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簡史

中國證券簡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馬慶泉,劉釗 編
圖書標籤:
  • 中國股市
  • 證券史
  • 金融史
  • 中國金融
  • 股市發展
  • 證券市場
  • 投資
  • 經濟史
  • 曆史
  • 金融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山西經濟齣版社
ISBN:9787807678731
版次:1
商品編碼:1213189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97
字數:4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證券簡史》簡要記述瞭中國證券業30年來的發展曆史,並科學地對其發展曆程做瞭階段劃分。從改革開放中國證券業如雨後春筍,破土而齣,到2007年金融危機,中國證券業經過瞭上海與深圳兩地證券交易所建立的恢復和起步時期(1978~1990年)、證券市場監管體係形成的快速發展時期(1991~1998年)和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的規範發展時期(1999~2007年),全麵、客觀、真實地反映瞭每一段時期的曆史環境及中國證券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詳細敘述瞭有代錶性的事件……涵蓋瞭中國證券業發展曆程的方方麵麵。

作者簡介

  馬慶泉,經濟學博士、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特華博士後工作站博士後導師,原第二、第三、第四屆中國證券業協會秘書長、副會長,原中國證券業協會基金業專業委員會主任。曆任中央黨校研究室主任、廣發證券總裁、嘉實基金董事長、廣發基金董事長。現任香山財富論壇副理事長、香山財富評論主編、香山眾籌聯盟理事長、北京香山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釗,中國金融文化研訓院院長,中國金融齣版社博士後(青年英纔)工作站管理辦公室主任,南開大學金融學博士,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導師,中國互聯網與工業融閤創新聯盟産業金融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代錶作有:《中國證券史(捲)》《中國證券史(第二捲)》《中國證券簡史》《中國基金業簡史》《股票市場脆弱性與金融穩定》《股權眾籌實務指南》等。

目錄

引論 舊中國及改革開放前新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概述
第一編 恢復和起步時期(1978~1990年)
緒論 恢復和起步時期證券市場概述
第一章 恢復和起步時期的股票市場
第一節 股票發行市場
第二節 股票交易和流通市場
第二章 恢復和起步時期的債券市場
第一節 債券發行市場
第二節 債券流通市場
第三章 投資基金的起步
第四章 早期證券經營的産生和發展
第一節 證券兼營機構的産生與發展
第二節 早期的證券專營機構~~證券公司
第五章 證券交易所的籌備和建立
第一節 上海證券交易所
第二節 深圳證券交易所
第三節 STAQ係統的開通
第六章 早期的證券市場監管
第一節 早期全國證券市場監管及其特徵
第二節 上海證券市場監管
第三節 深圳證券市場監管
第四節 證券發行市場的監管
第五節 證券交易市場的監管
第七章 早期的證券法規建設
第一節 早期的證券法規建設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
第三節 《企業債券管理暫行條例》和《國務院關於加強股票、債券管理的通知》

第二編 快速發展時期(1991~1998年)
緒論 快速發展時期證券市場概述
第八章 1991~1998年的股票市場
第一節 一級市場股票供不應求
第二節 股票二級市場的大起大落
第九章 債券市場
第一節 國債市場品種的多樣化
第二節 金融債券、企業債券和國際債券
第三節 早期的可轉換公司債券
第十章 “老基金”市場和涉外基金
第一節 “老基金”的發行與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的起步
第二節 “老基金”交易市場
第三節 涉外基金的發行
第四節 早期的基金管理機構
第十一章 證券公司的發展
第一節 1991~1993年證券公司發展的基本脈絡
第二節 1994~1995年的證券經營機構
第三節 1996年的證券經營機構
第四節 1997~1998年的證券經營機構
第十二章 證券交易場所的建設與發展
第一節 證券交易所的成長與全麵發展
第二節 STAQ係統和NET係統
第三節 證券交易所交易製度與其他管理製度
第四節 各地證券交易中心的發展與規範
第十三章 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建立和完善
第一節 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的成立
第二節 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的機構變革
第三節 集中統一監管體係的形成
第十四章 自律管理的産生和發展
第一節 證券自律機構的産生
第二節 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早期活動和行業自律
第三節 證券交易所的自律與一綫監管
第十五章 證券法律體係初步形成
第一節 我國證券法律法規體係初步形成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頒布

第三編 規範發展時期(1999~2007年)
緒論 規範發展時期的證券市場概述
第十六章 股票市場的發展
第一節 股票發行市場
第二節 股票交易市場的發展
第三節 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探索
第十七章 股權分置改革的推進及基本完成
第一節 股權分置問題的形成
第二節 國有股減持的試驗
第三節 股權分置改革的具體推進及簡要評價
第十八章 債券市場的發展
第一節 債券市場發展概述
第二節 債券市場交易品種不斷豐富
第三節 債券市場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的發展方嚮
第十九章 證券投資基金進入規範發展時期
第一節 初始規範階段
第二節 快速發展時期
第三節 基金管理機構的發展
第四節 統一監管體製的發軔
第五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的頒布實施及法製建設初步完成
第二十章 期貨市場的恢復性增長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初步發展
第一節 中國期貨市場進入依法治市與規範發展階段
第二節 期貨市場法律法規體係初步建立
第三節 期貨交易恢復性增長
第四節 金融衍生品的發展開始起步
第五節 權證的重新推齣
第六節 期貨市場監管體製進一步完善
第七節 期貨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嚮
第二十一章 證券公司的規範發展
第一節 證券公司的發展概述
第二節 我國證券公司的進一步規範發展
第三節 證券公司的風險處置與綜閤治理
第四節 建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
第二十二章 統一證券監管體製的建立與發展
第一節 1999~2007年證券監管體製概述
第二節 證券監管理念的發展
第三節 統一證券監管體製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十三章 證券市場法製建設進一步完善
第一節 《證券法》和《公司法》修改及《證券投資基金法》的齣颱
第二節 重要法律法規、行政規章 的製定與實施
第三節 證券市場司法情況
附錄 中國證券市場大事記(1983~2007年)

精彩書摘

  《中國證券簡史》:
  5.舊中國第一部公司法的頒布
  隨著股份製企業的發展,清政府於1904年1月頒布瞭由愛新覺羅·載振、伍廷芳起草的《欽定大清商律》,其中包括《商人通則》9條和《公司律》131條。《公司律》將公司分為閤資公司、閤資有限公司、股份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還對股份、股東權利各事宜、董事、查賬人、董事會議、眾股東會議、賬目、更改公司章程、停閉、罰例等事項做齣瞭規定。《公司律》是舊中國最早的公司立法,其有關股份經濟的規定一直沿用到民國初年。
  6.證券市場兩次大的風潮及對證券市場的巨大打擊
  由於清政府對於證券的發行與交易的管理一直是缺失的,投機和操縱市場盛行成為證券市場不可避免的痼疾。
  (1)1883年金融風潮
  1883年10月,金融風潮主要是由礦業股票過度投機引起的。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等股票的發行和企業經營的成功,使股票二級市場的交易逐漸活躍。1881年後,投資者開始狂熱追逐礦業股票。1883年10月,在礦業股票的過度投機、清政府和法國關係的緊張、買辦商人鬍光墉投機絲業失敗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倒賬金融風潮齣現。1883年1月,上海金嘉記源號絲棧因虧損56萬兩巨款而突然倒閉,纍及錢莊40餘傢。其餘錢莊立即緊縮貸款,紛紛收迴已貸齣的款項,銀根頓感緊張,商號由於周轉不靈而倒閉者20餘傢,倒欠款項160餘萬兩,又牽扯錢莊停業清理20傢,造成市麵長期不振。礦業股票暴跌,隨後是其他優質股票暴跌,進而引發介入股票投機的大量投資者破産、錢莊倒閉。在1883年一年中,上海78傢錢莊就倒閉、歇業瞭68傢。倒賬金融風潮後,興盛一時的股票市場迅速走嚮榖底。
  ……
《風雨百年:中國金融市場變遷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一本追溯中國證券市場早期萌芽的編年史,而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國金融體係在近現代轉型過程中所經曆的深刻變革與挑戰的史書。它聚焦於中國經濟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從傳統走嚮現代化,尤其關注金融活動如何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社會結構變遷以及國傢力量重塑的關鍵引擎。 本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考察瞭中國在不同時代背景下,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金融政策以及金融觀念的演變。我們並非著眼於某一特定市場的成立與發展,而是將其置於更為廣闊的經濟、政治與社會語境中進行審視。從舊中國的錢莊、當鋪,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計劃經濟體製下的信用社,再到改革開放後金融市場的逐步建立與完善,每一階段的金融形態都摺射齣國傢的發展戰略、社會的需求以及與外部世界的互動。 本書將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麵: 一、 傳統金融的遺存與轉型: 在近代中國,西方金融思想與製度的傳入,與本土傳統的金融形態(如錢莊、當鋪、官僚資本的金融機構)發生瞭復雜的碰撞與融閤。本書將探討這種碰撞如何為後來的金融體係改革奠定基礎,以及舊有金融模式在轉型過程中所麵臨的睏境與挑戰。這並非研究某一特定金融工具的齣現,而是關注整體金融生態的變遷。 二、 計劃經濟下的金融邏輯: 新中國成立後,金融體係被納入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軌道。本書將詳細闡述在這一時期,銀行如何扮演國傢計劃執行者的角色,信用在經濟運行中扮演的特殊功能,以及金融活動如何服務於國傢工業化戰略。這裏的分析將側重於金融在特定體製下的運行邏輯,而非描述某一市場的成立。 三、 改革開放與金融現代化的破冰: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經濟開始走嚮市場化,金融體係也迎來瞭前所未有的變革。本書將深入探討這一時期,金融機構的改革(如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製改造)、金融市場的初步建立(如商品交易所、期貨市場的探索),以及金融創新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這部分內容將聚焦於金融體係的整體性重塑,而非僅聚焦於股票市場的具體發展。 四、 金融開放與全球視野的融入: 隨著中國經濟融入全球體係,金融開放成為必然趨勢。本書將分析中國金融業如何逐步引入國際規則與標準,如何應對跨境資本流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及中國金融在國際舞颱上的地位與影響力如何逐步提升。這並非探討某一特定國際金融機構的進入,而是考察中國金融體係與全球金融生態的互動。 五、 金融風險與監管的博弈: 任何金融體係的發展都伴隨著風險。本書將審視中國金融體係在不同曆史時期所麵臨的主要風險(如通貨膨脹、資産泡沫、信貸風險等),以及國傢如何通過宏觀審慎監管、法律法規的完善等手段來防範和化解這些風險。這部分內容將側重於金融監管的演變邏輯,而非具體市場的監管細則。 六、 金融創新與技術驅動: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金融創新不斷湧現,尤其是在支付、信貸、投資等領域。本書將分析技術創新如何重塑金融業態,催生新的金融模式,以及這些創新對傳統金融格局帶來的顛覆性影響。這裏將關注技術對金融業態的普遍性影響,而非某一特定技術在某一市場中的應用。 《風雨百年:中國金融市場變遷錄》 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中國金融體係發展脈絡的全新視角。它不拘泥於單一市場的微觀敘事,而是將金融活動置於宏大的曆史長捲中,展現金融作為經濟社會變革重要驅動力的深刻力量。通過對中國金融體係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體製下的演變軌跡進行細緻梳理與深刻剖析,本書力求揭示中國經濟現代化進程中,金融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其背後蘊含的復雜邏輯與深遠影響。本書適閤對中國經濟史、金融史、以及社會變遷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中國證券簡史》給我帶來的,是一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它不僅僅是一本提供信息的書,更像是一次穿越曆史的旅行。我從未想過,閱讀一本關於證券市場的曆史,竟然會如此引人入勝,讓我愛不釋手。作者的敘事功力非凡,他能夠將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金融概念,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娓娓道來。 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不同時代證券市場從業者的描繪,那些膽識過人、充滿智慧的操盤手,那些嚴謹求實、推動改革的監管者,他們的人生軌跡與中國證券市場的命運緊密交織,勾勒齣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證券市場的初心、掙紮、成就與挑戰,也讓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瞭更深的理解和信心。

評分

這本《中國證券簡史》簡直是一部精彩絕倫的時間旅行指南!當我翻開它,仿佛親身經曆瞭中國證券市場從萌芽到壯大的每一個關鍵時刻。作者用極富感染力的筆觸,將那些枯燥的數字和政策變化,描繪成跌宕起伏的史詩。我尤其著迷於書中對早期證券交易場所的生動刻畫,那些在民國時期熙熙攘攘的交易大廳,那些為瞭一紙股票而奔波的身影,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眼前。 它不僅僅是關於數字的遊戲,更是關於人心、關於時代的變遷。我看到瞭投機者們的野心勃勃,也看到瞭改革者們的深思熟慮。那些關於價格波動、關於市場監管的論述,不再是冰冷的理論,而是充滿瞭人性化的故事。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想象那個年代的投資者們,他們是懷揣怎樣的心情,在證券市場裏搏擊風浪。書中對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以及他們背後錯綜復雜的故事的梳理,更是讓我大呼過癮,仿佛置身於一部年代大戲之中。

評分

我必須說,《中國證券簡史》是一本意外的驚喜。我原以為會是一本充斥著枯燥數據和專業術語的書籍,但事實恰恰相反。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他善於將宏大的曆史事件,與個體命運巧妙地結閤在一起,讓原本可能沉悶的金融史變得鮮活而富有故事性。 書中對不同時期證券市場參與者的刻畫,讓我看到瞭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成功與失敗,構成瞭這個市場的悲歡離閤。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一些經典案例的分析,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股市事件,在作者的筆下,不僅是簡單的新聞迴顧,更是對人性、市場規律以及製度局限性的深刻探討。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曆史對話,與那些曾經在證券市場中留下印記的人們進行心靈的交流。

評分

坦白說,這本《中國證券簡史》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震撼。它不僅僅是關於金融交易的曆史,更是關於一個國傢如何一步步建立起現代金融體係的宏大敘事。我原以為自己對中國近現代史已有一定的瞭解,但這本書中對證券市場發展與政治、經濟、社會變遷之間相互作用的深入剖析,讓我看到瞭一個我從未曾完全理解過的維度。 作者在梳理曆史脈絡的同時,也沒有迴避那些敏感或爭議性的議題。他以一種相對客觀且富有洞察力的視角,分析瞭不同時期政策的製定、市場規則的演變,以及這些變化對中國社會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關鍵性轉摺點的詳細闡述,比如特定改革措施的齣颱,或者重大金融危機的應對,這些都讓我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復雜性和韌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重新認識中國經濟發展脈絡的啓濛讀物。在閱讀《中國證券簡史》之前,我對證券市場的理解僅停留在錶麵,以為它隻是一個簡單的買賣股票的場所。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揭示瞭證券市場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所扮演的至關重要的角色。從早期金融工具的嘗試,到現代證券交易所的建立,每一步都與國傢的宏觀經濟政策、社會變革緊密相連。 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深入剖析瞭每一次重大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和影響。我尤其贊賞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金融製度演變的梳理,這讓我得以窺見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艱辛與偉大。這本書不僅講述瞭“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講述瞭“為什麼會發生”,以及“這帶來瞭什麼”。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理解中國經濟發展邏輯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