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训格言全鉴

庭训格言全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翠菊,范英梅 译
图书标签:
  • 家风家训
  • 传统文化
  • 格言警句
  • 修身养性
  • 家庭教育
  • 国学经典
  • 人生哲理
  • 礼仪规范
  • 行为准则
  • 古代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031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019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庭训格言全鉴》-康熙是一位“儒家化”的皇帝,他的《庭训格言》涉及为政、修身、养生、读书、尊贤敬老、生活常识等方方面面,基本都笼罩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与当今所弘扬的传统文化方向相当一致,其中所包含的教育思想至今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从《庭训格言》中既能看到康熙作为君王对自身的高要求,也可以看到他作为父亲和长辈,对子女晚辈的殷殷期望和关爱。康熙的训诫极为具体,生动,毫无做作、虚饰色彩,读之受益不浅。

内容简介

《庭训格言全鉴》的原文部分系清代雍正皇帝根据其父康熙在日常生活中对皇族子孙的训诫追述而成,共246条,涉及为政、修身、养生、读书、尊贤敬老、生活常识等,语言质朴,内容丰富。这些训诫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其对清皇室子弟的教育和清王朝的发展延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部传统的皇家教子秘本,《庭训格言》在当今仍然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本书作者对《庭训格言》原文进行了分类整理,使主题集中,思想鲜明,并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与人们教育下一代的困惑,对康熙的传统教育思想作了时代化的解读。

作者简介

王翠菊,女,1968年生,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博士,台湾淡江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词学、诗学方面的研究与工作。参编著作十余部,参与古籍审校二十余部,发表论文数篇,出版著作两部(合著)。 范英梅,女,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教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研究涉及文艺理论、海洋文化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编著《新古体诗三百首》等著作。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会员,辽宁省法学会海洋法学研究会理事。

内页插图

精彩书摘

法令之行惟身先之

训曰:如朕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而人自从。即如吃烟①一节,虽不甚关系,然火烛之起多由于此,故朕时时禁止。然朕非不会吃烟,幼时在养母家,颇善于吃烟;今禁人而己用之,将何以服人?因而永不用也。
训曰:凡人有训人治人之职者,必身先之可也。《大学》有云:“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特为身先而言也。
【注释】
①吃烟:即抽烟,有的地方也叫吸烟。
【译文】
训言说:像我这样作为一国之君,要想法令得到实施,就只有自己率先身体力行,这样人们才会自然而然地跟着效法。比如抽烟这一小细节,虽然与治理国家大事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火灾的发生,大多是由于抽烟的缘故,所以我时时加以禁止。然而,这并不是我不会抽烟,我小时候在养母家,就很喜欢抽烟。如今要禁止别人而自己却仍再抽,拿什么使人信服?因而,我从此永不再抽烟。
训言说:凡是有训教人、管理人职责的人,必须自己先做到,然后才有资格训教别人。《大学》中有句话说:“君子只有自身拥有良好的德行,才能要求别人达到相应的要求;自己没有不良的嗜好和品行上的污点,然后才可以指责别人。”这是特意对以身作则的人来说的。
【解读】
制定法令,是为了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法令制定者,必须自己率先遵守,才能让其他人跟着效法。孔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则,再好的法规与制度也难以让人们心悦诚服地遵守。康熙作为一代帝王,是很清楚这一点的,因此在生活中极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哪怕是吸烟这一极为平常的生活习惯,他都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为了禁止别人抽烟,自己率先不抽烟。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要禁止某一种社会现象,必须先从自己做起,这样才有说服力,才能服众。在当今,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有许多法令法规需要推行,也同样需要领导者努力发挥示范作用,从自身做起,以得到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

居安思危静观处变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①,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之。
【注释】
①防范其未然:即“防患于未然”,意思是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对它加以防范。
【译文】
训言说:一般人在事情还没发生的时候,应当像有事的时候一样,对可能发生的事情严加防范,那么事故也就不会发生了。如果在有事的时候,能够做到像没有事那样泰然处之,使自己内心的思虑安定下来,那么发生的事故也就会自生自灭了。古人说:“考虑事情的时候要小心谨慎周到细密,做事的时候要敢于担当不要缩手缩脚。”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当这样对待。
【解读】
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在事情还没发生之时就加以防范,自然也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真正有事时,也不要惊慌,冷静对待,就有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当今仍然免不了要面对各种祸患,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造成的损失提醒我们:对于灾害,我们应当及早有所防范,即便是难以阻止灾害的发生,也应当及早提醒人们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灾害带来的伤害。

为学宜早精神专一

训曰:朕八岁登极,即知黾勉①学问。彼时教我句读者,有张、林二内侍,俱系明时多读书人。其教书惟以经书为要,至于诗文,则在所后。及至十七八,更笃②于学。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复讲论琢磨,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③。朕少年好学如此,更耽好笔墨。有翰林沈荃,素学明时董其昌字体,曾教我书法。张、林二内侍,俱及见明时善于书法之人,亦常指示④,故朕之书法有异于寻常人者,以此。
训曰:人在幼稚,精神专一通利;长成以后,则思虑散逸外驰,是故应须早学,勿失机会。朕七八岁所读之经书,至今五六十年,犹不遗忘。至于二十以外所读经书,数月不温,即至荒疏矣。然人或有幼年遭逢坎⑤,失于早学,则于盛年尤当励志。盖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壮而学者,如炳烛之光⑥。虽学之迟者,亦犹贤乎始终不学者也。
【注释】
①黾(mǐn)勉:勉励,尽力。
②笃(dǔ):专一。
③辍:中止,停止。
④指示:指点,示范。
⑤坎(lǎn):困顿,不顺利。
⑥炳烛之光:点燃蜡烛的光亮,用以比喻老年学习。典出于汉刘向《说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译文】
训言说:我八岁登上皇位继承大统,就已经知道致力于学问。那时候教我读书断句的老师,是张、林两位内侍,他们都是明朝时期读书比较多的人。他们教我读书,主要以经书为主,至于诗文,则放在学习经书之后。等到了十七八岁,我更加专心笃志于学问。每天在处理政事之前,五更时分就起来诵读。傍晚处理完政事之后只要稍有空闲,就进行讲论琢磨,竟然到了因为过度劳累,以至于痰中带血的程度,即便这样也没有稍作中断。我年轻的时候是这样爱好学习。同时,我更爱好翰墨。当时有翰林沈荃,平时以学习明代董其昌的字体见长,他曾经教我书法。另外,张、林两位内侍都见过明代擅长书法的人,也常常对我进行指点,所以我的书法与一般人不同,原因也正在于此。
训言说: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比较专一,没有私心杂念,思想通畅无阻;长大成人之后,思想就难以集中,容易意散神驰。因此读书学习以早为好,不要失去大好的学习机会。我七八岁时所读的经书,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六十年了,还没有忘记。至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经书,常常几个月不温习,就荒疏了。然而,有的人在幼年时期因为遭遇坎坷,失去了在早年学习的机会,那么在青壮年时期就应该更加发愤读书学习。幼年的时候开始学习,就好像早上初升的太阳的光芒;青壮年的时候开始学习,就如同燃起的蜡烛的光芒;即使到了衰迟之年才开始学习者,也比那些不学习的人贤明。

【解读】
少年时期,是最适合读书学习的大好时期。这是因为人在年少时思想比较单纯,没有私心杂念,精神集中。

康熙帝读书像
再加上少年的时候一般记忆力都比较强,学习的效果较之成年之后要好得多。故而,人们多主张立志宜当少年。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如此小的年纪就能够处理国家大事,拥有渊博的知识,是与他自幼勤奋好学分不开的。古诗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要等到老大无成之时再后悔少小时期没有努力。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条件好了,衣食无忧,绝大多数人都享有教育资源和学习条件。然而,有相当多的父母并没有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他们只知道自己拼力挣钱,让孩子不像自己当年那样吃苦,尽量满足孩子的生活需要,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由于娇生惯养,又缺少必要的读书励志思想的指导,也不拿读书当回事。其结果,势必误了孩子的前途。故而,康熙所提出的读书当早的观点,不仅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有着高度的现实性,对我们今天如何教育孩子立志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前言/序言

《庭训格言》一书系清代雍正皇帝根据其父康熙在日常生活中对皇族子孙的训诫追述而成,共辑录康熙对子孙的训诫246条,内容包括为政、修身、养生、读书、尊贤敬老、教育子女、谋略才艺以及各种生活知识、民族风情、地域文化等。康熙一生掌握权柄长达60年,在治国方面可谓卓有建树,其所开创的“康乾盛世”,不仅辉映整个清代,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在教育子女方面,康熙也付出了很多心血。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理念,可以说是他教育子女的经验总结。虽然他没有将这些理念亲自辑录成文字,但他的言传身教已使子女们受益匪浅。雍正皇帝文韬武略自不必说,像八王爷胤禩的治国韬略、十三王爷胤祥的精明干练、十四王爷胤禵的统军才能等,也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这说明康熙对于子女的成长极为重视和关注。《庭训格言》详细地记载了康熙教育子女的言论,这些言论自雍正以来,就被清代历任皇帝作为祖训。可以说,它对清朝皇室子弟的教育甚至对爱新觉罗家族的发展和延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雍正皇帝继位之后,不仅在治理国家方面继承了乃父之风,而且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效法康熙。他之所以把康熙的言论编辑成书,就是希望子孙们能够遵从祖训,强身健体、建功立业,做一个于国于家都有用的人。由于雍正皇帝对《庭训格言》的重视和推广,该书在清代受到了应有的重视。雍正之后的历任皇帝都把康熙的《庭训格言》作为祖训,清朝的皇族子孙大多能文能武,很大程度上与康熙的祖训有着直接的关系。
除了清代皇族将《庭训格言》奉为圣训,晚清名臣曾国藩也极度推崇这部书,他在致其子曾纪泽、曾纪鸿的家书中说:“吾教尔兄弟不在多书,但以圣祖之《庭训格言》、张公(张英)之《聪训斋语》二种为教,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便成为历代统治者驾驭人民的主要思想工具。清王朝入主中原后,也逐渐认识到了儒家文化的重要性。《庭训格言》所体现的,正是以“儒教”为中心来实现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世理想的。《庭训格言》崇尚礼仪、讲究诚信、提倡孝道、重视修身立德,“是编也,文辞精要,意旨深长,苟能引申而扩充之,则片语能含众义,只字可扩千言,虽卷帙简约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无弗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传,一以贯之矣。”康熙还曾颁布凝集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之精髓的《圣谕十六条》,其中第一条便是“敦孝弟以重人伦”。由此可见儒家道德思想对于康熙理家治国的影响。
本书在以《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中的《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为底本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了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康熙家教大全》、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庭训格言》以及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康熙圣思录》等版本的优秀成果,同时结合时代的变化对于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需求,对《庭训格言》作了新的注解。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以孝道、诚信、礼仪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我们今天虽然仍需要大力提倡,但不可能再亦步亦趋地按照古人的方式去做,而应当赋予传统的孝道、诚信等以新的时代内容。因此,对于《庭训格言》,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它的价值与意义,进一步将其通俗化、大众化,使其在我们教育后代和应对各种社会生活问题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说,这也是本书评注者努力追求的目的所在。
毋庸讳言,康熙的《庭训格言》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教育意义。尤其是在教育下一代和处理社会关系方面,仍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因此,本书在吸取前人注译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与人们教育下一代的困惑,对康熙所提出的诚信、孝道、礼仪等观点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比如说康熙所提出的“晨昏定省”,这本是古人对父母尽孝道所必备的一种礼节,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当下,紧张的生活节奏,异地相隔的交往方式,使我们再难以像古人那样时常侍奉在父母身边。因此,我们对父母尽孝道的方式也必须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改变。同时,高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异地沟通和交往的便利。时常给父母打个电话,发个信息,或者利用便捷的即时通信工具与父母视频聊天,或者利用快递给父母寄一些节日礼品等等,都是向父母表达孝敬之心的可行办法。凡此种种,本书都对康熙的《庭训格言》作了时代化的解读。也可以说,旧瓶新酒,以现代人的思维对《庭训格言》进行分析和解读,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本书在编排体例与顺序安排上,改变了现有版本逐条评析的方法,同时也改变了原来格言的顺序,将同类内容集中在一起。这样,不仅使主题集中,思想鲜明,而且更有利于人们对所需内容进行分类,使多条内容共同服务于某一个主题。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把握康熙的训言与当代社会的关系,使古为今用。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在对《庭训格言》进行解读的时候难以面面俱到,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恭请各位方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评注者
2016年7月于北京
庭训格言全鉴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罗列古人名言的汇编,而是一次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智慧的旅程。它以“庭训”这一承载着家族文化与道德传承的核心概念为出发点,旨在为现代家庭提供一套系统、深刻、可实践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我们将一同揭示那些历经岁月洗礼,依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家庭教育精髓,帮助家长们构建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培养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下一代。 第一章:庭训的根基——家风的塑造与传承 “庭训”二字,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教诲,更是家族世代相传的一种精神风貌和行为准则。本章将深入剖析“家风”对于家庭教育的深远影响。我们将追溯家风的起源,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个体的品格与行为。 家风的内涵与外延: 何为良好的家风?它不仅仅是家族成员在表面上的和谐共处,更是内在的道德约束、价值取向和情感联结。我们探讨的家风,涵盖了诚信、勤勉、仁爱、孝道、尊重、责任等核心价值观,以及它们如何在家庭日常中得以体现。 家风的形成机制: 家风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由长辈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以及家族的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共同塑造。本章将详细解析这些形成机制,帮助家长认识到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示范作用,以及如何有意识地构建积极的家风。 家风的传承方式: 传统的庭训,往往通过口耳相传、故事讲述、家规家训等方式代代相传。本书将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特点,探讨更有效的家风传承方式,例如通过家庭活动、情感交流、价值观讨论等,让家风真正融入孩子的心灵深处。 案例分析: 通过对历史上一些 renowned families 的家风及其对后代影响的分析,读者将更直观地理解家风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家风所带来的不同教育成果。 第二章:育儿的智慧——从“严”到“爱”,在平衡中成长 中国传统庭训,常常被误解为一味的严苛。然而,真正的庭训智慧,在于“严”与“爱”的有机结合,张弛有度,因材施教。本章将拂去历史的尘埃,重新审视传统育儿的精髓,并将其与现代育儿理念相融合,为家长提供一套更加科学、人性的育儿框架。 “严”的艺术: “严”并非指体罚或不近人情的苛责,而是指对道德原则的坚守、对行为规范的约束、以及对学习态度的要求。我们将探讨如何设定合理的界限,如何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承担责任,如何通过“严”塑造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爱”的深度: “爱”是家庭教育的基石,但“爱”的表达方式至关重要。本书将强调无条件的爱,即无论孩子成功或失败,都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如何通过倾听、理解、陪伴,以及给予孩子独立空间,来展现更深层次的爱,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尊重个体差异: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天赋、性格、兴趣各不相同。本书将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鼓励家长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而非套用统一的标准。 情感教育: 现代社会对孩子的情商要求越来越高。本章将探讨如何通过家庭互动,引导孩子认识、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同理心,学会与人有效地沟通和合作。 从实践中学习: 庭训并非只是理论,更是实践。本章将提供一系列可操作的育儿技巧和方法,帮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将庭训的智慧付诸实践。 第三章:品德的雕琢——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品德是人生的基石,而家庭则是品德形成的第一个课堂。本章将聚焦于如何在中国传统庭训的智慧中,汲取养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良知的社会公民。 诚信为本: “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诚信的极致推崇。我们将探讨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让他们明白言语和行动的承诺有多么重要,以及失信的后果。 勤勉励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中国人对勤奋的赞美。本书将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勤奋精神,让他们明白努力的价值,并鼓励他们克服惰性,积极面对挑战。 仁爱之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怜悯心,引导他们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孝道伦理: 孝道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核心。本章将深入探讨孝道的真谛,并非盲目的顺从,而是对长辈的尊敬、关怀与感恩,并引导孩子理解代际之间的情感联结与责任。 尊重与包容: 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尊重和包容尤为重要。我们将探讨如何引导孩子尊重不同的文化、观点和个体,培养他们开放的心态,学会与不同的人和谐相处。 公民意识的培养: 结合传统美德,本章还将探讨如何引导孩子从小树立初步的公民意识,让他们了解法律法规,关心社会,理解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责任。 第四章: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仅仅拥有良好的品德是不够的,现代社会更需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本章将从传统庭训中提炼出培养能力的精髓,并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为家长提供指导。 独立思考的能力: 告别被动接受,鼓励孩子提问、质疑、探索。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开放式提问、引导式讨论,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书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引导家长鼓励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尝试不同的方法,并在失败中学习。 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 传统的庭训中,对读书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本章将结合现代学习科学,探讨如何引导孩子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爱上学习,并能学以致用。 沟通与协作能力: 在日益强调团队合作的社会,有效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家庭游戏、团队活动,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在团队中扮演好角色的能力。 生活技能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书将强调生活技能的重要性,例如做家务、管理时间、理财等,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社会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章:家庭的和谐——营造温馨、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温床。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庭训的智慧,构建一个充满爱、理解和支持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其中感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快乐成长。 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灵魂。本章将强调平等、尊重、信任的亲子沟通模式,以及如何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 夫妻关系的榜样力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健康的夫妻关系能为孩子提供重要的榜样。我们将探讨如何促进夫妻之间的和谐沟通与相互支持,为孩子营造稳定的家庭环境。 家庭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清晰、合理的家庭规则,有助于规范孩子的行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本章将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并以身作则,公平有效地执行。 积极的家庭氛围: 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赞美、鼓励和支持,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家庭聚会、共同兴趣等方式,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应对家庭冲突: 冲突在所难免,但如何应对冲突,却能影响孩子的成长。本章将提供建设性的冲突解决策略,引导孩子学会以成熟的方式处理分歧。 家庭传承的实践: 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将庭训的智慧融入日常,让家庭成为孩子们学习品德、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永恒课堂。 结语: 《庭训格言全鉴》并非是一本提供标准答案的教课书,而是一次启发思考、引领探索的对话。它鼓励家长们回归家庭的本质,审视教育的真谛,并从中汲取力量,将古老智慧与现代实践相结合,为自己的孩子量身打造一条健康、快乐、有意义的成长之路。我们相信,通过对庭训智慧的深入理解与实践,每一个家庭都能成为孕育杰出人才的摇篮,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独立、自信、有品德的优秀个体,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我偶然翻到了一本我一直想找的书——《静心斋诗话》。说实话,这本书真是让我惊艳到了。从书的装帧设计上就能看出是用心了的,古朴典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翻开扉页,映入眼帘的是泛黄的书页,带着淡淡的书香,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年代。内容更是精彩绝伦,作者旁征博引,将中国古代诗歌的精华娓娓道来。读完每一篇,都感觉自己的诗歌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对诗歌意境的解读,对诗人情感的揣摩,都让我茅塞顿开。尤其是那些关于诗歌创作技巧的讲解,简单易懂,却又点石成金,让我这个平时只会写几句打油诗的人,也能窥见诗歌的门径。书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更是生动有趣,让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诗歌的魅力。总而言之,《静心斋诗话》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对诗歌爱好者,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会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

最近入手一本《中医养生智慧》,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太多启发。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医养生很感兴趣,但总是感觉门道太多,不知从何入手。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作者的讲解非常系统,从阴阳五行、脏腑理论等基础知识,到四季养生、食疗方、经络穴位按摩等具体方法,都娓娓道来,清晰易懂。最让我赞赏的是,作者并没有空谈理论,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古代医籍和民间经验,将那些看似深奥的养生之道,转化为了切实可行、贴近生活的建议。读完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简单的运动来调理身体,甚至了解了如何通过调整作息来改善睡眠质量。它让我明白,中医养生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注重生活细节,积极主动地去追求健康。

评分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这本书,绝对是我最近的意外惊喜!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枯燥乏味,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但读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他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导游,带领我漫步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领略那些历经沧桑却依然挺立的古建筑。从恢弘的宫殿,到古朴的民居,再到庄严的寺庙,每一个建筑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故事。书中对建筑结构的讲解,不再是冷冰冰的图纸和数据,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大致理解其精妙之处。更重要的是,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建筑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读这本书,不仅仅是欣赏建筑的美,更是在理解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古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和感悟。图片也选择得非常精美,每一张都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建筑的独特韵味。这本书让我对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最近拿到一本《围棋之道:从入门到精通》,简直是爱不释手。一直以来,我对围棋都有一种莫名的向往,但总觉得它太深奥,难以入门。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上来就讲复杂的棋局,而是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棋子的价值、气、眼等等,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地引导读者进入围棋的世界。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实战棋例,这些棋例都经过精心挑选,不仅能够帮助理解书中的理论,还能让我们看到高手是如何思考和布局的。作者对于棋局的分析也非常透彻,他会详细解释每一步棋的意图和可能带来的后果,让我受益匪浅。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围棋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台阶,不再是那个只会下几步棋的“小白”了。虽然离“精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本书无疑为我指明了方向,也让我对围棋这项古老的游戏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

这次读完《宋词里的风花雪月》,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就像一本穿越时空的指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繁华而又精致的时代。作者对宋词的解读,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力。他不仅仅是在讲解词句的字面意思,更是将我们带入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去感受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去体会他们对人生的感悟。书中选取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宋词,每一首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作者的文笔非常优美,时而婉约,时而豪放,与词的风格相得益彰。读着读着,我仿佛能看到杨柳依依的江南烟雨,能听到寒鸦孤飞的塞外悲风,更能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渴望。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宋词,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本充满诗情画意的心灵读物,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

中医古籍精华之作,后世中医必读经典。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作序推荐

评分

京东是个买书的好地方,速度杠杠的

评分

好(?▽?)

评分

京东上图书买得多,最放心的商品就是书了!

评分

给力

评分

买了很多书 还没看 不过快递老哥给力 服务态度好 书质量也不错 支持京东 赞 顶 !

评分

京东上图书买得多,最放心的商品就是书了!

评分

给单位买书,在京东买太合适了,又便宜又方便,也有发票!书也是正版!妥妥的!

评分

赶上活动非常合适,性价比超高,京东图书杠杠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