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漢學主義”是國內外華裔學者提齣的一個文化理論。大緻上是西方人在與中國交往中處理各種中國事物並理解紛繁復雜的中國文明時所構思並使用的一種隱性係統,其中包含觀點、概念、理論、方法、範式。“漢學主義”理論立足中國的問題脈絡,以對話的姿態,謙遜地把自身定位於東方主義和後殖民主義之外的另一種可選擇的方案(而不是替代)。它彰顯瞭不同於東方主義理論的知識貢獻——不再美化對西方的對抗,轉嚮自我反思。這個反思同時指嚮本土的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進而對自我有一種清醒而理性的認識,同時恰當地認識他者的智慧,這正是“文化自覺”的基本內涵。
《“漢學主義”論爭集萃》由美國著名學者顧明棟和周憲主編,將國內外學者討論“漢學主義”的論文結集,內容包括“漢學主義”理論的提齣、對該理論的評價、批評以及對批評的迴應。
《“漢學主義”論爭集萃》的齣版必將促進漢學主義理論的進一步深入和發展。
作者簡介
周憲,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院長,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著有:《文化錶徵與文化研究》(2015)、《從文學規訓到文化批判》(2014)、《視覺文化的轉嚮》(2008)、《審美現代性批判》(2005)等。
顧明棟,字澤木,中國江蘇人,芝加哥大學文學博士,揚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美國達拉斯德州大學藝術與人文學院比較文學教授,美國《諾頓理論與批語選》特彆顧問,主要從事英美文學、西方文論、比較詩學、中國思想及跨文化研究。
目錄
一 “漢學主義”理論的提齣
為擴張主義服務的美國“漢學”
漢學或“漢學主義”
文學研究中的“漢學心態”
漢學與漢學主義:中國研究之批判
什麼是漢學主義?
——探索中國知識生産的新範式
“漢學主義”:反思漢學的知識閤法性
從“西方美人”到“東門之女”
漢學主義、中國學主義與國學主義
關於“漢學主義”的幾點思考
漢學作為方法與西方漢學傳統的顛覆
——從弗朗索瓦·於連說開去
“漢學”和“漢學主義”芻議
二 對“漢學主義”理論的評價
也談海外漢學與“漢學主義”
“漢學主義”,或思想主體的焦慮
在知識和政治之間
漢學主義:北美漢學研究新範式
評《漢學主義》
同情之理解:“漢學主義”與華裔學者的身份焦慮
“漢學主義”何以成為夏洛之網?
——兼論學術概念的提煉與理論型構過程
論《漢學主義》的獨立價值及其新建範式
原創性·批判性·理想性
——讀顧明棟的《漢學主義》
漢學主義:一種新的批判視野
三 關於“漢學主義”的爭鳴
“漢學主義”及其反思
對所謂“漢學主義”的思考
我看漢學與“漢學主義”
為“漢學主義”一辯
——與趙稀方、嚴紹望、張博先生商榷
突破二元對立的漢學主義研究範式
——對顧明棟先生的迴應
“漢學主義”理論與實踐問題再辨析
——走嚮自覺反思、盡可能客觀公正的知識生産
關於“漢學主義”之辨
生不逢時,抑或恰逢其時?
——為“漢學主義”把脈
當中國學術遇上西方範式
——從“漢學主義”爭論談起
“漢學主義”引發的理論之爭
——與張西平先生商榷
附錄一 國外關於“漢學主義”的評論一覽
附錄二 作者簡介
鳴謝
精彩書摘
《“漢學主義”論爭集萃》:
最近我在一篇題為“談談睏擾現代文學研究的幾個問題”的文章(載《文學評論》2007年第2期)中,提齣“漢學心態”這個說法,引起學界一些朋友的議論。本來不想再談這個問題瞭。做學問嘛,各有各的路數,不好多加議論。但考慮到教學需要,對某些偏嚮提齣建議,也許是有利於同學們的學習的,所以我再就這個問題,補充一點意見,供大傢參考。我的基本觀點是,漢學很重要,是可供本土學科發展藉鑒的重要的學術資源,但藉鑒不是套用,對漢學盲目崇拜,甚至要當作本土的學術標準或者摹本,這種心態並不利於學科的健康發展。我這裏要提齣警惕所謂“漢學心態”,主要是針對文學研究中空泛的學風,並非指嚮漢學。
漢學是外國人研究中國文化、曆史、語言、文學等方麵的學問。在歐美,提到漢學(Sinology),馬上會想到這是很偏的古典的學術。有些新近的歐美漢學傢,不見得喜歡“漢學”這個名堂,他們寜可把自己的研究叫作“中國學”。漢學在國外學術界處於邊緣的位置,並不是主流的學術,而現當代文學研究又是邊緣的邊緣。不過一二十年來,西方學者對現代中國的關注與日俱增,漢學研究的視野逐步從古代拓展到現當代。還有一個變化,就是有越來越多的華裔學者加入到這一領域,有些從中國大陸或者中國颱灣到歐美留學的人,學成後在那裏找到教職,比如在東亞係,他們有小部分人也對現當代文學有興趣。這些華裔學者和那些傳統漢學傢不同之處,是對中國比較瞭解,但由於同樣是在歐美的學術背景下做研究,還是不齣漢學的圈子。漢學研究一般都做得深入專注,往往“窮盡”某一課題,在所屬領域有發言權。漢學傢的研究主要是麵嚮西方讀者的,這是他們共同的特點,也就成為外國瞭解中國文化的窗口。從另一方麵看,以西方為擬想讀者的漢學,也可以作為我們觀察研究本土文化的“他者”。近百年來,中國現代學術的發生與成長,離不開對外國學術的藉鑒,其中漢學就曾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漢語是我們的母語,但傳統的漢語研究並不成係統,漢語語言學真正作為一門學科,得益於歐洲漢學傢的影響。又比如敦煌在中國,但敦煌學作為專門的學問,也是先由漢學傢搞起來的。特彆是現當代文學學科,其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復興,也藉助過美、日等國漢學研究的催化促助。記得1979年,那時我還在讀研究生,看到美國漢學傢夏誌清先生的英文版《現代中國小說史》,在我們習見的文學史之外第一次發現很不相同的另一種模式。在該書的引導下,我找張愛玲、錢锺書、瀋從文、廢名等被遺忘的作傢作品來看,大大拓展瞭眼界,也衝擊瞭自己原有比較沉悶的研究思維。當時我還在一本內部刊物上發文介紹過夏誌清的書。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樂黛雲老師領著一批學生翻譯瞭幾十篇國外研究魯迅的文章,匯集齣版,也給國內的魯迅研究打開瞭一扇大門。那時伴隨著所謂“方法熱”,海外漢學著作大批翻譯,改變瞭我們這個學科的研究格局。漢學對於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的復興與發展,可以說是功不可沒,應當感謝漢學傢們的貢獻。就是現在,我們與海外漢學的聯係也還是非常密切,在北大中文係,就常有漢學傢來訪,海外漢學始終是我們重要的學術資源。
……
前言/序言
“漢學主義”(Sinologism)是一個關於漢學、中西研究和中國知識生産的理論,也是一個主要由海內外華人學者提齣的文化批評理論。本書是一部對“漢學主義”理論進行構思、介紹、批評和反思的文章集萃,收錄的都是國內外已發錶的文章和評論。“漢學主義”自20世紀末齣現至今已有十餘年瞭,但仍然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其爭議性即意味著這是一個很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本文集的初衷就是要為進一步探討這個有爭議的話題提供迄今為止最為完備的相關資料。
“漢學主義”的前世今生
為方便讀者閱讀本書,參加討論,有必要對“漢學主義”的來龍去脈做一個簡要的梳理。作為一個新詞或概念,“漢學主義”尚未被收入中外文詞典。由於這是一個含義多元而且令人容易混淆的概念,其內涵和外延尚未得到明確的界定,因而在討論時會引起一定的混亂。根據我們對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觀察和歸納,這一概念大緻涉及八個方麵:(1)一個從外部對中國和中華文明進行探索的知識係統;(2)一個由對待中國的意識形態所操控的知識處理係統;(3)中國知識生産中的問題性總體;(4)對漢學研究中的問題進行批判的理論;(5)一種由多個國傢和地區的知識分子共同創造的智性産品;(6)中西研究中被異化瞭的知識和學術;(7)中西研究中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轉化為知性意識形態的産物;(8)一種自覺反思、提倡盡可能客觀公正地生産中國知識的批評理論。這八個方麵可以歸納成兩大類:漢學主義現象和漢學主義理論。
作為一個新的批評範疇和理論,漢學主義在其不斷完善的發展過程中大緻經曆瞭兩個主要階段:(1)前期階段,其發展深受東方主義和後殖民理論影響,重視對中西研究中齣現的種種問題進行政治性和意識形態性的批判和研究;(2)後期階段,其發展揚棄瞭東方主義和後殖民主義的影響,力求超越政治意識形態批判的局限,反思構成漢學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內在邏輯,挖掘造成漢學主義現象的文化無意識,強調政治和學術的分野,提倡盡可能客觀公正的知識生産方式。
“漢學主義”早期思想的邏輯和路徑並不完全來自“東方主義”和後殖民理論,而是與新中國成立後的中國研究有著雖不曾謀麵卻似曾相識的淵源,這尤其錶現在中國學界根據馬列主義關於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理論對漢學和東方學進行的批判性研究。但是“漢學主義”作為一個概念,最早僅齣現於20世紀90年代末。1998年,澳大利亞華裔學者雷金慶和德國華裔學者夏瑞春幾乎同時使用瞭該詞,盡管他們的用意很不相同。前者認為用漢學來指西方的中國語言文化研究已經過時而又不夠準確,應該代之以Sinologism(漢學主義)。後者的概念更接近於現在的“漢學主義”的早期批評理論,因為夏瑞春認為漢學主義與薩義德的東方主義類似,並且,在描述歐洲對中國的構建時比東方主義更為精確,西方還有一些人使用Sinologism一詞,但與“漢學主義”理論沒有多少關聯。在“漢學主義”作為一種有彆於後殖民主義的理論被提齣之前,多數學者傾嚮於使用“漢學的東方主義”。
“漢學主義”論爭集萃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漢學主義”論爭集萃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