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梅县客家堂横屋装饰》主要从梅县客家“堂横屋”的装饰艺术、“堂横屋”的装饰分类、“堂横屋”的装饰元素、新客家建筑装饰实例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图文并茂,案例经典,力求达到传承和发展客家建筑装饰艺术之目的。
梅县客家人居住于粤东北山区,这里气候湿热,交通不便,生存环境艰苦,但崇文重教的中原文化底蕴孕育了客家的建筑装饰艺术,建造材料就地取材,结实耐用。“堂横屋”的装饰手法因不同位置的需求而变化,主要部位的“繁”用*讲究的方法和技艺来表现,次要部位的“简”用*简单的形式和手段来处理,求得“又好又省”的装饰效果。在梅县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推进过程中,许多传统装饰艺术随着“堂横屋”的濒临消亡而岌岌可危。传承客家“堂横屋‘’占民居的装饰艺术,对促进新客家的居住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吕海雪,1961年生,河南灵宝人。1977年在新疆陆军第六师服役,1987年毕业于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装潢美术专业,现为广东嘉应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室内设计教育及客家建筑装饰设计研究。
近年来有20多篇论文和多件美术、设计作品发表在《装饰》《美术观察》《小城镇建设》《西部人居环境学刊》等期刊上。2005年设计作品“雁南飞围龙大酒店”项目获广东省第十二次工程设计二等奖,同年该工程获国家鲁班奖;设计作品“广东梅县荷树园电厂职工活动中心”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2008)中国环境设计年鉴;2016年设计作品“被木板包裹的培训中心”获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铜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梅县客家堂横屋装饰艺术
一、堂横屋建筑装饰
二、堂横屋装饰特色
三、适应气候特点的桥溪村堂横屋装饰细节
第二章 梅县客家堂横屋装饰分类
一、山墙头
二、门楼
三、挑
四、隔断
五、门
六、窗
七、雕饰
八、彩绘
第三章 客家堂横屋装饰元素
一、客家元素装饰材料
二、梅县客家木装饰工艺
三、堂横屋装饰符号在当今客家建筑装饰中的运用
第四章 新客家建筑装饰实例
一、雁南飞“围龙食府”装饰设计
二、雁南飞“围龙大酒店”装饰设计
三、梅县大新城“围龙居”装饰
四、荷树园电厂行政办公楼装饰
五、客家“木凉亭”的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梅县堂横屋装饰,是客家人最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也是中华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保护好堂横屋的传统风貌,吸取堂横屋建筑装饰的精华,对于传承和发展客家建筑装饰艺术,促进新客家民居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居建筑无论采取何种装饰形式,都是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创新的。民居住宅装饰与地域环境、地域文化、地域生活习俗密切关联。随着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当今的梅县客家民居建筑装饰已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土木石夯土结构,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式结构。
梅县堂横屋的建筑装饰样式、立意取向,让人真切感受到中原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达成的一种和谐。比如,堂横屋的建造借鉴了中原府第式建筑讲究中轴对称、主次有序的布局格式,厅堂和门楼集中在中轴线上,花厅、横厅、房间、浴厕依主次安排在中轴线的左右,底层设宽大的祖堂和天井,科学地解决了通风、采光和排水问题。再比如,堂横屋的外封闭内敞开、统一标准的开间及清污隔离的建造布局是借鉴了当地围龙屋的建筑特点。
客家人喜欢将福、寿、吉、庆雕饰图案装饰在门楼、轩廊、屏风和建筑构件上,充分体现了客家人重文尊礼和祈求富足的美好寄托。梅县堂横屋的装饰样式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解析这些装饰样式的符号特征,准确表达装饰元素的客家意象、选材原则、工艺要求,不仅要深入研究堂横屋的建筑装饰内容和工艺材料,还要探讨传统符号元素的创新表现。装饰元素的传承不是仅仅将空洞的装饰符号保留下来,保留客家建筑装饰的人文精神内涵才是传承的重点。只有将以生活为源的客家堂横屋装饰符号融入现代文化元素中,地域的生活气息才能得以保留。
《梅县客家堂横屋装饰》-书,正是基于以上的缘由,主要遴选了梅县建筑体量较大、装饰讲究、保存完好的堂横屋为研究实例样本,如梅县桥溪村的“世安居”“继善楼”“宝善楼”等,梅县南福村“承裕庄”,梅县桥乡村“南华又庐”,梅县茶山村“大夫第”,梅县松口“承德楼”等,以田野实地测量、考证、分析来完成对梅县堂横屋建筑装饰样式和雕饰彩绘的介绍,图文并茂。在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上,本书以作者十多年来的客家装饰设计案例为蓝本,所有案例都附有现场实景图片及设计介绍,展现了客家传统装饰符号元素在当今客家建筑装饰设计上的创新应用。
梅县客家堂横屋装饰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梅县客家堂横屋装饰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