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窗户的世界志
01 世界各地的窗户
02 日本的窗户
03 窗户的历史发展——西洋、日本
短评 纵长形的窗户向横长形的窗户发展
建筑巨匠的设计改变了窗的定义
第二章 活用窗户的构思及其设计
①享受窗边
01 建筑外立面富有现代感的“橱窗”
02 窗边的小农田
03 男性们憧憬的迷你书斋
04 活用飘窗,使其变为主妇空间
05 远眺效果超群的“包厢座”
②借景与框景
06 将风景变为绘画的小型窗户
07 连接外部空间而衍生出的开放感
08 产生空间连续性的窗户配置
③舒适的采光
09 高侧窗是优秀生
10 天窗可以改变空间
11 挑空便于采光
12 适用于住宅密集地的天窗设计
13 从邻居家的上方采光
14 展现空间感的箱型天窗
④重点考虑与外部空间的连接处
15 阳光房是舒适的半室外空间
16 具有适度围和感的外部空间
17 缓和内外空间的界限
18 抵御光、风和视线
19 人来人往的绿植屏风
20 活用自然环境的节能设计
⑤门窗洞与空间布局技巧
21 门窗洞与空间感受
22 守护私密的天井住宅
23 活用结构部件的帘幕
24 无需牺牲远眺功能的空间布局
25 引入远景、自然风景的设计方法
26 窗户作用的再设计
⑥善用窗框与分隔物
27 灵活地开闭窗户
28 不设窗框使窗户消失
29 愉快地改变墙壁
30 便于开闭的棂条状隔墙
31 可移动、可分隔的收纳空间
32 铝合金窗户的再利用
短评 向内侧开启的杜布罗夫尼克窗户
第三章 开窗的形式及其窗户的构造
窗户营造了住宅与街道的表情
①窗户的开闭方式及其特点
01 水平推拉窗
02 对开窗
03 单开窗
04 外倒窗
05 内倒窗
06 垂直推拉窗
07 固定窗
08 外翻窗
09 立转窗
10隐藏式推拉窗
11 百叶窗
12上旋窗
②门的开闭方式及其特点
01 外开
02 内开
03 百叶
04 大门
05 弹簧门
06 旋转门
07 半自动门
08 动物用门
09 猫间障子、雪见障子
从剖面图看门窗洞的名称及其形式
③窗户的基本构造
01框户
02 平窗
03 障子
04 袄
05 不同建筑构造方式下的铝合金窗户节点
④关于玻璃
01 单层平板玻璃
02 多层玻璃
⑤多样化的障子设计
尾注
后记
在包含住宅的所有建筑中,窗户不仅仅是决定建筑外观的要素之一,而且也是调节室内环境的重要装置。这一既具有形式性又有功能性的对立点,即使对专业人士而言,也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所以说,建筑设计中zui困难的莫过于“窗设计”。
窗户、出入口等窗门洞是属于为了满足采光、通风、景观等需要的功能部分。虽然住宅内乐于引入舒服的光、风,但必须排出不良空气;虽然也希望可以眺望美丽景色,但相反也在意有外人窥视的情况;同时,虽然大面积的开窗有利于温暖的阳光照入室内,但也导致冷暖气的负荷问题随之产生。因此,窗户不单是解决一种使用状况即可的简单要素,设计时,还须同步考虑因设置而产生的不良条件是否得以改善。
扩大视野来看,在国家、民族间的战争较多的历史时期或地域内,窗户的防御性因素优先考虑,设计时必须先提出防止入侵的良策,当时绝不会考虑富有形式感、满足舒适性的窗户形态。
为了将居住空间变得更为舒适愉悦、使自然与居住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本书将窗户、出入口等窗门洞作为解说焦点,通过32种创意法则深入分析其作用及其特征,诠释窗户对建筑空间的重要性。在这些创意法则中,因受建筑构造、法律法规等的制约,可能存在难以实现的情况,但倘若读者们在丰富各自生活之际,本书内容能成为一些参考贴士,笔者也将倍感荣幸。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用设计语言讲述故事的作品情有独钟,尤其是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这本书的标题《内外的美学--窗设计的32个创意法则》,让我预感到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触动情感的读物。我很好奇,书中所说的“内外的美学”,是否会探讨窗户如何成为连接室内外空间的“情感纽带”?它是否会通过窗户的设计,来反映居住者的个性和品味,同时又与外部的自然环境或城市景观形成和谐的对话?“32个创意法则”这个说法,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期待。我猜想,这些法则可能会涵盖从窗户的材质选择、开启方式,到窗框的细节处理,再到如何利用窗户来优化采光、通风、隔音,以及如何通过窗户来模糊室内外的界限,创造独特的空间体验等多个方面。我尤其期待能够看到一些充满想象力的设计案例,比如那些能够将窗户设计得如同艺术品一般,或者那些能够为居住者带来惊喜和愉悦的设计。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窗户设计的指导书,更可能是一本关于如何通过细节的力量,来提升生活品质,创造更加美好、更加富有人文关怀的居住空间的哲学读物。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设计案例充满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将平凡事物变得不凡的作品。这本书的名字《内外的美学--窗设计的32个创意法则》恰恰击中了我的这一点。在我看来,窗户的设计,尤其是它的“法则”,往往是隐藏在最不经意的地方。它不是像家具一样显眼,也不是像墙壁一样大面积存在,但它却承担着至关重要的功能和视觉上的连接作用。我猜想,书中不会仅仅停留在讨论窗框的材质、玻璃的种类这些基础层面,而是会深入探讨窗户如何影响一个空间的“气质”。比如,如何通过窗户的尺寸和比例来影响室内的采光和通风,进而影响居住者的心情和活力。又或者,如何利用窗户的形状和线条来呼应整个建筑风格,或者为室内空间增添独特的韵味。书中提到的“内外”,让我联想到一种“对话”的关系。窗户就像是连接室内与室外的“信使”,它将外部的风景、光线、声音引入室内,同时也可能将室内的生活气息传递给外部。我渴望书中能够展示一些将窗户设计做到极致的案例,比如那些能够将自然景色完美框取的“画框式”窗户,或者那些能够创造出奇妙光影效果的几何形窗户。还有,书中提到的“创意法则”,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它意味着不仅仅是学习现有的设计,更是能够掌握一种创新的思维模式,去发现和创造新的可能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打开对窗户设计的全新认知,并且能够在我未来看待居住空间时,增加一个全新的维度。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个空间的魅力,往往体现在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细节之中。而窗户,作为连接室内与外界的媒介,它所承载的美学价值,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这本书的标题《内外的美学--窗设计的32个创意法则》,让我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探寻。我很好奇,书中提到的“内外的美学”究竟包含了哪些方面?它是否会从功能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窗户设计来优化采光、通风,从而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又或者,它会更侧重于精神层面的表达,分析不同的窗户设计如何影响居住者的情绪,如何通过光影的变幻来营造独特的空间氛围?“32个创意法则”这个说法,更是激发了我对书中内容的强烈好奇心。我猜想,这些法则可能会涵盖从窗户的材质选择、开启方式,到窗框的细节处理,乃至如何将窗户设计与室内外景观巧妙融合等多个维度。我尤其期待能够看到一些颠覆传统认知的窗户设计理念,比如那些能够将窗户变成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或者那些能够创造出独特光影效果的创意。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窗户设计的实用手册,更可能是一本关于如何通过设计,来提升生活品质,创造更加美好、更加富有诗意的居住空间的指南。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对“窗设计”这个主题并没有太大的期待,总觉得它过于细分和专业。然而,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内外的美学--窗设计的32个创意法则》时,一种莫名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我开始思考,窗户,这个我们每天都会看到、使用无数次却又常常忽视的存在,真的能够承载如此丰富的“美学”吗?它不仅仅是提供光线和视野那么简单吧?书名中的“内外”,让我觉得它可能不仅仅是谈论窗户本身的设计,更是关于如何将“内部”的空间感受与“外部”的自然环境、城市景观进行巧妙的融合。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提供一些非常规的窗户开启方式,比如旋转窗、折叠窗,或者是一些能够根据天气和光线自动调节的智能窗户。更吸引我的是“32个创意法则”这个说法,这暗示着书中会有系统性的、可操作的思路,而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我很好奇,这些“法则”会是关于材质的选择?形状的设计?还是关于如何利用窗户来连接室内外的不同功能区域?比如,一个连接书房和花园的落地窗,是否就能创造出一种“在自然中阅读”的体验?或者,一个带有内置格栅的窗户,又能在私密性和采光之间找到怎样的平衡?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颠覆性的想法,让我重新认识窗户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从中获得一些灵感,即使我不是设计师,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欣赏那些被巧妙设计的窗户,甚至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将这些创意融入到自己的空间改造中。
评分我对那些能够让平凡事物焕发新生机的设计理念一直情有独钟。这本书的标题《内外的美学--窗设计的32个创意法则》,恰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份好奇。窗户,这个我们每天都会与之互动,却又常常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真的能承载如此丰富的“美学”吗?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定义“内外的美学”。是关于如何通过窗户的设计来连接室内外的自然风光,将外部的景色引入室内,成为空间的一部分?还是关于如何通过窗户的材质、形状和开启方式,来营造不同的室内氛围,让空间在采光、通风、私密性等方面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32个创意法则”的承诺,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猜想,这些法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如何利用窗户的尺寸和比例来优化室内采光,如何通过不同材质的玻璃来调节光线和隔音效果,如何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窗框造型,甚至是如何利用窗户来创造独特的室内空间划分。我尤其希望看到一些能够打破常规的设计案例,比如那些能够将窗户变成艺术品的创意,或者那些能够与建筑的整体风格形成巧妙呼应的设计。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窗户设计的指南,更可能是一本关于如何用设计的智慧,来提升居住体验,创造更加宜人、更加富有趣味性的生活空间的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如同它书名所暗示的那样,充满了引人遐思的空间感。我一直觉得,一个家的“美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墙壁上的装饰画和沙发上的抱枕,更应该渗透到那些最基本、最日常的元素之中。窗户,作为连接室内外的媒介,它的设计往往被我们忽略。我迫不及待地想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打破常规的视角。想象一下,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一扇别致的窗户洒进房间,那种感觉该是多么不同?又或者,当夜晚的星空被一个精心设计的窗框框住,变成一幅流动的画卷,这其中的意境又该如何表达?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如何利用窗户的光影变化来塑造空间的氛围,以及如何通过窗户的材质和形状来传达不同的情绪和风格。一个简单的窗户,或许就能成为一个故事的开端,一个情感的载体。它不只是一个通风采光的开口,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这本书的名字让我充满了对“内外”之间那层微妙界限的探索欲望。它会不会教我们如何从外部汲取灵感,又如何将内在的情感投射到窗户的设计之中?我渴望书中能有那些让我眼前一亮的案例,那些能够启发我重新审视自己居住空间的创意。即使我没有专业的建筑或设计背景,我也相信好的设计语言是共通的,能够触动人心。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窗户设计的指南,更可能是一本关于如何提升生活品质、如何与空间建立更深层联系的哲学读物。我准备好要沉浸其中,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内外”之间的美学密码了。
评分我对居住空间一直有着很高的要求,不只是追求舒适,更在意那种能够触动心灵的美感。通常,我会关注软装的搭配、色彩的运用,但很少会把焦点放在“窗户”上。这本书的标题《内外的美学--窗设计的32个创意法则》让我眼前一亮。我开始反思,窗户的设计,是否真的能够像书名所暗示的那样,成为一种“美学”的关键要素?它连接着我们的“内”和“外”,承载着光线、空气,更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媒介。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定义“内外的美学”?它是否会从物理空间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窗户的设计来优化采光、通风,从而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和健康度?又或者,它会更偏向于心理层面的解读,分析不同的窗户设计如何影响居住者的情绪,如何创造出宁静、温馨、或者充满活力的空间氛围?“32个创意法则”这个说法,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它似乎承诺了一种系统性的、可借鉴的指导。我猜想,这些法则可能会涵盖从窗户的材质选择、开启方式,到窗框的细节处理、与室内外环境的融合等方方面面。我尤其期待能够看到一些不落俗套的设计理念,比如如何利用窗户来模糊室内外的界限,或者如何通过窗户的设计来强化空间的私密性与开放性之间的平衡。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窗户设计的实用手册,更可能是一本关于如何通过细节来提升生活品质、如何与居住空间建立更深层情感连接的指南。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化平凡为非凡”的设计概念非常着迷,尤其是那些能够从最日常的元素中挖掘出无限可能性的创意。这本书的标题《内外的美学--窗设计的32个创意法则》,正是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份好奇。窗户,这个我们每天都会与之互动,却又常常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真的能承载如此丰富的“美学”吗?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定义“内外的美学”。是关于如何通过窗户的设计来连接室内外的自然风光,将外部的景色引入室内,成为空间的一部分?还是关于如何通过窗户的材质、形状和开启方式,来营造不同的室内氛围,让空间在采光、通风、私密性等方面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32个创意法则”的承诺,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猜想,这些法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如何利用窗户的尺寸和比例来优化室内采光,如何通过不同材质的玻璃来调节光线和隔音效果,如何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窗框造型,甚至是如何利用窗户来创造独特的室内空间划分。我尤其希望看到一些能够打破常规的设计案例,比如那些能够将窗户变成艺术品的创意,或者那些能够与建筑的整体风格形成巧妙呼应的设计。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窗户设计的指南,更可能是一本关于如何用设计的智慧,来提升居住体验,创造更加宜人、更加富有趣味性的生活空间的读物。
评分我一直深信,一个空间的灵魂,往往隐藏在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之中。而窗户,在我看来,正是这样一种承载着“内外”对话的独特元素。这本书的标题《内外的美学--窗设计的32个创意法则》,恰恰点燃了我对这一主题的浓厚兴趣。我很好奇,书中所说的“内外的美学”究竟是什么?它是否意味着,窗户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其功能性,更要注重它与室内空间的情感连接,以及它与外部环境的视觉呼应?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一些打破传统认知的窗户设计理念,比如如何利用窗户的形状和尺寸来影响室内的采光和氛围,如何通过窗户的开启方式来创造不同的生活场景,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窗户材质来呼应整体的设计风格。而“32个创意法则”这个说法,则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它暗示着书中会有系统性的、可操作的指导,能够帮助读者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实践窗户设计。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案例,那些能够将窗户变成一道风景线,或者能够让居住者感受到与自然更加亲近的设计。即使我不是专业的建筑师或室内设计师,我也相信好的设计理念是共通的,能够启发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居住空间,并从中获得一些实用的灵感,去为自己的生活空间增添更多的美感和情趣。
评分我始终相信,真正的设计,是能够将功能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并且能够触及到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本书的标题《内外的美学--窗设计的32个创意法则》正是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我一直觉得,窗户虽然只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的设计却能极大地影响一个空间的氛围和格调。书名中的“内外”,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会谈论窗户本身的设计,更会探讨如何通过窗户来连接“内”的空间与“外”的世界,如何在两者之间创造一种和谐的互动。我迫不及待地想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利用光线来塑造空间的方法,如何通过窗户的开启方式来营造不同的生活场景,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窗户材质和颜色来呼应室内外的整体风格。我猜想,“32个创意法则”将会包含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理念,它们可能是一些非常规的窗户形式,也可能是关于如何巧妙地处理窗户细节的技巧。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能够激发我个人创意的灵感,让我能够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重新审视和设计家中的窗户。例如,一个能够将远山景色框成一幅天然画作的窗户,或者一个能够在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光影效果的窗户,这些都让我充满遐想。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窗户的设计,更是关于如何通过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元素,来提升居住的品质和美学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