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机械制图(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05年修订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总结各校近年来的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研究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机械制图(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共13章(另加绪论和附录),主要内容有: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理论基础,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投影变换,立体的投影,组合体,轴测图,构型设计基础,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画法,零件图,装配图,表面展开图与焊接图等。全书采用迄今为止的新国家标准。
与《机械制图(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配套的《机械制图》习题集同时出版,可供选用。
《机械制图(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为立体化教材,除纸质教材外,还有与之配套的多媒体电子教学课件。
《机械制图(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近机类各专业制图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等其他院校相应专业的教学用书,亦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绪论
第1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1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
1.1.1 图纸幅面和格式、标题栏
1.1.2 比例
1.1.3 字体
1.1.4 图线及其画法
1.1.5 尺寸注法
1.2 手工绘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1.2.1 图板和丁字尺
1.2.2 三角板
1.2.3 圆规和分规
1.2.4 比例尺
1.2.5 曲线板
1.2.6 铅笔
1.2.7 其他工具
1.3 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
1.3.1 等分直线段
1.3.2 等分圆周与正多边形作图
1.3.3 斜度与锥度
1.3.4 圆弧连接
1.3.5 椭圆的画法
1.4 平面图形的分析、画法与尺寸标注
1.4.1 平面图形的分析
1.4.2 平面图形的画图方法与步骤
1.4.3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1.5 手工绘图的方法与步骤
1.5.1 尺规绘图的方法与步骤
1.5.2 徒手绘图的方法
1.6 计算机绘图系统
1.6.1 计算机绘图系统的组成
1.6.2 计算机绘图硬件简介
1.6.3 计算机绘图软件简介
第2章 投影理论基础
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1.1 投影法的概念
2.1.2 投影法的种类
2.1.3 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
2.2 工程中常用的投影图
2.2.1 多面正投影图
2.2.2 轴测图
2.2.3 透视图
2.2.4 标高投影图
2.3 物体的三视图
2.3.1 三投影面体系的形成
2.3.2 物体的三视图及投影规律
第3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3.1 点的投影
3.1.1 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3.1.2 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3.1.3 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3.2 直线的投影
3.2.1 直线投影概述
3.2.2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3.2.3 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
3.2.4 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3.2.5 直角投影定理
3.3 平面的投影
3.3.1 平面的投影表示法
3.3.2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3.3.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3.4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
第4章 投影变换
第5章 立体的投影
第6章 组合体
第7章 轴测图
第8章 构形设计基础
第9章 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第10章 标准件、齿轮、弹簧
第11章 零件图
第12章 装配图
第13章 表面展开图与焊接图
附录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本书是在《机械制图》第2版的基础上,根据近几年来各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教学改革实践和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精心修订而成的。本书自2006年第1版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第2版为机械工业出版社精品教材。此次修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了组合体内容,增加了读图例题,强化了读图、想象空间物体的训练,为培养学生空间思维构形能力打下基础。
2.面向工程应用,精选了图例,增加了零件、装配体的实例分析,丰富了学生工业产品设计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造思维。
3.采用了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术语。
4.语言文字更为精练,增加了三维立体插图,且插图美观、精致、清晰。
5.精心修订了与之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插图动画更加丰富多彩,为教学带来极大便利。
全书共分为13章(另加绪论和附录)。参加本书第3版修订工作的有:长沙理工大学郭克希(绪论、第1章、第8章及附录)、陈宇锋(第10章),内蒙古工业大学王建国(第2章、第9章及附录),河北大学王桂香(第3章、第4章),内蒙古农业大学王芳(第5章),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邝艺(第6章、第7章)、南京工程学院武华(第11章),湖南农业大学全腊珍(第12章、第13章),本书由郭克希、王建国担任主编,王桂香、全腊珍担任副主编。
本书由北京理工大学董国耀教授审阅,他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对各修订作者所在学校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修订过程中,本书参考了一些优秀著作和文献,在此特向有关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机械制图(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Mechanical Drawing]》图书简介 一、 教材的定位与价值 《机械制图(第3版)》是一部面向普通高等教育的“十二五”规划教材,旨在为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深入的机械制图知识与技能培训。本书以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视图表达、空间想象能力为核心,紧密结合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和检测的实际需求,引领学生掌握最新行业标准和技术发展趋势。 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机械制图作为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语言和核心技能,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精准、规范的机械图纸是实现产品设计、工艺规划、精密加工、质量控制以及技术交流的基石。本书的编写,正是为了应对新时期对高素质机械工程人才的需求,助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传统制图方法的讲解,而是充分融入了现代工程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它强调的是从“手工绘图”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平稳过渡,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同时,能够快速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环境的要求。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理解图纸,更能运用图纸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 核心内容与章节结构 本书内容丰富,逻辑清晰,结构严谨,涵盖了机械制图的方方面面。其核心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投影原理与基本视图: 第一章 绪论: 介绍机械制图的定义、作用、发展简史以及本教材的学习目标和方法。重点阐述了在现代工程实践中,机械制图作为通用技术语言的重要性,以及其在设计、制造、装配、检验等环节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第二章 投影法基础: 详细讲解了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包括投影中心、投影面、投影线、视图的形成原理,特别是第一角投影法和第三角投影法的区别与联系。重点对平面图形的投影、立体及其组合的投影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各种投影关系。 第三章 视图: 重点介绍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绘制规则,以及视图的展开、补视图、局部视图、剖视图等。深入讲解了各种视图的选取原则和目的,确保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绘制出最能表达零件真实形状的视图。特别强调了剖视图在表达复杂内部结构时的关键作用。 2. 尺寸标注与公差配合: 第四章 尺寸标注: 详细阐述了尺寸标注的各种形式、标注方法、尺寸界线、尺寸线、箭头、数字的高度和字体的规定。强调了尺寸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清晰性原则,确保图纸能够精确指导生产。 第五章 公差与配合: 这是本书的重中之重,也是理解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关键。本章系统讲解了公差、基准、公差带、配合(基孔制、基轴制)等概念。详细介绍了极限尺寸、公差数值的选取,以及各种配合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大量图例和表格,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零件的功用和精度要求,正确标注公差和选择配合。 3. 零件图与装配图: 第六章 零件图: 深入讲解了零件图的组成要素,包括视图、尺寸、技术要求、表面结构、粗糙度、倒角、圆角等。重点在于如何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选择恰当的视图,标注必要的尺寸和技术要求,使零件图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指导加工。 第七章 装配图: 介绍装配图的种类、构成要素以及绘制规则。重点讲解了装配关系、零件的序号、明细栏、物料清单(BOM)的编制。强调了装配图在指导产品装配、检验和维护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装配图清晰地表达部件的整体结构和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4. 常用机件的表达方法: 第八章 螺纹及其标注: 详细讲解了螺纹的基本知识、螺纹的画法(标准画法、简化画法),以及螺纹的标注方法。内容涵盖了普通螺纹、管螺纹、锥螺纹等,为学生理解和绘制螺纹连接件打下基础。 第九章 齿轮与齿轮传动: 介绍了齿轮的基本术语、齿轮的分类、齿轮的画法,以及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重点讲解了圆柱齿轮的绘制和标注,为学生理解和设计传动机构提供理论支持。 第十章 轴与轴承: 讲解了轴的结构特点、常用轴的画法以及轴的工艺结构。介绍了轴承的基本类型、结构特征以及在图纸上的表示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绘制和理解带有轴和轴承的部件。 第十一章 花键、键槽与联轴器: 介绍了花键、键槽的类型、画法和标注,以及联轴器的基本形式和作用。这些内容对于理解轴与轮毂的连接方式至关重要。 5. 现代机械制图的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基础: 本章是本书的亮点之一,它引导学生接触和学习现代CAD技术。虽然本书的重点仍在基础制图理论,但通过对CAD基本操作和绘图指令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CAD软件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为后续深入学习CAD打下基础。强调了CAD在提高绘图效率、精度和协同设计方面的优势。 第十三章 机械制图的新发展: 简要介绍与现代机械工程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图新概念,如三维建模、参数化设计、逆向工程、增材制造(3D打印)等。让学生对机械制图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 教材特色与教学价值 内容系统全面: 本书内容覆盖了机械制图的全部核心知识点,从基础的投影原理到复杂的装配图表达,再到现代CAD技术应用,力求做到全面而深入。 体系逻辑严谨: 各章节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础知识的讲解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 大量引用实际工程中的零件和装配图作为例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制图规则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强调应用能力: 本书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紧跟时代步伐: 融入了CAD等现代技术应用,为学生适应未来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十二五”规划教材的权威性: 作为国家规划教材,其内容和质量经过严格审核,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教学权威性。 图文并茂,重点突出: 教材中配有大量的示意图、实例图和表格,并通过加粗、斜体等方式突出关键概念和知识点,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四、 学习建议 本书的学习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认真理解基本原理: 投影、视图、尺寸标注、公差配合等是机械制图的基石,务必深入理解其原理。 勤于动手绘图: 多画图,练习各种视图的绘制、尺寸的标注、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无论是手绘还是CAD绘图,熟练度都至关重要。 分析图纸: 积极分析各种零件图和装配图,理解图纸所表达的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 善于运用工具: 学习并熟练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提高绘图效率和精度。 结合实践: 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零件加工等联系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 总结 《机械制图(第3版)》作为一部优秀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它不仅是一本知识的集合,更是机械工程领域学生走向实践、掌握技能、成就未来的重要阶梯。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构建坚实的机械制图知识体系,培养出色的工程图纸读写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必将成为广大机械类及相关专业师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