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生需要學習的能力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發表於2025-01-19
愛是一生需要學習的能力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國內首席情感暢銷書作傢曾子航繼《女人不狠,地位不穩》銷量突破50萬冊之後,再推情感力作!
一本實用理性的身心靈讀本,從心理學的視角對現代男女的“愛無能”癥做齣透徹的分析和解讀。治愈現代男女的“愛無能”癥,學會愛,係牢情感安全帶。
傢庭穩定與否,取決於愛的能力;孩子快樂與否,取決於父母性格。彆讓自己後悔一輩子,彆讓孩子怨你一輩子!
黃曉明,黃健翔,張德芬,孫菲菲,約翰?格雷 誠意力薦!
為什麼如此之多的“三高女性”自覺選擇瞭充當“齊天大剩”?為什麼現在非常火爆的相親節目中的男人和女人都很優秀,卻少人牽手、孤單離場?為什麼男人女人越來越像兩條平行綫,彼此傾慕卻無法交集?或者即便相交,結成眷屬,卻隻是構成瞭一個大大的“╳”,開始於誤會,終結於錯誤,漸行漸遠,無可奈何地忍受孤獨?
我們愛的能力,到底齣瞭什麼問題?
本書是一本實用理性的身心靈讀本,從心理學的視角對現代男女的“愛無能”癥做齣透徹的分析和解讀。原來,愛的能力與我們童年時的傢庭環境與教育息息相關。隻有具備瞭愛的能力,纔能讓一個人真正地愛自己,愛他人。這種能力,需要我們一生來學習培養。
如何讓愛變成一種持久穩定的超能力,相信每個讀者都能從這裏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曾子航,情感類暢銷書作傢。七零後生人,中山大學中文係畢業。做過日報記者、電颱DJ、和廣州電視颱、北京電視颱主持人、中央電視颱電影頻道(CCTV-6)《佳片有約》節目主持人,以及內地網絡原創情感節目《情感蜜電碼》主持人,現擔任很多電視颱談話節目、情感節目和相親交友節目的主談嘉賓、心理專傢。
喜歡博覽群書,對文學、曆史、哲學、心理學、社會學、電影多有涉獵。代錶作《男人是野生動物,女人是築巢動物》、《女人不“狠”,地位不穩》(上市一周年銷量突破30萬冊,為近五年國內暢銷的兩性情感圖書)
序 言 誰在操縱我們一生的幸福?
1 誰讓我們的愛無能為力? / 001
2 愛是童年送給我們的最好的禮物 / 005
3 如果一個人在愛情或婚姻中屢遭挫摺,他要從童年潛意識中尋找原因 / 010
4 “ 文化潛意識”和“童年潛意識”是開啓我們一生幸福的兩大密碼 / 014
第一章 “ 文化潛意識”深深影響瞭中國男人的情愛心理
一 婆媳關係實際上摺射齣的是母子關係 / 019
1 “ 百善孝為先”:中國人的代際關係是以下一代對上一代的孝順為核心的 / 019
2 父子疏遠,母子親密是中國男人普遍的代際關係 / 024
3 夾在婆婆和媳婦之間的“三明治丈夫”都是精神上沒有斷奶的男孩 / 027
4 母子關係超過夫妻關係是傢庭矛盾的根源 / 031
二 中國的男人普遍缺少“青春期” / 036
1 “ 奶嘴男”、“僵屍男”為何頻頻齣現在一些電視相親節目中? / 036
2 中國傳統文化帶有很強的“身體化”傾嚮 / 039
3 無論一個男人年齡多大,中國的父母總喜歡用兒童的標準來看待他 / 044
4 “ 萬惡淫為首”: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性是最不寬容的 / 046
5 在父母麵前過於聽話的男孩子,會齣現三種可怕的後果 / 050
三 婚姻中可怕的“情感失語癥” / 055
1 中國傳統的夫妻為何大都“相敬如賓”? / 055
2 太過濃烈的感情跟我們傳統的中庸之道不符? / 059
3 不會戀愛,不懂浪漫,不解風情為何成瞭中國男人的通病? / 061
四 男人的處女情結和戀母情結其實是一迴事 / 066
1 處女情結絕不僅僅是娶個處女做老婆這麼簡單 / 066
2 在傢裏男人要女人守節,跟在朝中皇帝讓臣下盡忠是彼此對應的/ 068
3 “ 老牛吃嫩草”其實是男人不太自信的一種錶現 / 070
4 男人最想娶的女人是公主,最不想娶的女人是女王 / 077
第二章 “ 童年潛意識”是我們在跟父母的關係中逐步形成的
一 一個人對自我的最初認識,來自他的母親 / 083
1 我們所有的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都能在跟母親的最初關係中找到答案 / 083
2 跟母親不同的依戀類型決定瞭孩子的不同人格特徵 / 087
3 母親是我們來到茫茫人海之中看到的第一個安全島 / 091
4 母愛是一麵鏡子,讓我們看到瞭最初的自己 / 094
5 母愛好似一杯水,讓我們的身心不再飢渴 / 096
二 中國男人越來越柔弱跟父愛整體“缺失”有關 / 099
1 父親要麼太過嚴厲,要麼總不在傢,構成瞭我們對父親的總體印象 / 099
2 如今的男孩子大多生活在一個父愛缺失的“女兒國”裏 / 103
3 一個男孩要成為真正的男人必須首先修復與父親的關係 / 106
4 父親是構築我們人生觀和世界觀的第一人 / 111
三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內在的父母”和“內在的小孩” / 117
1 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在的關係模式”,那是在跟父母長期的相處中逐步形成的 / 117
2 一個人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或多或少是他“內在關係模式”的一種投射 / 122
3 我們身邊不乏“希特勒人格”的人 / 125
4 要想改變糟糕的“內在的關係模式”,就要學會愛,而不是保存恨 / 128
四 懦弱的丈夫大多是被強悍的母親培養齣來的 / 133
1 我們的性格總是有意無意地模仿和承襲我們的同性父母 / 133
2 男孩過於屈從母親,就會導緻女性化傾嚮 / 139
3 在強悍的母親麵前,女兒選擇無條件認同,兒子則會無條件逃避 / 141
4 母親越嘲笑和否認父親,兒子反倒會越嚮被邊緣化的父親看齊 / 144
五 我們選擇伴侶,其實就是選擇我們心目中理想的父母形象 / 148
1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戀母(戀父)情結 / 148
2 我們對現實的父母越不滿意,就越會對理想的父母滿懷憧憬 /153
3 隻有獲得父母足夠的愛,現實父母和理想父母的形象纔會閤二為一 / 156
第三章 傢庭和成長對我們人格的潛在影響
一 不健全的傢庭走齣的一定是人格不健全的孩子 / 165
1 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傢庭經驗形成我們心理的整個深層結構 / 165
2 健康傢庭最重要的是和諧 / 168
3 準許閤理的衝突是健康傢庭的重要標簽 / 171
4 如果在原生傢庭跟父母的關係未處理好,一定會把這種缺憾帶到新傢庭中 / 173
二 我們總是在不自覺中“復製”父母的傢庭模式 / 181
1 人格的不完整,傢庭的不健全,某種程度上具有代代相傳的“光榮傳統” / 181
2 一個整天聽著自己父親“壞話”的孩子,心靈將會被汙染 / 188
3 在某件事情上過於執著的人,其實是在自我中徹底迷失的人 / 192
4 與其期待彆人救你,不如首先學會自救 / 195
三 心理未曾充分成長的人會在婚姻中尋找另一個“爸媽” / 198
1 心理未曾充分成長的人都是長著大人身軀的孩子 / 198
2 一個人從生到死,要經曆八個心智成長的階段 / 200
3 一個人越是被無情地遺棄過,他對傢庭的依戀就越強烈 / 204
四 父母培養孩子,最重要的是給孩子足夠的愛與尊重 / 210
1 我們的一生實際上就是不斷得到愛,又不斷分離的一生 / 210
2 自我實現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種選擇,它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 / 215
3 “ 被父母意誌綁架的孩子”有時候會乾齣一些匪夷所思的事 / 220
4 父母要學會給孩子培養“自主意識”,而不是總在灌輸“強迫意識” / 224
第四章 一個人自我價值的高低將決定他的幸福指數
一 自我價值是我們給自己的幸福大廈建造的第一塊磚 / 231
1 自我價值不足的人會導緻心理地震 / 231
2 一個人自我價值的形成來自齣生以後的最初三年 / 237
3 我們的自我價值越高,在兩性關係中越傾嚮於給予,而不是索取 / 239
二 盲目跟他人攀比是導緻一個人自卑的根源 / 247
1 “ 門不當戶不對”的悲劇大多是弱勢一方的自卑心理造成的 / 247
2 人的自卑往往在跟他人的比較中被放大瞭 / 252
3 “ 過度補償”有時候並不能消除內心真正的自卑 / 255
4 有時候一個人過分炫耀某一點,那正是他最自卑的那一點 / 259
三 愛的能力需要從小培養 / 264
1 愛的五種含義 / 264
2 愛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習來的 / 268
3 愛與恨都會産生一種特殊的“蝴蝶效應” / 273
四 自愛是一個女人獲得美滿愛情的先決條件 / 278
1 對一個女人來說,尋找他愛是第二步,找到自愛是第一步 / 278
2 在丈夫和兒女麵前愛到“忘我”的女人通常是不懂得愛自己的女人 / 280
3 一個不懂得愛自己的人,愛情和婚姻必然韆瘡百孔 / 284
4 自愛的第一步就是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 / 286
五 如何做到不摺騰、不動搖?強悍的自信心很重要 / 296
1 不自信的女人,總會被稀奇古怪的男人所吸引 / 296
2 一個人的自信心越強,就越會珍視自己的行為 / 298
3 當我們在生活中屢遭挫摺的時候,夢想如同一根火柴,會幫我們點亮光明 / 300
主要參考書目 / 312
懦弱的丈夫大多是被強悍的母親培養齣來的
1 我們的性格總是有意無意地模仿和承襲我們的同性父母
瑞典著名的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一生拍攝瞭許多名垂影史的不朽傑作,先後四次捧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奬,世界各國的很多影評人和導演都認為,如果評選電影誕生以來最偉大的導演,前三名當中伯格曼肯定會占一席之地。在這裏,我想推薦大傢去看他的一部代錶作《野草莓》,在這部堪稱他最經典的影片中,伯格曼深入地探討瞭父子關係。當然,裏麵也涉及瞭本書所研究的一些問題。
《野草莓》的故事主角伊薩剋是位功成名就的醫學教授。影片一開始,70歲的老人應邀去一所大學接受榮譽學位的稱號。然而,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我們看到的卻是老教授不為人知的過去:當年他暗戀的錶妹,因為他的不善錶達,嫁給瞭他的堂弟;他早已去世的老婆,因為他的冷漠和寡情,毅然紅杏齣牆,使他飽受屈辱;他的兒子跟他也關係疏遠;更可怕的是,兒子雖然也是醫生,卻同樣繼承瞭父親的冷漠,與妻子結婚多年,一直拒絕要孩子,為此,妻子差點兒要跟他離婚……
看到這裏,人們不禁要問,作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學教授,伊薩剋為何對傢人如此冷漠?伯格曼給齣的答案是:父愛的缺失。
影片很大篇幅都是伊薩剋的迴憶,在老教授最為懷念的童年時光中,父親的形象是模糊而斷裂的,母親的形象似乎也好不到哪去。伊薩剋去接受榮譽學位的途中,跟自己的兒媳去一座老宅探望母親,在這座好似墳墓一樣森嚴可怖的房子裏,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一個慈祥安寜的老婦人,她更像一個欲壑難填的韆年老妖,皺紋密布的臉上寫滿哀怨。伊薩剋的兒媳後來對這位太婆婆有句評價:“一個冷漠如冰的老女人”。由於父愛的缺失,伊薩剋錶麵上似乎是沿襲瞭母親的冷漠。實際上,在兒子艾瓦爾德麵前他錶現齣更多的是對父親的認同。所以當艾瓦爾德聽說妻子瑪麗安懷孕之後,並未錶現齣即將要成為父親的欣喜若狂,反倒恨恨不平地錶示:“為什麼要讓孩子采到這樣一個如地獄般冰冷的傢庭中?”。顯然,艾瓦爾德也想把父愛缺失的角色繼續扮演下去。
西方電影界普遍認為,伯格曼的大部分作品都或多或少帶有一定的“自傳色彩”,本片也不例外。顯然,伊薩剋教授是導演伯格曼的自畫像,父愛的缺失代錶瞭他不幸的童年,他跟兒子之間冷漠而疏離的關係也是現實生活中他跟孩子關係的真實寫照。
翻開伯格曼的自傳《魔燈》,你會看到大師的不幸童年:父親恩裏剋?伯格曼是位虔誠的路德派教徒,曾長期擔任牧師,為人拘謹而刻闆,母親是一位上層階級齣身的小姐,任性而孤僻。父親對伯格曼的管束嚴厲到瞭近乎殘酷的程度,伯格曼的童年生活始終籠罩著一種嚴峻、壓抑的氣氛,後來,伯格曼的父親又晉身為皇傢醫院的大牧師,對此,伯格曼更是覺得,父親作為神職人員的角色放大瞭,原本的“父親”角色卻隱匿不見。嚴厲而專橫的他對兒子動輒施以鞭笞和叱罵,卻從未給予他父愛的溫暖。後來,伯格曼在迴憶中一再流露齣童年時代對父愛的渴求,以及因為得不到這種愛而産生的恨。20世紀70年代,伯格曼在接受瑞典一傢電視颱采訪時曾說:“一種巨大的怨恨橫亙在我和父親之間。”
這種情結也一直影響著伯格曼的電影生涯,他本人曾經承認:自己的很多電影中都存在父子緊張,母女不和的情節,而其源頭都是童年的經曆。他甚至把拍電影看做是“躍入童年的深淵”。在《野草莓》中,伯格曼深入探討瞭父愛缺失的主題:主人公伊薩剋的父親是缺失的,他自己對孩子的父愛也毫無力量,而他的兒子又繼承瞭父親的冷漠。在錶現母女不和的另一部影片《鞦天奏鳴麯》中,多次齣現兩個女兒痛不欲生的特寫,而懷著深深愧疚的母親則像站在審判席上一樣總是處於側麵。在攝影機後麵,我分明看到瞭一生孤傲的伯格曼對父親無法排遣的恨!
由於從小得不到父母足夠的關愛,伯格曼的性格很扭麯,既敏感、自卑又狂妄、暴躁,他一生結瞭五次婚,幾任妻子都因難以忍受他的古怪個性離他而去。直到伯格曼晚年,他纔承認自己對妻子們都很冷漠,並錶示齣極為深刻的悔意,他說他無論如何也不知道怎樣去愛他的妻子。他同子女的關係,也一如《野草莓》中的伊薩剋。他有十個子女,數十個孫輩,但每次見麵隻有短暫的一小時,伯格曼自己也說,他從未想過要一個孩子……這點跟伊薩剋的兒子艾瓦爾德的想法驚人的相似!
據說國內一傢電視颱曾遠赴瑞典采訪過伯格曼,包括他的兒子,一個正在電視颱工作的年輕人。他對他的父親非常不滿,說伯格曼很少關心他,就像伯格曼說他自己的父親一樣。
無論是電影《野草莓》本身,還是作為導演伯格曼的真實人生,似乎存在一種可怕的輪迴:父親對妻子和兒子的冷漠是由於父愛的缺失,沒想到兒子在責怪父親的同時,也在認同父親的冷漠,並拒絕在下一代麵前扮演父親的角色。伊薩剋和他的父親、兒子是如此,伯格曼祖孫三代不也在重復著這樣的悲劇嗎?
也許,有些讀者會驚呼:伯格曼一傢是不是遭遇瞭什麼可怕的詛咒?怎麼一傢三代都如此“冷漠”?其實,倘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伯格曼一傢並非特例,在現實生活中,這樣子承父“性”的悲劇也在很多傢庭屢屢上演著,隻不過我們不自知而已。其實,在父母和兒女的關係中,這是一種“父母認同”,有時候,它就像某些遺傳疾病一樣根深蒂固。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認同”是一種非常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心理模式。具體錶現在: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模仿和承襲跟我們性彆相同的一方的父母(即同性父母),而在擇偶方麵卻受到父母中性彆相反的一方(即異性父母)的影響。這就是心理學中經常提到的“父母認同”。(不過,如果同性父母在成長中位置長期缺失,我們就會嚮異性父母看齊。)比如父親性格堅忍不拔,培養齣的兒子一定也是一個堅強的男子漢,母親溫柔賢惠,她的女兒長大瞭也一定是個淑女,反之,父親委瑣,兒子也偉岸不到哪去,母親愛嘮叨,女兒也是個嘴巴閑不住的人。
這裏要強調一點,同性父母對我們的性格塑造是深入骨髓,難以抗拒的,有時候它甚至不以人的意誌和好惡為轉移。兒子有時候跟父親關係越僵,越會承襲父親的性格特徵;女兒越跟自己的媽過不去,她就反倒越像自己的媽。有時候,父親因為兒子不成器而動怒,“我怎麼生瞭這麼一個敗傢子”,其實,父親不知道,他這個不成氣候的兒子其實骨子裏已經繼承瞭他性格中的很多特徵。我們常常聽到很多夾在父子衝突中的母親這樣抱怨:“唉,有時候他們父子都一樣的倔!誰也不肯讓一步!”這就是一種認同,兒子容易在心理上認同父親並承襲他性格中的很多特徵,尤其是他的某些負麵性格。女兒則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中成為另一個她,當然這裏我指的是性格,而不是興趣、職業和價值取嚮。前麵提到的藥傢鑫,雖然外錶很女氣,跟他軍人齣身的父親完全相反,但骨子裏,他也繼承瞭父親的不近人情甚至略帶暴虐的個性,他對那位受害者連捅6刀的凶殘行為何嘗不是受到當年父親打他的影響?
我曾經看過一個科學傢寫他父親的迴憶錄。整本書都是在指責他的作傢父親是多麼的冷酷、多麼的自私、多麼的不近人情。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在想,一個人寫一本書就是為瞭“聲討”自己的父親,那他是不是也很冷酷,很“不近人情”呢?後來我聽認識這位科學傢的人說,他跟他父親其實本質上很像,甚至是翻版。有時候我們討厭一個人,恰恰是因為他身上具有跟我們相似的缺點,而在血緣上、感情上越親近的人,這種“因果關係”就越糾纏不清。前麵提到的伯格曼,他痛恨父親的冷漠和專斷,其實,他也在痛恨之中不知不覺繼承瞭父親的這種缺陷,並繼續以這種冷漠和專斷傷害著他的子女。
在心理學中,經常使用到的一個詞,叫“內化”,指的是,自己本來是受害者,但潛移默化,反倒把他人的價值觀與道德標準吸收過來,變成瞭自己的思維行動方式。你開始接受乃至實踐你所不認同的規則瞭。比如,小時候你經常被父母打罵,受盡瞭委屈。可等到你當瞭父母,你也開始打罵自己的兒女。這種情形實在太多。內心實際上就是對父母潛意識裏無條件的認同,哪怕它曾經深深地傷害過你,你也像依賴毒品一樣深深依賴它。
伯格曼對他的父親的冷漠就是一種“內化”。我認識一個做圖書的編輯,他當年在一傢民營公司任職,他非常不喜歡他的老闆,因為那位老闆脾氣暴躁,動不動就衝員工吼叫,他私底下給這位愛嚷嚷的老闆取瞭個綽號,叫“咆哮帝”。誰知,他後來辭職以後自己開瞭傢圖書公司,因為公司剛起步,壓力大,他的脾氣也不知不覺變得急躁和易怒,於是他也成瞭另一個“咆哮帝”。這也是一種“內化”。
從小我們的榜樣來自父母,我們的人格塑造、精神氣質、言談舉止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我們父母的影響,尤其是父母中跟我們性彆相同一方的影響。也就是說,兒子的形象在成長過程中是被父親打磨,女兒則被母親左右。所以父母在兒女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尤其是正麵作用不可低估。
愛是一生需要學習的能力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愛是一生需要學習的能力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愛是一生需要學習的能力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愛是一生需要學習的能力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AU-b718e98e2dfdbfb11f15ce30bc3162baa79133bcffcbcef7b3cb4f613345e33ee69c8e1736d0876ef2f8912453735b26
評分一般吧,不是特彆好。
評分學習學習再學習
評分AU-b718e98e2dfdbfb11f15ce30bc3162baa79133bcffcbcef7b3cb4f613345e33ee69c8e1736d0876ef2f8912453735b26
評分之前有看過他的書,覺得很好。
評分送貨速度快。正好趕上瞭活動
評分之前有看過他的書,覺得很好。
評分之前有看過他的書,覺得很好。
評分之前有看過他的書,覺得很好。
愛是一生需要學習的能力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