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個産品創意,你自己覺得非常不錯,想知道用戶的反應,那麼怎樣快速檢驗呢?本書所講的精益用戶研究能幫助你。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的用戶是誰?
用戶的需求是什麼?
用戶會使用我這個産品嗎?
如果以上三個問題你都能有非常明確而肯定的答案,那麼恭喜你,可以往前一步,為産品研發做一做準備瞭。
本書就是教你如何找齣這三個問題的答案的。書中給齣瞭非常具體的操作步驟,指導你快速驗證産品原型,幫助你降低風險,避免投入大量資金、人力和時間開發一款用戶並不需要的産品。
本書以精益的視角來探索用戶研究,深入洞察用戶以及他們使用的産品,從而迴答用戶*亟待解決的問題。作者Tomer Sharon曾擔任榖歌搜索高級用戶體驗研究員,作為一名用戶體驗研究專傢,他用豐富的實踐經驗,一步步地指導讀者用用戶研究的方法迴答産品的戰略、實施、評估三個關鍵階段會齣現的問題,並且幫助讀者掌握及時有效的用戶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本書是一本隨用隨看的工具書,其側重點在於實際操作,因而簡化瞭許多抽象的理論論述,所以非專業用戶研究人員也可以快速上手。如果你想瞭解用戶的真實需求,想知道産品是否滿足瞭這些需求,閱讀本書一定會讓你收獲頗豐。本書內容精煉易懂,步驟詳實,適閤産品經理、開發人員或者創業者使用,也可以供關注精益用戶研究方法的用戶研究人員和設計師參考。
蔣曉,1966 年1 月齣生,江蘇無锡人,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工業設計係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交互設計、情感化與體驗設計、智能産品設計、産品創新設計方法等。具有多學科的教育和工作背景,從事産品交互設計、産品創新設計方法、産品與用戶之間的情感關係、心流體驗、開源軟硬件等方嚮的教學和研究,有十多年的經驗積纍,在相關方嚮上獨立指導碩士研究生五十餘名。曾多次參加交互設計和用戶體驗設計相關的大會交流或作演講,參與完成國傢“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兩項。近年來,主編《産品交互設計基礎》等書籍15本(其中***“十一五”規劃教材1 本),翻譯設計類專著《NONOBJECT 設計》《洞察人心:用戶訪談成功的秘密》等4 本,在設計類會議和期刊公開發錶交互設計與用戶體驗方嚮的論文40 餘篇,産品設計方嚮的論文20 餘篇,授權外觀專利200 餘項,實用新型專利20 餘項,指導學生參加各類設計大賽獲奬60 餘項。與Colgate、ARX、Panda 等相關企業有緊密的閤作關係,並為它們提供橫嚮設計服務。
Tomer Sharon 是紐約WeWork 眾創空間用戶體驗的帶頭人,他領導一支團隊在全世界從事設計工作和生活空間、社區以及服務的研究。他曾擔任榖歌搜索高級用戶體驗研究員,是《這是我們的研究:說服利益關係人為用戶體驗研究項目購進》的作者。他創立並領導用戶體驗專傢協會以色列分會,並在榖歌名為LaunchPad 的世界各地的創業訓練營項目、年會、樹屋(Treehouse)和會員大會上傳授用戶體驗經驗。Tomer 從位於沃爾瑟姆的本特利大學畢業,並獲得信息設計中的人因素工程專業的文學碩士學位。他在Twitter 和Instagram 上的用戶名是@ tsharon。
推薦序 XI
如何使用這本書? XIII
常見問答 XVII
前言 XIX
緻謝 XXV
第1 章
人們的需求是什麼? 1
為什麼這個問題如此重要? 2
什麼時候該問這個問題? 3
用體驗抽樣(Experience Sampling)的方法迴答這個問題 4
為什麼體驗抽樣方法會奏效? 4
體驗抽樣方法有助於迴答的其他問題 5
如何迴答這個問題? 6
第1 步:定義研究範圍,斟酌在體驗抽樣中要問的問題 6
第2 步:招募研究參與者 12
第3 步:確定參與者迴答所需要的時間 13
第4 步:確定需要多少數據點 13
第5 步:選擇一種媒介來發送和收集數據 16
第6 步:計劃分析這些數據 16
第7 步:設定參與者的期望值 17
第8 步:先進行初步測試,然後研究,最後整理收到的迴復 18
第9 步:分析數據 18
第10 步:生成條形圖 21
第11 步:目測數據,識彆主題 22
迴答這個問題的其他方法 24
體驗抽樣方法的檢查清單 26
第2 章
誰是用戶? 33
為什麼這個問題如此重要? 35
什麼時候該問這個問題? 36
用用戶訪談和人物角色方法迴答這個問題 37
為什麼用戶訪談方法會奏效? 38
用戶訪談方法有助於迴答的其他問題 39
如何迴答這個問題? 40
第1 步:創建BS 人物角色 40
第2 步:確定用戶訪談的對象、方式和地點 43
第3 步:撰寫一份單頁計劃方案 45
第4 步:招募10 個受訪者 47
第5 步:準備訪談 50
第6 步:準備數據收集 56
第7 步:建立信任關係 57
第8 步:獲得同意 62
第9 步:進行訪談 62
第10 步:分析收集到的數據 64
第11 步:將BS 人物角色轉化成人物角色 65
迴答這個問題的其他方法 65
用戶訪談和人物角色方法的檢查清單 66
第3 章
人們當前如何解決問題? 73
為什麼這個問題如此重要? 75
什麼時候該問這個問題? 76
用觀察法迴答這個問題 77
為什麼觀察法會奏效? 78
觀察法有助於迴答的其他問題 79
如何迴答這個問題? 80
第1 步:招募8 個研究參與者 80
第2 步:準備現場指南 82
第3 步:精簡觀察人員 86
第4 步:進行實踐! 90
第5 步:備齊器材 90
第6 步:建立信任關係 92
第7 步:獲得同意 94
第8 步:收集數據並加以關注 95
第9 步:總結 99
第10 步:分析與綜閤 101
迴答這個問題的其他方法 102
觀察法的檢查清單 103
第4 章
什麼是用戶的工作流? 111
為什麼這個問題如此重要? 112
什麼時候該問這個問題? 113
用日記研究法迴答這個問題 114
為什麼日記研究法會奏效? 114
日記研究法有助於迴答的其他問題 115
如何迴答這個問題? 116
第1 步:選擇日記類型和結構 116
第2 步:建立數據收集工具 117
第3 步:精心招募8 名研究參與者 119
第4 步:為參與者準備簡明扼要的說明書 120
第5 步:首先進行試點研究,然後是整體性研究 124
第6 步:提示參與者正確記錄研究數據 124
第7 步:以訪談形式結束研究 125
第8 步:重新構建日記數據 125
第9 步:構建工作流 127
迴答這個問題的其他方法 128
日記研究法的檢查清單 129
第5 章
人們想要這款産品嗎? 139
為什麼這個問題如此重要? 142
什麼時候該問這個問題? 143
用入門級MVP 和假門實驗的方法迴答這個問題 144
為什麼入門級MVP 和假門實驗的方法會奏效? 146
入門級MVP 和假門實驗有助於迴答的其他問題 147
如何迴答這個問題? 147
第1 步:選擇一種實驗類型 147
第2 步:設計一個入門級MVP 149
第3 步:找到客戶並推齣入門級MVP 152
第4 步:使入門級MVP 服務客戶 154
第5 步:設計一個假門實驗 156
第6 步:設定假門實驗門檻 158
第7 步:做齣決定並嚮前推進 159
迴答這個問題的其他方法 159
入門級MVP 和假門實驗檢查清單 161
第6 章
人們能夠使用該産品嗎? 171
為什麼這個問題如此重要? 173
什麼時候該問這個問題? 174
用在綫可用性測試的方法迴答這個問題 176
為什麼在綫可用性測試的方法會奏效? 178
在綫可用性測試有助於迴答的其他問題 178
如何迴答這個問題? 181
第1 步:書寫一頁紙計劃 181
第2 步:招募5 名或500 名研究參與者 182
第3 步:斟酌指示、任務和問題的用詞 183
第4 步:小規模測試 188
第5 步:準備一個彩虹分析電子錶格 189
第6 步:開始測試 193
第7 步:閤作分析結果 194
第8 步:作齣修改 196
迴答這個問題的其他方法 198
在綫可用性測試檢查清單 199
第7 章
哪種設計方案可以得到更好的結果? 205
為什麼這個問題如此重要? 206
什麼時候該問這個問題? 207
用A/B 測試方法迴答這個問題 209
為什麼A/B 測試方法會奏效? 211
A/B 測試方法有助於迴答的其他問題 212
如何迴答這個問題? 213
第1 步:決定需要進行對比的內容 213
第2 步:用A/B 測試來對比頁麵、任務、功能或者其他的頁麵元素 216
第3 步:找到研究的參與者 218
第4 步:評估一下當前是否是進行測試的好時機 218
第5 步:確定什麼是可操作的結果 219
第6 步:選擇工具、配置測試環境並發起測試 219
第7 步:停止測試 222
第8 步:理解測試結果 222
第9 步:弄清楚“為什麼”而不是隻知道“是什麼” 226
第10 步:做齣決定 227
第11 步:決定下一步要測試什麼 228
迴答這個問題的其他方法 228
A/B 測試方法的檢查清單 229
第8 章
人們如何找到想要的東西? 239
為什麼這個問題如此重要? 240
什麼時候該問這個問題? 241
用樹測試、第一次點擊測試和迷失程度度量的方法迴答這個問題 241
為什麼樹測試、第一次點擊測試和迷失程度度量的方法會奏效? 246
樹測試、第一次點擊測試和迷失程度度量有助於迴答的其他問題 246
如何迴答這個問題? 247
第1 步:寫一個一頁紙的計劃 247
第2 步:招募500 名研究參與者 250
第3 步:錶述産品導航的假設 251
第4 步:斟酌指示、任務和問題的用詞 252
第5 步:開展樹測試研究 255
第6 步:分析結果並作齣決定 256
第7 步:開展第一次點擊測試 262
第8 步:分析第一次點擊測試的結果 264
第9 步:追蹤參與者的迷失程度 270
第10 步:做齣改變並重新評估 274
迴答這個問題的其他方法 275
樹測試、第一次點擊測試和迷失程度度量的檢查清單 275
第9 章
如何找到研究參與者? 283
哪裏可以找到研究參與者? 284
如何迴答這個問題? 287
第1 步:確定參與者的標準 287
第2 步:將標準變成篩選性問題 287
第3 步:創建一個篩選問捲 289
第4 步:為你的受眾確定關鍵詞 290
第5 步:在Facebook 上找到目標群體和頁麵 296
第6 步:在Twitter 上找到目標標簽 298
第7 步:在Google+ 上找到目標社區和頁麵 300
第8 步:在Facebook、Twitter 和Google+ 上發布篩選器 302
第9 步:追蹤反饋並選擇參與者 305
在社交媒體上找到研究參與者的檢查清單 307
晃動、吵鬧和搖滾 308
作者簡介 309
譯者簡介 310
譯者序
精益方法是一種科學的方法,它提齣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假設,是當前的一種發展趨勢。在精益創業這個概念下麵,還有精益分析、精益設計、精益UX、精益用戶研究等。本書重點介紹的精益用戶研究,有彆於傳統的用戶研究,它是圍繞驗證假設展開的,是一種更易操作、見效更快、更智能的用戶研究方法。精益用戶研究包括瞭最小化可行産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和假門實驗等方法。産品開發者和産品經理等非專業用戶研究人員通過閱讀本書也完全可以快速上手。
本書的作者Tomer Sharon 曾擔任榖歌搜索高級用戶體驗研究員。他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用戶體驗研究專傢,以獨特的視角嚮人們展示瞭設計過程中如何進行及時有效的用戶研究,以解決用戶亟待解決的問題。
這是一本工具書,所以側重點在於如何操作,因而簡化瞭許多抽象的理論闡述。每章對應一個具體的問題,為讀者提供瞭選擇性閱讀的便利。同時,各章之間又相互聯係,每章都一步步地指導讀者如何用用戶研究的方法去迴答産品關鍵的戰略、實施、評估三個階段會齣現的問題。本書緻力於解決“人們的需求是什麼?”“他們想要的是什麼?”“他們會使用這個産品嗎?”三個主要的問題。通過對關鍵問題的探討,讓設計開發人員進一步明晰用戶需求和産品目標。
本書是筆者讀過的設計調研類書籍中最齣色、最便捷實用的一本,通過有條理的問題展現,簡練的方法和詳實的步驟保證瞭內容的通俗易懂,即使非專業人士亦可順暢地閱讀。隻需花幾小時時間,就會讓你受益匪淺。
本書由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蔣曉、李洋、喬紅月、劉金玲、丁潔、張愷、魏瑋、蔣璐珺、劉成等譯。另外,還要特彆感謝孫啓玉(百度)、曾欣(百度)、張振東(阿裏巴巴)在本書翻譯過程中給予的大力支持以及研究生陳啓源和儲思嫻的積極參與。
由於時間倉促且受翻譯水平的限製,雖然我們已盡瞭最大的努力,但疏漏和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歡迎讀者批評指正,讀者可以登錄江南火鳥設計工作室網站(http://www.jnfirebird.com)或者加入江南火鳥設計(交互設計討論群)QQ 群:163637146 與我們進行交流。
蔣曉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工業設計係
2016 年10 月於蠡湖之畔
推薦序
我仍然記得2009 年剛開始用Twitter 的時候,所有我最喜愛的人的消息都匯集在同一個頁麵上,並且在TweetDeck 這個軟件的幫助下我可以根據不同的關鍵詞來瀏覽我所關注的信息,我還可以通過這個平颱瞭解到那些因為費用或者個人影響力原因而無法參加的會議的內容。Twitter 就這樣非常突然地闖入瞭我的生活中。之後令人討厭的東西就接踵而至——各種自誇、網絡劇和無處不在的廣告。
我開始謹慎小心地看待這些新的信息來源,它們就像健身房裏的新健身器一樣——“嗯,我真的應該試試。”當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設計的時候,誰有時間去“實踐”設計呢?
我們每天都要閱讀很多信息源提供的信息:Apple News、Nuzzel、Quibb、Hacker News、Pocket、Quartz、TechCrunch、Medium、Mattermark。更不用說辦公室的郵件和協同工作軟件Slack 裏的信息。人們互相交流時總能聽到:“你看到XX(信息源)上麵的XXX(信息)瞭嗎?”這樣的話。Eric Schmidt 說過,我們每兩天所産生的信息量和2003 年全年的信息量一樣多——準確地說是6.7 艾字節。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嗯,還是有技巧的,有這樣一種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在信息的海洋中暢遊。信息有兩種類型:娛樂性信息和知識性信息。娛樂性信息一看就能知道是什麼意思,比如Aziz(喜劇演員)、Jane the Virgin(喜劇片),當你說“噓”的時候,你的孩子咯咯不停地笑。
再說知識性信息,我們也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意思。
麻煩的是這兩者之間界限模糊。比如說,“前10 的名單”“成功人士的5 個習慣”“關於XXX 你必須知道的一件事”,點開這些鏈接的初衷都是為瞭讓自己變得更好,但是這些內容並不會對自己的最終目標有所裨益。
由Tomer Sharon 所寫的《試錯:通過精益用戶研究快速驗證産品原型》是本好書。在這個充滿瞭“怪物能量”和“代餐粉”的行業裏,這本書將會是你的一份健康沙拉。而在一個充滿瞭想法並且有完善的構造它們的基礎設施和充足的支持資金的世界裏,Tomer 可能提供瞭一個最重要的工具——辨認想法是否值得實施的能力。
Tomer 的創作動機源於他自己的研究。在訪問瞭幾百位創業者、風險投資傢和産品設計師後,他發現這些人都遇到瞭同樣的問題:怎麼知道我的用戶是誰?人們的需求是什麼?人們真的能使用這個産品嗎? Tomer 用本書迴答瞭這些問題,而且他解答問題時采用的方法也能用於産品的開發。
本書並不會為你帶來飯後的談資。你也不會想在上班的路上讀它,然後為公司博客寫篇頭條到處轉發,讓同事們艷羨。本書介紹的也不是設計行業的新風尚。
相反,書中講的都是必須掌握卻經常被忽視的基礎知識。
如果你是産品研究的新人,可以把本書當作是一本初級讀物。如果你是位專傢,可以將本書作為一份檢查清單。當你覺得有太多想法卻不知如何抉擇的時候,可以使用本書來整理思路。使用本書,你會不斷地實踐,之後就能收獲快速、高質量且有效的産品研究結果。
Benjamin Gadbaw
設計師、投資傢、教師
如何使用這本書?
首先,瀏覽目錄看看其中是否有你(或者你的團隊)關心的産品用戶(或者潛在用戶)亟待解決的一個(或者多個)問題。然後,翻到相應的章節,閱讀該章的提要,召集團隊做好準備,開始按步驟完成其中所描述的各項內容。
誰適閤閱讀本書?
本書有兩類截然不同的受眾。本書的主要受眾是産品經理和在用戶調研方麵沒有經驗的創業者,次要受眾是對精益用戶研究方法感興趣的設計師和研究人員。
産品經理和創業者通過新産品和新服務將創意變成現實,産品經理和創業者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著眼於大局,大多關注為用戶帶來的價值。同時,他們也是有能力和權力對産品發展做齣重大決策的人。如今,他們當中有很多人意識到産品成功和公司發展的關鍵在於根據對用戶深入的研究來主導産品的設計。
設計師和研究人員
盡管本書沒有把設計師和研究人員當作主要的受眾,但他們同樣是對精益用戶研究有著濃厚興趣的一群人。設計師和研究人員要做以下一些工作:
1.確保客戶在實施研究之前正確定義研究目的,以消除浪費和避免轉嚮不
相關的探索。
2.盡可能多地瞭解要解決的問題。
3.優先觀察用戶的行為而不是態度。
4.實施快速、敏捷的但不一定完美或者穩健的研究方法。客戶希望他們早
上討論需要調研的內容,下午進行研究,然後在當天16 點前就能得到結果。
5.溝通時不使用術語。正因為如此,本書已經檢索齣相關的術語,並使用
通俗易懂的語言教會非研究人員進行研究。
6.促進共識,即團隊一起工作一段時間建立起來的共同認識。共識是精益
用戶研究的基礎。找齣人們有什麼需求,哪些産品可以滿足那些需求,以及它的
真實含義是什麼,這些工作需要團隊共同完成。它能說清楚團隊中不同的人對於
調研所産生的不同理解,同時也能促進團隊依據調研結果行動。
齣處:用戶故事地圖(User Story Mapping),作者Jeff Patton (O’Reilly 齣版,2014 年)。
本書中講瞭些什麼?
本書共分為9 章,每一章的標題都是作為讀者的你可能希望嚮自己産品的用戶(或潛在用戶)瞭解的問題。每一章都給齣瞭具體步驟,指導讀者如何使用1~3 種用戶研究的方法迴答這個關鍵的問題。
1.瞭解需求:第1 章~ 第4 章引導你迴答關於需求、用戶、痛點和工作流
程的問題。你不必非等到有瞭一個産品纔迴答這些問題。這幾章在你的産品誕生
前能幫助你探聽虛實,幫助你弄清楚自己的創意是否閤適、它為誰而設計,幫助
你洞察它應該具有什麼特性。
第1 章用體驗抽樣的方法,迴答瞭“人們的需求是什麼?”的問題。
第2 章用訪談的方法,迴答瞭“誰是用戶?”的問題。
第3 章用觀察的方法,迴答瞭“人們當前如何解決問題?”的問題。
第4 章用日記研究法,迴答瞭“什麼是用戶的工作流?”的問題。
2.挖掘人們想要什麼:第5 章比較獨特。它通過入門級MVP 和假門實驗的方法指導你迴答“人們想要什麼?”的問題。它是獨特的一章,因為其旨在幫助你推銷你的産品而不是設計它,這與本書的其他章節有所不同。
3.設計評估:第6 章~ 第8 章嚮你展示瞭如何改進一個現有的設計(草圖、模型、原型、産品結構)或者一個功能齊全的産品。
第6 章用在綫可用性測試的方法,迴答瞭“人們能夠使用該産品嗎?”的問題。
第7 章用A/B測試的方法,迴答瞭“哪種設計方案可以得到更好的結果?”的問題。
第8 章用樹測試(tree testing),第一次點擊測試(the first-click test)以及迷失程度度量(the lostness metric)的方法,迴答瞭“人們如何找到想要的東西?”的問題。
4.本書的最後一章迴答瞭“如何為研究招募參與者以及會遇到的最大睏難是什麼”的問題。
本書的配套資源
本書配套的網站( rosenfeldmedia.com/books/leanuser-research)包含附加的內容。根據“創作共同許可”(Creative Commons License),你可以下載並在自己的演示文稿中使用本書的圖錶和其他插圖。你可以在www.flickr.com/photos/rosenfeldmedia/sets/ 網上找到它們。
本書還有以下配套資源:
YouTube 上的視頻專輯, 內容根據章節順序所錄(bit.ly/validatingyoutube)。作者的個人網站, 按章節順序整理瞭書中提及的資源和參考文獻(leanresearch.co)。本書的社交媒體,如Facebook(Facebook.com/leanresearch)、Twitter(Twitter.com/tsharon)以及Instagram(Instagram.com/tsharon)。
什麼是精益用戶研究?
精益用戶研究(lean user research)是深入洞察用戶的一門學科,它洞察用戶的想法以及他們使用産品的能力,通過這門學科可以把獲得的信息在正確的時間提供給正確的人。這樣的研究對於産品開發者來說非常有價值。精益用戶研究緻力於迴答與人有關的3 個重要問題:人們的需求是什麼(參見第1 章),人們想要什麼(參見第5 章),人們會用這個東西嗎(參見第6 章)。
精益用戶研究與一般的用戶研究有什麼不同?
精益用戶研究更多地是由非專業研究者實施的,他們對用戶(或潛在用戶)有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非專業研究者希望可以快速、有效地迴答這些問題,並且不需要雇用專業人士,自己就能解決。精益用戶研究並不是完美的,並且有時可能是臨時應急的,這就意味著減去瞭一些步驟。例如,由於非研究者可能不能很好地控製自己的身體語言,因而精益用戶研究需要更多間接研究的方法,它的價值著重體現在遠程研究方法中而不是麵對麵的研究方法中(參見第7 章和第8 章)。
這本書包含瞭用戶研究所需的所有知識嗎?
沒有!這本書是為産品開發者和産品經理等非專業研究者而寫的。因此,研究方法都是以一種通俗的方式描述的,跳過瞭一些深層的因素、選項和難點。本書的目的是幫助非專業的用戶研究者(例如,産品開發者)來實施他們自己遠不夠完美但是有效的研究。如果你希望瞭解更多的有關本書中所提到的研究方法,還有很多非常好的資源可用。你可以在leanresearch.co 這個網站上找到它們。
我寜願花3 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來多寫點代碼而不是閱讀一本書,如果隻有時間讀一章,應該讀哪一章呢?簡短的迴答是第3 章“人們當前如何解決問題?”囉嗦一點的迴答則是:先閱讀本書的介紹,然後閱讀目錄,看看是否有章節討論瞭你當前麵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有的話,先閱讀那一章。但是,無論如何我都推薦你閱讀一下第3 章,因為這一章所闡述的研究方法——觀察法是用戶研究所需的基礎工具。
我需要一頁一頁地仔細閱讀本書嗎?
不需要,這是一本用來“操作”的書,而不是一本用來“閱讀”的書。消化本書內容的最好方式是:先瀏覽一遍,找到你(或你的團隊)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或幾個)問題;然後閱讀相應章節的提要,做好準備,按照步驟一步步完成其中所描述的各項內容。閱讀這些內容並不會讓你獲得立竿見影的成果,正如Ric Flair 所說“想要成為那個人,你就必須打敗他。”或者如果你不是一個職業摔跤迷,那麼你也應該聽說過“如果你想射擊,那麼就射擊,不要說話!”的說法。用戶體驗與界麵設計有關,本書是否包括在界麵設計方麵的指導?
當然不包括!用戶體驗包含瞭很多方麵:用戶界麵、交互設計、用戶研究、信息架構、視覺設計、內容策略,等等。本書包含瞭大量的用戶研究方麵的建議,但並未指導你如何設計界麵或框架。某些章會幫助你深入洞察你的界麵設計(例如,第6 章)或者産品的信息架構(例如,第8 章),但是本書未提到任何設計準則。
86%的産品創意都來源於開發者的個人痛點。但是這些産品創意除瞭開發者自己之外沒有人需要。開發者們認為用戶研究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他們認為開發的産品就是寫代碼。為瞭驗證自己的創意,他們通常會去問周圍的親友是不是喜歡,在得到肯定的迴答後纔繼續做下去。
我住在美國東海岸的新澤西州北部,四年前,我們租瞭一套帶有車庫的房子(參見圖1),但從來不把車停在車庫裏,因為車庫距離街道隻有100 英尺(約30米),並且鼕天的時候會有很多的積雪,而我缺乏在這種狀況下停車的技能(我也不想擁有這種技能)。我們主要用這個車庫來存放孩子們的戶外玩具。每到鼕天,天氣變得非常寒冷的時候,打開車庫門的小鍵盤會被凍得失靈。這確實是個問題。
每年一次,為瞭打開車庫門,我要從一個小窗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窗戶變得越來越小)爬進去,然後將車庫的開門係統從自動換為手動,這樣孩子們就能夠打開和關上車庫的門,而不需要使用那個被凍住的小鍵盤。當春天來臨,我再把開門係統調迴自動模式。每年這樣的事情我都要重復一次。
上麵的文字闡述瞭我所遇到的一個問題以及我是如何解決的。這個問題是:我車庫門開門的小鍵盤每年鼕天都被凍住無法使用。解決方案是:拿起電話,與房東溝通,叫來維修人員詢問維修費用,與房東就維修費用討價還價,再得到另一個維修人員的報價,等等。然而,由於某些原因我並沒有這麼做,我並沒有這麼在意這個問題,所以沒有按慣例去解決它。
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我的故事並不是一個特例,我們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由於某些原因有時我們不會按照慣例來解決這些問題。在我的故事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和房東的關係,而不是被凍住瞭的開門的小鍵盤。在産品開發和用戶研究的過程中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在很多情況下,某人、某個團隊或是某個組織開發瞭沒有人需要、沒有解決任何問題的産品,甚至更糟的是,這個産品解決的是用戶根本不關心的問題。
在本書中,你會學到如何用所有人都可以應用的快速而不算完美的研究方法去迴答有關用戶(或者潛在用戶)最亟待解決的問題。你將學習(除其他事項外)如何識彆用戶真正的需求,他們是誰,以及他們目前是如何解決他們所關心的問題的。
本書的結構
本書的結構很簡單:它基於我對200 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業者、企業産品經理以及風險資本傢的訪談。在這些訪談中,我問他們,“你們問過自己有關用戶(或者未來用戶)的什麼問題”。我收集瞭幾百個答案,之後在50 位企業傢的幫助下,我將這些問題分成瞭八組,每組都被總結為一個問題,作為本書每章的標題。此外,每章都一步步地指導讀者如何使用用戶研究的方法去迴答在産品關鍵的三個階段會齣現的問題,在開發過程中詢問用戶相關問題的最好時機。
本書的目標
采訪瞭200 位創業者和産品經理訪談後,我得齣的一個清晰的結論:對精益用戶研究的指導十分必要,它是具體、可適用且易於實現的。本書的寫作目標如下。
改變人們迴答有關用戶最亟待解決問題的方式在我的研究中最重要的發現可能是那一組問題,即在産品經理、創業者和風險投資人常常自問的,有關用戶(或者潛在用戶)的熱門問題。好消息是他們問的都是正確的問題,不僅如此,他們甚至還知道這些問題的重要程度。壞消息是,人們迴答這些問題時往往毫無依據,有時甚至亂說一氣。下麵是一些有代錶性的例子:
誰是我的顧客?
“我們看看分析數據。”
人們需要我的産品嗎?
“哦,他們當然需要,因為我們創造瞭這個産品。”。
這個産品有用嗎?
“我們注重用戶體驗,我們自己就在用這個産品。”
我們的産品比競爭對手的好嗎?
“我們沒有競爭對手,”過瞭一會兒(意識到其實有競爭對手之後),“我們做
的和他們不一樣。”
我們的産品越來越好瞭嗎?
“當然啦,我們一直在完善它。”
人們想要我們的産品嗎?
“我問過我妹妹,她說想要。”
為想做用戶研究的人提供實際的幫助
本書將嚮你展示如何去做研究,包括詳細的步驟、模闆、例子、視頻、資源和實際練習。你能在書中找到開啓用戶訪談,解答關於産品用戶的疑問所需的所有資料。本書有配套的網站(leanresearch.co)和YouTube 頻道(bit.ly/validatingyoutube)。
改變對用戶研究的看法
讓我們來正視一些事情:人們對用戶研究常常會有不正確的想法和謬見。本書希望可以改變這些想法並打破以下的謬見:
研究是學術性的。
研究非常耗費時間。
研究花費很高。
隻有博士中的精英纔能做研究。
研究難以實施。
研究不能對高風險産品設計和路綫圖決策起到幫助。
精益用戶研究就是A/B 測試和分析數據。
甄彆産品創意的價值
本書所訪問的86% 的人證實,他們的産品和創業想法來源於他們親身經曆的痛點。例如,我采訪的一位軟件工程師,有次她在海灘上找不到自己的孩子瞭,幾乎要瘋瞭,還好最後有好心人幫忙找到瞭孩子。此事之後,這位軟件工程師創立瞭一傢公司,試圖開發一個App 來解決這個問題。再比如說,有一個9 歲就開始寫代碼的年輕的計算機專業學生,他有一個智能識彆“意大利麵式代碼”(spaghetti code)的想法,並決定申請專利,構建一個服務程序包。
毫無疑問,個人痛點標誌著一個解決問題的機會。許多企業傢基於個人生活經曆都確信他們有一個值得被解決的問題,但是往往都沒有注意到一個最明顯的事實,他們為之努力的問題隻是一個需要被測試、驗證的假設,甚至是一個假命題。
創意來源於哪裏?
在電影《黑白遊龍》(White Men Can’t Jump) 中有這樣一幕:WoodyHarrelson 和Rosie Perez 躺在床上,Rosie 正在為《危險邊緣》(Jeopardy)節目做準備,Woody 隻是在一邊躺著。Rosie 轉過頭對他說:“親愛的,我渴瞭。”隨後Woody 從床上爬瞭起來,走進廚房倒瞭一杯水,走迴臥室,躺倒在床上,把水杯遞給Roise。Roise 拿著水杯看瞭看,接著把水潑到瞭Woody 臉上。Woody很奇怪,問:“怎麼瞭!我做錯什麼瞭嗎?”Roise 答道:“親愛的,我說我渴瞭。我不是想喝一杯水,我是想要你的同理心。我希望你說‘我知道渴的感覺’。”Brad Feld 描述瞭這個美麗的小場景,並用來展示兩人之間區彆的本質——當Woody 去解決Rosie 的問題的時候,而Rosie 隻是需要一點同理心。為瞭瞭解人們和他們的需求,以及産品是否滿足瞭這些需求,你需要培養同理心。Indi Young將同理心定義為一種特意感知他人想法,同時推理齣現這種想法的原因的能力。它不隻是因為你經曆過相似的環境,而能感知到他人的感覺。當你移情於他人時,比如,一個潛在的顧客,你就會想要知道有關這個人的需求、行為和遇到的問題。
緻謝
寫書是我曾做過的最難的事。它使我的身體和精神都深感疲憊——但願不是永遠這樣。在某些時候,我甚至考慮過放棄用戶研究工作,搬到多米尼加共和國的蓬塔卡納,並開瞭一傢屬於自己的餐廳,名為Shakshuka(用你最喜愛的搜索引擎搜索Shakshuka,它看起來真的不錯,在我眼裏它更是頂呱呱)。我妻子希望我現在已度過那個階段瞭。
還是在我開始動筆寫書的兩年前,我就産生瞭寫這本書的念頭,而我真正完成這本書,又花瞭兩年時間。下麵這五個人是促使我完成這本書的關鍵。對他們,我萬分感激。
Iris,我的摯愛,她給瞭我最需要的陪伴、支持和耐心。
Lou Rosenfeld,我最親愛的齣版商和朋友。他對我的研究很感興趣,並幫助我齣版瞭現在你可以拿著閱讀,為你來帶樂趣和幫助的書。他的智慧和率真一直激勵著我。
Marta Justak,我最無畏的編輯,她也是我的督促者和治療專傢。雖然我不打算寫第二本書,但如果我要寫的話,我的編輯非她莫屬。
Filip Healy,我的審稿人之一。他花費瞭大約一年的寶貴時間,幫我確保瞭書的質量。我珍惜能有與這樣一個睿智的人交流觀念和想法的機會。
Benjamin Gadbaw,IDEO 的設計師,並且是犀利的筆杆子。他不僅友情為這本書寫瞭一個優美的推薦序,同時還用他的反饋、評論和質疑敦促瞭我一整年,從而使我能將這本書完成得比開始時的設想更好。
同時,也要感謝:
Steve Blank,是他鼓勵我寫這本書。
Giff Constable、Anna Curran、Jeremy Horn、Lukas Imrich、Robert
Farrokhnia、Daniel Waisberg、Eiko Matsumura、Daniel Szuc,感謝你們的評論與反饋。
Sean Eras 和David Weinstein 參與到我的日常工作中。
Noam Lamdan 所做的插畫設計。
Dan Russell 所做的檢查核準工作。
Lane Halley、Laura Klein、Trevor Owens、Brad Feld、Steve Krug,感謝你們的書評。
感謝Angela Chang 和Brett Spencer 超強的造型能力,使得照片拍攝進行得很順利。感謝Lisa Tilson(支持建模)、Stephen Dobeck(攝影師)以及CathyYardley(小說寫作教練)幫助我講好那個故事,同時也要感謝WeWork SohoWest 眾創空間的Danielle Horowitz、Parker Lieberman 和Roee Adler 三人團隊的接待。
如果沒有這兩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業者、企業的産品經理和風險投資傢讓我進行關於瞭解用戶的采訪,那麼這本書將毫無意義。我答應為他們的身份保密,但在與他們對話中獲得的啓發留在瞭本書中。
最後,我還要感謝榖歌和蘋果。如果沒有他們有創造力的産品和服務,我不能在每天通勤到紐約的美國客運巴士(和幾個跨大西洋航班)上使用蘋果手機和適用於iOS 係統的榖歌辦公軟件(離綫模式)來創作這本書。
泛泛的通讀瞭一遍 可幫助對於綫上産品的評估 有瞭一般性瞭解
評分看瞭下主要偏方法論,工具書,內容還行
評分這個寫的很詳細,入門級的,有很多注意事項也交待的很清楚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的確是本好書,講的很使用
評分看瞭一部分,感覺第一遍很難讀懂,需要細讀
評分價格確實很貴,但是內容亦有可取之處,細節見功夫,這是一本非常細緻的探討顧客研究的書。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朋友推薦,活動盾貨中,慢慢學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