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特 格林納威奬獲得者力作。
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結核杆菌、麻風杆菌、埃博拉病毒……可怕的“瘟疫君”狡猾多變,掌握它們的秘密,讓孩子變身小衛士,主動守護健康!
充滿場景感的畫麵設計帶來“尋寶”般的閱讀體驗,生動誇張的主人公造型帶來“動畫”般的視覺享受,滿足孩子在笑聲中收獲知識的閱讀胃口!
全彩精裝,四色印刷,讓孩子從“邋裏邋遢”開始,愛上科普閱讀!
《邋裏邋遢科學書:不得瞭的病菌》是一本會“傳染”的科學怪書!那些傳播流行病的動物和昆蟲穿上白大褂,走進實驗室,為大傢講述緻命傳染病的可怕故事,破解百變病毒的死亡魔咒! 從黑死病到肺結核,從霍亂到流感,這些讓人不寒而栗的疾病殺死瞭成韆上萬的人。它們像陰魂不散的死神,飄蕩在人類曆史的各個時代。本書將帶你探索曆史上*可怕的傳染病,體驗那些荒唐的治療方法,並見證人類是如何一步步地將這些不得瞭的病菌一一打敗…… 也許你得戴著口罩讀完整本書,但書中提到的一個個科學知識,像病菌一樣飄散在書中的各個角落,一定會將你深深感染……
【關於作者】
理查德 普萊特(Richard Platt)是英國DK公司簽約作傢,其創作的科普圖書風靡英倫,曾榮獲英國兒童圖畫書的榮譽——凱特 格林納威奬。他的代錶作品包括《DK沉船探秘》《DK間諜》等。
瑪麗 普萊特(Marry Platt)是理查德的妻子。本書是夫妻倆首度聯袂創作的科普圖書。
【關於繪者】
約翰 凱利(John Kelly)纔華橫溢,他不僅是英國頗受小讀者喜愛的童書作者和插畫繪者,還是一位在業界備受青睞的動畫設計師,其繪本作品曾兩次入圍凱特 格林納威奬。
歡迎來到病菌實驗室
顯微鏡下露真容
病菌愛傳播
“壞蛋菌”展覽館
黑死病來襲
疫情瘋狂擴散
“不乾淨,不乾淨!”
事關生死的大討論
臭烘烘的霍亂
科學研究大突破
死神在空中飛舞
與傳染病做鬥爭的孩子
天花殲滅戰
人體的反擊
“變身狂魔”的超強殺傷力
食物生病瞭
女巫之謎
現代“細菌戰”
X射綫救援
與病菌戰鬥到底
會傳染的詞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傢那個對“髒”和“奇怪”充滿好奇心的小傢夥量身定做的!我女兒剛上小學二年級,以前看到細菌啊、病毒啊這些詞就會有點害怕,但自從我們開始讀這本《邋裏邋遢科學書:不得瞭的病菌》,她的態度完全變瞭。首先,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非常吸引人,那種有點誇張、有點卡通的插畫風格,一下子就抓住瞭孩子的眼球,讓她主動拿起書本而不是催著她去讀。內容上,它真的把那些抽象的、看不見的微生物世界描繪得栩栩如生,不是那種乾巴巴的知識灌輸,而是通過各種生動的例子和有趣的實驗情景,把“病菌”這個主題變得既科學又好玩。比如,它講到洗手的重要性,不是簡單地說“要洗手”,而是通過對比實驗,讓你清晰地看到手上的“看不見的客人”到底有多少,這種視覺衝擊力比任何說教都管用。我特彆欣賞它那種幽默的敘事方式,它沒有把細菌描繪成洪水猛獸,而是像一群“搗蛋鬼”,讓孩子在瞭解它們的同時,學會如何與它們“和平共處”——當然,是保持安全距離的那種和平。這本書極大地激發瞭我女兒對微觀世界的探索欲,現在她沒事就會問我:“媽媽,我們能做個實驗看看我的手上有多少細菌嗎?” 這種主動學習的勁頭,真是太棒瞭。
評分說實話,我最初買這本書是想解決一個實際問題:我傢老二是個“小邋遢”,對個人衛生問題總是敷衍瞭事。我用盡瞭各種奬勵和懲罰的方法都不太奏效。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我的“救星”。它的敘事角度非常獨特,它不是從“衛生的重要性”這個傢長角度去說教,而是完全站在孩子的視角,用一種探險傢的口吻,把病菌的生存環境和繁殖能力描繪成一場宏大的“生存遊戲”。它詳細描述瞭細菌在不同的錶麵(比如門把手、玩具、手機屏幕)能存活多久,以及它們是如何搭便車的。這種“角色扮演”式的描述,讓孩子不再覺得洗手是件麻煩事,而更像是在“清理戰場”或者“阻止入侵者”。書中甚至還有一些關於“好細菌”和“壞細菌”的區分,這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微生物都是敵人,這對培養一個更全麵、不盲目恐慌的科學觀非常重要。讀完關於腸道菌群那一章後,我傢老二竟然開始主動要求多吃點酸奶瞭,因為他“想喂養自己體內的好幫手”。這種內在驅動力的改變,是任何外部說教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也體現瞭它麵嚮“小搗蛋鬼”的定位。紙張質量很厚實,色彩飽和度高,即便是經常被孩子翻來覆去、甚至可能沾上果醬(雖然我們盡量避免)的“高強度使用”,也不會輕易損壞。最讓我驚喜的是,隨書附帶的那些小小的互動元素,比如一些可以撕下來貼在牆上的“病菌生存時間錶”或者小卡片,它們把書本的知識從二維的紙麵延伸到瞭三維的生活空間。我記得我們還用書中教的方法,自製瞭一個簡單的“酵母菌觀察瓶”,雖然最後的效果不是很完美,但那個過程本身就成瞭非常棒的親子科學時光。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個傢庭科學探索工具包。它不僅教會瞭孩子關於病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他們如何提問、如何觀察,以及如何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最微小卻又最強大的力量。這本書絕對是值得所有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孩子的書架上必備的一本。
評分從一個成年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專業性是令人信服的,但它的趣味性更是令人贊嘆。我偶爾也會翻閱一下,發現它在知識的嚴謹性和麵嚮兒童的趣味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使用的語言風格非常口語化,充滿瞭驚嘆詞和反問句,讀起來像是一個非常有趣、有點古怪的科學傢在跟你耳邊低語,分享他剛剛發現的驚天秘密。比如,它可能會用“哇塞,沒想到吧!”或者“這簡直比科幻小說還刺激!”這樣的句子來過渡到一個嚴肅的科學事實。這種無縫切換的能力,讓閱讀體驗充滿瞭驚喜。更值得稱贊的是,它沒有迴避那些稍微有點“惡心”的主題,比如嘔吐物或傷口感染,但它處理這些內容時,既不讓孩子感到過度恐懼,又能準確地解釋背後的生理和衛生知識。它教會孩子如何科學地看待身體的防禦機製,而不是一味地逃避。這種坦誠而充滿智慧的科普方式,對於建立孩子對生物世界的健康認知至關重要。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的知識組織邏輯非常清晰,對於低年級(7到10歲)的閱讀群體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優點。很多科普書的通病是信息量太大,或者術語使用過於專業,導緻孩子讀兩頁就想放棄。但《邋裏邋遢科學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它不是平均用力地介紹所有病菌,而是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深入。一開始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髒東西”入手,比如咳嗽、打噴嚏帶來的飛沫,到後來纔逐漸引入到更復雜的概念,比如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或者疫苗是怎麼“訓練”我們身體的免疫係統的。每介紹一個新概念,都會有一個“冷知識角”或者“你知道嗎?”的小闆塊,用非常簡短的句子總結核心要點。我個人特彆喜歡它在圖文排版上的用心,它用大量的對比圖和流程圖來輔助文字解釋,比如,它用清晰的步驟圖展示瞭病毒是如何入侵細胞並進行復製的,這種圖像化的講解,比純文字描述要高效得多,能讓孩子的大腦更快地建立起知識的連接。我兒子(9歲)現在看任何關於健康的動畫片或紀錄片時,都能時不時蹦齣一些書裏的專業詞匯,而且用得還挺像迴事,這說明這本書的知識點是真正被吸收進去瞭。
評分是一本立體書,封麵很有特點。裏麵的內容還沒有仔細的看,但是昨天我女兒問我為什麼爬白雲山的時候上山沒有那麼多颱階(上山走的麯綫平坦路),下山就有那麼多的颱階(下山走的直綫颱階路),剛好書的第一頁就解釋瞭這個問題。
評分幼兒讀物,這是探險的一本書。關於船沉在海底下的一個地圖啊,看小孩類的書,我們拿起幾本書去尋寶藏吧
評分《DK機械運轉的秘密 動物園大逃亡!》內容涉及的簡單機械有:杠杆、滑輪、螺鏇、斜麵、楔子和輪子。書中配有翻摺頁和一係列組閤工藝,這些機械原理的效果可以通過小讀者與翻摺頁的互動獲得。這些迷人的遊戲生動地顯示瞭科學的神奇和偉大。《DK機械運轉的秘密 動物園大逃亡!》由大衛 麥考利親自繪製插圖,配以翻摺頁和其他工藝,以展示六種簡單而典型的機械運轉原理。
評分圖文並茂,非常適閤給小學生看!裏麵有一個實物指南針,書頁畫的機器內部構造可以打開看,這種設計非常吸引小孩子!共講述瞭11條沉船的曆史,推薦!
評分凱迪剋金奬得主大衛·麥考利新近少兒科普作品
評分孩子很喜歡,滿足瞭小手的好奇探索,同時又瞭解瞭新的秘密~
評分dk的書都買全瞭,這本書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和dk的兒童曆史大百科一起配閤使用,並且可以從古文明中汲取有價值的東西,講述人類的發展,從中啓發孩子思考探索
評分內容很不錯的書,容易理解復雜的機械理論,孩子很有興趣
評分內容不錯,不過適閤大些的孩子或者大人看都行,神奇的植物世界,孩子一年級自己把圖都看瞭,我準備整體看一遍,因為有興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