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1(第二版)

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1(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超美,黄海波 著
图书标签:
  • 中草药
  • 药用植物
  • 野外识别
  • 植物图鉴
  • 中医药
  • 本草
  • 植物学
  • 第二版
  • 手册
  • 彩色图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967053
版次:2
商品编码:12104225
包装:平装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铜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手册文字简练,图片清晰,内容丰富,版本袖珍,便于携带,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普及性。适合中医药院校的师生、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药业界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在学习、识别中草药时参考使用。
  1、作者权wei:本套丛书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教研室权wei教授倾力打造。
  2、内容科学: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部分成果,并参考《中国植物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广东植物志》、《海南植物志》等,以及时、权wei、准确地展示中草药的识别特征和性味功效。
  3、图片精美:高清原色照片,清晰细致,完美再现原植物形态,准确反映植物生长全貌及重要的识别特征。
  4、便捷实用:小开本,方便携带,可谓“掌中宝典”。适合中医药院校的师生、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药业界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在学习、识别中草药时参考使用。
  5、方便查阅:每一个品种的页面边缘具有功能块(所属的科名)的标示,方便读者查找,提高阅读效率。

内容简介

  本套手册按植物学分类系统顺序编排,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草药的排列顺序以科为单位,按植物学分类系统(被子植物以哈钦松分类系统)次序编排,科内种的次序按属编排。苔藓药用植物暂不收编在本套手册内。收集了常见药用植物764种,共分五册。
  本册收载品种有藻类、菌类、蕨类、裸子植物以及部分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等野外常见的植物药154种。每个品种均附有高清彩色图,大部分品种附有识别特征放大图。文字描述包括植物名、别名、药名、药用部位(包括植物来源和原植物拉丁名)、识别特征(主要识别特征加下划线标示)、性味功效(包括用量)以及验方等。

作者简介

  潘超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任教,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药用植物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成员、广东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广东省技术总负责人、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广东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广东省中草药产业协会高级顾问、《中国现代中药》杂志编委等职。

  黄海波,副教授,中药鉴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中药鉴定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材品种、质量鉴定与中药材GAP。近年参与或主持国家*、省级及校级教学和科学研究项目9项,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3部。在本研究领域于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录

藻类植物
念珠藻科
发菜(头发菜、地毛、龙须菜)… ……………………………… 002
石莼科
石莼(海白菜、海莴苣)………………………………………… 004
红毛菜科
甘紫菜(紫菜、索菜、子菜 )… ……………………………… 006
海带科
海带(昆布)…………………………………………………… 008
菌类植物
麦角菌科
冬虫夏草(虫草、冬虫草)… ………………………………… 012
银耳科
银耳… ………………………………………………………… 014
多孔菌科
茯苓(茯神、茯苓皮)… ……………………………………… 016
灵芝(灵芝草、菌灵芝)………………………………………… 018
云芝(灰芝、黄云芝)… ……………………………………… 020
灰包科
头状秃马勃(头状马勃、马屁包)……………………………… 022
小灰包(小马勃、小马庇包、小药包)… ……………………… 024
蕨类植物
松叶蕨科
松叶蕨(铁刷把、石刷把、松叶兰)… ………………………… 028
石松科
垂穂石松(小伸筋草、猫儿草、松筋草)… …………………… 030
石松(伸筋草、石松子、狮尾草)… …………………………… 032
石杉科
蛇足石杉(千层塔、山芝、蛇足草)… ………………………… 034
卷柏科
薄叶卷柏………………………………………………………… 036
兖州卷柏(金不换、金扁柏、金花草)…………………………… 038
翠云草(兰地柏、绿绒草)……………………………………… 040
卷柏(石莲花、回阳草、长生不死草)…………………………… 042
深绿卷柏(石上柏、多德卷柏)………………………………… 044
木贼科
笔管草(驳骨草、纤弱木贼、节节草)… ……………………… 046
木贼(锉草、节节草、笔头草)… ……………………………… 048
问荆(马草、土麻黄)… ……………………………………… 050
七指蕨科
七指蕨(水蜈蚣、水上一枝花)………………………………… 052
瓶尔小草科
瓶尔小草(一支箭、单枪一支箭、吞弓含箭)…………………… 054
莲座蕨科
福建观音座莲(江南莲座蕨、马蹄蕨、牛蹄蕨)… …………… 056
紫萁科
华南紫萁(贯众、牛利草、假苏铁)… ………………………… 058
紫萁(高脚贯众、老虎牙、水骨菜)… ………………………… 060
海金沙科
海金沙(左转藤、罗网藤、金沙蕨)… ………………………… 062
海南海金沙… ………………………………………………… 064
曲轴海金沙(长叶海金沙、柳叶海金沙、介指藤)……………… 066
膜蕨科
蕗蕨(马尾草、栗色蕗蕨)……………………………………… 068
蚌壳蕨科
金毛狗(黄狗头、狗脊)… …………………………………… 070
桫椤科
桫椤(树蕨、龙骨风、大贯众)… ……………………………… 072
碗蕨科
边缘鳞盖蕨(小叶山鸡尾巴草、边缘鳞蕨、冷蕨萁)…………… 074
华南鳞盖蕨(鳞盖蕨、凤尾千金草)…………………………… 076
陵齿蕨科
团叶陵齿蕨(圆叶鳞始蕨、高脚假铁线草、圆叶林蕨)… ……… 078
乌蕨(乌韭、大金花草、雉鸡尾)… …………………………… 080
凤尾蕨科
半边旗(甘草蕨、半边梳)……………………………………… 082
井栏边草(凤尾草、乌脚鸡)…………………………………… 084
剑叶凤尾蕨(井边茜、三叉草)………………………………… 086
蜈蚣草(蜈蚣蕨)……………………………………………… 088
蕨科
蕨(蕨菜、如意菜、蕨萁)……………………………………… 090
野鸡尾(小金花草、小野鸡尾草)… …………………………… 092
铁线蕨科
扇叶铁线蕨(铁线蕨、过坛龙、黑骨芒萁)… ………………… 094
铁线蕨(水猪毛七、铁丝草、猪毛漆)… ……………………… 096
水蕨科
水蕨(龙须菜、水松草、水扁柏)……………………………… 098
蹄盖蕨科
单叶双盖蕨(冷蕨草、矛叶蹄盖蕨、小石剑)………………… 100
金星蕨科
华南毛蕨(金星草)…………………………………………… 102
三羽新月蕨(三枝标、蛇鳞草)………………………………… 104
球子蕨科
荚果蕨(野鸡膀子、小叶贯众、黄瓜香)………………………… 106
乌毛蕨科
顶芽狗脊(单芽狗脊)…………………………………………… 108
珠芽狗脊………………………………………………………… 110
乌毛蕨(贯众、管仲)…………………………………………… 112
狗脊(黑狗脊、狗脊贯众)……………………………………… 114
鳞毛蕨科
贯众(贯节、百头、黑狗脊)…………………………………… 116
叉蕨科
三叉蕨… ……………………………………………………… 118
下延叉蕨(一匹莲)… ………………………………………… 120
骨碎补科
圆盖阴石蕨(阴石蕨、白毛蛇、石祈蛇)… …………………… 122
大叶骨碎补(华南骨碎补、硬骨碎补)… ……………………… 124
肾蕨科
肾蕨(石黄皮、圆羊齿)………………………………………… 126
水龙骨科
伏石蕨(小叶伏石蕨、抱树莲)………………………………… 128
江南星蕨(一支剑、七星剑、斩蛇剑)… ……………………… 130
石韦(飞刀剑、小石韦)………………………………………… 132目 录
扇蕨(搜山虎、半把伞、野蕨菜)… …………………………… 134
贴生石韦(上树咳、石头蛇、上树龟)… ……………………… 136
线蕨(羊七莲、椭圆线蕨)……………………………………… 138
崖姜(马骝姜)… ……………………………………………… 140
槲蕨科
槲蕨(骨碎补、凤凰鸡、石岩姜)… …………………………… 142
槐叶苹科
槐叶苹(蜈蚣萍、槐瓢、大浮萍)… …………………………… 144
裸子植物
苏铁科
苏铁(铁树、凤尾蕉、铁甲松)… ……………………………… 148
银杏科
银杏(公孙树)… ……………………………………………… 150
松科
金钱松(金松)…………………………………………………… 152
马尾松(山松、青松、台湾赤松)… …………………………… 154
柏科
侧柏(扁柏、崖柏、扁松)……………………………………… 156
罗汉松科
罗汉松(土杉、人石树)… …………………………………… 158
竹柏(竹叶柏)… ……………………………………………… 160
三尖杉科
三尖杉(红榧、松节杉、杉柏)………………………………… 162
红豆杉科
南方红豆杉(海罗杉)… ……………………………………… 164目 录
麻黄科
草麻黄(麻黄、华麻黄)… …………………………………… 166
木贼麻黄(山麻黄)… ………………………………………… 168
买麻藤科
买麻藤(接骨藤、大麻骨风、山花生)… ……………………… 170
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
木兰科
白兰(白兰花、白玉兰)………………………………………… 174
鹅掌楸(马褂木、马褂树、双飘树)……………………………… 176
厚朴(川朴、紫油厚朴)………………………………………… 178
黄兰(大黄桂、黄桷兰)………………………………………… 180
凹叶厚朴… …………………………………………………… 182
夜香木兰(夜合花)… ………………………………………… 184
异形南五味子(海风藤、地血香、风藤)… …………………… 186
玉兰(玉堂春、望春花、白玉兰)… …………………………… 188
八角科
八角茴香… …………………………………………………… 190
五味子科
黑老虎(冷饭团、大叶钻骨风、绯红南五味子)………………… 192
番荔枝科
假鹰爪(酒饼叶、鸡爪风、串珠酒饼)… ……………………… 194
紫玉盘(油椎、酒饼木)… …………………………………… 196
鹰爪花(鹰爪、鹰爪兰)… …………………………………… 198
樟科
潺槁木姜子… ………………………………………………… 200
黄樟(大叶樟、樟脑树、油樟)… ……………………………… 202目 录
鼎湖钓樟(千打锤、白胶木、耙齿钩)… ……………………… 204
肉桂… ………………………………………………………… 206
绒毛润楠(猴高铁、香胶木)…………………………………… 208
山鸡椒(豆豉姜、满山香、山苍子)… ………………………… 210
山橿(大叶山橿、米珠、副山苍)… …………………………… 212
无根藤(无根草、飞天藤)……………………………………… 214
乌药… ………………………………………………………… 216
香叶树… ……………………………………………………… 218
阴香(山玉桂、胶桂)… ……………………………………… 220
樟(香樟、樟脑树)… ………………………………………… 222
毛茛科
毛茛(老虎脚迹、毛脚鸡、五虎草)… ………………………… 224
毛柱铁线莲… ………………………………………………… 226
棉团铁线莲(黑薇、山蓼)… ………………………………… 228
石龙芮(苦堇、鸡脚爬草、野堇菜)… ………………………… 230
芍药(金芍药、白芍、将离)…………………………………… 232
乌头(川乌、草乌头、草乌)…………………………………… 234
威灵仙… ……………………………………………………… 236
禺毛茛… ……………………………………………………… 238
柱果铁线莲… ………………………………………………… 240
金鱼藻科
金鱼藻(细草、松藻、鱼草)…………………………………… 242
小檗科
六角莲(一碗水、八角金盘、独脚莲)… ……………………… 244
北江十大功劳(黄柏、黄连木、土黄连)… …………………… 246
阔叶十大功劳(刺黄檗、大叶黄柏、皮氏黄连竹)……………… 248
庐山小檗(树黄连、土黄连、长叶小檗)… …………………… 250
南天竹(蓝田竹、阑天竹、猫儿伞)… ………………………… 252
木通科
木通(五叶木通)… …………………………………………… 254
大血藤科
大血藤(红藤、血藤、大活血红藤)… ………………………… 256
防己科
蝙蝠葛(山豆根、汉防己、防己藤)… ………………………… 258
粪箕笃(飞天雷公、田鸡草)…………………………………… 260
古山龙(黄连藤)… …………………………………………… 262
毛叶轮环藤… ………………………………………………… 264
血散薯(独脚乌桕、一滴血、山乌龟)… ……………………… 266
细圆藤(蛤仔藤)… …………………………………………… 268
中华青牛胆(宽筋藤、砍不死、舒筋藤)… …………………… 270
马兜铃科
广防己(防己马兜铃、木防己、藤防己)… …………………… 272
金耳环(土细辛)… …………………………………………… 274
猪笼草科
猪笼草(扑虫草、猴子埕、猪仔笼)… ………………………… 276
胡椒科
荜茇(荜拨梨、椹圣、鼠尾)…………………………………… 278
草胡椒… ……………………………………………………… 280
胡椒(昧履支、浮椒、玉椒)…………………………………… 282
假蒟… ………………………………………………………… 284
山蒟(山蒟、海风藤)… ……………………………………… 286
三白草科
蕺菜(鱼腥草、鱼鳞草、臭菜)… ……………………………… 288
三白草(过山龙、白舌骨、白面姑)… ………………………… 290
金粟兰科
草珊瑚(九节茶、接骨金粟兰)………………………………… 292
金粟兰(珠兰)………………………………………………… 294
宽叶金粟兰(四块瓦)… ……………………………………… 296
罂粟科
白屈菜(山黄连、地黄连、牛金花)… ………………………… 298
血水草(水黄连、广扁线、捆仙绳)… ………………………… 300
罂粟(罂子粟、御米、莺粟)…………………………………… 302
地丁草(苦地丁、小鸡菜)……………………………………… 304
荷包牡丹(土当归、鱼儿牡丹、活血草)… …………………… 306
小花黄堇(断肠草、黄花鱼灯草)……………………………… 308
索 引………………………………………………………… 310

前言/序言

  前言
  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文献记载,目前我国有中草药资源达1万多种,其中临床上常用的只有200~300种。为了进一步挖掘和整理祖国中医药学宝贵遗产,更好地交流和利用中草药资源,普及常用中草药知识,以及对药用植物的情有独钟和本职工作的热爱,我和我的伙伴们为此常年活动在大自然的山麓丛林、田野中。无论是野外实践教学,还是出差考察、开会,我会利用一切机会收集药用植物的图像数据,不断学习药用植物分类鉴别知识。图片的采集点从海南到西藏、四川、贵州、甘肃、广西、云南、湖南、江西、江苏、湖北、陕西、河北、辽宁、吉林等地以及广东省内各地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每到一处,我常常早上5点起床赶到药园观察、采样、拍照、制作标本,在植物灌丛里如痴如醉,乐此不疲。十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药用植物图像数据,本套书的修订有90%以上的图片来源于我的药用植物图像库。
  要准确鉴定一个药用植物的种类,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需要细致观察该植物各个器官的形态特征,尤其花和果实的特征是分类的主要依据。在长期的实践中,广大的中草药工作者在野外中草药的识别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如可以通过观察茎的形状、节间特点、茎上的刺,卷须、叶的独特形状、叶脉、叶片上的腺体、茸毛等附属物、托叶的有无及托叶的形态、叶序、花序等特征;或通过嗅闻植株的气味、观察植株折断后的乳汁、尝试植株特有的味道,或通过植物生长的特定生态环境等信息来帮助我们识别这些药用植物的科属和种类。
  因此,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所积累的药用植物资料,精选了764种野外常见的药用植物,按植物分类学哈钦松分类系统编排,配以高清原色彩图,大部分品种附有识别特征部位的特写照片,编著成了这套《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方便中医药院校的师生、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药业界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在采集、识别中草药时使用。
  由于我们水平和资料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再版时得以修正。
  广州中医药大学潘超美
  2017年4月于广州



《草本奇遇:药草的秘密花园》 这是一本邀您踏入自然之境,探索隐藏在山野林间、田埂路旁无数珍贵草药奥秘的指南。本书旨在以一种亲切而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带领读者认识那些默默无闻却蕴含强大生命力的植物,揭示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独特生存智慧,以及与人类千丝万缕的联系。 内容预览: 初识药草: 从我们身边最常见的野草开始,深入浅出地介绍它们的基本形态特征,如叶片形状、排列方式,茎的质地与颜色,花朵的颜色、形状及开放季节,以及果实的形态与成熟时间。我们将聚焦于那些最容易被忽视,却又最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植物,引导读者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学会区分相似的植物。 药草的生存策略: 每一株植物都是一本关于生存的书。本书将带您领略药草们在严酷环境中如何生存、繁衍的智慧。我们会探讨它们如何适应不同的土壤、气候条件,如何通过特殊的叶片结构、根系分布来抵御干旱或潮湿,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以及它们所演化出的各种防御机制,例如刺、毒性或独特的化学物质。这些内容将激发您对植物生命力的由衷赞叹。 野外识别的乐趣: 识别野草并非枯燥的记忆过程,而是一场充满发现的冒险。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野外识别技巧,从基本的分类学原理入手,讲解如何利用关键特征进行判断。我们将通过大量生动的图例和照片,详细展示植物的局部特写,帮助您精准捕捉细节。同时,也会介绍一些辅助识别的工具和方法,让您的野外探索更加得心应手,并逐步建立起您自己的“植物图谱”。 药草的生态角色: 每一株野草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庞大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本书将阐述药草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例如它们如何为昆虫、鸟类等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如何通过固氮作用改善土壤,以及它们在不同生境中与其他植物、微生物形成的共生关系。通过了解这些,您将对大自然的精妙与和谐有更深刻的理解。 历史与文化的印记: 许多药草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故事。本书将穿插介绍一些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野草,讲述它们在古代传说、民间习俗、诗词歌赋中的身影,以及它们在不同地域的文化象征意义。这些人文故事将为您的野外探索增添一抹色彩,让您在认识植物的同时,也感受到人文的温度。 走进自然: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识别指南,更是一份邀请,邀请您放下电子设备,走出室内,亲近自然。我们将鼓励您以一颗好奇心去观察,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探索,用一颗敬畏的心去感受生命的奇迹。在野外,您可以学习倾听风的声音,观察光影的变化,感受土壤的温度,从而与自然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保护的呼唤: 在享受自然馈赠的同时,本书也将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药草面临的生存威胁,如栖息地破坏、过度采挖等,并呼吁读者在野外活动中遵循可持续的原则,尊重生命,保护环境,让这些自然的宝藏得以延续。 《草本奇遇:药草的秘密花园》是一本适合所有热爱自然、对植物充满好奇的读者的读物。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自然爱好者,都能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开启一段属于您自己的野外植物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尝试过几本中草药的书,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有的图太模糊,看不清细节;有的文字描述过于专业,新手根本看不懂;还有的只介绍了一些非常名贵、稀有的药材,对于我们平时能在郊外或路边遇到的植物,介绍得少之又少。所以,《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1(第二版)》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及时雨。我最看重的是它“野外识别”的定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真正帮助我在不熟悉的环境下,通过观察植物的整体形态、叶片、茎、花、果实甚至根部来判断它的身份。而且,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这些中草药的民间传说或者有趣的知识,这样学习过程会更有趣,也能加深印象。我甚至希望它能在每个条目下,标注一下该药材的常见功效和一些简单的使用方法,比如外用还是内服,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禁忌等等。这样,我们在识别的同时,也能对它的价值有个初步的了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移动药草园”,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从中获得知识。

评分

我一直对大自然中的草木生灵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被赋予了特殊意义的中草药。然而,现实中的辨识过程往往充满了挑战,一本可靠的野外识别指南至关重要。此次收到的《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1(第二版)》正是这样一本我期待已久的书籍。我非常注重其“野外识别”的定位,希望它能提供清晰、直观的图文并茂的鉴别方法,能够帮助我在纷繁的植物世界中,快速准确地找出那些具有药用价值的草药。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不同角度、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照片,并且能够突出其关键的形态特征,比如叶片的排列方式、花瓣的形状和颜色、果实的质地和大小,甚至是通过触感和气味来辅助识别的技巧。此外,我期盼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该药材的生态习性,比如它偏好的生长环境、分布区域,以及它可能与其他植物共生的现象,这些信息对于野外实地考察都非常有价值。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该药材的传统应用和安全性提示,那就更加完善了,能够帮助我更安全、更有效地进行探索。

评分

拿到《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1(第二版)》的第一感觉是它的实用性。我一直觉得,学习中草药,光看文字描述是不够的,一定要有足够多、足够清晰的图片,最好还能有不同季节、不同形态的照片,这样才能在野外实地对照。这本手册在这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列出了一些药材的名称和功效,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详细的野外鉴别信息,比如在什么样子的土壤、什么样子的光照条件下更容易找到这种植物,它的旁边可能会生长着哪些伴生植物,甚至是通过气味来辅助识别的提示。这些细节对于一个在野外新手来说,简直是金矿。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易混淆植物的辨别方法,比如“张三和李四长得很像,但只要看XX部位,就能轻易区分”。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大大降低了误采误用的风险,这是我选择这本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我还注意到,这本书的编排顺序可能也很有讲究,或许是按照植物的科属,或者按照它们出现的季节和地域来划分,这样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更有条理,也更容易根据实际情况来查找。

评分

终于收到这本《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1(第二版)》了,真是太期待了!一直以来,我对大自然中的植物都充满了好奇,特别是那些传说中具有神奇功效的中草药。每次在户外徒步或者采摘野果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植物,心里痒痒的,想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有没有药用价值。市面上关于中草药的书籍很多,但大多偏向于理论讲解,图片也可能不够清晰,或者重点放在已知的药材上,对于新手来说,野外识别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我尤其看重“野外识别”这几个字,希望这本书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提供一些实用、易懂的鉴别技巧。从书名上看,它应该会涵盖一些比较常见且容易在野外遇到的草药,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希望这本书的排版设计能够清晰明了,图片质量上乘,能够准确地展示中草药的形态特征,比如叶子的形状、花朵的颜色、果实的形态等等,最好还能有手绘图,这样能更直观地理解。另外,如果能有关于这些中草药生长环境、采集时间、以及一些基础的炮制和应用建议,那就更完美了。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在野外探索的好帮手,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认识和了解那些隐藏在绿意中的宝藏。

评分

对于像我这样对中草药充满兴趣,但又缺乏专业知识的爱好者来说,《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1(第二版)》的出现无疑是一个福音。我一直渴望能够在大自然中,亲手去辨认那些传说中的药草,而不是仅仅在书本上看看图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最直接、最实用的野外识别方法,比如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分析它的叶形、花色、果实特征,甚至是它散发出的气味来辅助判断。我尤其看重“第二版”这个字眼,这意味着它可能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更新和完善,或许加入了更多新近发现的药材,或者改进了原有的鉴别方法,使其更加精准和易懂。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大量的、高质量的图片,并且能够清晰地展示出中草药的各个关键部位,最好还能提供一些手绘的解剖图,这样就能更直观地理解。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药材的采集季节、储存方法,甚至是一些简单的药用小偏方,那简直就是锦上添花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走进自然、认识植物的一把钥匙,让我能够安全、有效地发现和利用身边的天然宝藏。

评分

终于找到你,草药书,路边的花草基本都有。

评分

活动价实惠

评分

活动价实惠

评分

好书,原版图片和野外的基本可以对上。值得珍藏

评分

很好,内容不错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购买过来保存,需要时再看吧,是小本子,不方便存放

评分

好东西,好东西,值得购买收藏

评分

好书,好书,值得购买收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