之物的人是可以原谅的,只要他不崇拜它;
制造出无用之物的唯一借口,就是制造者狂热地崇拜它。
一切艺术皆无用。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有些压抑的,但这种压抑感并非来自情节的血腥或恐怖,而是源自于一种深刻的哲学困境。它提出的问题太大了,大到让人在合上书本之后,仍然在无声地与书中的理念进行辩论。那种对享乐主义的极致描绘,初看时或许会觉得刺激,但随着故事的推进,你会越来越清晰地看到那条通往毁灭的直线轨迹。书中关于“纯真”与“世故”之间的较量,处理得极其微妙,它没有简单地将一方塑造成圣人或恶魔,而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我们都在追求某种不朽,但所选择的路径却可能导向完全相反的结局。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环境氛围的渲染,那种十九世纪末期伦敦的浮华与阴暗交织的都市气息,被捕捉得淋漓尽致,仿佛每一个角落都藏着秘密和罪恶。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对特定时代精神的精准诊断报告。
评分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极为巧妙,它并不急躁,甚至有些悠然自得,恰恰是这种缓慢的、如同钟摆般精准的推进,反而加剧了命运的不可逆转感。很多情节的铺陈,乍一看似乎只是生活琐事或无意义的交谈,但细细品味,却处处埋下了日后爆发的伏笔,这种结构上的精巧,让我叹服。它展现了极端自我中心主义是如何一步步侵蚀掉一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的。书中那种对外界评价的漠视,以及对自我感受的无限放大,读起来既令人着迷又感到恐惧。作者似乎在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科学家的视角,记录着一场灵魂的解剖过程。我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旁观者,透过一块被精心擦拭过的玻璃,观察着那个被欲望驱动着走向深渊的个体,无能为力,却又无法移开视线。这种疏离感和沉浸感的交织,是很多作品难以达到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冲击力,在于它对“表象”与“本质”之间巨大鸿沟的无情揭示。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道德警示故事,它更像是一部关于艺术、生命与时间悖论的形而上学探讨。作者构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神话,让读者心甘情愿地相信那种超凡脱俗的美丽是真实存在的,但随后又用最残酷的方式,撕开了那层精致的包装纸,露出了底下的腐朽与空洞。我尤其欣赏小说中对“时间”这一概念的文学处理,时间不再是线性的流逝,而变成了一种可以被操控、被隐藏、却又无法真正逃脱的强大力量。这种复杂的时间观,让整个故事的基调变得既古典又现代。读罢,我感到的是一种清醒的悲凉,那种认识到某些美好事物注定无法持久的宿命感,久久不能散去,这正是它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的恒久魅力所在。
评分这本小说简直是心灵的暴风雨,初读时那种被作者的笔触深深攫住的感觉,至今难忘。它不像那些情节驱动的小说,让你急于翻页去看“然后呢”,而更像是一面由无数面棱镜组成的镜子,每一面都折射出人性中那些最阴暗、最不愿直面的角落。那种对于美与腐朽之间界限的探讨,细腻得令人心惊。书中对那种纯粹的、近乎病态的审美追求,以及随之而来的道德沦丧,描绘得入木三分。我时常在阅读时停下来,盯着一句话反复琢磨,仿佛作者将某种古老的、关于诱惑与代价的咒语,巧妙地嵌入了文字之中。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或廉价的救赎,而是将你直接推入那个迷幻而又残酷的漩涡,让你自己去品尝那种极致的欢愉与随之而来的虚无感。那种对永恒青春的渴望,以及为之付出的代价,引发了我对自己生命中各种“交换”的深刻反思——我们为了获得一样东西,究竟牺牲了多少本应珍视的东西?这种内在的张力,让整本书的气氛始终笼罩在一层华丽却又腐朽的薄雾之中。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华丽的梦魇,醒来后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香水与陈旧天鹅绒的气味。作者的语言功力简直是登峰造极,那种堆砌词藻却又丝毫不显累赘的叙事方式,仿佛是镀金的洛可可式雕花,繁复到极致,却又每一处都精准地服务于主题。尤其是在描述那种颓废的社交场合和人物内心翻涌的情感时,那些精准到近乎刻薄的比喻,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娱乐作品,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复咀嚼的艺术品,每一次重读都会发现新的层次和更隐晦的讽刺。我尤其欣赏作者如何不动声色地构建人物的内在矛盾,表面上光鲜亮丽的表象下,是怎样一团正在被吞噬的灵魂。这种对比产生的戏剧张力,比任何直接的冲突描写都要震撼人心。它挑战了我们对“美”的固有认知,让我们不得不去审视,当美成为唯一的信仰时,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评分书很好,都说法国文学要看福楼拜,看了包法利夫人觉得她就是一个不能面对当下,永远不知满足,充满很多幻想极度感情用事的女人,或许她的确得到不少情爱肉欲上的满足与激情,但是内心却总是空洞的。如果你把爱情看做生命的全部,那你一生确实注定是要悲剧的。内心强大聪慧正直的并且有这对生活的向往与热情的女孩子,会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也会过得更加幸福,这也是必然的。不过我并不认为包法利夫人那样的活法就不好,人生道路乃人之所选,不在个中怎能体会其滋味。不管怎样也是轰轰烈烈活一生,但求死而无憾便可。
评分好好的呵呵蝴蝶蝴蝶结互怼水晶不家附近惊声尖叫肚饿
评分而你 哪怕只是月亮
评分首先外观很满意,其次物流速度也是非常快,是一次不错的购物体验。
评分正如林则徐所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评分钱可以买来漂亮的房子、豪华的车子,但却买不来懂事上进的孩子。
评分经典的书,没看过,这次买了很多书,这本慢慢看,细细的看。
评分【
评分哦人家上班了偷走了汽车扣女虐了克林顿破哥偷偷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