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东行纪(修订版,全彩印刷)

大中东行纪(修订版,全彩印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信刚 著
图书标签:
  • 大中东
  • 旅行
  • 文化
  • 历史
  • 风土人情
  • 纪实文学
  • 全彩
  • 修订版
  • 游记
  • 中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06620
版次:2
商品编码:12120280
品牌:理想国(imaginist)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8
字数:209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真正博雅通识之人,打通文明的经络。葛兆光、张维迎、荣新江、杜维明、杨澜、鲁豫、梁文道等文史学者、文化名人赞叹推荐!

(2)这本书就是一部精要的大中东文明史,一趟生动的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巡礼。

(3)张信刚教授胸中藏有世界各地文明流动的地图,逐一走遍大中东的每一个国家,既有极为宏阔的视野,又有具体而微的切身感触。他从历史解读硝烟,用脚步丈量文明,追寻出大中东地区动荡不息的根源,真实呈现了夹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完全不同的陌生世界。

(4)200多幅精彩图片,全彩印刷。修订版增订了近年来*新的局势变化和深入解读。


内容简介

“大中东”是人类文明*早出现的地区,是历史上不同文明冲突与交融*为显著的地区,是当今世界各种矛盾集中表现的地区。

恐怖主义为何主要在大中东猖獗?“伊斯兰国”何以兴起、搅动世界?突尼斯小贩自焚何以点燃“阿拉伯之春”的燎原之火?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埃及、利比亚、苏丹、索马里、也门等纷乱不断的前因后果如何?大中东有怎样的历史和文明?伊斯兰世界的现状和前景何在?……

本书由作者逐一游历大中东各国的经历,追述大中东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并以人类历史的纵深和国际政治的视野,探究中东、北非、高加索等地区硝烟不息的历史缘由和现实原因,汇聚作者对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横向交流与纵向演变的观察和体会。修订版根据最近五年来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最近几次访问观察,作者重新梳理全书,增订对五年来主要变化的解读,并补充不少背景资料与个人感想。

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之间的碰撞与消长,罗马、波斯、阿拉伯、蒙古、奥斯曼等帝国(民族)的冲突与兴替,英、法、俄(苏)、美等强国百余年来在大中东的掠夺和影响,以及大中东各国谋求独立、发展的抗争与曲折——作者将他在大中东三十一国的经历、见闻和思索,连缀起来,拼接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中东文明图卷。

200余幅精美彩图,让神秘的大中东更为真切、具体。

【“大中东”三十一国】

传统中东地区:

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科威特、伊朗、土耳其

中东外缘地区:

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吉布提、索马里、苏丹、希腊、塞浦路斯、马耳他、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


作者简介


张信刚,世界著名生物医学工程专家。曾在美国、加拿大著名大学任教二十余年。1990年任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创院院长,1994年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工学院院长,1996年任香港城市大学校长,2007年退休。之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及土耳其海峡大学讲授人文通识课程,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十二部。

张信刚教授于2000年获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08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0年获法国政府颁授“国家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09年又被授予“法国国家学术棕榈司令勋章”;2002年获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的“金紫荆星章”。曾任香港文化委员会主席、香港科技创新顾问委员会委员等公职。


精彩书评

这是深具科学知识的人文主义者对世界文明的观察,也是深具人文关怀的科学家对全球未来的思考。他走遍世界,用眼看,用脚量,用耳听,更用心想……他看到的是各种文化的激荡与全球文明的传播。在他的讲演中,过去成了现在的背景,未来成了现在的方向。

—— 葛兆光【文史学者,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前院长】

张信刚教授是用脚步探讨、解答文化问题的。……听张信刚教授的讲座,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所以我愿意推荐给更多的读者。这是读者从一个科学家出身的人文学者的角度学习知识的机会,非常难得。

—— 张维迎【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创始人】

我过去也看过一些“世界通史”或国别史的书,仍然有许多盲点不甚了然。作者在这样短的篇幅中,把这样广阔的地理范围内的各国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的脉络清晰地勾勒出来,对于我来说,真有堵塞的经络被打通的感觉。

这本《大中东行纪》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也给予我们丰富的中东文明作为对比的参照物,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文明史。同时,中东现实也为我们的今后敲响了警钟。

—— 荣新江【历史学者,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

这不是一般的阿拉伯世界巡礼,更非寻常中东游记。因为张信刚教授尊崇布罗代尔的名言,从地理切入历史。他发明了“大中东”的地理概念,恰足以涵盖和处理这片广大土地上各自分立却又彼此相联的政局与文明,过去及现在。

这几年“通识教育”很流行;但说了半天,到底什么叫做“通识教育”呢?曾任大学校长的张信刚教授,身为国际知名的生物医学工程专家,却能出入中西文史,纵横政经社科……谈出一整幅人类文明进程的壮阔图景。这就是“通识教育”的*好示范了,每一个大学生都该以张校长为目标,把自己教养成一个博雅的通识人。

—— 梁文道【文艺评论家、著名主持人】

作为一位跨文化的考察者,一位跨学科的思考者,张信刚先生以亲身经历和广博学识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大中东的瑰丽图卷,给予了一种纵横自如的新鲜视角,令人欲罢不能!

—— 杨澜【著名媒体人,阳光媒体集团和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

拿到张信刚教授的书稿,我开始莫名地紧张,就像当年坐在物理考场上一样。他是科学家,而我几乎是科盲,他的书,我怕看不懂。还好……原来真正的大家食人间烟火有赤子情怀,举重若轻间将科学文化等重大命题变得可亲,就像教授宽厚的笑容。

——陈鲁豫【凤凰卫视评论员、著名主持人】

张信刚在文化中国的知识人中是*受尊重的公众人物之一。他突破了专业化日趋严重的学术界:科学—人文,行政—教研,专家—通才,乃至古今中西之争的藩篱。他是一位有人文气质和博雅见识的教育领袖。他以横跨东西的视野向我们展现了客观认识和同情了解异质文化的学养和洞见。本书所收集的是他近年来“体知”伊斯兰世界和东方正教社会的感受,为我们集累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杜维明【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研究教授、美国文理学院院士】


目录

【修订版绪言】这里绝非静悄悄

【上辑】大中东外缘:舛错的命运

埃塞俄比亚:人类的起点

埃塞俄比亚:非洲之角的雄狮

厄立特里亚:红海西南的孤立古国

亚丁湾风云:也门

亚丁湾风云:索马里与吉布提

苏丹:曾经的非洲第一大国

北非:貌相似而实不同的四国

北非:马格里布文化速写

摩洛哥:真正日落的地方

希腊:金融和债务危机中故地重游

希腊:古典希腊文化与西学东渐

拜占庭:说希腊语的罗马帝国

塞浦路斯:大国博弈下的岛国

从罗得岛到马耳他:医院骑士团的故事

高加索:欧亚交界线上的东西对峙

亚美尼亚:历史的伤痕

格鲁吉亚:斯大林的故乡

阿塞拜疆:诗人与石油之国

【下辑】传统中东:历史的足迹

埃及:尼罗河畔与金字塔下

埃及:从“蒙昧时期”到“埃及学”

埃及:阿拉伯世界的中心

伊斯坦布尔:永远的郁金香之都

土耳其:正在进行的“文化革命”

土耳其:清真寺的召唤声

土耳其:从“脱亚入欧”到“入欧不脱亚”

伊朗:革命之后

伊朗:波斯文明巡礼

伊朗:要东方还是要西方

美索不达米亚:人类文明的摇篮

伊拉克:城市文明的源头

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文明的诞生地

波斯湾诸国:购买现代化

叙利亚和黎巴嫩:游走的文明

叙利亚:从司机到总统的命运

黎巴嫩:再度近距离观察

约旦:谁说命运可以自己掌握

以色列:犹太人的国家

巴勒斯坦:耶路撒冷的归属

以巴之间:一块土地,两个民族,三种宗教

【别辑】通史而知今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

游牧民族与亚欧大陆历史

国王与僧侣

伊斯兰源起略谈

突厥语民族与伊斯兰教

蒙古帝国与现代世界

【附录】

大中东地区大事年表

索引



精彩书摘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世俗化国家,没有宗教战争,更没有君权和教权之争。有人说,中国社会的上层什么都不信,下层什么都信。

佛教早期在中国流传时,佛教高僧们很清楚地认识到“不依国法,佛法难立”。世俗政权绝对高于宗教组织,但是传统上中国的世俗力量并不迫害宗教力量。五十年前开始的为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在中国历史中短暂的例外。

目前,把宗教视为人民的鸦片的观点已经从人们的脑中消失。可能由于社会上层什么都不信,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就热衷于追求金钱和权位;因为一般老百姓什么都信,所以佛教、道教、基督教以及五花八门的信仰十分盛行。这固然是“兼容性”的表现,也是大众心灵空虚的反映。

——《国王与僧侣》

斯大林,这个鞋匠的儿子、神学院学生出身的职业革命者,是格鲁吉亚民族历史上最出名也最有权势的人。他领导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近三十年。二次大战时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卫国战争,至今仍然被许多俄罗斯人怀念;他拒绝希特勒的建议,不肯用被苏联红军俘虏的德国元帅交换他那被德军俘虏的儿子,也令很多人感佩。他用极残暴的手段整肃异己,则被历史所唾弃。

此外他所做的一些不太为世人所熟知的决定,至今还影响着千万人的生活。

斯大林是苏联的第一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生长于民族关系复杂的高加索地区,他对苏联境内的民族问题十分了解。他同意列宁关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由本地区的民族实行自治的基本政策。不过为了“分而治之”,却又尽量使这些地区的疆界内包括另外一些民族。如今中亚几国的民族冲突都可以溯源到斯大林的政策。

二次大战时,斯大林以高加索原住民车臣人和印古什人同情纳粹为理由,将他们迁移到西伯利亚。最后由于赫鲁晓夫的公开批评,这些人才逐渐返回他们世世代代已经居住了几千年的北高加索。今天北高加索地区的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的起因也与斯大林不无关系。

斯大林1911年后从未再返故里。然而在不少格鲁吉亚人的心中,斯大林依然是格鲁吉亚的骄傲。也许这就是他的塑像一直要到2010年才从基座上被搬下来的缘故。

——《格鲁吉亚:斯大林的故乡》

叙利亚旅游资源丰厚,出于政治原因,旅游业一直不发达。即使如此,从这个司机的话里,我觉得叙利亚对旅游业还是颇为严肃,至少对导游的要求比中国不少省份都要严格。

司机一路和我谈到许多问题。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对宗教的看法。他已订婚两年,但是没钱结婚。他们两人决心尊重伊斯兰传统,未婚前不“越轨”,但是他未婚妻的家人仍然防范他,令他不悦。他说他亲眼见到一些海湾国家的游客到叙利亚和黎巴嫩之后就饮酒作乐,胡作非为,认为这是伪善,不是穆斯林的行为。至于什叶派教法允许暂时而有期限的婚姻,他就更为不齿。他还说,在穆斯林国家的电视上经常报道什叶派游客到外国娶一星期甚至一天的妻子,他认为这根本是性交易。他还说,伊朗女游客也经常一落地就换装打扮,招蜂引蝶。

——《叙利亚:从司机到总统的命运》

通过朋友介绍,我在一对伊朗教授家里吃了一顿典型的伊朗晚餐。我已经记不得那些菜的名字,但是很清楚地记得我们谈到了伊朗知识分子的处境。当时,我非常想知道主人夫妇认为伊朗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我没有追问。毕竟,我不应该滥用他们对我的善意。

带着这个疑惑,我登上了返程的飞机。当飞机差不多离开伊朗领空时,我注意到飞机上的妇女们纷纷摘下了她们的头巾,有些人涂上了唇膏,还有人到洗手间里换上了时髦的衣裳。顷刻之间,我明白了,伊朗的未来就在这些有机会出国的人们的心中。

到达德黑兰那天,朦胧的天气使我无法从机窗看清楚德黑兰的面貌。而离开这天,我在机舱内见到了它未来的轮廓。

——《伊朗:波斯文明巡礼》

2006年10月,我曾经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科学之城大学(Bilkent University)做过一个月的学术访问。当时恰逢伊斯兰斋月,但我的生活和交流活动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当然,一定有不少人是按规定从日出到日落既不进食也不饮水。但秘书为我和不少教授约定的会面一般选在大家都有空的中午,他们一般请我在完全正常营业的教员餐厅吃午饭。出于好奇,我也曾特地到学生食堂看过,中午同样是熙熙攘攘,感觉不出来这是伊斯兰的斋月。

伊斯兰传统与西方人的现代生活方式和节奏的确存在互相适应的问题。土耳其人既然无法改变《古兰经》有关斋月的规定,又想依照西方现代人的方式发展自己的社会,就只能在两者之间作一个并不容易的选择。

据我观察,大学高层和大部分学生都不守斋,但一部分学生和比较多的低层校工还是守斋的。十年过去了,我很想再去那两个食堂做一次实地观察,看看上面说的回潮现象在需要忍受肚子饿的时候是否依然如此。

——《土耳其:正在上演的“文化革命”》

19世纪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时候,经常在谈判桌上划定边界,丝毫不照顾边界两边居民的部落、语言和生活方式,更不会询问他们的意愿,也很少考虑到山脉、河流、沙漠等自然的地理边界。20世纪独立的非洲国家因此产生了大量边界纠纷以及部族或部落冲突。今天苏丹和好几个邻国都有这类矛盾;达尔富尔问题就和它与利比亚、乍得、中非共和国边界附近的跨界民族有关。其次,英国在治理苏丹(名义上是英国和它的保护国埃及共管)时,有意分化阿拉伯人与非阿拉伯人,穆斯林和非穆斯林。英国以防止疟疾为由,禁止北部的阿拉伯人到南部,也禁止南部人到北部,但又鼓励基督教传教士在南部传教。其结果是助长了苏丹南部人和北部人各自不同的认同。第三,苏丹人在19世纪末反抗英国殖民者时,曾依赖他们最有力的社会资源,即中世纪的伊斯兰文化传统;蔓延很广且持续十几年的“马赫迪(Mahdi,即救世主)运动”就是以伊斯兰的神秘主义为号召进行的反英抗争。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二十年,但当前苏丹社会仍旧弥漫着浓厚的伊斯兰主义思潮。历届苏丹政府,包括现任总统巴希尔本人,都强调伊斯兰教法的重要性,在处理社会冲突时往往不依据苏丹独立时接受的英国留下的普通法。这几个原因使苏丹很难解决它的棘手问题,也使它很难得到西方国家的理解与同情。

——《苏丹:曾经的非洲第一大国》

【两个秃头抢梳子】

1963年我初次访埃塞俄比亚时,它刚取消了厄立特里亚的宪法而将之改为一个行省,当地人民不满的情绪是可以预料的。以后长达三十年的战争给埃、厄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也使双方都失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机。埃、厄两国的自然环境恶劣,经常发生饥荒;人民生活穷困,又多半不识字。有人说,埃、厄两国的战争,就像两个秃头为了抢一把梳子而打架!近年来两国各派军队驻守边界,但是双方逃荒的饥民却经常为求生而进入对方的国境,这对当政者真是一大讽刺。

——《厄立特里亚:红海西南的孤立古国》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法、俄等欧洲国家先后掀起反犹太风潮,许多欧洲犹太人因而发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Zionist Movement),逐渐移居巴勒斯坦。1917年,犹太复国主义者在英国犹太人领袖罗斯柴尔德男爵(Lord Rothschild)的协助下,得到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A. J. Balfour)的承诺,即著名的“贝尔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英国政府会在战后尽力协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的家园。 上篇提到的《阿拉伯通史》的作者希提反对“巴勒斯坦”这个概念。作为一名阿拉伯基督教徒,他认为“巴勒斯坦”这个名词和地理区域是19世纪欧美基督教会的主日教学校最早把它放进教室的挂图里,并且经常向主日学校的儿童灌输这个以往并没有明确政治含义的地理概念。

英国在一次大战期间既应允让阿拉伯人在战后独立,又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这可以说是后来以、巴冲突和中东问题的根源。

——《约旦:谁说命运可以自己掌握》

犹太人自公元70年神庙遭罗马人捣毁、人口被驱赶四散之后,历经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十字军”时代、马木留克王朝,一直到近代以来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都没有多少人住在耶路撒冷。但如果说因为以前没有大量人口居住某地,便缺乏提出领土主张的合法性,那么世界上的政治版图永远都不可能有大变动。阿拉伯军队在公元638年进入耶路撒冷进行统治之前也很少有阿拉伯人住在那里,而阿拉伯人进入耶路撒冷是对以往政治版图的否定,与以色列人目前的做法属于同一性质。

今天,犹太人以他们的古老历史和被毁的神庙地基(temple mount)为主权的理由。阿拉伯人则以在同一地点的两座清真寺和《古兰经》里记载穆罕默德被真主在夜间由耶路撒冷召上天(“登霄”)为理据,声称耶路撒冷是穆斯林的圣地。以此类推,基督教徒一样可以用耶稣的被钉十字架与复活,以及现在被维修得很好的耶稣圣墓(Holy Sepulchre)都在耶路撒冷为依据,主张对耶路撒冷有控制权。事实上,在伊斯兰世界恶名昭彰的“十字军”正是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并且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建立了持续一个世纪的拉丁王国。有意思的是,由于基督教几个宗派在耶路撒冷古城的基督教管区里都占有一席之地,彼此又互不相让,耶稣圣墓大教堂那把古旧的大钥匙多个世纪以来一直由一个住在附近的穆斯林家族保管。

——《巴勒斯坦:耶路撒冷的归属》

【一个独眼人和九十九个瞎子】

9世纪末,保加利亚的国王曾在君士坦丁堡留学,并受洗为东正教徒,被称为“半个希腊人”。但是他就任国王后,企图以保加利亚人为核心建立一个神圣同盟,并对拜占庭发动进攻。他虽没有成功,但是此后一百年间保加利亚人仍然持续有取拜占庭而代之的野心。

公元1014年,拜占庭皇帝在马其顿亲自应战保加利亚军队,大获全胜。他把俘虏的保加利亚士兵分为一百五十队,每队一百人,下令将每队中的九十九人的双眼挖掉,将剩下一人的一只眼挖掉。然后命令这个独眼人带领其余九十九个俘虏回家。保加利亚国王见到这个惨状,第二天就一命呜呼!

自此以后,保加利亚就没有再威胁过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说希腊语的罗马帝国》



大中东行纪(修订版,全彩印刷) 一、 导言:一场跨越文明的旅程 《大中东行纪(修订版,全彩印刷)》并非是一部简单的游记,而是一次深入灵魂的探索,一场在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汇之处展开的文明对话。本书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带领读者穿越广袤而复杂的大中东地区,这片孕育了无数伟大文明、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的土地。从古老的金字塔到现代的摩天大楼,从沙漠的浩瀚到绿洲的生机,每一页都饱含着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切的体悟和独特的解读。 这本修订版,以全新的全彩印刷呈现,不仅在视觉上为读者带来极致的享受,更在内容上进行了更为精细的打磨和更新,力求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立体、鲜活的大中东。它旨在打破固有的刻板印象,呈现一个多元、包容、充满活力的地区,让读者得以窥见其内在的脉搏与呼吸。 二、 穿越历史的画卷:古文明的遗迹与回响 大中东,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在这里,我们可以追溯到苏美尔文明的曙光,感受亚述帝国和巴比伦王国的辉煌,惊叹于古埃及法老留下的不朽奇迹。本书将带领读者漫步于那些历经沧桑的遗迹之中,感受历史的厚重。 埃及:尼罗河畔的千年传奇。 从吉萨金字塔群的巍峨壮丽,到卢克索神庙的宏伟肃穆,再到帝王谷的神秘深邃,本书将逐一展现这些古埃及文明的璀璨明珠。作者不仅仅是描绘建筑的形态,更深入挖掘隐藏在石壁上的象形文字背后所承载的宗教信仰、社会结构以及古埃及人对死亡和来世的深刻理解。读者将如同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聆听法老的故事,感受尼罗河水滋养下的文明脉搏。 美索不达米亚:两河之间的文明摇篮。 作为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孕育了无数的创新与成就。本书将带读者探访那些曾经辉煌的古城遗址,如乌鲁克、尼姆鲁德。通过对出土文物的解读,以及对古代文献的引用,作者将勾勒出最早的法律条文、文字系统、天文历法以及城邦政治的雏形。读者将有机会理解,正是这片土地上的智慧,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黎凡特地区:十字路口的文化熔炉。 黎凡特地区,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战略要地,自古以来就是商贸与文化的十字路口。本书将深入探讨那些曾经繁荣的古老港口城市,如提尔、西顿,以及古老的宗教圣地,如耶路撒冷。作者将细致描绘这些地方如何融合了迦南、腓尼基、希腊、罗马、拜占庭等多元文化,并在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三、 宗教与信仰的深邃:三大一神教的起源地 大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一神教的发源地,这片土地上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氛围,深刻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整个地区的历史进程。本书将以一种尊重与理解的态度,深入探讨这些宗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 犹太教:古老信仰的坚韧传承。 本书将带领读者探访以色列,追溯犹太教的发源地。从哭墙的庄严肃穆,到马萨达的悲壮历史,再到古代犹太王国遗址的静默诉说,作者将展现犹太民族如何在数千年的流散与回归中,坚守其宗教信仰与民族认同。对《旧约》的引用和解读,将帮助读者理解犹太教的核心教义,以及其对后世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圣经中的足迹与神迹。 溯源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与受难之地,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基督教的早期发展。从伯利恒的马槽,到加利利海的传说,再到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每一处都承载着神圣的记忆。作者将通过对《新约》的解读,以及对不同基督教派别在当地存在的考察,展现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所经历的融合与演变,以及它如何塑造了西方文明的根基。 伊斯兰教:和平与崇拜的千年实践。 麦加的克尔白、麦地那的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核心圣地。本书将深入探讨伊斯兰教的兴起,从先知穆罕默德的启示,到《古兰经》的传播,再到四大哈里发时代的扩张。作者将通过对清真寺建筑艺术的描绘,对伊斯兰教义的阐释,以及对当地穆斯林日常生活习俗的观察,展现伊斯兰教的博大精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深远影响。同时,本书也将触及伊斯兰教内部不同派别的差异与共存。 四、 现代的脉动与挑战:一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地区 在大中东的土地上,古老的传统与现代化的浪潮激烈碰撞,既孕育着令人瞩目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书将以客观的视角,展现这个地区当代社会的多元面貌。 城市景观的变迁:从迪拜的奢华到开罗的烟火。 读者将跟随作者的脚步,穿梭于现代都市的霓虹与古城的烟火之间。从迪拜、多哈等新兴经济体的摩天大楼与人工岛屿,展现其经济腾飞的活力;到开罗、伊斯坦布尔等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受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挣扎与坚守。作者将通过对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商业活动以及当地居民生活的描绘,展现大中东地区在快速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巨大反差与鲜明个性。 石油经济的影响:繁荣背后的深层思考。 石油,作为大中东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深刻地改变着这里的社会结构与政治格局。本书将探讨石油经济带来的财富积累,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文化冲击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作者将深入分析其对当地产业多元化、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福利体系的影响,并引发读者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层思考。 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历史恩怨与现实博弈。 大中东地区一直处于复杂的地缘政治漩涡之中。本书将审慎地触及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民族矛盾、宗教冲突以及大国博弈。作者将通过实地考察和对当地人的访谈,力求呈现一个更加 nuanced 的视角,避免简单化的标签化,展现地区冲突背后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动因,以及各方力量的相互作用。 社会文化的变迁: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大中东的社会文化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本书将关注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家庭结构、教育体系以及女性地位的变化。作者将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人群的观察,展现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以及新一代年轻人在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上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五、 全彩印刷的视觉盛宴:让文字与图像共舞 《大中东行纪(修订版,全彩印刷)》最显著的特色之一,便是其精心呈现的全彩印刷。每一张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排版,旨在用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辅助读者理解作者所描绘的一切。 震撼的建筑之美: 从古埃及的宏伟神庙,到伊斯兰世界的精美清真寺,再到现代都市的摩天大楼,书中收录的大量高清图片,将带领读者近距离欣赏这些令人惊叹的建筑艺术。色彩的运用,光影的捕捉,都力求将建筑的细节与宏伟感完美呈现。 多元的人文风情: 无论是集市的热闹景象,还是沙漠居民的淳朴生活,亦或是城市居民的时尚气息,书中的人物肖像与生活场景,都将以饱满的色彩展现当地居民的独特风情。观众将能够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喜怒哀乐。 壮丽的自然风光: 从阿拉伯半岛的辽阔沙漠,到地中海沿岸的秀丽风光,再到古老绿洲的生机盎然,本书将通过精美的自然摄影作品,展现大中东地区多样而迷人的自然景观。色彩的层次感与画面的构图,将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细节的呈现: 全彩印刷使得器物、服饰、手工艺品等细节得以清晰呈现,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与工艺水平。 六、 结语:一次开启未知之旅的邀请 《大中东行纪(修订版,全彩印刷)》是一次深入理解之旅,一次挑战固有认知之旅。它不是一份冰冷的报告,而是作者用心血和脚步丈量出的行走记录。它希望通过文字与图像的完美结合,激发读者对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产生浓厚的兴趣,去探寻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意义,去理解其多元的文化内核,去感受其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通往一个未知世界的大门,一次与古老文明对话的邀请。翻开这本书,您将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旅程,一次充满启迪与感悟的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足够吸引人了:《大中东行纪(修订版,全彩印刷)》。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和封面那幅充满异域风情的插画深深吸引。我本身就对中东这个区域充满好奇,总觉得那里有着说不尽的故事,藏着数不尽的秘密。从地理上来说,它连接着亚欧非三大洲,文化上更是多种文明交融的奇迹之地。想到能够通过这本书,仿佛亲身穿越那些古老的土地,感受那里的阳光、风沙,甚至是空气中弥漫的香料气息,就觉得无比期待。这本书的“修订版”也让我觉得它一定经过了细致的打磨,不仅仅是内容的更新,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补充。而“全彩印刷”更是锦上添花,我一直认为,对于旅行的记录,尤其是像中东这样色彩斑斓的地方,没有好的视觉呈现是难以想象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作者笔下的中东,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象,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

评分

每次看到《大中东行纪(修订版,全彩印刷)》摆放在书店显眼的位置,我的目光都会忍不住停留。不是那种惊鸿一瞥,而是那种想要细细品味,慢慢了解的吸引力。我喜欢探索那些与我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地方,而中东,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感和历史厚重感的区域。想象一下,古老的文明在这里孕育,宗教在这里交汇,而现代的脉搏又在这里跳动,这种多层次的叠加,本身就足够引人入胜。这本书的“行纪”性质,让我觉得这不像是一本冷冰冰的介绍,而更像是作者带着读者一起踏上一段旅程。而“全彩印刷”,更是让我对书中的视觉呈现充满了期待。我脑海里已经勾勒出各种画面:古老的建筑在阳光下闪耀,熙熙攘攘的市场里充满活力,或许还有沙漠中壮丽的星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文字,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大中东的窗户。

评分

我个人一直对那些能够激发想象力和求知欲的书籍有着特别的偏爱,而《大中东行纪(修订版,全彩印刷)》这个书名,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名的罗列,更是一种“行纪”,意味着作者亲身踏足这片土地,用他的视角去记录和感受。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那些深入当地生活的人的眼睛。而“大中东”这个区域,本身就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多种文明的交汇点,它的故事和魅力,绝对是无穷无尽的。“修订版”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并非一次性的创作,而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作者的反复打磨,内容一定更加丰富和深刻。“全彩印刷”则更是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体验,我期待着在书中看到那些色彩斑斓的画面,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双重旅行的邀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带人“走出去”的书籍情有独钟,尤其当它们描绘的是像“大中东”这样充满异域风情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大中东行纪(修订版,全彩印刷)》这个书名,就立刻勾起了我的兴趣。首先,“行纪”两个字,就代表着一种亲身的体验和观察,而非仅仅是二手资料的堆砌。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更喜欢通过一个鲜活的个体视角去了解一个地方。其次,“大中东”这个范围本身就足够广阔,包含了如此多的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绝对是令人着迷的。而“修订版”和“全彩印刷”的附加信息,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充满了信心。我预感,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游记,可能更像是一部融入了作者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的旅行史诗。我非常期待它能够带领我,跨越地理的界限,走进那些我或许永远无法亲身抵达的地方,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聆听那里的故事。

评分

每次在书店看到这本《大中东行纪(修订版,全彩印刷)》,都会忍不住伸手去摸一摸封面。你知道,有些书,光是外观就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它像是你渴望已久的一次冒险的邀请函。我总觉得,中东这个地方,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可能还停留在新闻报道里那些宏大的地缘政治叙事,或者一些刻板的印象。但这本书,从书名上就暗示着,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行纪”,是作者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过的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过的人们。我期待的是,它能带我看到那些隐藏在宏大叙事背后的真实生活,看到那些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看到历史的痕迹如何渗透在现代的街巷里。全彩印刷这一点,我更是觉得太重要了,我脑海中想象着,或许会有黎明时分金色的清真寺,或许会有集市上琳琅满目的香料和织物,又或许会有沙漠驼队的剪影。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同时也满足我对这个神秘地区的好奇心。

评分

收到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质量很好,不错!赞一个赞一个!

评分

中东地区的和平发展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议程之一,看完这个可以有所了解

评分

点点梅花笑迎雄鸡朝天唳;声声爆竹欢送大圣载誉归

评分

大业方兴五星旗展金鸡唱;小康在望四化图开彩凤飞

评分

很棒

评分

不错的书,老师推荐阅读,关注世界局势

评分

送货速度快,相信京东的品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