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材料力学Ⅰ(第5版)
定价:33.30元
作者:孙训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040264739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在第四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书第5版保留了原版概念确切、说理透彻、内容丰富的特点和相邻两版间的连续性,内容是按照教育部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材料力学课程基本要求(A类)”修订的,共分Ⅰ、Ⅱ两册。本书为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编著的《材料力学(Ⅰ)》,内容包括:绪论及基本概念、轴向拉伸和压缩、扭转、弯曲应力、梁弯曲时的位移等。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土建、水利类各专业,也可供其他专业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提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在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本书第5版保留了原版概念确切、说理透彻、内容丰富的特点和相邻两版间的连续性,内容是按照教育部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材料力学课程基本要求(A类)”修订的,共分Ⅰ、Ⅱ两册。《材料力学(Ⅰ)》包含了材料力学的基本内容,可供50~60学时的材料力学课程选用;《材料力学(Ⅱ)》包含了材料力学较为深入的内容,补充较多学时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要求的内容,以及为有潜力的学生留有深入学习的余地。本书为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编著的《材料力学(Ⅰ)》,共9章,内容包括:绪论及基本概念、轴向拉伸和压缩、扭转、弯曲应力、梁弯曲时的位移、简单的超静定问题、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压杆稳定。《材料力学(Ⅰ)》适用于高等学校土建、水利类各专业,也可供其他专业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材料力学(Ⅰ)》配有《材料力学学习指导》、《材料力学电子教案与习题解答》和《材料力学网上作业与查询系统》,可作为本书的参考资料配合使用。
目录
章 绪论及基本概念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 §1—2 材料力学发展概述 §1—3 可变形固体的性质及其基本假设 §1一4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对象(杆件)的几何特征 §1—5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2—1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2—2 内力·截面法·轴力及轴力图 §2—3 应力·拉(压)杆内的应力 §2—4 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 §2—5 拉(压)杆内的应变能 §2—6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7 强度条件·安全因数·许用应力 §2—8 应力集中的概念 §2—9 静强度可靠性设计概念 思考题 习题第三章 扭转 §3—1 概述 §3—2 薄壁圆筒的扭转 §3—3 传动轴的外力偶矩·扭矩及扭矩图 §3—4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 §3—5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变形·刚度条件 §3—6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变能 §3—7 等直非圆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3—8 开口和闭口薄壁截面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思考题 习题第四章 弯曲应力 §4—1 对称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剪力图和弯矩图 §4—3 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 §4—4 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4—5 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 §4—6 梁的合理设计 思考题 习题第五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 §5一l 梁的位移——挠度及转角 §5—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5—3 按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5—4 奇异函数·梁挠曲线的初参数方程 §5—5 梁的刚度校核·提高梁的刚度的措施 §5—6 梁内的弯曲应变能 思考题 习题第六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6—1 超静定问题及其解法 §6—2 拉压超静定问题 §6—3 扭转超静定问题 §6—4 简单超静定梁 思考题 习题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7—1 概述 §7—2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主应力 §7—3 空间应力状态的概念 §7—4 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 §7—5 空间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 §7—6 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 §7—7 莫尔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 §7—8 各种强度理论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8—1 概述 §8—2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8—3 拉伸(压缩)与弯曲 §8—4 扭转与弯曲 §8—5 连接件的实用计算法 §8—6 铆钉连接的计算 §8—7 榫齿连接 思考题 习题第九章 压杆稳定 §9—1 压杆稳定性的概念 §9—2 细长中心受压直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9—3 不同杆端约束下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压杆的长度因数 §9—4 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临界应力总图 §9—5 实际压杆的稳定因数 §9—6 压杆的稳定计算·压杆的合理截面 思考题 习题录I 截面的几何性质 §I一1 截面的静矩和形心位置 §I一2 极惯性矩·惯性矩·惯性积 §I一3 惯性矩和惯性积的平行移轴公式·组合截面的惯性矩和惯性积 §I—4 惯性矩和惯性积的转轴公式·截面的主惯性轴和主惯性矩 §I—5 计算惯性矩的近似方法 思考题 习题录Ⅱ 常用截面的几何性质计算公式录Ⅲ 型钢规格表录Ⅳ 简单荷载作用下梁的挠度和转角录Ⅴ 力学性能名词及符号的新旧对照表主要参考书习题答案索引SynopsisContents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孙训方(1923—2000),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土木系,获工程学士学位,随后在清华大学任助教。1948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工程研究生院学习,获科学硕士学位。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毅然回国。一直在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铁道学院)任教,长期担任数理力学系副系主任及材料力学教研室主任。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1988年成为博士后指导专家,1989年被评为铁道部教师,1991年被评为四川省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中国力学学会、二、三届副理事长,第四、五届名誉理事,全国高等学校工科力学课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四川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及力学评审组组长,四川省科技顾问团成员等。毕生从事于力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尤为我国断裂力学的开创、发展和工程应用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损伤力学和材料本构关系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为世人瞩目。1957年起先后出版主编的材料力学教材4套、译著4本,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996年《材料力学》(第三版)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三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一等奖。二十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数十位,其中大多成为所在单位的学术带头人或业务骨干。
文摘
正版二手图书,环保实用,质量放心。
序言
正版二手图书,环保实用,质量放心。
拿到《二手正版材料力学Ⅰ(第5版) 孙训方 高等教育出版社》这本书,我首先想到的是它在学术上的严谨性。作为一名追求精确的工程师,我深知理论基础的重要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对材料力学基本概念最权威、最准确的阐释。这不仅仅包括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应力、应变、刚度等概念,更希望它能深入挖掘这些概念背后的物理本质和数学原理。我非常看重教材的数学推导过程,希望它们是逻辑严密、清晰流畅的,能够让我理解每一个数学符号和公式的由来。同时,我也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算例,并且在解答过程中详细剖析每一步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此外,一本优秀的教材,应该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我理解基础理论之后,还能给我启发,让我对材料力学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将其应用于更复杂的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评分我拿到这本《二手正版材料力学Ⅰ(第5版) 孙训方 高等教育出版社》时,内心涌起一股久违的学习热情。我一直觉得,材料力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它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设计出安全可靠的工程结构。然而,在我过往的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在理论讲解上做到严谨而不失趣味,并且能够提供大量的工程实例,让我看到这些理论是如何被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例如,在讲解杆件轴向受力时,我希望能够看到真实建筑的承重结构是如何设计和计算的;在讲解梁的弯曲时,我希望能够看到桥梁或飞机的机翼是如何承受载荷的。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培养一种“工程思维”,让我不仅仅满足于计算出结果,而是能够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以及在实际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我对于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建立起这种“工程眼光”非常期待。
评分翻开这本《二手正版材料力学Ⅰ(第5版) 孙训方 高等教育出版社》,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结构和编排。一本好的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逻辑的清晰和条理的顺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有一个非常合理的章节划分,从最基础的拉压杆件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入弯曲、扭转等更复杂的受力情况。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时,我期望它能提供清晰的定义,详实的推导过程,并且最好配有适量的例题,能够帮助我巩固所学。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经典的工程问题,比如桥梁的设计、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等方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示材料力学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让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我个人对数学推导的过程并不排斥,甚至觉得理解推导的每一步,是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但是,我更希望这些推导过程是严谨而不失易懂的,不会过于晦涩难懂,以至于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在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也正是我所关注的。它是否涵盖了材料力学这门学科的所有核心内容,并且在某些重要章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是我判断一本教材优劣的重要标准。
评分我抱着一种非常忐忑的心情拿到这本《二手正版材料力学Ⅰ(第5版) 孙训方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说实话,我之前的学习经历可以用“磕磕绊绊”来形容。每次面对材料力学的习题,都像是进入了一个迷宫,找不到北。我最缺乏的,是一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能力。比如,提到“应力”,我脑子里只能浮现一堆公式,却很难想象它在实际物体上的真实状态。我期待这本教材能够提供一些更贴近实际的例子,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讲解那些枯燥的理论。或许是通过一些图示,一些模拟,甚至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类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材料力学更直观的认识,让我不再仅仅是被动地记忆公式,而是能够理解它们背后的物理意义,甚至能够主动地去应用它们。我一直相信,学习的动力来源于理解,而理解的根源在于兴趣。如果这本书能够点燃我对材料力学的好奇心,让我觉得它不再是那么“高高在上”,那么我的学习之路一定会变得更加顺畅。
评分拿到这本《二手正版材料力学Ⅰ(第5版) 孙训方 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心真是五味杂陈。作为一名在校的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材料力学这门课简直就是拦路虎,每次上课都感觉脑子像被施了定身咒,老师讲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公式,都像天书一样漂浮在空中,抓不住也看不懂。尤其是涉及到应力、应变、弹性模量这些基本概念的时候,总觉得抽象得厉害,没办法真正理解它们在实际工程中是怎么一回事。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这些核心原理的书,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把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我听。这本书的标题,"孙训方"这个名字,在我专业圈子里也算是响当当的,据说他的教材深入浅出,而且对基础概念的阐释非常到位。我个人对物理学和工程学的结合一直很感兴趣,也相信很多看起来复杂的工程问题,其本质都源于一些非常朴素的物理规律。因此,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直观的理解方式,或许通过一些巧妙的类比,或者是一些经典的实验案例来佐证理论。这本书是否真的能帮助我突破材料力学的瓶颈,让我摆脱“见了公式就头疼”的窘境,是我最期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