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參加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考生,尤其是基礎薄弱,需要穩紮穩打通過考試的考生。 1冊教材+1張題庫版光盤[含新考真題,電子化考試(機考)係統]
一、教材:知識點全麵、重點突齣
【考情分析】+【名師精講】+【經典例題】+【足量練習】
二、光盤:配有大型題庫的模擬練習軟件,完全模擬電子化考試(機考)環境
1.大型題庫
1818道近年考試真題及高質量模擬試題,全麵覆蓋新版考試大綱知識點
2.模擬考場
完全模擬電子化考試(機考)環境,限時做題,可提前感受考場氣氛,熟悉考試流程
3.同步練習
提供與教材章節同步的練習題,學完一節練一節,亦能按照真考題型做專項練習,全麵夯實基礎
4.真題演練
5套曆年真捲,極具練習價值,快速通過的有力保障
5.智能組捲
可抽取任一套曆年真捲或任全真模擬試捲,亦可選擇由係統隨機抽題組捲,模擬自測有保障
6.自動評分
交捲後係統按照真實考試的評分標準自動評分,實時反饋正誤題信息,並提供正確答案與解析,便於查漏補缺
7.錯題重做
做錯的試題將自動加入錯題庫,供反復練習,基礎薄弱亦能輕鬆過關
8.PPT串講
以PPT形式進行考前串講,快速梳理重要知識點,考前衝刺必備
內容簡介
《2017年 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用教材 財政稅收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發布的《財政稅收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考試大綱》為依據,係統地講解財政稅收專業(中級)相關知識與實務,全麵梳理考試要點,並輔以大量的例題、習題,旨在幫助考生高效復習,順利通過考試。
在深入研究考試大綱和近年真捲的基礎上,《2017年 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用教材 財政稅收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提供瞭“考綱分析與應試策略”,總結、提煉該考試的重點內容及命題方式,為考生提供全麵的復習、應試策略。本書共13章,分為4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屬於財政基礎知識,主要講解公共財政與財政職能;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屬於財政支齣的內容,主要講解財政支齣的理論與相關內容;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第九章,屬於財政收入的內容,主要講解稅收理論、貨物和勞務稅製度、所得稅製度、其他稅收製度、稅務管理、納稅檢查、公債;第四部分包括第十章~第十三章,屬於財政體製和財政政策的內容,主要講解政府預算理論與管理製度、政府間財政關係、國有資産管理、財政平衡與財政政策。每章均提供考情分析與學習建議,並配有典型例題和精心編製的自測練習題。
《2017年 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用教材 財政稅收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配套光盤提供瞭“考試指南”“教材同步題”“考點精練”“題型精練”“曆年真題”“模擬考場”“錯題重做”以及考前串講的PPT等內容。其中,“模擬考場”提供瞭近7年的真題和10套模擬試捲,其考試題型和分值分布情況與真考試捲相符,能將考生“提前”帶入考場。
《2017年 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用教材 財政稅收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適閤全國各地報考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財政稅收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科目的考生使用,也適閤作為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學輔導書或培訓班教材。
作者簡介
名師聯閤編審,匯聚數十年教學智慧
本書編委會
王 維 丘青雲 付子德 葉成剛 嚮 導
牟春花 宋玉霞 宋曉均 張 倩 張紅玲
李 鳳 李月婷 李鞦菊 肖 慶 羅貝加
趙 莉 高利水 高誌清 黃 超 黃曉宇
曾 勤 謝理洋 熊 春 蔡 颶 蔡長兵
特約編委
文 海 王美月 張 洪 李天國 楊玉梅
楊成瑞 楊學林 郭小燕 高維文 黃太紅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考綱分析與應試策略
一、考情簡介 1
(一)考試科目 1
(二)考試形式 1
(三)考試題型與題量 1
(四)考試時間 1
二、考綱分析 2
(一)重點難點分析 2
(二)內容結構分析 3
三、學習方法 4
(一)搜集信息,製訂計劃 4
(二)精讀教材,係統學習 4
(三)歸納總結,巧學巧記 4
(四)全真模擬,反復練習 5
四、應試技巧 5
(一)考前準備及答題注意事項 5
(二)答題方法與技巧 6
(三)各題型答題技巧 6
第一章 公共財政與財政職能
第一節 公共物品與公共財政理論 9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及特徵 9
二、市場失靈與公共財政 11
第二節 財政職能 12
一、資源配置職能 12
二、收入分配職能 16
三、經濟穩定職能 18
第三節 自測練習題 20
第二章 財政支齣理論與內容
第一節 財政支齣的分類及其經濟影響 22
一、財政支齣的具體分類 22
二、財政支齣産生的經濟影響 24
第二節 財政支齣的規模 27
一、財政支齣規模的衡量指標 27
二、財政支齣規模的增長趨勢 28
三、分析我國財政支齣規模 29
第三節 財政支齣的效益分析 30
一、財政支齣效益分析的重要意義 30
二、財政支齣效益分析的主要特點 30
三、財政支齣效益分析的方法 31
第四節 購買性支齣 33
一、行政管理費與國防支齣 33
二、文教科學衛生支齣 34
三、財政投資性支齣 37
第五節 轉移性支齣 43
一、社會保障支齣 43
二、財政補貼支齣 47
三、稅收支齣 49
第六節 自測練習題 51
第三章 稅收理論
第一節 稅收的概述 53
一、稅收的概念與本質 53
二、稅收的三項職能 54
第二節 稅收原則 54
一、稅收原則概述 54
二、現代稅收原則 56
第三節 稅法與稅製 58
一、稅法概述 58
二、稅製要素 60
三、我國現行稅收法律製度 63
四、我國稅製的改革與發展 63
第四節 稅收負擔 64
一、稅收負擔的概念與衡量指標 64
二、影響稅收負擔的因素 65
三、稅收負擔的轉嫁和歸宿 66
第五節 國際稅收 68
一、國際稅收的概念與研究對象 68
二、稅收管轄權 69
三、國際重復徵稅的産生原因與免除 70
四、國際避稅和國際反避稅 73
五、國際稅收協定 74
第六節 自測練習題 75
第四章 貨物和勞務稅製度
第一節 增值稅製 77
一、增值稅的概念與納稅人 78
二、增值稅的徵稅範圍 78
三、增值稅的稅率 79
四、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81
五、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的計稅依據 84
六、增值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86
七、增值稅的納稅期限 86
八、增值稅的納稅地點 86
九、增值稅的減免稅規定 87
十、增值稅的徵收管理 87
十一、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改革 89
第二節 消費稅製 96
一、消費稅的概念與納稅人 96
二、消費稅的徵稅範圍 96
三、消費稅的稅率 98
四、消費稅的計稅依據 99
五、消費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02
六、消費稅的徵收管理 104
第三節 營業稅製 106
一、營業稅的概念與納稅人 106
二、營業稅的徵稅範圍 106
三、營業稅的稅率 107
四、營業稅的計稅依據 107
五、營業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10
六、營業稅的徵收管理 111
第四節 關稅製 112
一、關稅的概念與納稅人 112
二、關稅的徵稅範圍 113
三、關稅的稅率 113
四、關稅完稅價格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113
五、關稅的減免稅規定 116
六、關稅的徵收管理 117
第五節 自測練習題 118
第五章 所得稅製度
第一節 企業所得稅 121
一、企業所得稅的概念與納稅人 121
二、企業所得稅的徵稅對象 122
三、企業所得稅的稅率 123
四、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 124
五、企業所得稅收入的確認 125
六、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 127
七、企業所得稅資産的稅務處理 128
八、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31
九、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 132
十、企業所得稅的源泉扣繳 134
十一、企業所得稅的特彆納稅調整 134
十二、企業所得稅的徵收管理 136
第二節 個人所得稅 138
一、個人所得稅的概念與納稅人 138
二、個人所得稅的徵稅對象 138
三、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139
四、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 140
五、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42
六、個人所得稅的減免稅規定 142
七、個人所得稅的徵收管理 143
第三節 自測練習題 145
第六章 其他稅收製度
第一節 財産稅製 147
一、房産稅 147
二、契稅 150
三、車船稅 152
第二節 資源稅製 155
一、資源稅 155
二、城鎮土地使用稅 157
三、耕地占用稅 160
四、土地增值稅 161
第三節 行為、目的稅製 163
一、印花稅 163
二、城市維護建設稅 165
三、教育費附加 167
第四節 自測練習題 168
第七章 稅務管理
第一節 稅務基礎管理 170
一、稅務登記 170
二、賬簿、憑證管理 174
三、發票管理 176
四、納稅申報 180
第二節 稅收徵收管理 182
一、稅收徵收管理的形式 182
二、稅款徵收的管理 182
三、減免稅的管理 186
四、齣口退稅的管理 188
第三節 稅收控製管理 190
一、經濟稅源調查的目的和內容 190
二、經濟稅源調查分析與報告 191
第四節 自測練習題 191
第八章 納稅檢查
第一節 納稅檢查概述 194
一、納稅檢查的概念與範圍 194
二、納稅檢查的方法 195
三、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錶的檢查 196
四、賬務調整的方法 198
第二節 增值稅的檢查 199
一、銷項稅額的檢查 199
二、進項稅額的檢查 203
第三節 消費稅的檢查 204
一、銷售收入的檢查 204
二、銷售數量的檢查 206
第四節 營業稅的檢查 206
一、建築安裝企業的檢查 206
二、房地産開發企業的檢查 207
三、旅遊、餐飲服務企業的檢查 208
四、轉讓無形資産業務的檢查 208
五、銷售不動産業務的檢查 209
第五節 企業所得稅的檢查 209
一、年度收入總額的檢查 210
二、稅前準予扣除項目的檢查 213
三、不得稅前扣除項目的檢查 216
第六節 自測練習題 218
第九章 公債
第一節 公債的概念與製度 220
一、公債的概念 220
二、公債製度 220
第二節 公債市場 226
一、公債市場的概念及其分類 226
二、公債市場的功能 227
第三節 政府直接隱性債務和或有債務 228
一、直接隱性債務和或有債務的概念 228
二、我國政府直接隱性債務和或有債務 228
三、積極防範和化解直接隱性債務和或有債務風險 229
第四節 自測練習題 230
第十章 政府預算理論與管理製度
第一節 政府預算概述 231
一、政府預算的概念 231
二、政府預算的基本特性 232
三、現代政府預算的多重研究視角 233
四、政府預算管理中的共同治理 234
第二節 政府預算的決策程序及模式 235
一、政府預算的決策程序 235
二、政府預算的編製模式 237
第三節 政府預算的原則與政策 242
一、政府預算的原則 243
二、政府預算的政策 243
第四節 政府預算的編製、執行及審批監督製度 244
一、部門預算製度 244
二、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製 246
三、地方債務預算管理 247
四、政府采購製度 248
五、現代國庫製度 249
六、政府預算的審查、批準和監督製度 251
七、預算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253
第五節 政府預算的績效管理 254
一、政府預算績效管理概述 254
二、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的前提條件 255
三、我國政府預算績效管理體係 256
第六節 自測練習題 257
第十一章 政府間財政關係
第一節 財政分權理論 259
一、公共物品和服務理論 259
二、集權分權理論 260
三、財政聯邦主義 260
四、俱樂部理論 261
第二節 政府間收支劃分的製度安排 261
一、政府間事權的劃分 262
二、政府間財政支齣的劃分 264
三、政府間收入的劃分 264
四、政府間收支的調節製度 266
五、政府間財政管理權的劃分 267
第三節 分稅製財政管理體製 268
一、分稅製財政管理體製的概念與分稅方法 268
二、我國分稅製財政管理體製的主要內容 269
第四節 政府間轉移支付製度 272
一、政府間轉移支付概述 272
二、我國政府間轉移支付製度 276
第五節 自測練習題 277
第十二章 國有資産管理
第一節 國有資産管理概述 279
一、國有資産的概念和分類 279
二、國有資産管理體製的含義與主要內容 281
第二節 經營性國有資産管理 282
一、經營性國有資産管理的主要內容 282
二、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 283
第三節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産管理 286
一、行政單位國有資産管理 286
二、事業單位國有資産管理 288
第四節 資源性國有資産管理 291
一、資源性國有資産管理概述 291
二、資源性國有資産管理的主要內容 292
三、資源性國有資産管理應遵循的原則 293
四、資源性國有資産管理體製 293
第五節 自測練習題 293
第十三章 財政平衡與財政政策
第一節 財政平衡與財政赤字 295
一、財政平衡的概念與意義 295
二、財政赤字的概念和分類 296
三、財政赤字的彌補方式及其經濟效應 297
第二節 財政政策 299
一、財政政策的概念與功能 300
二、財政政策的主體 301
三、財政政策的目標 302
四、財政政策工具 304
五、財政政策傳導機製的作用 306
六、財政政策的分類 306
第三節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閤 308
一、貨幣政策的概述 308
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配閤的意義 310
三、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閤運用 311
四、我國財政政策的實踐與轉變 312
第四節 自測練習題 314
附 錄 自測練習題參考答案 315
曆年真題
2016年真題 見光盤
2015年真題 見光盤
2014年真題 見光盤
2013年真題 見光盤
2012年真題 見光盤
2011年真題 見光盤
2010年真題 見光盤
模擬試捲
第一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二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三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四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五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六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七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八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九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十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 內容概要: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微觀經濟學知識體係。微觀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基礎分支,專注於個體經濟行為及其決策,以及這些決策如何相互作用,最終形成市場價格和資源配置。本書將帶領讀者從最基本的經濟學概念齣發,逐步構建起對個體消費者、生産者以及市場運作機製的深刻理解。 第一部分:經濟學導論與基本概念 經濟學的本質與方法: 本部分將首先闡釋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和基本問題,即稀缺性、選擇和機會成本。我們將探討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的特殊性,分析其研究方法,包括實證分析與規範分析的區分,以及模型構建在經濟學研究中的作用。 需求、供給與市場均衡: 瞭解市場如何運作是微觀經濟學的核心。本部分將詳細講解需求的概念,包括需求函數、需求麯綫及其影響因素,如價格、收入、偏好、相關商品價格等。同時,我們將深入分析供給的概念,講解供給函數、供給麯綫及其影響因素,如生産成本、技術水平、預期等。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探討市場如何通過供求力量達到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以及價格變動如何引導資源配置。 彈性及其應用: 彈性是衡量需求和供給對價格或其他因素敏感度的重要概念。本部分將詳細介紹需求的價格彈性、收入彈性、交叉價格彈性,以及供給的價格彈性,並深入分析這些彈性的計算方法、影響因素以及在經濟分析中的實際應用,例如政府稅收政策、企業定價策略等。 第二部分:消費者行為理論 效用論: 本部分將介紹消費者如何做齣最優選擇以實現效用最大化。我們將探討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重點講解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以及消費者如何在預算約束下,根據邊際效用與價格的比率來做齣購買決策。 無差異麯綫與預算綫: 為瞭更直觀地分析消費者行為,我們將引入無差異麯綫和預算綫的概念。無差異麯綫代錶瞭消費者在不同商品組閤下所獲得的相同效用水平,而預算綫則反映瞭消費者的購買能力。通過分析無差異麯綫與預算綫的交點,我們將揭示消費者如何選擇最能滿足其偏好的最優消費組閤。 需求麯綫的推導: 本部分將基於消費者最優選擇理論,推導齣消費者的需求麯綫。我們將分析價格變動如何影響消費者的最優選擇,從而得齣錶示價格與需求量之間關係的嚮下傾斜的需求麯綫。 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剩餘是指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與實際支付的價格之間的差額,反映瞭消費者從市場交易中獲得的額外好處。我們將講解消費者剩餘的概念、計算方法及其在經濟福利分析中的意義。 第三部分:生産者行為理論 生産函數與技術效率: 本部分將深入研究生産者的生産行為。我們將介紹生産函數,它描述瞭生産要素投入量與産齣量之間的關係。重點講解短期和長期生産函數,以及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在生産過程中的體現。同時,我們將分析技術效率,即在給定投入下最大化産齣的能力。 成本函數與成本最小化: 瞭解生産成本是生産者做齣決策的關鍵。本部分將詳細講解短期和長期成本概念,包括固定成本、可變成本、總成本、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我們將分析成本函數,並闡述生産者如何通過選擇最優的生産要素組閤來實現成本最小化。 利潤最大化: 利潤是生産者的最終目標。本部分將講解利潤的概念,即總收益減去總成本。我們將分析在不同市場結構下,生産者如何通過調整産量以實現利潤最大化,重點在於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的原則。 第四部分:市場結構與競爭 完全競爭市場: 本部分將詳細分析最理想化的市場結構——完全競爭市場。我們將探討其特徵,包括眾多買賣雙方、同質商品、信息完全、自由進齣等。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分析在完全競爭市場中,企業的定價行為、短期和長期供給麯綫,以及價格如何由市場供求決定。 壟斷市場: 與完全競爭相反,壟斷市場隻有一傢廠商控製整個市場。本部分將講解壟斷的成因、壟斷者的定價策略,以及壟斷與完全競爭在價格、産量和效率上的差異。我們將分析壟斷可能導緻的福利損失,並探討反壟斷政策的必要性。 壟斷競爭市場: 介於完全競爭和壟斷之間,壟斷競爭市場具有産品差異化和廠商自由進齣的特點。本部分將分析壟斷競爭市場的特徵、廠商的短期和長期均衡,以及産品差異化對市場競爭和消費者福利的影響。 寡頭壟斷市場: 寡頭壟斷市場存在少數幾個大廠商,它們之間的行為相互影響。本部分將介紹寡頭壟斷市場的特點,包括廠商間的相互依存性、價格的剛性以及可能齣現的勾結行為。我們將初步探討寡頭壟斷市場的均衡模型,如古諾模型和伯特蘭模型。 第五部分:要素市場 勞動市場: 本部分將把微觀經濟學分析的範圍擴展到生産要素市場。我們將分析勞動需求的決定因素(勞動生産率、産品價格等)和勞動供給的決定因素(工資率、閑暇偏好等)。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探討勞動市場的均衡工資率和就業水平。 資本市場: 資本作為生産要素,其價格(利率)如何決定也是微觀經濟學的重要內容。本部分將分析資本的需求和供給,以及利率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土地市場: 土地作為一種特殊的生産要素,其價格(地租)的形成機製也將被分析。 第六部分:市場失靈與政府乾預 外部性: 當經濟活動的影響超齣市場交易範圍,作用於第三方時,就産生瞭外部性。本部分將分析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如汙染(負外部性)和教育(正外部性),以及它們如何導緻市場失靈。我們將探討糾正外部性的政府措施,如稅收、補貼和産權界定。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因此市場機製難以有效提供。本部分將講解公共物品的特徵,分析市場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麵的局限性,以及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中的作用。 信息不對稱: 在現實經濟中,交易雙方往往掌握的信息不對稱,這可能導緻逆嚮選擇和道德風險。本部分將分析信息不對稱的類型及其對市場效率的影響,並探討應對信息不對稱的機製。 市場勢力與市場失靈: 壟斷、寡頭壟斷等市場勢力會扭麯價格和産量,導緻資源配置的低效率。本部分將進一步分析市場勢力如何造成市場失靈,以及政府通過反壟斷、價格管製等乾預手段的必要性。 學習目標: 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 理解稀缺性、機會成本和邊際分析等經濟學基本概念。 掌握需求、供給和市場均衡的決定因素及運作機製。 分析消費者如何做齣效用最大化的決策。 理解生産者的生産成本和利潤最大化行為。 區分不同的市場結構(完全競爭、壟斷、壟斷競爭、寡頭壟斷)並分析其特點。 認識市場失靈的各種形式(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對稱、市場勢力)及其原因。 評估政府乾預在糾正市場失靈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本書內容翔實,案例分析豐富,旨在幫助讀者建立紮實的微觀經濟學理論基礎,提升分析經濟現象和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宏觀經濟學以及其他經濟學分支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