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7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頻考點速記(高級中學)》濃縮瞭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的常考知識點,幫助考生抓住考試重點和難點,直擊核心考點。具體來說本書有如下特色:
本書特色一:立足大綱。本書立足於考試大綱,緊密結閤真題題型和考點,符閤考情,有針對性。
本書特色二:體例科學。為瞭方便考生學習、鞏固知識點,正文中設置考題再現、重要章節後更有考點強化練習方便考生自我檢測。
本書特色三:精巧實用。本書小開本設計方便考生利用零碎時間隨時記憶,用彩色標注重點內容,方便考生有針對性記憶。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7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頻考點速記(高級中學)》依照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大綱,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發團隊認真分析和研究瞭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的考試內容和考查趨勢,編寫瞭這本有針對性的高頻考點速記教材。
本書濃縮瞭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的高頻考點,內容包括信息技術學科知識、信息技術教學設計、信息技術教學實施和信息技術教學評價四個部分。在相關知識點的講解中附有曆年真題,在重要章節後設置瞭考點強化練習題,幫助考生直接瞭解真題考點並能隨時進行自檢自測。
目錄
第一章信息技術與社會發展/2
高頻考點提要/2
第一節信息技術與社會發展/2
第二節信息技術活動的法律法規/8
考點強化練習/17
第二章信息技術課程知識/21
高頻考點提要/21
第一節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性質及理念/21
第二節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設計思路/25
第三節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目標/27
考點強化練習/30
第三章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知識/32
高頻考點提要/32
第一節信息技術教育的相關理論/32
第二節信息技術教育研究/34
考點強化練習/35
第四章信息技術基礎知識/37
高頻考點提要/37
第一節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概述/37
第二節信息的加工與錶達/42
第五章算法與程序設計/47
高頻考點提要/47
第一節程序設計基礎/47
第二節VB語言基礎知識/69
第三節數據結構與算法基礎/84
考點強化練習/91
第六章多媒體技術應用/94
高頻考點提要/94
第一節多媒體技術基礎/94
第二節多媒體計算機及關鍵設備/98
第三節計算機的圖像處理/101
第四節動畫製作/112
考點強化練習/125
第七章網絡技術應用/126
高頻考點提要/126
第一節網絡技術基礎/126
第二節因特網的應用/138
第三節網站設計開發與建設/143
考點強化練習/153
第八章數據庫管理技術/156
高頻考點提要/156
第一節數據管理概述/156
第二節關係模型和關係運算理論/171
第三節SQL與Access/176
第四節關係數據庫的設計與規範化/179
考點強化練習/182
第九章人工智能/184
高頻考點提要/184
第一節人工智能概述/184
第二節專傢係統/189
考點強化練習/190
第十章數製及其轉換/191
高頻考點提要/191
考點強化練習/203
第一章教學設計概述/208
高頻考點提要/208
第二章教學內容分析/215
高頻考點提要/215
第一節學習內容的分類/215
第二節學習內容的分析方法/218
第三節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內容分析/221
考點強化練習/224
第三章教學目標設計/226
高頻考點提要/226
第一節教學目標概述/226
第二節教學目標的設計/234
考點強化練習/242
第四章信息技術教育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244
高頻考點提要/244
第一節傳統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教育中的應用/244
第二節信息技術教育中教學方法的選擇/249
第三節信息技術教育中教學方法的優化/251
第四節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模式/253
考點強化練習/258
第五章教學過程設計/259
高頻考點提要/259
第一節信息資源的選擇與利用/259
第二節信息技術教學過程設計/264
第一章信息技術課堂學習指導/270
高頻考點提要/270
第一節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270
第二節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課堂練習的指導/280
第三節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閤作學習的指導/283
第四節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探究學習的指導/287
考點強化練習/289
第二章課堂組織調控/291
高頻考點提要/291
第一節信息技術教學組織的形式和策略/291
第二節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調控方法/296
考點強化練習/302
第三章信息技術教學設施的綜閤運用/304
高頻考點提要/304
第一節信息技術課堂教學/304
第二節信息技術實踐教學/315
第三節教學資源的整閤運用/322
考點強化練習/325
第一章信息技術學習評價/328
高頻考點提要/328
第一節信息技術課程學生學習評價/328
第二節信息技術課程學習評價方法/331
第三節信息技術課程學生學習績效評價/337
考點強化練習/349
第二章信息技術教學評價/352
高頻考點提要/352
第一節信息技術教學評價/352
第二節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課堂教學評價/360
考點強化練習/366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369
精彩書摘
部分
信息技術學科知識
信息技術學科專業知識是考試的重點內容,本部分常考題型是單項選擇題、簡答題,約占總分值的43%。考生要理解《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信息技術)規定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實施建議,並且能用這些知識來開展學科教學和指導學生實訓實踐。
掌握信息安全、信息獲取的途徑以及信息活動中的法律法規。理清信息、信息技術等相關概念的區彆,不要混淆。
節信息技術與社會發展
一、信息的特徵
信息的基本特徵主要有:
1.普遍性。信息是普遍存在的,隻要有事物的地方就有信息的存在。
2.客觀性。信息是客觀現實的反映,不隨人的主觀意誌而改變。
3.時效性。信息在特定的範圍內是有效的,否則是無效的,這是信息區彆於物質與能量的特性。
4.依附性。信息必須依附於某種載體而存在,信息是事物運動的狀態和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不能獨立存在,必須依附於某種載體纔能呈現。
5.可傳遞性。信息的傳遞是與物質和能量的傳遞同時進行的,離開瞭物質和能量作為載體,信息的傳遞就不可能實現。
6.可共享。信息不同於物質和能量,具有不守恒性和擴散性,信息的傳遞對信息的持有者來說不會造成任何損失。
7.可存儲。信息可以通過係統的物質或能量狀態的某種變化來存儲。
8.可加工處理。信息可以脫離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儲、被壓縮、被處理和再利用。
【2016年下半年真題】下圖是用某軟件查詢當前某一地區實時路況的畫麵,這種應用主要體現瞭信息具有()。
A.時效性B.依附性
C.真僞性D.可識彆性
【答案】A。解析:實時路況體現瞭信息具有時效性。
二、信息安全
(一)信息安全的定義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係統(包括硬件、軟件、數據、人、物理環境及其基礎設施)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係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信息服務不中斷,終實現業務連續性。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麵的內容,即需保證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未授權拷貝和所寄生係統的安全性。
(二)信息安全三要素
信息安全的三要素包括:
(1)保密性(Confidentiality):指網絡信息不被泄露給非授權的用戶、實體或過程。即信息隻為授權用戶使用。保密性是在可靠性和可用性基礎之上,保障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2)完整性(Integrity):指在傳輸、存儲信息或數據的過程中,確保信息或數據不被未授權的用戶篡改或在篡改後能夠被迅速發現。
(3)可用性(Availability):保證閤法用戶對信息和資源的使用不會被不正當地拒絕。
【2014年上半年真題】請簡要迴答信息安全的三要素(CIA)。
【參考答案】
信息安全的三要素包括:
(1)保密性(Confidentiality):是指網絡信息不被泄露給非授權的用戶、實體或過程。即信息隻為授權用戶使用。保密性是在可靠性和可用性基礎之上,保障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2)完整性(Integrity):指在傳輸、存儲信息或數據的過程中,確保信息或數據不被未授權的用戶篡改或在篡改後能夠被迅速發現。
(3)可用性(Availability):保證閤法用戶對信息和資源的使用不會被不正當地拒絕。
三、獲取信息的途徑
(一)信息獲取的途徑
途徑一:利用人力直接獲取信息;
途徑二:利用設備來獲取信息;
途徑三:通過閱讀報紙雜誌獲取信息;
途徑四:通過閱讀書籍資料獲取信息;
途徑五:從廣播電視節目中獲取信息;
途徑六:通過光盤等電子齣版物獲取信息;
途徑七:通過計算機網絡獲取信息;
途徑八:通過遙感遙測獲取信息。
(二)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
★過程一:定位信息需求
★過程二:選擇信息來源
★過程三:確定信息獲取方法
★過程四:保存信息
(三)信息獲取的工具
掃描儀:掃描圖片,還可掃描印刷體文字,並能藉助文字識彆軟件自動識彆文字。
照相機:主要可采集圖像信息,部分數碼相機還兼有攝像功能。
錄音設備:可采集音頻信息。
攝像機:主要可采集視頻信息。
計算機:通過多種軟件工具,可以把來自光盤、網絡等多種類型的信息采集到計算機中。
【2014年上半年真題】人類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有哪幾類?
【參考答案】
獲取信息的途徑:
(1)利用人力直接獲取信息;
(2)利用設備來獲取信息;
(3)通過閱讀報紙雜誌獲取信息;
(4)通過閱讀書籍資料獲取信息;
(5)從廣播電視節目中獲取信息;
(6)通過光盤等電子齣版物獲取信息;
(7)通過計算機網絡獲取信息;
(8)通過遙感遙測獲取信息。
答案不局限於此,考生隻要答得閤理即可。
第二節信息技術活動的法律法規
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規定(精選)
為正確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閤審判實踐,製定本規定。
第二條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實施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等終端設備所在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被侵權人住所地。
第七條其發布的信息被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措施的網絡用戶,主張網絡服務提供者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網絡服務提供者以收到通知為由抗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被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措施的網絡用戶,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提供通知內容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八條因通知人的通知導緻網絡服務提供者錯誤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措施,被采取措施的網絡用戶請求通知人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被錯誤采取措施的網絡用戶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相應恢復措施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受技術條件限製無法恢復的除外。
第十五條雇傭、組織、教唆或者幫助他人發布、轉發網絡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權益,被侵權人請求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六條人民法院判決侵權人承擔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或者恢復名譽等責任形式的,應當與侵權的具體方式和所造成的影響範圍相當。侵權人拒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網絡上發布公告或者公布裁判文書等閤理的方式執行,由此産生的費用由侵權人承擔。
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解釋(精選)
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閤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等規定,對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乾問題解釋如下:
第二條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韆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八條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犯罪,為其提供資金、場所、技術支持等幫助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第十條本解釋所稱信息網絡,包括以計算機、電視機、固定電話機、移動電話機等電子設備為終端的計算機互聯網、廣播電視網、固定通信網、移動通信網等信息網絡,以及嚮公眾開放的局域網絡。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精選)
第三條本規定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以下簡稱國際聯網),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計算機信息網絡為實現信息的國際交流,同外國的計算機信息網絡相聯接。
(二)互聯網絡,是指直接進行國際聯網的計算機信息網絡;互聯單位,是指負責互聯網絡運行的單位。
2017年高級中學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備考指南 深度解析,助力高頻考點突破 本指南以2017年國傢教師資格考試高級中學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為核心,緻力於為廣大考生提供最權威、最係統、最深入的備考指導。我們深知,教師資格考試不僅是對考生專業知識的考察,更是對其教學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全麵檢驗。因此,本指南在內容編排和知識梳理上,緊密圍繞考試大綱,聚焦高頻考點,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內,幫助考生高效掌握核心知識,築牢備考根基。 一、 學科知識精要:構建堅實理論基礎 高級中學信息技術學科知識是教師資格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指南將從以下幾個關鍵維度,對學科知識進行深度剖析: 信息技術發展史與基本概念: 追溯信息技術發展的裏程碑,理解計算機、網絡、數據等核心概念的演變與內涵。我們將梳理從早期計算機的誕生到現代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脈絡,幫助考生建立宏觀的認知框架。理解信息及其處理的基本方式,掌握信息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影響。 計算機係統組成與工作原理: 深入講解計算機硬件(中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齣設備等)和軟件(操作係統、應用軟件等)的構成、功能及相互關係。我們將剖析計算機的工作流程,理解二進製、指令執行、內存管理等底層原理,幫助考生深入理解計算機如何高效地處理和存儲信息。 計算機網絡與互聯網技術: 係統闡述計算機網絡的類型、拓撲結構、通信協議(TCP/IP等)以及互聯網的基本架構。我們將重點講解IP地址、域名解析、HTTP、FTP等常用網絡服務的原理,並介紹互聯網安全、網絡管理等重要議題。理解信息在網絡中的傳輸機製,掌握構建和維護簡單網絡的知識。 程序設計基礎與算法: 介紹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流程圖、僞代碼等,並詳細講解至少一種主流編程語言(如Python、Java等)的基礎語法、數據結構與算法。我們將重點關注常用算法(如排序、查找、圖算法等)的設計思想、實現方法和復雜度分析,培養考生的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數據庫技術與應用: 講解數據庫的基本概念、數據模型(關係模型)、SQL語言以及數據庫管理係統(DBMS)的功能。我們將深入剖析數據庫的設計原則、數據查詢、數據更新、事務管理和並發控製,幫助考生理解如何有效地組織、管理和利用數據。 多媒體技術與應用: 涵蓋圖像、音頻、視頻等媒體信息的格式、編碼、處理技術以及多媒體創作工具的使用。我們將介紹多媒體在教學、演示、娛樂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並探討多媒體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信息安全與倫理: 重點講解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常見威脅(病毒、木馬、黑客攻擊等)、防禦措施(加密、防火牆、身份認證等)以及信息倫理與法律法規。我們將引導考生思考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培養負責任的信息公民意識。 新興技術前沿: 關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發展及其在信息技術教育中的潛在應用。本部分旨在拓展考生的視野,使其瞭解信息技術領域的最新動態。 二、 教學能力提升:點燃教育智慧火花 教學能力是教師資格考試的另一核心考察內容。本指南將從以下幾個方麵,著力提升考生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與教學評價能力: 新課程標準解讀與教學理念: 深入解讀國傢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理解其核心理念、目標要求和內容體係。我們將重點關注課程標準的時代特徵,如核心素養的培養、STEAM教育的融閤、計算思維的滲透等。理解信息技術在促進學生全麵發展中的獨特價值。 教學設計與目標設定: 指導考生如何根據課程標準、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科學地設定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們將重點講解目標設定的SMART原則,並提供多種教學目標設定的範例。 教學內容組織與呈現: 教授考生如何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生動易懂的教學內容。我們將探討不同的教學內容組織方式,如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點到麵等,並介紹多種有效的教學呈現手段,如案例分析、情境創設、直觀演示等。 教學方法與策略: 介紹信息技術學科常用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探究式學習、項目式學習、閤作學習等,並分析不同方法的適用場景。我們將重點講解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 強調教學資源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將指導考生如何搜集、篩選、評價和整閤優質的教學資源,包括課件、視頻、仿真軟件、在綫平颱等。同時,也將鼓勵考生利用技術工具自主開發教學資源。 教學實施與課堂管理: 關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操作,包括如何組織課堂活動、引導學生互動、處理課堂突發情況等。我們將提供有效的課堂管理策略,幫助考生營造積極、有序、高效的學習氛圍。 教學評價與反思: 講解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原則、方法和形式,包括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等。我們將指導考生如何設計有效的評價工具,並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改進教學。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閤: 探討信息技術在其他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跨學科學習。我們將分析信息技術如何賦能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學科,提升教學效果。 教育技術應用與發展: 關注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最新趨勢,如慕課(MOOCs)、翻轉課堂、混閤式學習、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等,幫助考生瞭解前沿的教育技術理念。 三、 高頻考點精講與模擬演練:直擊考試核心 在掌握瞭紮實的理論基礎和教學方法後,本指南將進一步聚焦考試的“高頻考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精講與演練。 重點難點突破: 針對考試中反復齣現、考生普遍感到睏難的知識點和技能點,進行深入淺齣的講解和案例分析。例如,在程序設計部分,我們會重點講解遞歸、迴溯、動態規劃等復雜算法的設計思路;在教學能力部分,我們會細緻剖析如何設計有效的課堂互動環節,以及如何應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問。 曆年真題分析: 對近年來的考試真題進行係統梳理和深度解析,提煉齣考試命題的規律和趨勢。通過對真題的分析,幫助考生瞭解考試的題型、題量、難度分布以及考察的側重點。 模擬試題演練: 提供高質量的模擬試題,涵蓋學科知識和教學能力兩個維度,並按照考試的實際要求進行編排。通過模擬演練,幫助考生熟悉考試流程,檢驗學習效果,找齣薄弱環節,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 答題技巧與策略: 總結和傳授有效的答題技巧和策略,包括審題技巧、答題思路、時間分配、書寫規範等,幫助考生在考試中發揮齣最佳水平。 本指南的特色: 權威性: 內容緊扣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大綱,由經驗豐富的專傢團隊編寫,確保瞭知識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係統性: 知識體係全麵,覆蓋瞭高級中學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的各個方麵,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 針對性: 聚焦高頻考點,深入剖析考試重點和難點,提供有針對性的復習指導。 實用性: 教學能力部分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提供豐富的教學案例和方法,幫助考生提升實際教學水平。 易用性: 語言通俗易懂,條理清晰,便於考生理解和記憶。 結語: 備考教師資格考試是一項係統而艱巨的任務。本指南希望成為您備考路上的得力助手,幫助您高效梳理知識,精準把握考點,自信迎接挑戰。我們相信,通過科學的復習方法和不懈的努力,您一定能成功通過國傢教師資格考試,成為一名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